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与民族精神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首先,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在于其表现出的文化精神与接地气的特质。

民族图案的设计除了要具备美学价值外,还需要强调情感连结和文化精神的传承。

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很多中国民族图案都具有阳刚之气、以及与自然元素的关联,这种强调接地气的设计方式,可以使观者与图案产生强烈的情感互动。

这样的设计手法既可以赢得观者的亲切感,又可以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实现民族文化的再现与传承。

其次,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也在于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耐人寻味的韵味。

中国民族图案的形式精美,往往蕴含着故事和寓意。

例如,麻雀图案中的酌盂图案,寓意着朝阳四起,万物生长。

又如,龙与凤的图案,代表着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男女角色,贵族的身份与荣耀与美好的祝福。

这样的图案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存在,它们也是一种寓意表现,使人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增强审美体验的深度。

第三,中国民族图案的审美价值还在于其造型美感的丰富性。

中国民族图案是在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与艺术品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表现,它们的造型上体现着时代的特征与社会环境的生动表达。

例如,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图案,强调对自然和乡土文化的歌颂,表现出了对美丽家园的眷恋和珍爱;五代十国、南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图案,则展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繁盛,展示了贵族阶层对美丽陶瓷文化的追求与创造。

它们的造型多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总之,中国民族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们的审美价值可以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

它们强调情感的连结和传承,启迪人们的心灵,增强身份认同感;它们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观者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它们的造型美感非常优美,丰富多彩,展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中,这样的图案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的中国艺术设计

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的中国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将传统文化融 人现代生活成 为一 种流行 趋势 , 越来越 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如中国结 、 民族服饰 、 剪纸艺术 、 龙凤呈祥等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生活 的各个领域 。主要有三大 种类 : 一种是环境艺术设计 , 如园林设计 、 室 内外装饰 、 城市规划 等, 主要是对人类 生活 环境进 行的设计 ; 另一 种是 产品艺 术设 计, 如服饰 、 日用品、 家具等物品 , 是人类根据需求在物 品上进行 的图案设计及物品特性的设计 ; 还有 一种是 当下最 为时尚的视 觉传达设计 , 主要是为了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 , 利用 电视 、 广播 、 纸质等媒介而进行的一种设计 , 例 如平面设计 、 广告设计 、 剪纸 等。民族元素的应用 , 不仅弘扬 了民族文化 , 也丰富 了设计作 品 的艺术设计理论 , 在保证物 品的使用价值外 , 极大地提高 了人们 的生 活水平和精神素质 。 近年来 ,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 将 民族文化依附于设计作 品中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理论 。最具 代表 的作 品应数 2 0 0 8年北 京奥运会作品的设计 , 太极 图、 太极拳的融人体现 了中国武术精 神的底蕴 , 代表 了奥林 匹克更快 、 更高 、 更强的体育精神 ; 类似人 形 的“ 京” 字, 代表着 中国心脏 “ 北京 也体现 出 中国文 字的艺 术美 、 形 态美 , 同时承载着 奥运的主体——运动 , 弘扬 了中 国文 化 的博大精深 , 也借着奥运将 中国文化 推向了世界。 中国艺术设计不仅仅在于设计 的美观 , 更多 的是凝 结了 民 族文化精神 , 呈现 了艺术设计的品质 , 这是中国艺术设计区别于 其他艺术设计的本质之所在。而艺术设计作 为文化体 , 也必将 不断丰富和创造新 的民族文化 , 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 因此 , 艺术设计者应立 足于 民族文化 , 将 民族特色元素渗透到 中 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去 , 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设计理念 , 并创立 中国人 民 自己的艺术设计 文化 , 使 中国文化及艺术设计 屹立于 世界之林 。 2 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在我 国多 民族 、 多 文化 的基础 上, 各 民族 的建筑 、 服饰 、 习 俗、 语言等文化都为中国艺术设计提供 了丰富的营养 , 因此被广 泛应用于现实艺术设计 的各个领域 中, 其 主要体现方式 有如下 几种 : ( 1 ) 意识的传 承与发扬 。中国人崇 尚“ 天人合一 ” 的思想理 念, “ 和谐 ” 是中国文化 的精髓。因此 在艺术设计 中无 不体现着 和谐性 , 如建筑的对称 与平衡 , 产 品比例与尺寸 的统一 , 色彩 、 亮 度 的和谐等。在产 品设计 中 , 追求功 能协调性 、 造型多样性 , 体 现人与 自然 、 社会与 自然 、 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 ( 2 ) 形态 的变 形与延 伸。形态 代表 着 当代人 们 的审美 意 识, 代表着 当地人的民族文化精神 。不 同地域 有着不 同的文化 背景 , 不 同的设计者也有不 同的喜好 , 对 于设计理念也有着不 同 的看法 , 例如对于线条 的 比例搭配 、 图形状态选 择的不 同, 则在 艺术设计 中体现的形态特点就会产生不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 中所体现的宽度 、 速度或是力量 , 是基于 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延伸 的设计理念 , 也是设计具有 民族 文化 特色产品成 功的关键 。产 品所体现 的形态不是对 现实物品 的模仿 , 而是根据传统 文化及 现代 的审美观点进行 的再 创造 , 使产 品更 具时代性与 民族 文化 特色 。 ( 3 ) 色彩的提取 与衍生。色彩 是现代 艺术设计 的染料 , 是

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承两方面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在艺术设计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艺术设计创新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艺术设计创新1.1 艺术设计的定义艺术设计是指将美学语言、审美观念、科技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相结合,通过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表现和再创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产品。

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和创新。

1.2 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是解决文化、技术和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媒介。

同时,艺术设计还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对提升人们的审美素质、改善生活品质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3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使产品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想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

二、文化传承2.1 文化传承的定义文化传承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代际相传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体系,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遗产。

文化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是一种担负着未来责任的使命。

2.2 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是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培育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途径,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不仅是传承过去,更是为了创造未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3.1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和创新是一个互帮互助、相得益彰的关系。

传承是对先辈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美育思政课教学设计方案

美育思政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美育思政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方案以高中美育思政课为例,设计一节以“中国传统艺术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分析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其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艺术形式与具体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国画、古筝等)的视频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二)讲授新课1. 讲授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通过PPT展示,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2. 分析民族精神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传统艺术如何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三)实践活动1. 艺术鉴赏:让学生欣赏一幅中国传统绘画或一件传统工艺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如绘画、书法、摄影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传统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谈设计的民族性

谈设计的民族性

谈设计的民族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对现代设计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无论怎样的发展,它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民间美学对它的深刻影响。

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无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传统民族文化价值的多重性。

首先是原创性,审美文化必须是体现一定的审美意识而又能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文化,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诗、乐、舞等艺术和人体装饰、韵律美,都是来自民间的,都是各族人民群众创造。

设计师应该充分学习这些宝贵的知识。

其次是蕴藏性,传统美学活在民间,新美学诞生在民间,因而民族民间美学这个宝库的蕴藏量特别丰富。

所以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艺术需要创新,艺术本身又存在延续性。

但这种创新不是一味的否定前文化,这种否定应该是肯定的否定,确切的说应该是扬弃。

古人说的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是指导我们用优秀的民间文化去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

设计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因为全世界的文化不是来自于同一源头,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

世界上每一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

由于设计成形于设计的意识观念、是设计意识的物化、是民族设计意识的派生、是在人们设计观念指导下的活动方式和实践成果,因此每一个设计都拉上了不同的民族色彩,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

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整个世界将是同一个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他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差异,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求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的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原理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系部:艺术学院专业:视觉传达姓名:李小梅学号:1043111186指导老师:唐济川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当然对于本国家或是本民族的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术语中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特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当然不同的民族艺术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艺术芬芳,像是奴隶社会时期,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众多的凯旋门。

同样是在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诗篇和明清小说。

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埃菲尔铁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下面来谈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不同个性的地点、风俗习性。

在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

如我国黄河以北诸多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山重旷野,形象轮廓刚劲明显,色彩也单纯强烈。

其与南方水木清秀,云烟速漫,色彩轻松流明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故而形成两个不同派系的山水画体貌:金碧辉煌与水墨苍劲的水系和水墨淡彩的南宗山水体系。

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而影响到了诸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艺术。

但自清衰落,西洋绘画渗透到中国人的视线后,长期以来,对诸多的中国艺术家发生了较强烈的影响。

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风格探讨

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风格探讨
广泛。艺术设计受到 了来 自各种 不同文化的冲击 ,呈现 出了多元化 的 强 对 艺术 设计 工 作 者 的 民族 文 化教 育 ,让 更 多的 艺术 作 品 中体现 发展 趋势。 民族文化风格在现代 艺术设 计 中的使用 虽然 时间较短 ,但 出 民族 文 化风 格 ,促 进 艺术 设 计事 业 发展 的 同时 ,促 进 民族 文化 是使 用的范 围已经较为广 泛。本 文在 阐述 了传统民族文化特 点的基 础 的发展 和传 播 。
见 , 中华 民族文 化 的包 容 性 。在现 代 艺术 设 计 中 ,应 该不 断 思考 精 神和 民族 文化 。许多 现代 艺 术 设计 作 品中 ,都 体现 出了 明显 的 本土 文化 中的 内涵 ,尽 可 能 多的表 现 出这 种 内涵 , 向世 界 更好 的 民族文 化 风格 和 艺 术表 现形 式 。 比如 ,篆 刻 风格 的 “ 京 ”字 是我
五千 年积 攒 下来 的精华 。优秀 的 民族 精神 具 有 强大 的 生命 力 ,传 最 显 眼 的一个 作 品 ,红 色 的设 计体 现 出 了热情 ,也体 现 出 了中 国
统文 化 能够 发展 至 今 ,就 是 因为 它体 现 出 了正确 的思想 观 念和 价 传 统文 化 中对 红 色 的偏 爱 ,象 征着 喜 庆 、欢 乐 。福娃 的 设计 深深 值观 念 ,能够 鼓舞 人心 ,促 进人 的发展 。 打 动 了世 界人 民 的心 ,成 为 了最 有代 表性 的作 品之 一 。 ( 二 )包 容性 ( 二 )对 传统 艺术 表现 形式 的表 现 传 统 文化 发 展 至今 , 已经 形成 了相对 固 定 的 民族 文 化风 格 , 我 国 是 一 个 多 民族 国 家 , 少 数 民族 众 多 ,每 个 少 数 民族 都 有其 独特 的文化 ,这些 文 化共 同奠定 了 民族 文化 的基础 。 由此 可 也 拥有 了更 加深 厚 的文 化底 蕴 ,体 现 出 了一 种普 遍 意义 上 的 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探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民族风格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如何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融合起来,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探讨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及其绚丽多彩的文化。

这些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格,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如绘画、雕塑、刺绣、工艺品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内涵。

2. 色彩明快鲜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色彩丰富多彩,明快鲜艳,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色彩应用在艺术作品中,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3. 象征意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通常富含着象征意义,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常常出现的鱼、莲花、牡丹等图案,都代表着吉祥、富贵和幸福的寓意。

4.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典故和文学传统,这些内涵使得民族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5. 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传统工艺技艺中,如中国的剪纸、丝绸、瓷器等工艺制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

二、现代设计中的融合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现代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

如何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成为了现代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融合方式:1. 古风现代化: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进行现代化的诠释,把古代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2. 文化元素取材: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中汲取灵感,将其中的文化元素融合到设计中,如图案、色彩、纹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和勤劳勇敢,但其内在的本质则是儒释道精神的融合。

中国的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也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艺术表现。

因此,民族精神和艺术设计的哲学渊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关键词】民族精神艺术设计儒、释、道精神【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经过数千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族特色,它决定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决定了该民族的审美情趣。

每一个艺术家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本民族精神的烙印,从个人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创作风格等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本民族精神的特质。

而艺术设计是艺术家的个人或集体创作活动,它也不可避免的会打上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烙印。

因此,艺术设计与民族精神总会融合在一起,艺术设计体现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决定着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界定有很多研究论文,但是多属于表象分析,即仅仅从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中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东方智慧方式。

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释、道的思想当中。

儒家主张“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和“仁爱天下”的政治理想。

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好和平正是儒家精神的表现。

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

它认为文明压制了人的天性,正如老子所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知有慈孝,国家混乱有忠臣。

”因此,道家的回归自然、让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思想,其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热爱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根源。

佛教宣扬苦修顿悟,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

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为何会在中国生根开花?其实,佛教的苦修顿悟与儒家的内省慎独的修身方式和道家的崇尚虚静是具有很大的相通性的。

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释、道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维和言行,从而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

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苦修顿悟,它们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

因此,对中国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是儒、释、道三家精神。

2 中国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精神 2.1 设计观上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在设计学范畴中,寓天人合一积极生命理念的、形神兼具的、有很强表现力的符号图形多数是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个为古老中国的存在、稳定、发展、繁荣发挥着伟大作用的思想——“中庸”,它集聚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生死存亡、民族审美等。

中庸在英文中译为“golden”,意为黄金分割平衡原理,是指对人与事物的一种最佳权衡处理优化方法。

中庸思想在工艺设计理念中表现为“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

《淮南子·时则》的天地时和合观认为,“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

黄钟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广二尺七寸。

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

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

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

对于这种可以与天地并立,化育万物的天人合一设计观,正是艺术设计在哲学高度上的整合。

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

天人合一的设计观使得中国现代园林设计体现了和谐之美。

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

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

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
的天成之美。

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也能看出高雅自然的仪态。

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

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

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

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由此。

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2.2 设计理念上的“道法自然”的精神中国的艺术设计崇尚自然,重实用而戒奢华的设计理念源于道家思想。

体现在设计作品中就成了反对豪华的装饰,重视简朴实用。

在形式上设计单纯简洁的图形,设计色彩上崇尚红色、白色和灰色。

另外,中国文人对于黑墨同样有着近乎偏执的崇尚,根源于先秦阴阳五行学说上逐渐形成的一种包罗万象的世界观体系。

《易经》中记有“天玄地黄”,《道德经》中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些都是一种出于对黑暗神秘宇宙的敬畏和对幽美虚空、飘渺不可知的一种逍遥式“道”的顶礼膜拜。

这种单纯的老庄式逍遥游水墨元素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传统设计作品有广泛的应用。

器物的设计上使用简洁的装饰图案、园林建筑的粉墙黛瓦。

这些都体现了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

从设计形式上,中国园林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

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

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

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

但是,中国古典园林又突破空间局限,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把围墙外的风景借入园中。

如北京颐和园的设计中,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