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体细胞超标原因

合集下载

奶牛体细胞超标原因

奶牛体细胞超标原因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在临床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醒奶牛养殖者引起重视。

一、体细胞定义及影响因素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

二、牛奶中高体细胞数引起的损失1.据统计,奶样里所含体细胞数与奶量损失成正相关,如果牛群中牛奶体细胞数超过40万的牛只占总数的70%以上,则可推算出全群泌乳牛平均每头损失奶量在500千克以上。

2.降低鲜奶质量。

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可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和风味。

3.增加牛群更替成本。

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降低,饲养变得不合算而不得不淘汰(因为产奶量越高的牛越容易感染乳房炎),还有其他损失,如废弃牛奶、药费、额外的劳动力、遗传潜力的丢失等等。

三、奶牛体细胞检测的优点1. 监测奶牛的亚临床乳腺炎。

2. 评估牧场亚临床乳腺炎状况。

3. 报告管理信息(如淘汰)。

4. 评估与亚临床乳腺炎有关的奶损失。

四、大缸体细胞数(BTSCC)评估指标(HunT,2002,单位:万/ml)五、如何降低体细胞数第一步:收集信息。

获得个体牛和冷缸的体细胞数,检查记录,计算去年临床病例/月的发病率,检查使用的药物、治疗结果、因治疗失败而淘汰的牛头数第二步:决定牧场奶牛乳腺是否存在问题。

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有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步: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

依据DHI报告,寻找对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及时隔离。

第四步:评估牧场乳腺炎防治措施。

此部分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牧场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点:(1)挤奶系统:检查影响乳房健康的各种管理因素,鉴定是否有新的隐性乳腺炎感染,这关键到降低SCC的成功与否。

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主要措施

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主要措施

袁耀明上海综合试验站牛奶的品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它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已成为奶牛养殖业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而体细胞数作为一个评价原料奶质量的量化指标,能客观的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的状况,使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科学决策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牛群健康的改善、原料奶质量的优质。

一、体细胞的来源体细胞(somatic cell counts,简称SCC)是牛奶中的白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的总称,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个数。

健康奶牛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含量为2万~2O 万个,而感染乳区的牛奶中体细胞数将超过50万个,感染越严重则体细胞数越高,有的会超过1000万个。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提供一个对乳房健康状况的可靠暗示,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体细胞越高表明体内的白细胞与炎症作斗争的时间越长。

在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理想的体细胞数:第一胎≤15万个/毫升,第二胎≤25万个/毫升,第三胎≤30万个/毫升。

二、国外对牛奶体细胞数的要求体细胞数是奶牛健康程度的风向标,国外对牛奶体细胞数早已要求(表1)。

牛奶中体细胞数增高,不仅造成产奶量下降(表2),而且会对生乳的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国外对体细胞数的要求(表1)体细胞与产量的关系(表2)三、国内对体细胞数的要求由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与乳制品的风味、货架期等有直接关系,现在,体细胞数已越来越被国内的养殖企业和乳制品企业所重视,很多乳制品企业已把体细胞数纳入原料奶收购的计价体系中。

如上海光明乳业,对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小于等于50万/ml的,奖励0.05元/公斤,从2012年下半年起,更是对体细胞数小于等于25万/ml的奖励0.1元/公斤。

而且,从体细胞数对奶牛产量的损失可以看出,奶牛体细胞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奶牛单产的高低。

四、降低体细胞的主要措施影响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很多,有病理的、生理的、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气候等因素,其中致病菌感染的影响最大。

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43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甄 龙 张 勇 崔晨光*(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行唐 050600)摘 要:文章通过从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牛奶;体细胞数;病因分析;防控措施当前,在牛奶收购环节,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值的高低是评定原奶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国家强制列入牛奶收购的标准之一,国内的一些企业将其和生鲜乳的价格挂钩以激励牧场持续保持低体细胞数。

牛奶中体细胞的数值越高,对奶牛的产乳量、乳汁的风味、品质影响就越大,可造成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下降、液态奶风味变差及保质期缩短,严重时被乳品收购企业拒奶,造成了奶牛牧场的经济效益损失。

现将如何防控牛奶体细胞数升高介绍如下:1 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量的因素 1.1 奶牛乳腺炎感染因素的影响奶牛在感染乳房炎后,乳房组织受到病原菌的侵入,机体就会产生免疫机制,产生大量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菌,排除感染和修复被破坏的组织,同时造成白细胞聚集进入乳汁中,体细胞数会增加。

1.2 环境卫生 奶牛体细胞数值的高低受奶牛活动场地环境卫生状况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如果奶牛运动场地、牛卧床的卫生状况较差,在奶牛的体表和乳头粘上粪便、泥土等,可引起乳腺炎,造成牛奶体细胞数的升高。

1.3 季节和应激 不同的季节及应激因素会引起体细胞数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冬季、春季奶牛体内的体细胞数值最低,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时的热应激因素导致奶牛乳房被病原菌感染,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上升,造成牛奶体胞数值升高。

1.4 年龄、胎次、泌乳阶段 奶牛在产犊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会立即增加,之后随着初乳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同一泌乳期的末期,由于奶牛泌乳量的减少,牛奶体细胞数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经产奶牛的体细胞数比初产奶牛的多,一般情况下,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体细胞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1.5 饲料与营养 奶牛营养状况较差、日粮的组成,精粗饲料搭配比例不当、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各种营养摄入不足、体况评分较差等因素也可导致体细胞高。

影响奶牛体细胞数(SCC)的因素

影响奶牛体细胞数(SCC)的因素

均 为 5 0 0 四胎 奶 牛 S C平 均 数 为 3 2 0 1 60 . C 5 9 0毫 升 . 后每 增 加一 个 胎 次其 数值 大 约 增加 4 0 0 以 30 。 老龄奶 牛 S C偏 高 的原 因应 该是 由于其 长期 接触 C 乳 房 炎病 原菌 , 的可 能 已经 被感 染 过 , 有 后来 虽 已 被治愈 但乳 腺 的损 伤仍 然造 成 S C偏 高 。另外年 C 龄 偏 大 的老龄 牛也 将 由于 自身体 质变 弱 ,免 疫能 力降低 被感 染 的机 率 也即随 之增大 。 4管理水 平 的差异 个 牛群 管理 水平 的高 低 ,管 理力 度 的强弱 也能影 响 牛群 S C的变化 。 中 的道 理十 分简单 , C 其 管理 水平 高 、 力度 大 的牛群 其 不论是 在奶 牛 体况 、 年 龄 结构 、 环境 卫 生 、 是 在对乳 房 炎 的监测 及控 还 制手 段 、用具 设备 的先 进性 等 一 系列条 件 上都 要 优于 管理水 平低 下 的牛群 ,其牛 群 的 S C也可 以 C 肯定 要低 于后者 。 5季节 变化 对奶 牛 S CC的影 响 不论 任何奶 牛场其 夏季 牛群 的 S C均 要 比其 C 他季 节高 一些 ( 理水 平 、 备 条件 较优 的奶牛 场 管 设 其 差 异较 低 ) 。这 主要 是 因为夏 季气 温 较高 , 牛 奶 对环境 的应 激增 加导 致其 S C有所提 高 ; 次 , C 其 在 阴雨 天气 较 多 的季节 由于环境 湿度 大 .环 境卫 生 及牛 体卫 生 均无法 保证 等原 因也 可造 成 奶牛 S C C 的升 高 。通 常在这 样 的季节 里 也正 是乳 房 炎疾病 的高 发期 , 即乳 房炎 预防 的关键 时期 。 6个体 产奶 量 的高低 从事 奶 牛实 际生 产 的人员 都会 非 常清 楚地 知 道高 产奶 牛 的 S C要 比低产奶 牛低 得多 。其原 因 C 不外 于单 位体 积 牛奶 体细胞 浓 度 的问题 :牛群 饲 养 管理水 平 高低 的 问题 ( 高产 牛 的饲 养 管理 条件 肯定 要 比低产 牛 要高 得多 ,管 理水 平 要强 得 多 ) 。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负离子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牧场饲料中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导致奶牛体内红细胞稀释和破坏,从而引发贫血和其他严重症状。

这种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早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一、诊断1. 临床表现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患有疲乏、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毛色暗淡、粘膜苍白、乏力、呼吸困难、静脉充血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在诊断时需要充分考虑奶牛的饲养管理状况和营养配比,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附红细胞体病。

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奶牛其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等情况。

还可以通过血液培养检查来确诊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3. 环境检测对牧场的饲养管理环境进行检测,确定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是否达标,以及牧场是否存在其他引发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二、防治1. 营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比和营养管理是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

在饲料中要保证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符合奶牛的需求,避免因为负离子营养不良导致病发。

可以根据奶牛的饲养状况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添加剂,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2. 细菌感染管理细菌感染也是引发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牛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做好牛只的消毒和晨晚清洗工作,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

3. 疫苗预防针对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血液原虫感染,可以选择进行疫苗预防,帮助奶牛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定期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监测,确保其处于正常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和补充。

5.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奶牛出现了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

可以选择给予药物补充微量元素,改善其营养状况;或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帮助奶牛尽快康复。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务必要加强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早期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也称为奶牛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

该病在奶牛中相对较为常见,给奶牛的生产和养殖带来很大的威胁。

下面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的观察:患病的奶牛会出现乳房肿胀、硬化、乳汁分泌减少、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

2.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的奶牛进行尸检,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如淋巴结肿大、红细胞体的增生和浸润等。

3. 实验室检查:采集患病奶牛的血样或淋巴组织样本,进行血液学和组织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的异常增生。

4. 遗传学检查:通过对患病奶牛与正常奶牛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寻找可能的遗传因素与基因变异。

二、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性强的奶牛品种繁殖: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奶牛品种进行繁殖,能够降低患病的风险。

2. 合理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条件,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合理分配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奶牛之间的接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 预防疫苗接种: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研发疫苗,提前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和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 合理用药治疗:一旦发现奶牛出现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应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养殖过程中给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疫苗接种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一旦发现奶牛患上附红细胞体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奶牛的治愈率和生产能力。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摘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本文主要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病因分析指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不合理、环境卫生不佳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压力增大、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和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定期检测等措施。

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预防、治疗、病因、临床表现、结论1. 引言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噬血虫属寄生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牛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奶牛的生命。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工作,一般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包括观察奶牛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以及检查血液样本中的寄生虫和红细胞数量。

在诊断时,还可以借助其他检查手段,如血液涂片、骑士-勒文森染色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补充营养和调整饲料等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奶牛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养殖户应注意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和除虫等措施,以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科学合理地营养配餐,增强奶牛的免疫力,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工作,需要养殖户和兽医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奶牛,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2. 正文2.1 病因分析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牛红细胞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群中。

奶厅组长对体细胞的分析总结

奶厅组长对体细胞的分析总结

奶厅组长对体细胞的分析总结近年公司纯牛奶产品结块问题突出。

针对目前影响原奶质量、造成产品结块的动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各种文献、乳业发达国家对原料奶的研究及相关标准规范表明,原奶中体细胞数的控制对原奶质量保证尤为重要。

一、体细胞简介:(一)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简称SCC。

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主要由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的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组成。

大约93% ~99%的细胞是白细胞。

(二)SCC的产生机制:奶牛乳房受感染或伤害,白细胞随着血液抵达受感染或受伤部位进行免疫,以保护机体、消除炎症。

进入乳房的白细胞随乳汁排出,导致挤出的奶中体细胞的数量增加。

二、目前各国体细胞限量标准:随着国际乳制品贸易的增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体细胞数制定了严格标准。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三、体细胞数量与乳房炎关系:体细胞数量增高意味着乳房炎的发生。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四、目前各单位体细胞情况:2012年1月份-6月份各单位抽检体细胞平均数量与欧盟标准对比。

体细胞数量整体平均数量较欧盟标准偏高,各生产单位的合计平均数量为82.81万个/mL。

五、体细胞数量增高对牛奶质量的影响:(一)各单位2011年及2012年各单位灭菌乳结块货架期数据:1、2011年市场反馈各货架期的结块数量:2011年结块数量最高货架期为2个月,2012年结块最高数量货架期为3个月。

(二)参考资料:高体细胞牛奶中的蛋白质水解与牛奶中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有直接的关系。

在乳房炎乳中,血纤维蛋白溶酶及其溶酶原水平迅速上升,而且血纤维蛋白溶酶占其溶酶原的比例上升。

这是由于乳房炎乳中体细胞增加,而体细胞中含有该酶的激活剂可使其酶原转化为酶,造成蛋白质水解。

血纤维蛋白溶酶与UHT灭菌乳的胶凝密切相关。

UHT灭菌乳在加血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的情况下于20℃,贮存9个月,乳未凝固,若不加血纤维蛋白溶酶的抑制剂,在同等条件下贮存60天则胶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乳房炎就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就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在临床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醒奶牛养殖者引起重视。

一、体细胞定义及影响因素
体细胞就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就是细菌感染。

二、牛奶中高体细胞数引起的损失
1、据统计,奶样里所含体细胞数与奶量损失成正相关,如果牛群中牛奶体细胞数超过40万的牛只占总数的70%以上,则可推算出全群泌乳牛平均每头损失奶量在500千克以上。

2、降低鲜奶质量。

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可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与风味。

3、增加牛群更替成本。

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降低,饲养变得不合算而不得不淘汰(因为产奶量越高的牛越容易感染乳房炎),还有其她损失,如废弃牛奶、药费、额外的劳动力、遗传潜力的丢失等等。

三、奶牛体细胞检测的优点
1、监测奶牛的亚临床乳腺炎。

2、评估牧场亚临床乳腺炎状况。

3、报告管理信息(如淘汰)。

4、评估与亚临床乳腺炎有关的奶损失。

四、大缸体细胞数(BTSCC)评估指标(HunT,2002,单位:万/ml)
五、如何降低体细胞数
第一步:收集信息。

获得个体牛与冷缸的体细胞数,检查记录,计算去年临床病例/月的发病率,检查使用的药物、治疗结果、因治疗失败而淘汰的牛头数
第二步:决定牧场奶牛乳腺就是否存在问题。

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有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步: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

依据DHI报告,寻找对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及时隔离。

第四步:评估牧场乳腺炎防治措施。

此部分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牧场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点:
(1)挤奶系统:检查影响乳房健康的各种管理因素,鉴定就是否有新的隐性乳腺炎感染,这关键到降低SCC的成功与否。

挤奶时分析整个挤奶系统的性能,如:设计、真空阀、气流的有效流动、就是否漏气、脉冲率、上次检查时间及结果、皮带松驰、挤奶爪就是否过多等等。

(2)挤奶程序:挤奶前乳头准备,按摩、套杯时间,浸泡液浓度,完全挤奶情况、奶牛SCC从低到高等。

(3)环境卫生:牛体卫生就是否干净,乳头、乳房及肢蹄的健康情况,牛棚、牛床、运动场情况、潮湿度、就是否人员交换、就是否因气候变化而影响等等。

(4)干奶牛:干奶方法、干奶牛治疗、干奶后就是否坚持药浴七天,牛舍的清洁度、舒适度,围产期与新产牛的管理等。

(5)新产牛:产房情况,产犊操作,清洁度,挤奶设备情况,浸泡剂使用与否,就是否与患有乳房炎的牛同圈等。

(6)后备牛:形成从出生到产犊的管理方法,检查断奶、分群措施,营养、牛群健康与生长表
现等等。

(7)牛群健康度:牛群就是否有定期的健康措施,药物的选择,治疗措施,就是否免疫接种,修蹄,昆虫与寄生虫的防治计划,检查牛群记录确定影响乳房健康因素等。

(8)营养状况:就是否用平衡日粮,Cu、Mg、Ze、Se、V A、VE就是否摄入不足,体现评分差等
(9)牛群淘汰率/更新率:更新牛情况,检查DHI报告,确定影响乳房健康因素,因乳腺炎高淘汰比率等。

(10)体况结构:体现结构特征,标出弱点,特别就是乳房、蹄、四肢与臀部。

第五步:研究个体牛乳腺特点。

摸清每个牛每个乳区的情况(收集奶样、无论SCC高低),送检、培养细菌与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第六步:采集可疑奶样送检,证实感染状况。

治疗后剩余8周再取样,以感染与非感染分类,确定就是否再治疗或淘汰。

第七步:定期采集体细胞高的牛。

对SCC超过25万的牛连续3次收样检测,依据推的方法治疗或淘汰。

第八步:定期维护挤奶系统,奶管必须6个月更换一次,长脉动管须12个月更换一次,旧的管子等建立预防性的维护措施,有助于牛群乳腺的健康状况。

第九步:高SCC牛的处理:采样奶样进行细菌培养;泌乳阶段进行治疗;干奶牛的治疗(不要使用同一抗生素);隔离、淘汰、标记出治疗牛;最后挤奶,避免高SCC牛奶进入冷缸。

泌乳阶段全况:第一胎牛SCC10万/ml,二胎为25万/ml。

若整个泌乳阶段SCC增加,奶牛发生乳腺炎。

六、体细胞数大于25万/ml可能的原因
1、药浴液没有在乳头持续20秒即被擦去。

2、乳头浸泡液没能有效覆盖乳头。

3、浸泡液无效。

4、未清洗乳头与未擦干乳头
5、粗暴对待奶牛。

6、未使用单个毛巾/纸巾。

7、挤奶设备功能不全。

8、环境肮脏。

八、干奶牛治疗/预防
基本原理:在最后一次挤奶后,使用含长效抗生素的特殊配方进行乳头灌注就是一种有效地预防亚临床乳腺炎的方法,并能消除现有感染,降低新感染发生的风险,改善奶牛乳腺健康。

窍门:经产牛比较本次产后第一次DHI体细胞与上一胎次最后一次DHI体细胞;投胎牛产后第一次DHI体细胞≤15万/ml。

干奶牛治疗的优点:
1、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2、降低干奶后3-4周内新感染的发病率。

3、比泌乳期治疗一些致病菌有较高的治愈率。

4、有助于受损乳腺组织的修复。

5、降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腺炎发病率。

6、避免因抗生素残留引起的牛奶损失。

7、有助于提高奶牛产量、牛奶质量与获得更多效益。

如果奶牛在泌乳早期体细胞偏高,则预示着干奶牛治疗、挤奶程序或挤奶设备等有问题。

若挤奶中期体细胞高,有可能就是乳头浸泡无效、挤奶设备功能不全、环境肮脏、饲喂时间
不当等引起。

若泌乳后期体细胞过高,则应及早干奶与用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以外,对于检测出高体细胞的牛只,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
1、牛体、饮水槽干净。

2、多数剪去乳房上的毛。

3、牛棚干净,一天中多次清理牛粪。

4、大量使用垫料。

5、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尤其就是补充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如Se、VE等。

6、产房非常干净(标准卫生评分系统)。

7、长期采用挤奶后乳头浸泡措施。

8、严格按照挤奶程序操作,定期维护挤奶设备。

9、长期进行全部干奶牛治疗。

10、落实各部门在防治乳腺炎过程中的防治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