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与隋的历史地位比较

合集下载

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

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
Ap . 01 r2 0

历史研 究 ・
隋朝在 中国通史上的地位
李映发
( 四川大学历 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 06 ) 1 04

要: 中国古代封 建专帝主 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 史 , 】 从公 元前 2 1年 建立的秦朝 至清朝共 二千余年 。其政 2
治体制 , 天子独尊 , “ 宰相统摄 百僚” 的制度开创 于秦 朝。经过七八 百年 的发展 , 隋朝创立 的天子之 下“ 三省 lfHs r n utr, i u nU i rt,Ceg u Scu n 60 6 ,C ia Sho o io adC l e Sc a n e i ty u h v sy hn d , i a , 104 hn ) h
A s atT ef dl u cayo ni t hn a n ioy f vr 0 0ya o 2 C,h ein g f i D n s b t c :h u a a t r f c n iahsao g s r e 0 erf m2 1B t bg i n yat r e o c a e C l h t oo 2 sr e n n oQ y
第2 9卷第 2期
V0 . 9. . I 2 No 2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哲
Junl fXhaU ie i Pi sp y& Sca Si cs ora o iu nvrt s y( hl oh o oil ce e) n
21 0 0年 4月
中图分类号 : 6 1 D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2— 5 5 2 1 )2~ 0 2 9 17 80 ( 00 0 03 —0
Th t t so u na t n e e a so y o e S a u fS iDy sy i G n r lHit r fChi na

中国王朝兴衰史——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

中国王朝兴衰史——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

秦隋二代速亡原因之异同战国末,秦与东方六国逐鹿中原,征伐百年,最终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吞并九州,一匡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

然而,在历史的苍穹中,秦王朝宛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光芒四射,却转瞬即逝,二世速亡,不得不让人慨叹。

秦朝亡国后的八百余年,在同一片土地上,另一个强盛德王朝——隋建立了。

在历史的漫漫长流中,这两个王朝的衰亡惊人的相似:创建者遗留的隐患,二世的奢侈残暴,末期的天下动乱。

冥冥之中,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隋就是大秦帝国八百年后的魅影。

然而,历史不会被重复,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秦隋二世速亡的原因有同也有异。

相同点之一——暴力治国:严刑的弊病作为封建统治者,秦始皇已经意识到法律是维护统治稳固的重要工具。

秦律最大的特点就是严酷。

依史书记载,秦律的核心是刑法,秦将商周时期的五刑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死刑,罚作,内刑,迁刑和赎刑五类,每类刑法又分为若干不同的刑种,其中“族诛”,“连坐”等恶刑使百姓苦不堪言,引起了各个阶级的普遍不满,使得一些人指责和影射始皇,由此引发的“焚书坑儒”更使始皇失去了士人的心,为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隋朝,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就律条而言,虽较前朝有所缓解,但依然比较严酷。

此外,文帝晚年“喜怒不恒”,律外加刑,公开破坏自己制定的法律,甚至把朝堂变成刑场,使国家机器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作为开国皇帝,秦始皇与隋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江山永固。

他们统治国家都依赖严刑峻法,但严刑峻法给他们带来的并不是百姓的信服和社会的稳定,而只会使百姓对这个政权产生厌恶和恐惧,王朝的统治基础随之动摇,这些确实始皇和文帝所始料不及的。

相同点之二——皇权的转移:太子的废立封建王朝中,皇帝继承人的选择是国家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废立太子之事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公元前210年,始皇巡游,与沙丘病危。

他生前并没有立太子,没有培养理想的继承人,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失误。

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论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新乡学院历史系:杨进成)隋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在其存在的三十多年中,却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终结三百多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发展教育和文化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

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代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史的短促,忽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英国崔瑞德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朝:“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和无效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长期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的了不起,人们在研究气候的伟大的唐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可见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隋朝之前,自西汉到魏晋时期的官制,基本上是继承和发展秦朝时期的官制。

但是其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北周六官制,然后在总结汉魏官制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官制,即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互相监督,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避免了相权过大而危及王权,从而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其次,三省六部制对历朝的中央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得贞观年间社会稳定,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明朝罢黜宰相和中书省,不断提高六部的地位,清朝灭亡之后,三省六部制才真正被废除,共延续了1300多年。

最后,三生六部制奠定了古代中国中央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封建社会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朝在教育制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科举制。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秦朝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秦朝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秦朝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和秦国,存在时间为前221年至前207年,共十五年。

秦始皇嬴政在位三十六年,吞并六国,称霸中原。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自认为得兼天下。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统一的和平环境,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统一的和平环境,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庞大的文化教育体系,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统一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位于唐朝之前,与南北朝合称“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者为杨坚,他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隋朝的政治制度多沿袭北周,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

在经济方面,隋朝实行均田制,改革赋役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提供了机会。

隋朝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初唐四杰”等著名诗人。

在艺术方面,隋朝的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如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

然而,隋朝的统治并不稳定。

【全国通用】2020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_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0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_含解析

秦统一六国的措施加强思想控制1.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

其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A.医药和种植类B.诸子百家书籍C.占卜和医药类D.史前传说故事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制订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4.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以下内容,可见他们研究的主题是()①漫话“焚书坑儒”②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的“八股取士”④清朝的“文字狱”A.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B.古代封建统治者发展文化的措施C.古代封建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D.古代封建统治者弘扬儒家文化的措施6.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7.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你认为你遇到的哪些事是能够符合史实的:()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在集市使用刀币买了一匹布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9.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10.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A.秦朝时有人谈论儒家诗书被处死B.在唐都长安随处可见回族商人C.北宋时,商人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D.清雍正帝率军机要员私访江南11.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1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B.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13.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D.防止人民反抗14.某班举行辩论会,甲同学说:他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千古一帝;乙同学说:他焚书坑儒,在位时徭役、赋税繁重,使得民不聊生,是个暴君。

历史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的比较

历史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的比较

历史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的比较一、中国古代历史1.远古时期: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传说中的帝王。

2.夏、商、西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

4.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5.汉朝: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6.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两晋(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7.隋唐时期: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和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8.五代十国: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和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9年)。

9.宋朝: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10.元朝:蒙古族建立,统一中国(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11.明朝:建立民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2.清朝: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二、世界古代历史1.埃及古代: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32年,法老王朝时期。

2.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

3.印度古代:公元前2500年-公元4世纪,古印度文明。

4.希腊古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城邦时期及亚历山大帝国。

5.罗马古代: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

6.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7.阿拉伯古代:公元6世纪-公元13世纪,阿拉伯帝国时期。

8.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封建社会时期。

历史趣谈隋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历史趣谈隋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隋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导语: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随着南北朝在政治、经济上的逐步衰落,身为北周的辅政大臣的杨坚于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轻的周静帝让位,自立为帝。

因杨坚曾官居隋国公之职,故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建都长安,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登基后,果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并于开皇八年(588年)12月攻占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后陈的都城建业(今南京)宣布了南朝的灭亡。

至此,长期分裂的中国又复统一。

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于601年改年号为仁寿。

仁寿四年,六十三岁的杨坚卒于仁寿宫。

(后世有记载称杨坚是被其子杨广指使心腹张衡入宫行刺而亡。

)文帝死后,翌日其子杨广即位,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即位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奢侈豪华的宫殿,开凿大运河为自己享用。

为了扩大其统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张。

炀帝于大业十二年(612年)至大业十四年,三征辽东高丽(今朝鲜生活常识分享。

隋朝历史概述

隋朝历史概述

隋 朝 历 史 概 述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270年的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

隋名义上共传五帝,实际却是两世而亡,历国38年。

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

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

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隋朝的建立北周宣帝时,政治腐败,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这就给杨坚为首的政治势力夺取政权的机会。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

杨坚继承了父爵,他的妻子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在北周政权中有很高的地位。

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仅八岁,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相州(河南安阳)、郧(yún)州(湖北安陆)、益州(四川成都)等地总管先后起兵反对杨坚,都被平定。

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于581年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全国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的均势。

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已经逐渐融合,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基本上趋于消失。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打破南北对峙的局面,以利于进行经济交流。

所以,隋朝建立后,全国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隋文帝即位后,就积极准备统一工作。

587年(开皇七年),先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

次年,隋文帝派杨广率领51万大军,向陈发动总攻。

当隋兵临江,守江诸军一再飞书告急时,陈后主还和宠姬张丽华、孔贵嫔,大臣江总、孔范等,“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与隋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但是不同的朝代也有许多相似点,比如秦和隋,它们处在相同的时代也灭亡在相似的原因里,开的时候无比璀璨,灭亡的时候无比凄美。

仔细回顾,两个朝代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难怪柏杨先生将他们相提并对并著书对比。

首先,秦和隋都结束了一个战乱的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大统一时代。

战国的群雄割据纵然诞生了一大批智者和思想家,但是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战国七雄相互征伐,战争连年不断,礼坏乐崩,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秦国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范围广大,管理严格,他的统一,使政治上广大的地域中国扩大化,文字的统一、度量衡、车轨的统一促使全国成为一个整体,古老的华夏民族各地区逐渐交流密切化,成为日后汉民族形成的基础,秦的统一结束了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开启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帝国时代。

隋朝也是,自从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只有西晋短短几十年的统一,而后又是几百年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烽火连天,杀人如切菜的时代有一次来临,民族矛盾。

政治矛盾、利益纠纷在这里熔铸爆发,隋朝在少数民族汉化到一个较深程度的时候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两百多年的纷争和乱世,不啻为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南北一统,正如秦朝的长城、驰道、直道、灵渠一样,隋代的大运河对于南北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南北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更加方便,逐渐融为一体,在皇帝和大臣的推动下,稳固了
中华民族主体的稳固,他的统一,结束了血腥的时代,开创了统一的强盛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呼之欲出。

其次,秦和隋都是短命的强大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瞬间。

秦朝自从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到子婴投降刘邦,即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实际上不到),前后相距仅仅十五年,大概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隋代也类似,从它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灭南陈统一中国到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被唐代替,凡30年,只是一代多人的时间,他们都是短暂的大统一王朝,也是造就了辉煌的时代。

秦代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都是伺候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准则,他开疆扩土,北击匈奴,南并夷越,将中国的疆域扩大到最大,修筑了伟大的工程,成为后世不断完善的千秋伟业。

隋代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建设了巨大的工程、北服突厥、南定叛乱、三征高丽,对国家的稳固和长久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他开创的制度也成为造就盛世的基础与见证,还记得很经典的一段对话,说的是唐朝建立二十年还在吃隋代的粮食,隋代粮仓之丰富与国家之富有可见一斑。

第三,秦和隋的皇帝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也有类似的作为。

一般人认为秦代和隋代都有两个皇帝,实际上都是三个,而第三十都是不为多数人所知道的亡国之君,第一代皇帝都是开创新时代的人物,也就是秦朝的秦始皇和隋朝的隋文帝与隋炀帝前半期,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隋文帝隋炀帝的巨大功绩都不是国家灭亡所能够磨灭的,尽管迷糊了许多。

第二阶段新的皇帝都是非正常手段登上权力顶峰的,无论
是正史还是野史,胡亥和杨广的登基都是被人们认为不正当的,这个时期皇帝腐朽化,国家富强则趋于享乐,不专心于国事,最终都是身死于臣下,哀哉。

在这一时期他们实际上已经亡国了,然而最后的子婴和隋恭帝只是装饰了,不久就会被历史忘记。

还有,秦和隋的政策都成为了后世效仿的对象,他们的伟大价值不仅在于朝代本身,更在于他们影响了后世,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看到这句话好几次了,只不过不记得谁说的,只记得最近一次是在《隋代墓志铭汇考》的绪里边,这句话诚然是不错的。

秦和隋都只是历史星空中的一瞬间,一个流行而已,他们的伟大不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而在于他们的后世。

秦制与隋制都是影响千年的,而影响最大的当属于他们紧挨着的他们造就的时代,有人说,秦朝造就了强大的汉朝,隋代造就了繁荣的唐朝,这两个最短命的统一王朝背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王朝,汉朝建立之初几乎没有更新,一切制度延续秦代的制度,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出新时代的特点,隋代对于唐代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军事上、文化上、经济上、制度上都全面的影响,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诗歌的振作与兴起、军事的借鉴都是唐代的特色,而这些都源于他的前一个时期。

伟大的时代往往有伟大的人物,变革的时代也不能缺少他们,秦与隋处在分合之间,本身处在矛盾的风口浪尖,加上统一初期的不稳定因素众多,君主的荒淫就成为点燃短命王朝爆炸的导火索。

因因果果,他们虽然死了,但是新的时代却开创了,真可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