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八珍糕
八珍糕制作方法

【成分】
健脾八珍糕以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芡实、白扁豆、党参、白术等8种天然中草药。
其中:
(1)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成效。
(2)山药:清热,解毒。
《滇南本草》:清热,滋补助消化。
(3)莲子:银耳性平、味甘淡,有润肺、养胃、生津、益气、补脑、强心之成效。
(4)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清肝明目等成效。
(5)薏苡仁: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6)芡实:补脾止泻。
(7)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
(8)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食用办法:
1.等份八珍糕原粉加二分之一藕粉以及二分之一糯
米粉和面,适量糖,蒸糕食用。
2.一勺八珍糕原粉加适量蜂蜜或糖调匀成糊冲服。
3.煲粥的时候放入适量八珍糕原粉。
4.把八珍糕粉加水直接熬成糊糊喝。
也能够加适量(红糖),或黄冰糖,麦芽糖等。
(有糖尿病忌参加糖类哦)。
每日用量:
小孩子每天只要喝10g粉的量就够了。
成人喝20g粉的量。
如果做八珍粥的话,先要用凉水或许是凉一点的米汤水把粉调成糊糊状,然后再加进粥里烧熟。
如果直接把粉下到热粥里面,八珍糕粉容易化不开哦。
八珍糕做法步骤

八珍糕做法步骤
八珍糕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甜点,制作起来比较复杂,以下是制作八珍糕的步骤:
1. 准备好主要材料:糯米、红豆、薏仁、红枣、干贝、绿豆、枸杞、莲子、龙眼肉等八种材料。
2. 分别将红豆、绿豆、薏仁、干贝、莲子、红枣等材料,用清水洗净浸泡。
糯米用清水洗净后浸泡30分钟。
3. 单独煮熟糯米和红豆、绿豆等材料。
注意煮熟糯米的时候要保持松软湿润的状态,以便后续搅拌时容易粘合。
4. 将糯米、红豆、绿豆、薏仁等材料分别捣碎成糊状。
5. 在一个大碗中将全部的材料倒入,搅拌均匀。
6. 准备一个蒸锅,将拌好的糊状材料倒入蒸锅中,用中小火加热蒸煮约30分钟至糊状材料完全凝固。
7. 取出蒸熟的八珍糕,晾凉后切成小方块或菱形即可。
希望以上制作八珍糕的步骤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制作成功!。
三种八珍糕的制做方法乾隆慈禧方普通人方

三种八珍糕的制做方法乾隆慈禧方普通人方八珍糕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糕点,以其原料繁多,口感醇香,营养丰富而闻名。
根据历史记载,八珍糕最早出自清朝的皇家宫廷,后来逐渐传播到了民间。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种不同的八珍糕制作方法:乾隆方、慈禧方和普通人方。
一、乾隆方制作方法:乾隆方的八珍糕制作方法相对繁琐,原材料需要较多,并且需要一定的烹饪技巧。
材料:1.主料:糯米500克、大枣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杏仁100克、红枣100克、红豆100克、百合100克。
2.辅料:水适量、白糖300克、麻油适量、面粉适量。
制作步骤:1.将大枣、莲子、桂圆、杏仁、红枣、红豆和百合分别洗净,用水泡发。
2.将泡发好的材料依次用锅煮至70%熟,捞出备用。
3.将糯米加水洗净,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4.将沥干水分的糯米加入搅拌机中,搅打成糊状。
5.将糯米糊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至变稠。
6.在稠糊的基础上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7.将煮熟的八珍材料加入糯米糊中,搅拌均匀。
8.将混合好的糯米糊倒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熟。
9.蒸熟后,将糯米糕取出晾凉,切成块状即可。
二、慈禧方制作方法:慈禧方的八珍糕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材料也相对较少。
材料:1.主料:糯米500克、红枣200克、红豆200克、莲子200克。
2.辅料:水适量、白糖200克、面粉适量。
制作步骤:1.将红枣、红豆和莲子分别洗净,用水泡发。
2.将泡发好的红枣、红豆和莲子用锅煮至熟,倒入搅拌机中搅打成泥状。
3.将糯米加水洗净,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4.将沥干水分的糯米加入搅拌机中,搅打成糊状。
5.将糯米糊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至变稠。
6.在稠糊的基础上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7.将搅打好的红枣、红豆和莲子泥加入糯米糊中,搅拌均匀。
8.将混合好的糯米糊倒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熟。
9.蒸熟后,将糯米糕取出晾凉,切成块状即可。
三、普通人方制作方法:普通人方的八珍糕制作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八珍糕的标准配方和做法

八珍糕的标准配方和做法
八珍糕是一道广东传统的汉族小吃,也是中华民族非常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这道美食以米粉、豆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了多种珍贵的中药材,如山药、薏米、田七、川芎等,具有滋阴润燥、补气养血的功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八珍糕的标准配方和做法。
配料:
- 糯米粉 300g
- 米粉 200g
- 豆粉 100g
- 冰糖 150g
- 山药 100g
- 薏米 50g
- 田七 10g
- 川芎 10g
- 莲子 30g
- 红枣 30g
- 枸杞 15g
- 水适量
步骤:
1.将山药、薏米、田七、川芎、莲子、红枣、枸杞洗净,泡发半小时左
右
2.将泡发好的中药材和冰糖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后改小火煮20分钟
左右,熄火,待凉
3.将糯米粉、米粉、豆粉放入一个大碗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直至没有颗粒,注意不要加太多水
4.将砂锅里的中药材和冰糖液倒入搅拌好的大碗中,搅拌均匀,摆放在蒸锅中,大火蒸60分钟到90分钟,熄火,待凉
5.将蒸好的八珍糕取出,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小贴士:
1.中药材的配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进行调整
2.在蒸的过程中,可适量加水保持蒸锅内的水位稳定
3.切成小块后,可沾上一些花生粉或糯米粉,口感更佳
八珍糕是一道极具亲和力的小吃,它具有糯而不腻、香甜可口的特点,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现在你已经学会了做八珍糕的方法,尝试着亲
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八珍糕吧!。
正宗八珍糕的标准配方与制作

八珍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甜点,由多种不同的食材制成。
以下是八珍糕的传统配方和制作流程:
配料:
- 糯米粉200g
- 红枣50g
- 莲子50g
- 核桃仁50g
- 花生仁50g
- 杏仁50g
- 菠萝干50g
- 桂圆干50g
- 枸杞50g
- 冰糖100g
- 清水1000ml
制作流程:
1.将红枣、莲子、核桃仁、花生仁、杏仁、菠萝干、桂圆干、枸杞洗净备用。
2.将糯米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均匀成糊状。
3.将所有配料放入糯米粉糊中,搅拌均匀。
4.将冰糖加入清水中,煮至糖溶解。
5.将步骤3中的糯米粉糊倒入步骤4中的糖水中,搅拌均匀。
6. 将搅拌好的糯米糊倒入蒸锅中,用中火蒸1-1.5小时。
7. 待蒸熟后,取出晾凉,切成小方块即可。
注意事项:
- 切成小方块后,可根据个人口味,沾上椰蓉或芝麻等配料。
- 在蒸煮过程中,需要时常检查水量,及时加水,以免糯米糊烧干。
- 制作时,不宜加入过多的配料,否则糯米糕易糊糊或散裂。
儿童八珍糕的标准配方

儿童八珍糕的标准配方
儿童八珍糕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糕点,以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下面是儿童八珍糕的标准配方:
主料:糯米粉300克、红枣100克、花生仁100克、莲子50克、核桃仁50克、枸杞子50克、桂圆肉50克、龙眼肉50克。
辅料:白糖10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红枣、花生仁、莲子、核桃仁、枸杞子、桂圆肉、龙眼肉洗净,加水煮熟,捞出备用。
2.将糯米粉、白糖和适量清水混合搅拌成糊状。
3.将煮熟的果仁和枸杞子放到糊状的面糊中,搅拌均匀。
4.将面糊倒入蒸锅中,用大火蒸15分钟左右,至糕熟、糯、透明。
5.将蒸好的糕取出,切成小块,装盘即可食用。
儿童八珍糕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糕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同时,糯米粉的黏性有助于消化、吸收,对于儿童的肠胃健康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和需求,适量加减配料,制作出更符合孩子口味的八珍糕。
- 1 -。
【步骤图】八珍糕(儿童版)的做法

【步骤图】八珍糕(儿童版)的做法此配方和内容均出自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医生公众号。
八珍糕,被称为千年养生第一糕,因为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所以也被称作健脾八珍糕。
这个方子最早来自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里的八珍糕食疗方,当时认为对于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痛、面黄肌瘦、脾虚便溏等病证有非常好的效果。
到了清朝,八珍糕这个方子更是被清朝医家称为“医中正道”,因为它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屡见奇效。
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更是从未间断用八珍糕来进补。
相传乾隆晚年用来补益的八珍糕,由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这8种食药材制作而成。
但是人参是大补之物,并不适合孩子,所以要给孩子吃八珍糕,原有的方子需要改一改。
茯苓、白扁豆、莲子、薏米、山药、芡实,这6味药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也都有健脾的功效。
看似平和的食物,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 当孩子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我们就在上述6味食药材的基础上,加上太子参和白术,做一道“健脾补虚八珍糕”,能够很好地帮孩子健脾胃、补正气。
√ 当孩子爱积食,或者有积食的表现,可以在上述8味食药材的基础上,再加麦芽、山楂各5克,陈皮2克,达到消食导滞、攻补兼施的目的。
吃八珍糕的注意事项健脾胃、补正气、消食导滞、攻补兼施,估计不少家长看到这几个词,恨不得赶紧给孩子吃上八珍糕。
先别急,吃之前,家长一定要了解下面这几个问题: 1、2岁以内的宝宝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小宝宝脾胃功能不成熟,不建议家长把八珍糕作为小宝宝的日常保健方法,如需使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小宝宝的日常保健,家长可以用小儿推拿,更为安全有效。
2、不同宝宝不同吃法:八珍糕中用到的药材虽然都是药食同源的,药性都比较平和,但还是不能给孩子当成糕点一样经常吃,毕竟是有药性的。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宝宝:每天吃1小块,一周内可以连续吃2~4天,然后停3~4天,这样吃上2~4周。
乾隆八珍糕的配方和做法

乾隆八珍糕的配方和做法八珍糕是绍兴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
有补中益气,开胃健脾,肥儿消疳等功能。
原料配方:炒糯米粉75千克炒山药5千克砂仁600克炒莲子肉5千克炒芡实5千克茯苓5千克炒扁豆5千克薏米仁5千克绵白糖79千克制作方法:1.中药材拣选泡制:炒山药,用无边铁锅以文火炒至淡黄色,炒莲子肉,用开水浸透,切开去心,晒干,用文火炒至深红色。
炒芡实,除去杂质,用文火炒至淡黄色。
炒扁豆除去霉烂、嫩、瘪粒及杂质,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表面呈焦黄色,砂仁、茯苓,除去杂质。
米仁,淘净,除去杂质,晒干。
2.湿糖:提前一天将绵白糖和适量的水搅溶,成糖浆状,再加入油,制成湿糖。
3.擦粉:先将糕粉同中药材经400型粉碎机碾成细粉,然后按量和湿糖拌和后倒入擦糕机擦匀,去筛(糕粉需陈粉,如是现磨粉则需用含水量高的食物拌和,存放数天,使粉粒均匀吸水后方可用)。
4.成型:坯料拌成,随即入模。
将坯料填平,均匀有序地压实,用标尺在锡盘内切成五条。
5.炖糕:将锡盘放入蒸汽灶内蒸制,经3~5分钟即可取出。
将糕模取出倒置于案板上分清底面,竖起堆码,然后进行复蒸。
6.切糕:隔天,将糕坯入切糕机按规格要求进行切片。
7.包装:每包用秤秒量为125克,内衬白油光纸,加包彩招纸,外套方底塑料袋防潮。
质量标准:形态:小长方形,平直,无歪斜,厚薄大小均匀。
色泽:米黄色。
组织:粉质细腻,无糖丁、粉块。
口味:松脆,略有中药味,不僵口。
八珍糕:慈禧太后的最爱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活更加不规律,因此脾胃出现的问题更多调理身体从脾胃开始。
现在我们推荐一个非常适合冬季养生的方子。
自古帝王多短命,唯独清代的乾隆皇帝却创造了帝王高寿的奇迹!他以89岁的高龄位居中国封建皇帝中的长寿之首,被称为“古稀天子”。
其在位60年,退位后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清晰。
据资料记载,这位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亲自制定了一款甜点的配方,名叫"八珍糕"。
在晚年时候,乾隆经常食用八珍糕,此品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之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大伦的加味八珍糕 --- 摘自罗大伦新浪博客加味八珍糕基本方子用量:太子参20克(或党参)、白术30克、茯苓50克、芡实20克、薏苡仁50克、莲子肉50克、山药50克、白扁豆20克(或杏仁50克)、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陈皮10克、冰糖100克、耦粉200克、大米粉200克。
原料加工泡制:1、党参、白术、茯苓、芡实直接打粉。
2、薏仁,淘净,除去杂质,晒干。
3、莲子取肉,用温水略浸,捞出润软,剥开去心,干燥。
4、山药,竹刀刮皮,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盛竹筛中风干或烘干、不见日色。
5、白扁豆,开锅后煮20分钟以上,晒干。
杏仁,臵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去苦味泡三天。
6、山楂,切片,去核,干燥。
7、炒麦芽,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干燥。
取净麦芽,照清炒法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8、耦粉、米粉超市有卖或自制。
10、冰糖放白开水煮成糖浆放凉备用。
八珍糕的做法是:1、药材切小块后用料理机打碎、研粉、过筛,取细末。
2、将八珍粉、藕粉和糯米粉混合拌均,粉的中间挖个洞倒入冰糖水拌成粉团,和面一样,然后醒半小时,冬天稍长,如蒸馒头。
3、有模具刷下食用油,将粉团放入压成型,上锅蒸20分钟,烘干保存。
没有模具可以切片、成糕,2*2*1,越小越容易蒸。
4、放凉后放冰箱冷藏,要吃的时候加热一下,每天一块。
5、也可以直接把药末10-20克放在温米汤或凉开水中调成糊,下锅熬粥。
或者蒸馒头全家吃。
这个方子里面的药都是药食同源之物,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常用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其中的太子参和白术是温药,而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都是滋脾阴的,所以这是一个阴阳双调的方子,如果孩子的舌头很红,则需要去掉太子参和白术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外感病的时候,则需要停服。
需要提醒的是,八珍糕里面有白扁豆,需要煮20分钟以上,有个别孩子曾经在服用的时候出现过几次呕吐,我分析就是白扁豆炮制不够,没有煮熟的缘故,所以现在我对外地的患者常去掉白扁豆,因为外地的药店炮制如何我们无法控制,另外具体每味药的比例也可以请当地医生斟酌。
以下摘自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
我曾研究过清宫医案,发现乾隆皇帝经常吃一种糕点,几乎常年不断,有时这种糕点快没了,乾隆皇帝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不要耽误了自己吃。
后来,慈禧太后也是这样,非常喜欢这种糕点。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糕点呢?皇帝们如此喜爱。
原来,这种糕点由八种东西组成,它们分别是党参(太子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
这些东西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党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
《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就可以用党参来补。
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际,但我们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
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
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成有的高手。
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成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
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白术我一般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
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
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
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
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
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
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
我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
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
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
那么,如何来用薏苡仁?我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会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
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
一般这三味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最后是白扁豆,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我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
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我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
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
调养脾胃的一个比较好的食疗方法,就是八珍糕。
这个八珍糕原来是明朝的御医陈实功开的,是给小孩子的,有麦芽和山楂,清宫的御医评论说治疗小孩子的病几乎可以“百发百中”,于是给乾隆开了,去掉了麦芽和山楂,加上了两味药,变成了现在的八珍糕,当时在整理清宫档案的时候,有关单位把方子卖给了某家医药企业,所以出版的书里都是少几味药的,为了不想侵权。
详细的方子是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白扁豆、芡实、莲子肉,各等份,研成末,和入糯米面、粳米面,放入白糖,蒸成糕,也可以把药粉和水熬成糊。
孩子服用时,建议一般减少一半的党参用量比较好。
这个方子比较平和,阴阳双补,而且几乎全部是食物,我想大多数人是适合的,但是注重不可以生服,必须做熟了吃。
乾隆从四十多岁开始服用,有的阶段是天天必服,一直服用到八十九岁,有的时候没有了,就催促太监快去做,好像很离不开。
这个方子孩子用的时候我建议把陈实功的生山楂和炒麦芽加上,用量我的建议是前面药物的一半,比如在这个方子里用30克。
上方中最好再加上陈皮10克。
但是在买来以后最好用筛子筛一下,过滤去颗粒,最主要是过滤掉石子,免得伤了孩子的牙。
小儿体弱的调养——再谈八珍糕其实在网友们求医的邮件中,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孩子的病了,有很多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身体一直有病,总是弱不禁风,有时甚至几天一感冒(这是很多这样孩子的共同特点),最后甚至出现哮喘等病,医院跑的简直犹如家常便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孩子,西医目前也没有好的调理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激素,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基本属于来什么病,治什么病的状态,很多家长跑到北京来,其实北京的各大西医医院对此也无能为力。
中医的特点是,不但治疗你现在的病,更看重怎么调整你的身体,让你逐步恢复,尽量不去患病,身体强健起来,有的人喜欢比较中西医的各自优势,其实“治未病”,在防备上下手,是中医的优势,现在西医也开始引进这样的概念。
我为什么会用八珍糕来调理小孩子的这种体弱呢?来由是《医学三字经》里的话,这个《医学三字经》是清朝陈修园写的,通俗易懂,他对小儿病的论述如下:“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
凡发热,太阳观。
热未已,变多端。
太阳外,仔细看。
遵法治,危而安。
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
阴阳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
谁同志,度金针。
这里面大家注意了,有这样一句:阴阳症,二太擒。
这是什么意思?原文注释:“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擒贼先擒王之手段也。
”然后又说“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
这段话,道出了小儿病的调理方法,陈修园特殊的崇拜喻嘉言,《医学三字经》里面大量的引用喻嘉言的经验,喻嘉言的故事我们讲过,确实得到过高人的传授,不过陈修园写错了,不是学佛之后得到的,而是小时候就得到了,显然陈修园认为他得到了千古之秘的传授,这个秘诀就是“阴阳症,二太擒”,意思是,小儿在外感的时候,只去抓太阳经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喻嘉言认为,小儿不像大人那样有那么明显的传经,通常只要抓好第一道防线,就可以了,他常常用桂枝汤来治疗受寒,然后,他提出了对于小儿的阴证,只要主抓足太阴脾经就可以了,这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
而现代的孩子,一碰到冷风就感冒,轻微一冷就犯病,这不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吗?这就是所谓的阴证,按照喻嘉言的说法,应该是从脾经论治啊。
我从喻嘉言的这个“千古之秘”中悟出,原来这些看似呼吸系统的疾病,其实都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所以就在看到这样的病症的时候,除了急性期治疗肺经,其他的时候都调理脾胃,结果孩子们都基本获得了恢复,不再频繁感冒,哮喘了,身体也开始强健。
现代的西医现在也开始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在诱发哮喘的众多因素中,饮食作为一种特异性过敏原占有较高比例。
这种食源性哮喘在成人中并不多见,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则占较高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小,食制导致哮喘的越多见。
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够完善,尤其是消化道的黏膜还没有发育完全,某些大分子蛋白通过消化道黏膜入血,并作为异种物质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胃肠功能逐渐完善起来,对食物耐受性逐渐增强,食源性哮喘也就逐渐减少。
假如西医不做类似的研究,很多人就不会想到脾胃系统和哮喘的呼吸系统有什么关系,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这是中医用五行的分类法来标示脾胃与肺经的关系,脾胃一出了问题,肺经也轻易出问题,但是中医这么提出来,很多人就会跳出来,说中医在胡说八道,即使中医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好了哮喘,这些人也认为是偶尔,但是现在西医也在做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解释,这说明事情的本来熟悉就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中医的观察是仔细的,分析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