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晏殊》阅读答案

文言文《晏殊》阅读答案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文言文《晏殊》的阅读答案相关内容:《晏殊》这篇文言文,读来颇有趣味。
先给您讲讲这文章的大致内容。
晏殊小时候就聪明得很呐!有一回,皇帝把他和一群小孩叫到宫殿里考试。
题目发下来,别的小孩都抓耳挠腮,急得不行,晏殊却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开始写。
这皇帝就好奇了,问他:“你咋不着急呢?”晏殊老老实实回答说:“这题目我之前做过,要是我假装没做过,那不是欺骗您嘛!”皇帝一听,嘿,这小孩诚实,打心眼里喜欢。
咱们来看第一道题,“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A 选项“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的“并”是“一起”的意思,您想想,皇帝把晏殊和一千多个进士一起叫到廷中考试,这“并”可不就是“一起”嘛,所以 A 选项没问题。
B 选项“殊神气不慑”的“慑”是“害怕”,晏殊面对皇帝考试一点都不害怕,“慑”解释为“害怕”是对的。
C 选项“复召殊”的“复”是“又、再”的意思,皇帝之前召过晏殊,后来又召,这“复”就是“又、再”,C 选项也正确。
D 选项“帝嘉其诚实”的“嘉”是“嘉奖”,皇帝称赞晏殊诚实,所以要嘉奖他,“嘉”解释为“嘉奖”没错。
这道题答案就是 ABCD 全对。
再看第二道题,“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 选项“帝曰:‘殊蚤有盛名,今复召至,殊未识朕,朕试观其志。
’”翻译为“皇帝说:‘晏殊很早就有很大的名声,现在又召他来,晏殊还不认识我,我试试观察他的志向。
’”,这翻译没问题。
B 选项“及试,殊下笔立成。
”翻译为“等到考试,晏殊拿起笔立刻就写成了。
”,很通顺,也是对的。
C 选项“帝曰:‘此子殊不慌。
’”翻译为“皇帝说:‘这个孩子晏殊一点不慌张。
’”,没毛病。
D 选项“帝嘉其诚实,擢同进士出身。
”翻译为“皇帝嘉奖他诚实,提拔他为同进士出身。
”,准确无误。
所以这道题也是ABCD 都正确。
接着第三道题,“对晏殊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选项说晏殊聪明机智,从他考试时不慌不忙,迅速答题就能看出来,这是对的。
诚实的晏殊阅读答案

诚实的晏殊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class=txt>语文试题卷亲爱的考生:一、语文知识积累(26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心。
读一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① ”让我们徜徉在宁静和谐的田园之间;读一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②”让我们沉醉在风光旖旎的荷塘深处;读一读晏殊的《破阵子》,“③,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让我们流连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
读一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④,⑤ ”启迪我们在水光山色之间净化心灵,保持本真;读一读李白的《行路难》,“⑥,⑦”激励我们乘风破浪,施展抱负;读一读《孟子》,“⑧ ”告诉我们在生命与大义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⑨,⑩”提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做到洁身自爱,不显媚态。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6分)(1)暮而果大亡其财(▲)(2)两股战战(▲)..(3)欣然规往(▲ )(4)媵人持汤沃灌(▲ )..(5)辍耕之垄上(▲ )(6)年且九十(▲ )..4.名著阅读。
(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填空。
(3分)经典名著不乏想象。
▲(人名)在《西游记》中,描述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种种奇遇,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叙述了▲ (人名)带领阿龙纳斯一行漫游海底的经历,展现了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了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地名)、慧骃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奇异的幻境。
(2)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
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
(3分)备选人物:阿廖沙(《童年》)杜小康(《草房子》)祥子(《骆驼祥子》)▲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9题。
(文言文阅读题)晏殊诚实阅读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晏殊诚实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
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
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o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除:授官。
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⒀质野:朴实。
⒁须:会。
?[文化常识]东宫及其他。
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
也叫青宫、春宫。
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
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
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
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
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B)马上(C)就要(D)一定。
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晏殊的诚实故事

晏殊的诚实故事
1. 晏殊小时候去参加考试,题目恰好是他之前做过的,这换做别人肯定高兴坏了呀!可晏殊却主动告诉考官。
就像我们如果知道考试答案,会忍住不说吗?晏殊就是这么诚实!
2. 有一次晏殊和朋友们一起玩,有人偷偷作弊赢了游戏,大家都没吭声,只有晏殊站出来指出。
这是不是很难得呀?他的诚实就是这么直接!
3. 晏殊在学堂里,看到别人抄袭作业,他不仅不跟风,还去劝人家要诚实。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有一束光,晏殊就是那束光,照亮了诚实的路!
4. 当别人为了得到好处而说谎时,晏殊却坚定地选择说实话,哪怕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和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比起来,晏殊简直太伟大了,不是吗?
5. 有一回晏殊被误会了,但他也没有为自己辩解,最后真相大白,大家才知道他的诚实。
这不就像被冤枉的好人,最终会证明自己的清白吗?
6. 晏殊面对权贵的压力,依然保持诚实,没有说半句假话。
这多了不起啊!想想我们在压力下能做到吗?
7. 曾经有人想贿赂晏殊让他帮忙办事,晏殊果断拒绝并告发了对方。
这就像是在浑浊的世界里坚守一方净土,晏殊做到了,太牛了!
8. 晏殊哪怕是在自己很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用不诚实的手段去获取利益。
这和那些一有困难就走歪路的人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对不对?
9. 别人都夸晏殊聪明,可他的诚实才是最宝贵的呀!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10. 晏殊一生都坚守诚实,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呀!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诚实才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个诚实的人!
我的观点结论:晏殊的诚实故事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诚实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诚实。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附答案)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附答案)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沈括《晏殊初仕》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括《晏殊初仕》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1)(一)板桥家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终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节选自《板桥家书》) 【注释】①济事:能成事,中用。
济,对事情有益。
②方寸:指人的内心。
③与:相关④韦编三绝:相传孔子晚年特别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支茶断了好几次。
韦,皮革。
③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化的道理⑥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明白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沉着不迫地实行)。
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生,出生。
知,明白得。
安,沉着不迫。
行,实行。
⑦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根本常识。
⑧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里指翰林院,翰林学士供职之所。
⑨四鼓:四更,凌晨1~3时。
【阅读指津】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化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说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读事实上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论证,强调只有深化研读才能真正读明白书中真理的道理。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孰有如孔子者乎( ) (2)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3)虽生知安行之圣( ) (4)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彭天锡串戏①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
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
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
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
②机械:机巧。
③磊可(kē):众多的样子。
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
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示例1: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
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
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示例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
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言之有理即可) 2.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
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晏殊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晏殊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迁光禄寺丞,为集贤校理。
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从祀太清宫。
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
丧母,求终服,不许。
再迁太常寺丞,擢左正言、直史馆,为升王府记室参军。
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判集贤院。
久之,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
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加给事中。
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
祀明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费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
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
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
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
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
文章赡丽,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B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C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D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翰林学士,官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附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阅读材料]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
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
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除:授官。
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⒀质野:朴实。
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
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
也叫“青宫”、“春宫”。
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
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
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
“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
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
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
⑦但_______
2.选择
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
A、前往
B、马上
C、就要
D、一定。
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
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
B、讨一个好题目
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
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3.翻译:
①执政莫知所因:
②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③上益嘉其诚实:
4.理解: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隐瞒②好地方③兄④告诉⑤关上⑥已经⑦只
2.①(A)②(C)
3.①有关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要授官给晏殊);②仅仅因为贫困没什么钱财可以用来作备办的;③皇上更加赞扬他的诚实。
4.①考试时“乞别命题”;②告诉皇上若有钱也想游乐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