加速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研究(之一)——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现状分析
北京郊游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北京郊游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拥有众多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寻找郊游的机会,以获得放松身心的机会。
本文将对北京郊游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帮助了解北京郊游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1.北京郊游的概况北京市的郊游区域主要分布在五环外的城市边缘地区,包括门头沟、怀柔、昌平等地。
这些地区以其自然风光、文化遗址和休闲度假场所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近年来,北京郊游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亲近大自然。
此外,一些特色景点的开发和宣传也吸引了更多游客。
然而,也不可忽视的是,一些人对郊游还存在一定的不了解和误解,需要进一步宣传和推广。
2.北京郊游的特色景点北京郊游的特色景点既有大自然的风光,也有丰富的文化遗址。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景点: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一个以山水森林景观为主题的大型公园。
公园内有丰富的植被、清新的空气和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里的长城保留较为完整,风景秀丽,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
龙庆峡龙庆峡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个以峡谷和水上娱乐为主题的景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峡谷风光,还可以进行划船、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
3.北京郊游的发展前景北京郊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郊游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次,北京市政府对郊游旅游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和提供便利设施,为郊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北京郊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此外,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景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居住郊区化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居住郊区化研究述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198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到了1990年代,南京、杭州、武汉、深圳、沈阳、大连等城市也开始了郊区化进程。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特别是1998年推行的住宅制度市场化改革,促使城市郊区住宅开发建设迅速启动,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居住空间和居住形态,人们的居住观念与择居行为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向郊区迁居,引发的居住郊区化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近年来,在居住郊区化的研究中,居住郊区化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应对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一、居住郊区化的现状与特征研究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居住郊区化的现状与特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学者们都认为目前中国居住郊区化进程仍然在快速推进,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远、近郊区的迁居差异近些年学术界的研究表明,远、近郊区在人口迁移速度与规模、居住业态等方面存在差异。
冯健、周一星对北京市的研究发现,北京城市居民存在较高的迁移流动性,而且以近郊区为最高、中心区次之、远郊区最低,反映出典型的“近域郊区化”发展特征。
不仅北京如此,张文新的研究表明,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沈阳、大连等大城市的远郊区人口增长远远低于各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而各城市近郊区人口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且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各城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这意味着我国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目的地主要是近郊区而不是远郊区。
造成远、近郊区迁居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是郊区化过程中离心扩散占据主导,从近郊到远郊人口规模与住宅开发强度呈现逐渐减弱的特征。
2.居住郊区化的人口结构特征卢为民经对上海市统计局2000年做的“万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上海市民的家庭生命周期与迁居行为的关系呈以下特征:25-35岁之间的人可能已经结婚或生育,开始向外环线以外迁移,但并不愿意远离外环线;35—50岁的一些人有了积蓄或更高的收入,便逐渐选择到外环以外,甚至到郊区的县城、乡镇或农村居住;60岁以上选择郊区的人又大为增加。
北京郊区化发展及存在问题

5 % 人均 G P为 3 0 0 D 0美元 城市 中高收入阶层 0
从另外 一个角度来讲 ,城市 中心 区与郊区应结
居 民具 备向郊区扩散 的经济 能力。而 随着经济的发 合城市 的实体 地域与城市功能地域 来划分 。城市实 展、 人均 G P的持续提高 , D 越来越 多的城市居 民拥 体也 可以称为城市建成 区.在建成 区内城 市建筑和 有迁 出城市 中心 区的经济能力和现实可能性。
居住的郊 区化 . 工业郊区化 、 商业郊区化 和办公 郊区 问连续 、完全城市化的区域 城 市郊区是城市用地.
化随即展开 , 与此 同时城市 中心区出现衰败现象 而
农 业用地交错分 布、空 间不连 续的地带。郊 区化本
发展迟缓甚 至倒 退。因此西方发达 国家的郊区化是 身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 ,当原有被认 定的郊 区地段 已
【 src】B sdo eaa s ft u ubnzt n Ab ta t ae nt nl i o esb raiao h ys h i
o s r e eo e o nr sa d ta o e ig ti f we t nd v lp d c u t e n h t f in , hs e i B j
1 划分城市 中心 区与郊区的标准
【e rs Uraiao ,u ubnzt nCt cn r K ywod 】 bn t nS b rai i , i et zi ao y e
环境恶 化、资源 稀缺 、交通拥挤 、地价上涨 和犯罪
笔者 认 为判断 和衡 量 郊 区
者 为主体 , 被动特征 比较 明显 , 而且 以城区企业外迁
郊区化是城市 化发展经历 了向心集聚 阶段后离 为表征的工业郊区化也已经存在, 上世纪 9 O年代之 心分散 发展的阶段。 城市 集聚发展到一定程 度后 往 后 , 由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的建立 , 工业郊 区化的趋
国内外北京市城市化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外北京市城市化体系研究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化体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在国内,学者们对北京市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化的影响、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同时,国外学者也开始关注北京市城市化的发展和特点,研究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的城市化过程。
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包括城市化速度、城市空间扩展、城市人口增长和居住地形态、城市经济增长与创新、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等问题。
2. 城市规划与设计: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和重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城市面貌设计等。
3. 城市管理与服务:包括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和城市公共服务提升等。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如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流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总的来说,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北京市城市化体系的研究现状已经相当丰富和全面,对于理解并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郊区发展的几个问题

北京郊区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郊区发展的几个问题2011年09月19日 20:38:50分类:未分类前些天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关于冯村郊区城市化的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冯村这些年依靠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的致富,已经率先实现了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应该被认为是郊区城市化值得推广经验的一个重要案例。
我也参加了会议,并就有关城市化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结合冯村是否可以作为郊区城市化的典型,还想再多说两句,顺便也对北京城区向郊区消费的转移,对北京的城市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什么是城市?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还是很多人对于城市化并没有基本的认识,主要原因是对于城市的涵义并不了解,其次是对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十分清楚。
先说城市,普遍认为城市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人口的集中度要达到一定的规模,美国的标准是人口在单位规模空间内达到3000人以上。
所以美国的城市和小城镇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对于城市的概念更为明确,5万人以上人口集中的居住规模才可以成为城市,不足的一概叫做乡镇,在统计上列为农村的范畴。
这是不同国家对城市认定的方法的不同。
但是这里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作为城市,人口集中要高。
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是可以构成城市了呢,可能我们还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城市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
所谓开放,意指人口的流动和要素的流动是开放的。
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人口自由流动是基本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到城市里居住,即使是一个小镇。
就更普遍的范围而言,城市的要素流动也是开放的,就是资本的进入和流出,土地产权的置换都应该是对城市居民和全社会进行开放的。
在中国建国初期,城市人口基本是开放的,人口的进入并没有严格的地域的色彩;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一定的时期内,开始限制了新的人口的进入,并形成了严格的户籍制度。
但是城市在各种产业的进入、资金的投入以及土地的开放性的扩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的开放型也在日益增强。
北京市郊区化及其动力分析

67 9 52 8
一
、
北 京 人 口郊 区 化 现 象
北京城市郊 区化开始的时『 是 2 世 日 0 】
远 郊区
顺 义 区 昌 平 区 大 Nhomakorabea 区 l .2 ( 3 B6
6 . 71
8 . 86
68 4
85 5
3 3
7
3R q
纪8 年代中后期 。 ( ) 经过将近2 年的发展 , 0 北京的郊区化正行进在起步发展的阶段 , 还远 没有像 一些 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 已 经进入郊 区化成熟阶段 。
29) 2. ( 16 3. 9
4 . 89
20 8. 2 l6 s. 8
5. 24
S ( 2 4 7 48
5 l 8l S
65 17 52 18
5 x) ( 7 S 2 86
6 l 24
海 淀 区 房 山 区
通 州 区
4 07 3. 3 18. 99 4 5 .
州l.8 62
1 1 .9 0 98 14 .4 3 35
24 2. o 8. 1 4
6 . 74
6 36 6 . 1S
28 5. 6 8. ’ 7} I
8. 67
7. 11 7 . 82
50 21 ) 9
74 4
64 2 48 5
6x ‘4 ) 47 3
Cl TY 城 I连 纯 I
北京市郊 区化及其动力分析
■ 申京淑 王德 文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 加速 ,人们意 识 中的三大区域的范围 ( 中心 区 、近郊 远郊区 ( 包括 昌平 、顺义 、通州 、大兴 、 房 山 、门头沟等其他十个区县 )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来源:资源网作者:李争发布时间:2008.06.24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稀缺地价昂贵、交通堵塞拥挤、居住人口密集、环境质量恶化,致使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企业、公司外迁到郊区,使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加低于郊区,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离心化现象。
其实质是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域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逐步向城市性因素和农村性因素相互混杂的过渡地域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的外延扩张,位于城市边缘的地带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了我国的郊区城市化问题,并指出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等。
我国的郊区城市化发展模式也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在郊区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实质目前部分学者和政府官员对我国的郊区城市化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产生了概念上的错误,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正确理解郊区城市化的形式和本质有助于我们对我国的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
1.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形式“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与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广阔的郊区甚至小城镇或乡村迁移,引起城市郊区迅速发展成为新型城区,而老的中心城区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首先出现在欧美等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以美国尤为突出。
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相联系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有的中心城市功能衰退,环境恶劣,导致中心城区向郊区发展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如城市中心区企业外迁,郊区大型企业设施及住宅区与别墅区的建设等。
目前我国城市郊区化主要是城市人口与工业及部分商业的郊区化,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仍在向城市中心区集中。
2.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外部因素有:(1)技术进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繁荣是城市郊区化必要的经济条件。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

二 ,三产则是逐年呈上 升趋势 ,目前 占 到 8 %左 右 在农 村劳 动力 中 ,从事 0
一
产 生 产 活 动 的 占 4 % 左 右 ,从 事 0
成了试 点小城 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区的
控 制性详 细规划 , 大 了对基础设施 和 加 公共 服务设施 的投入 , 对促 进小城 镇经 济社会发展 , 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起 远 郊城镇 在经 济快速发 展的基 础上 , 会 社 各项 事业也 有长足 的进步 , 在逐步 发 正 挥着 聚集和 辐射带动 作用 , 城市 化进 程
在分析北京远郊区县城市化 的制 约 因素 的同时 ,我们还应看 到 ,改革开放
来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来 ,北京 远 郊 区 县
经济 与社会 发展步伐明显 加快 .为推进 乡村城市化进程积 累了条件 ,目前正 是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太好 时机 。
I 党的 十五届三 中全会和 20 00年
加 快
是 际柔 区 ,人 口 2 . 6 2万人 。各 建制镇 平均人 口为 15万 人 ,镇 区常住 人 口平 均仅 为 50 6 0人 .常住 非农业 人 口不足
50 0 0人 , 与 全 国 小 城 镇 镇 区 平 均 人 口
6月 中共 中央和国 务 院出台 的《 关于 促 进小 城镇 健康发 展的若干意见》 把发展 , 小城 镇作 为带动农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
京市 区水平 ,但 却相当于全国城市 的平 均水平 ,面建制镇的道 路建设 、绿 化建 设则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乡居 民 收入水平看 ,远郊农村住户家庭人均收 入 相 当 于 北 京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的 4 % .是全 国平均人 均收入水平 的 18 3 . 倍 ,相 当于全国城镇居 民收入的 7%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研究(之一)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现状分析张宝秀胡楠ZhangBaoxiuHuNan 加速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研究(之一)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现状分析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ofUrbanizationin theOuterSuburbsofBeijing(part1)张宝秀(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主任. 胡楠(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这个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实力的表现,它不仅需要这个地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围绕着城市中心区的郊区的发展.北京在新世纪初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o8 年以前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既包括城区的现代化,也包括郊区的现代化发展郊区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实现郊区的城市化目前.北京城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积极朝着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迈进.在这种背景下.分析郊区的城市化现状.加快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远郊区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北京的城市化问题实质上是远郊区农村的城市化问题远郊区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其城市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重要意义.北京远郊区县除密云和延庆仍称县”以外,其他都已陆续改称区”而.且从去年开始北京远郊农村也一律改称郊区,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宏大胆略和决心.表I北京远郊各区县城市化水平(20o1年)北京远郊区的城市化现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城市化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001 年.北京市的整体城市化水平是69.5%.2002年已超过70%.远远高于全国39.1%的平均水平2001 年.北京市近郊区的城市化率已达89.4%.城市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远郊区的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大兴区,房山区,密云县和延庆县.这十个区县的土地总面积为154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2001年常住人口为443,7 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39..其城市化率只有33,4%.是城市化相对滞后的地区. 北京远郊区各区县的城市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差别较大.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门头沟区,2oo1 年达到66.2%其次是昌平区. 城市化水平为43.6%;房山通州怀柔和大兴四区的城市化水平在308%至375%之间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顺义区.这四个区县城市化水平均在26.5%以下. 目前.北京远郊区的总体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集中型的城市化阶段,城区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人口仍在向城市集中.同区县常住总人1:3(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C%)门头沟区23.4蠢弩鬻5…A66.2 昌平区蚺蠡|,_1I9.9.0,0j 蠡.| 房山区,|…-”-—2擘.,3砖《:通州区60.3:-i033.7, —怀柔区26.5:0 囊ll33大兴区尊r 一0j敝誓〉'皇平谷区31L9| —l_l_OII」o.蠢,衢.蒜密云县4IO;jO7IJ囊:?25.1露延庆县锄...6_l24.4;顺义区54.0l2.823总计443.7148..1〉簿〜j ' 3鼻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一20o2>BEUINGCITYPLANNING&CoNSTRUCTIoNREvIEW砘膏地剐慧覆4,200319表 2 北京远郊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年份远郊区常住总远郊区非农业远郊区城市全市城市人口(万人)人n(35A,)化水平(%)化水平(%)l978388.571.6l8-455.0l980387.277.219.957.6l9854O4.984.420.859.8l990433.5101.123I362.0l995438.5l18.227.065.12I,0o44O.1l4o.631.968.7200l443.7148.133.469.5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7)}; 《北京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一1991}; 《北京统计年鉴一2001}; 《北京统计年鉴一2002}表 3 北京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比较年份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B:农民人均纯收入(元)BfA (%) l978365-4224.861.519859(玎.7775.185.419901787.11297.172.619955868.43208.554.7 2aDOl0349.74687.045.32IDOll1577.85O98.844.0资料来源: 《北京统计年鉴一2002} 时.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郊区农村人口及产业就地城市化已出现萌芽,但尚未形成主流.北京郊区城市化现状表现出如下特点.(一)与自身过去相比北京远郊区城市化进步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远郊区的城市化突破了过去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有了很大的发展.自l978 年至2001 年.城市化水平由18.4%提高到了33.4%(表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形成了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格局.在200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第一产业占1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到了85%(图1);在从业劳动力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为3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达到了70%c图2)2001年,远郊区的GDP 达到578.6亿元.人均GDP 达到l3040 元(约相当于1570美元).2001 年,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23 倍.北京市农业人口中的86.4%在远郊区.只有13.6% 在近郊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能够说明远郊区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第一产业内部.虽然传统的种植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一些非农经济和附加值较高的林牧渔业的比重在增加.农民就业正朝经济效益高的非农产业方向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也在大幅度提高.正在从自给自足式的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变.(二)与全国城市化平均状况相比北京远郊区城市化并不落后2001 年.北京远郊区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为3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而且.北京郊区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仍持有农业户口.实际农业人口比户籍农业人1:3 数量要少.所以.实际城市化水平还要高一些. 北京远郊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城镇建设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从设施条件看.京郊乡村的电话机拥有量人均用电量相当于全国城市地区的平均水平:建制镇和集镇的道路, 绿化建设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 年.北京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99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8 倍.20 世纪9o 年代以来,北京远郊区的卫星城建设水平迅速提高.建制镇数量迅速增加. 2001年.北京远郊区共有l37 个建制镇.只有l6 个乡.从l995 年开始.北京市就启动了试点小城镇建设工程,2000 年市政府又确定了郊区33 个条件较好的镇作为中心镇.进行重点建设.其中31 个镇在远郊区.北京市对试点小城镇和中心镇的发展制定了户籍,资金,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城镇的发展.(三)与城区和近郊区及先进地区相比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相对滞后与城区和近郊区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力度相比.北京远郊区的现代化进度和经济水平都相对滞后,这与北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加大.2001 年.北京远郊区人均GDP 为1.3O 万元.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2.55 万元的1/2.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在2O 世纪8O 年代曾经大大缩小.1984 年差距达到最小.二者分别是693.7元和664.2 元.后者是前者的95..但是.自2O 世纪90年代以后差距又在不断扩大.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降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只有44.0%(表3•图3-a•图3-b). 目前.北京城市化水平在我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二.低于上海市(表4). 2001年底.北京远郊区的城市化水平是33.4%. 而上海远郊区已达47%.城市化率居全国之首.从表 4 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少于上海和天津两市.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其他两市.然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生活费介于天津市与上海市之间. 略高于天津.远远低于上海.这说明北京市第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位于三城市之首. 但并没有使北京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上海市提出到2007年要实现人均GDP7500美元和城市化率80%的目标.而北京~tj2oo8年要实现的目标是人均GDP6000美元.看来北京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赶上上海.(四)与自身工业化水平相比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相对落后从世界城市化规律来看.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甚至超过了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而我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北412003,~rjIl ' ~tm|E 霞BEDIHGCITYPLANNING&CONSTRUCTIONREVIEW表4北京,上海,天津部分社会经济指标~(2oot 年)项目北京上海天津土地面积(平方公里)l6807.8634lll919.7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490,l550424.06户籍人口(万人川22.31327.14913,98 城市化水平(%)69.575.358.2 社会从业人员(万人)628.9752-26488.34第一产业(万人)71.187.1882.7第二产业(万人)2l5.9309.9l2l2.65第三产业(万人)341.9355.17l92.99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845.74950.84l840.10第一产业(亿元)93.185.5078.55第二产业(亿元)l030.62355.53904.64弟二严业【1 已兀)1722.02509.81856.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25523373822015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577.812883895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8922.79336698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098.858504825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元)3871.547532618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年鉴一2oo2);《北京统计年鉴一2002~;《上海统计年鉴一2oo2)京也不例外.2001 年.北京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员占到全体从业人员的11.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到GDP 总值的96.7%,而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30.5%.2001 年,远郊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占到总数的7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到GDP 总值的85%.但农业人口仍占66.6%.二,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相对滞后的具体衰现(一)人口城市化率偏低与国外许多大城市郊区以及上海郊区相比, 北京郊区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高,农业人口过多,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偏低.不少镇区非农业人口数量也很少,几乎除了几十名镇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外,其他居民都是农民.(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北京市城乡之间存在着基础设施, 服务设施和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差距.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还很明显.远郊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还在加大.(三)产业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还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充分就业的需要.致使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困难因此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偏高.致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2000 年.北京远近郊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上海的37.4%. 北京远郊区经济总量更是不足,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后远郊区的道路,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管理落后,与城区的差距较大.试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还是不够,城镇建设水平不高,功能分区不完善,有些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城镇建设没有特色.(五)人口素质较低远郊区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干部水平不高,这无疑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进程.而且,远郊区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后,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缓慢. 远郊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落后,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不到20%,文盲.半文盲占有一定的比重.据2000 年的调查.在l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北京远郊区文盲率为7.9%,而近郊区为3.1%,城区为 3.8%. 文盲率最高的是密云县,平谷区和延庆县,均达到了l1.6%. 三.北京远郊区城市化相对滞后的曩因分析(一)自然条件不利北京远郊区的区域地理条件远不如上海和天津,北京远郊区环境多以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貌为主,与平原城区,近郊区相比,生态环境脆弱,可利用的建设土地有限.又远离中心城区,造成一些远郊区乡镇相对封闭,交通运输不便.广大农民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和农作习惯.思想保守,进而导致中心城区对远郊区的影响较小,远郊区城市化水平不高.远BEIJINGCITYPLANNING&CONSTRUCTIoNREV 匝WIb 育托捌毫设4/2003郊区居民的经济状况与城区居民差距明显(二)建设规划不力由于对郊区功能定位认识不足,北京缺乏城乡深度统一规划.虽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郊区的发展有原则上的考虑,但深度和具体措施不够.虽然北京郊区各区县都制订了建设规划,但是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整体协调性普遍较差,不同区县的规划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和联系,同一区县不同专项规划之间相互脱节,互不衔接.导致规划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无法发挥.很多乡镇缺乏长远区域发展规划,有些镇区的规划建设又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多,过度超前.城镇建设成本提高,造成浪费.(三)管理体制不顾目前.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村户籍. 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尽合理.不利于农村人口的快速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制度和观念,使得相当多的农村人口难以向城市转移和集中.过去,北京郊区建设完全靠政府投资.郊区土地和企业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划分不明晰.经营不足.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对郊区特别是远郊区建设支持不够.短期信贷资金不足,城市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郊区城市化相对滞后.(四)政策支持不够长期【;涞.北京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主2122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对郊区特别是远郊区关注相对较少.无论是规划建设.资金投入,还是管理上都有一些欠缺.如,2002 年北京市60 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只有ll 项与远郊区有关.另外,保护首都环境的政策对郊区经济发展形式.产业结构有诸多限制.可是,又没有规模较大的无污染绿色.新型产业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远郊区经济自然就更加落后于城区和近郊区.(五)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起着重要作用.工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与集聚经济效益推动城市迅速发展.而北京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关系不很密切,由于北京工业基础薄弱和管理上的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处于各自发展的内循环中,工业更多的是自我发展和自我膨胀.工业化对郊区人口城市化带动作用较小. 目前,远郊区大部分乡镇都缺乏非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有的镇区连常设集市都没有,小城镇就业吸引力不足,大多数农民不愿搬到镇区居住,所以,小城镇发展缓慢,城市化率低.(六)农民观念落后北京远郊区与中心城区长期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状态,不仅存在着自然上的隔绝,而且也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和技术信息上的闭塞.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比较封闭.落后,叶落归根.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于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新技术等难以接受,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2003 乇烹圮期毫噩BELLINGCITYPLANN~G&CONSTRUCTION 砌扣BW ————函盈豳雌圜■■一__同时,由于缺乏吸引力,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当地青年,也不愿意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从而使远郊区的人才资源更加匮乏.田参考文献l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一2002.北京会讯中国统计出皈七20022 北京市统计蜀北京市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 —1987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缝计年鉴一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 上海币政府网”中国上海:综合新闻” 2002年4月2日4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签一2001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麻其勇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2003年7月9日下午,新改选的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常务理事会.2O 余位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五项:一是研究北京城科会今年的工作安排?二是研究审定北京城科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人选l 三是研究交纳会费的有关问题?四是根据姚莹理事长的建议确定常务副理事长的人选.五是建议各位常务理事积极参与和承担有关的科技讲座项目.与会的常务理事们同意城科会今年的工作安排和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的提名.部分同志建议,今后应逐步把研究的范围从城市规期,建设领域逐步扩大到整个城市科学范畴,应增加信息科技,人文科学和新经济.金融投资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大家同意收取会费.有些同志建议,除收取部分会费外,还可以采取挂靠单位投入一部分,组织会员接受委托课题.咨询创收一部分的办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姚莹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 交纳会费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解决经费问题,还在于把大家更紧密地联络在一起,至于到底交多少,怎么可以再研究一下.他还指出:城科会的活动要有别于其他专业学会开展的活动,内容应当更宏观,更丰富一些,尤其要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积极协助市领导做好科学决策. 各位常务理事们一致同意姚莹理事长提出的,由钱连和同志担任北京城科会常务剐理事长的建议,并表示一定积极参与,承担有关的科技讲座和调研活动,共同努力把北京城科会的各项工作搞得更好.田“北京主题公园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召开2003年6月6日,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和北京市园林学会共同主办的”北京主题公园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举行.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赵知敬理事长,北京市园林学会张树林理事长,北京城科会孙春龙秘书长, 北京土木学会张维德秘书长出席了会议.“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这一研讨议题,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精神提出的.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北京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不断满足首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把北京真正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出现于2O 世纪8O 年代后期.十余年来,北京陆续兴建了一些民营的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但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仍然比较繁荣,并能健康, 持续发展的并不多.从这一角度看,北京的主题公园建设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矛盾, 新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北京还将兴建一些新的主题公园.这些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既与其自身的定位,性质,选址和经营有关,也与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针,管理政策,财政支持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和北京市园林学会举办这次研讨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者研究探讨主题公园今后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推动北京的主题公园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主要针对以下问题展开了研究讨论1.目曹各粪主一公■的定位目前北京的主题公园大多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的,政府投资—般都比较少.因此这些主题公园的定位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必须作为一种产业,而不是社会公益事业而存在,必须有经济效益;二是它的经营方式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即不能固守某种模式,经营形式必须不断变化翻新.三是它具有商业性的特点,各种服务项目必须主要考虑市场需求.BEIJn ' qGCITYPLANNING&CONSTRUCTIONREVIEW 膏曩捌蠢韫4/2003本刊编辑整理2•今后t府应对主•公■■采一挑的t簟主题公园不是一般的公园,既要讲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要讲市场效益.所以,政府对主题公园的建筑总量,容积率的I ' ItO应与普通公益性公固有所区别,可以适当的有些特殊政策,以引导为主.3.加■寸主•公■■的规囊与■一目前,城市规划中对普通公益性公日,尤其是大型公园的总体布局已经比较明JII了,但对于主题公目的布局设想还不很详细.因此,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对其性质特点,建设规模,遗址条件,交通影响,周边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应进行深入研究,并」定出相应的政策与技术规范. 这次研讨会对主题公园的讨论,涉及面比较宽泛,宏观,今佶两个学会可以连手开展一些相对深入的专题研究,从学术理论,政策研究和实际运作角度,给主题公园的投资建设者经营管理者一些可借鉴,好操作的具体指导.田本刊记者: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