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场生产出体细胞数及细菌含量低的牛奶
浅析奶牛牛乳汁中电导率、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浅析奶牛牛乳汁中电导率、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赵静【摘要】本试验随机采集本中心荷斯坦奶牛的生鲜乳的奶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H值和体细胞数的测定以及相关关系研究后得出结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H值在6.4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150万个/m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7.00ms/cm之间、pH值在6.80~7.15;体细胞数在15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7.00ms/cn以上、pH值在7.15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比,电导率pH值越高、体细胞数越高,患隐性乳房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pH值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6(046)003【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牛生鲜乳;体细胞;电导率;ph值;隐性乳房炎【作者】赵静【作者单位】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9+4乳房炎是对奶牛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仅会导致奶牛乳产量和质量的降低。
而且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奶牛,导致疾病的扩散。
因此。
对隐性乳房炎进行监测是奶牛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只有运用各种方法对乳汁进行检测。
由于乳中的盐类对牛乳及乳制品的品质及贮藏等影响很大,但其影响程度需视其在乳中的状态及含量而定。
乳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受乳房炎的影响视感染的原因和程度而定。
发生炎症的情况下,乳牛分泌的乳液与正常乳差异极大。
牛乳的pH值、钠、氯的浓度均会增加,引起电导率的增加,而钾和乳糖的浓度会有所下降,影响了乳中无机盐的平衡,这就会导致一些离子活性的改变及离子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酪蛋白胶体的稳定性,并且这可作为牛乳分泌过程中的特殊影响作用而一直存在。
降低体细胞数对于成就高品质鲜乳的意义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2008 年第 20 卷第 1 期
< 310 ×105 < 215 ×105 < 215 ×105 < 210 ×105 < 410 ×105 < 210 ×105 < 410 ×105 < 215 ×105 < 310 ×105 < 213 ×105 < 410 ×105 < 115 ×105
欧盟是目前世界乳制品市场上的主要出口地之 一 。20 世纪 90 年代 ,笔者曾受美国农业部之邀 ,参 加在美国举办的奶牛乳腺炎国际研讨会 。会上 ,美 国业界人士对美国乳制品进不了欧盟市场颇有微 辞 ,原因是美国生产乳制品的原乳 SCC 标准是 715 ×105 个Πml ,达不到欧盟所规定的指标 。为此 ,美国 不少学者和出口商都认为应该尽早修改有关 SCC 的国家标准 。
45
38
4100 ×105~4199 ×105
51
58
5100 ×105~5199 ×105
67
53
6100 ×105 以上
79
61
313 SCC 与奶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资料表明 ,SCC 与胎次也有紧密的相关性 ,SCC 随胎次的增加 、奶牛 产奶量的下降而增加 (见表 3) 。
表 3 体细胞与胎次产量的关系
4 国内控制 SCC 的现状评估 根据以上所例举的相关数据推断 ,当下国内牛
场所产牛奶 SCC 超过 510 ×105 个Πml的情况相当普 遍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居高不下 。由于国家有关生 乳的最新质量标准迟迟未能出台 ,致使大部分乳业 公司对所收生奶的 SCC 没有要求 。目前只有少数 几家乳业公司要求严格控制 SCC。上海从 2006 年 6 月 1 日起规定 ,在上海市范围内将 SCC 指标列入生 奶收购质量检测的强制性指标 ,并开始与价格挂钩 。 体细胞数 ≤510 ×105 个Πml ,每公斤奶提高 5 分钱 ,体 细胞数 > 715 ×105 个Πml扣款 。实践表明 ,运用价格 杠杆引导奶牛场提高质量 ,控制 SCC 是有效的 。
【生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

【关键字】生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普读物第一章奶牛生产性能简介(一)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测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来简称,其含义是奶牛群体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饲养管理基础数据,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样,通过测定中心的检测,获得牛奶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整理分析,形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测定报告反映了牛群配种繁殖、生产性能、饲养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牛场管理人员利用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牛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它也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是评估公牛遗传素质最重要的数据来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为乳业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发展与现状在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自1907年诞生以来,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综合的牛场管理方案,旨在向奶农提供全面的牛场管理信息。
1953年,美国、加拿大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美国有45%的牛群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高达90%。
几十年的发展证实,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一先进体系来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起步较晚,1992年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天津启动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1995年随着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的实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超过10万头,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参测奶牛达到4.6万头,占测定总数的47.42%。
牛奶质量与体细胞数

收稿日期: 2006- 10- 16
基金项目“: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示范类课题( 0610) 子专题“ 机 械 化 奶 站 设 备 选 择 应 用 ”项 目 资 助 。
作者简介: 石海星( 1954- ) , 男, 河北东光县人, 工学硕士, 副教授, 主要 从 事 畜 牧 工 程 方 面 的 教 学 、科 研 和 设 备 开 发 经 营 工 作 。
实行牛的现场检测。加利福尼亚检测法( CMT) 是 检测隐性乳房炎最有效的方法, 它可以确定 SCC 高的
奶牛和需要进一步采奶样进行细菌培养的乳区, 判断 牛群感染乳房炎的微生物病原菌种类, 从而为制定控 制方案提供依据。 5.3 保持牛舍、环境卫生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牛床干净和舒适, 垫料清洁干 燥, 尤其要注意干奶牛及产房( 分娩区) 的卫生状况。
是 0.7( 70%) , 说明 SCC 是判断临床乳房炎发生可能性 的一个有效指标 , 而 SCC 的遗传力约是 0.1, 因此牛与 牛之间 SCC 的差异大约有 10%来源于遗传。 3.3 泌乳阶段
牛奶中 SCC 在分娩前后较高, 在泌乳高峰至泌乳 中期最低, 在干奶时最高。这是因奶产量下降而细胞浓 度相对增高的原故, 泌乳后期 SCC 的增加情况感染牛 比未感染牛更明显。 3.4 奶牛年龄
经有关资料分析, 奶牛随着泌乳期增加乳汁的 SCC 随 之 增 加 , 每 增 加 一 个 泌 乳 期 SCC 大 约 增 加 10 万/mL, 老龄奶牛 SCC 较高原因是其长期接触乳房炎病 原菌, 被感染机会多, 此外机体免疫机制弱也是感染率 高的原因。 3.5 季节因素
美国冬季和春季牛奶的平均 SCC 大约 30  ̄35 万/ mL, 但在夏天大约增加到 50 万/mL, 由于高温、高湿对 奶牛的应激, 常导致 SCC 增加 10 万/mL 以上。
DHI介绍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在国际上通常用以代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奶牛牛群改良的基础工作是对个体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完整的牛奶记录体系。
DHI测试即每月一次统一采集每头泌乳牛牛奶样,进行产奶量记录,乳成分分析以及体细胞计数等,它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DHI测试的数据,作为评估公牛遗传素质的依据。
同时,通过对DHI测试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生奶质量水平,作为改进饲养管理工作的依据。
DHI检测方法,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国外奶牛生产先进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DHI测试工作,实施奶牛群改良方案(DHIP),使牛群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持续提高。
发达国家奶牛育种实践证明,DHIP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种措施,DHI已成为奶牛群改良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1999年5月,中国奶协成立了全国DHI工作委员会,以促进这一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1995年西安市奶牛繁育中心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并为陕西、新疆、甘肃等七个省份的三十多个奶牛场提供DHI服务。
由于测试手段的进步和电脑的应用,目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已实现专业化、现代化,一般由独立的DHI实验室来完成,既达到了测定和计算的快速、准确,又是由第三方测定,保证了测定数据的客观、中立和权威性。
DHI 测试对象为产后5天至干乳这一阶段的泌乳牛,测试间隔为21天至42天,一个泌乳期进行9—10次测定。
中国奶牛2004 年第4 期33-351.概念:DHI是dairy herd improvement program的英文缩写。
是由品种协会编制育种计划工作并负责本品种的护种和遗传改良工作,优护良牛(尤其是种公牛)!2.性能测定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改良的基础。
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43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甄 龙 张 勇 崔晨光*(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行唐 050600)摘 要:文章通过从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牛奶;体细胞数;病因分析;防控措施当前,在牛奶收购环节,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值的高低是评定原奶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国家强制列入牛奶收购的标准之一,国内的一些企业将其和生鲜乳的价格挂钩以激励牧场持续保持低体细胞数。
牛奶中体细胞的数值越高,对奶牛的产乳量、乳汁的风味、品质影响就越大,可造成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下降、液态奶风味变差及保质期缩短,严重时被乳品收购企业拒奶,造成了奶牛牧场的经济效益损失。
现将如何防控牛奶体细胞数升高介绍如下:1 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量的因素 1.1 奶牛乳腺炎感染因素的影响奶牛在感染乳房炎后,乳房组织受到病原菌的侵入,机体就会产生免疫机制,产生大量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菌,排除感染和修复被破坏的组织,同时造成白细胞聚集进入乳汁中,体细胞数会增加。
1.2 环境卫生 奶牛体细胞数值的高低受奶牛活动场地环境卫生状况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如果奶牛运动场地、牛卧床的卫生状况较差,在奶牛的体表和乳头粘上粪便、泥土等,可引起乳腺炎,造成牛奶体细胞数的升高。
1.3 季节和应激 不同的季节及应激因素会引起体细胞数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冬季、春季奶牛体内的体细胞数值最低,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时的热应激因素导致奶牛乳房被病原菌感染,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上升,造成牛奶体胞数值升高。
1.4 年龄、胎次、泌乳阶段 奶牛在产犊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会立即增加,之后随着初乳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同一泌乳期的末期,由于奶牛泌乳量的减少,牛奶体细胞数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经产奶牛的体细胞数比初产奶牛的多,一般情况下,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体细胞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1.5 饲料与营养 奶牛营养状况较差、日粮的组成,精粗饲料搭配比例不当、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各种营养摄入不足、体况评分较差等因素也可导致体细胞高。
犊牛断尾的利与弊 (1)

是时候放弃断尾做法了Peter Krawczel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动科系译者刘容审阅孙忠军所有证据表明,断尾对于奶农和奶牛而言,是“双输”的做法。
肮脏的尾巴,曾被认为传播了钩端螺旋体病,但实际的传播几率很小。
放弃断尾可能是奶牛和牧场经济的“双赢”决定。
断尾源于新西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的各大牧场流行。
起初,人们认为断尾可减少牧场工人患细螺旋体病的机率、促进奶牛乳房健康,以及提升牛奶质量。
这些仍然是今天很多牧场延续断尾的理由。
相反,其弊端在牧场工作的任何人,或是通过视频都能很容易地发现,断尾现在经常被认为是奶牛养殖的一个负面形象。
有两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是2010年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特写“牛奶?伦理?动物福利与美国奶业”;另一个是动画短片“魔方2:反抗”。
由于公众的关注和今天的奶牛场所面临的监管压力,现在是时候考虑自愿结束奶牛断尾这种做法了。
美国断尾的各个州现代牧业刘继伟据美国农业部最近的一项调查(2007),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在延用断尾的牧场数量很稳定,但奶牛的数量却略有上升(从1996年的32.9%上升至2007年的38.8%)。
实行断尾的牧场取决于牧场所在的区域及规模。
美国西部各州80%的牧场不断尾,而东部的牧场只有48%的牧场不实行断尾。
中等规模牧场(100~499头)中的55%的奶牛实行断尾,小规模牧场(小于100头)中27%的奶牛、大规模牧场(等于或大于500头)中34%的奶牛也会实行断尾。
通过使用麻醉剂或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的牧场几乎不存在;只有1%的牧场能达到标准。
在有些国家,“奶牛场热”或“挤奶工热”是钩端螺旋体病的通俗名称。
这表明了这种疾病和奶牛养殖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
事实上,美国兽医协会杂志(JAVMA)上发表的一个报告称,该病的发病率是相当低的。
我们看到美国从1967至1995年间,每年只有50~100例这样的病例,和通过肾脏样本,5,142头奶牛中只有87头钩端螺旋体呈阳性。
改善养殖措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

改善养殖措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弓瑞娟;张鹏【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年(卷),期】2016(018)009【总页数】2页(P15-16)【作者】弓瑞娟;张鹏【作者单位】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山西太原030027;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山西太原030027【正文语种】中文牛奶中的体细胞(SCC)是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等组成的。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不仅反映了牛奶的质量,而且也会体现奶牛的健康情况,牛奶中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mL属于正常范围,过高了就说明奶牛的乳房出现疾病,如损伤、感染病原菌等,如果乳房病情恶化,体细胞数量就会急剧增高,没有了炎症,体细胞数量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体细胞数量是衡量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的安全成为关注的热点,生产优质的原料奶是奶牛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确保乳制品安全的前提。
体细胞数是衡量原料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国家都对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有明确的标准,例如澳大利亚规定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应小于20万个/mL,加拿大规定小于50万个/mL,瑞士规定要小于10万个/m L等。
我国也对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有明确的规定,高于50万个/mL的牛奶也会被处罚。
养殖场不仅要控制好牛奶的感官、理化和菌落总数等指标,还要做好体细胞的监控工作。
1.1 影响牛奶的风味牛奶中的体细胞数过高,说明奶牛的乳房感染了病原菌,出现了炎症,体细胞数越高,炎症越严重。
体细胞中含有脂肪酶,可以使脂肪分解,使牛奶酸败,产生异味;体细胞数过高,还会阻碍乳酸菌的繁殖,不利于酸奶的生产;体细胞数过高,还会使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增强,增加牛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使牛奶有苦味和咸味,影响口感;还可以缩短牛奶的保质期,降低产品的质量。
1.2 降低奶牛的产奶量乳房被病原菌感染以后,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产奶量就会急剧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奶牛场生产出体细胞数及细菌含量低的牛奶To Produce Quality Milk with Low SCC and Bacteria 奶牛场受到污染的牛奶一直会存在于整个生产链之中,虽然其后的生产程序可能会尽量减低牛奶的腐败程序以满足消费者的质量要求,但是品质却永远也比不上刚刚从奶牛乳房产出的牛奶了。
因此,为消费者提供卫生乳制品的第一步开始于牛场。
1.体细胞数1.1体细胞的来源动物体抵御一些入侵细菌的措施之一就是将白细胞渗透到受感染区域。
白细胞来自动物血液,被称为体细胞。
以示与入侵微生物细胞的区别。
正常情况下,少数白细胞可经乳腺而进入乳汁,但在病原菌入侵时,机体会向乳腺内释放大量的白细胞。
若乳腺受到损害,也会造成乳腺上皮细胞脱落,成为乳汁内的体细胞的一部分,但不超过体细胞总数的百分之几。
与细菌不同,体细胞一旦进入乳汁内,其总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
正常乳中含有巨噬细胞,其作用是清除乳腺中的细菌和细胞碎片。
淋巴细胞在抵抗感染的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此时要占体细胞总数的90%以上。
体细胞数是变化的,在完全健康奶牛的乳汁中低于200000/亳升;乳腺感染严重,会高于5000000/毫升。
1.2 高体细胞含量牛奶的缺点体细胞数偏高,表明牛奶产于受损或受感染的乳腺。
细菌污染会极大降低牛奶的质量,而体细胞本身也对牛奶质量不利,特别是对这些用于生产发酵乳制品的牛奶。
牛奶变质表现为:①牛奶味道变坏②牛奶的贮存期缩短③乳清量增加,酪蛋白的收缩性降低,导致奶酪产量下降。
1.3 体细胞数的估测体细胞数(SCC,单位为:细胞数/亳升)可经显微镜人工测定,但耗费时间,一位技术员每天仅能测定很少的样品。
体细胞数常常是由称为细胞计数器的电子仪器来测定,但该仪器较昂贵,不易搬运,这就得把奶样送到实验室去分析。
在牛舍内实际上可采用一项简单的技术,即用化学试剂来测定白细胞的数量,其最初称为加州乳房炎测定(CMT),但现有众多地方测定方法,如兰州乳房炎测定法(LMT)。
CMT法可把牛奶CMT测试等级大致体细胞数/毫升0 100,000T(=微量)300,0001 900,0002 2,700,0003 8,100,0001.4引起体细胞增高的因素1.4.1 乳房受到细菌感染。
这大概是导致体细胞数增加的主要因素。
1.4.2乳房受到损伤。
奶牛的乳房并非不会受到损伤,比如经常由于地滑而摔伤乳房。
有些奶牛,特别是那些乳房过度下垂的奶牛,站起来时容易踩到自己的乳房。
乳房受到伤害,牛奶中体细胞数会暂时升高,随着伤口的愈合,体细胞数又会恢复正常。
1.4.3奶牛的年龄和泌乳阶段。
老龄奶牛似乎更易患乳房炎,这样,体细胞数常常较高。
美国的研究表明,未患乳房炎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
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一生中某一阶段曾患过乳房炎的奶牛,其体细胞数增加的机率会增大。
1.5降低体细胞数。
体细胞数值高常常是由于乳房受到了细菌所至,因此降低体细胞数值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感染。
2.乳中的细菌牛奶通常是老、幼、病、残者的食品,他们也最需要健康食品。
奶牛场是微生物污染牛奶的理想环境,最危险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存在于乳房中并引起乳房炎的细菌而污染。
这些细菌都是病原菌,对牛和人类都有害。
一旦受到这样的污染,牛奶就成为劣质产品。
加热处理可减缓或停止细菌的作用,但不管如何处理,这种牛奶仍就是含有活的或死的微生物及其所产生的生化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会降低乳制品的品质,有的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害。
来自粪便的细菌还会产生酶类和耐毒素。
因此,防止乳制品被污染,应从提供优质鲜奶开始。
细菌进入乳房引起乳房炎的许多途径与其污染牛奶的方式密切相关,有些细菌可引起乳房炎,随后进入牛奶。
2.1牛奶中细菌的类型下表为牛奶中常见的微生物,经分离,也许可见到其它类型的微生物。
大概有95%的微生物来源所产毒素致病性奶牛人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人类污染环境牛粪肠毒素致病致病无乳链球菌乳房炎致病致病大肠埃西氏杆菌乳房炎环境牛粪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致病有些致病空肠弯曲菌受感染的乳房牛粪肠毒素致病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牛粪沙门氏菌群环境牛粪肠毒素致病致病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环境致病致病牛粪饲料—特别是劣质青贮乳房炎(少数)结核分支杆菌受感染乳房致病人类污染牛分支杆菌受感染乳房致病致病致病致病布鲁氏菌属受感染乳房牛粪环境致病致病伯内特柯克斯体牛粪受感染乳房普通变形杆菌水环境假单包菌属水环境2.2 乳房对乳房炎的抵御乳房低御感染的部位有两处, 其中之一就是乳头的通道一乳头管,乳头上有良好的括约肌,可使乳头口封闭,阻止异物进入通道。
2.3 防止乳房暴露于细菌之中防止乳房炎最理想的方法首先是防止细菌接触乳房,这就涉及到奶牛管理的各个方面。
2.3.1养牛设施。
奶牛舍的设计标准与良好的人类住房的设计原则是相近的,其可归纳如下:①尽量减少疾病的传播。
②奶牛拥有一个舒适和较干燥的环境。
③应具备有效地消除废物的设施。
④奶牛容易获得饲料以满足产奶的需要。
⑤奶牛的环境条件不得发生急剧变化。
⑥温度、太阳辐谢、湿度应尽量接近奶牛的“舒适区”。
⑦奶牛易于接近饮水。
⑧易于观察成母牛、育成牛的行为变化,特别是发情鉴定,还有牛群健康观测。
⑨便于将奶牛从主要的饲养区域赶至一些特殊的地点,如挤奶台、配种架等。
⑩整体设计应考虑到尽量节省劳动力。
前三点直接涉及到奶牛所处的环境,但饲料也可成为传播微生物的潜在因素(见2.3.1.3)。
2.3.1.1 栓系式牛舍。
中国的许多奶农都采用了栓系式牛舍饲养奶牛,这种牛舍的设计对奶牛的环境卫生有很大的影响。
设计原则之一就是既简便又能及时地将粪、尿与奶牛分开。
再勤快的奶农也不可能整天在那儿清粪以避免奶牛卧下时弄脏牛体。
奶牛是站立排粪尿的,因此,设计上就必须让粪尿直接排入粪尿沟内。
荷斯坦牛舍牛床的尺寸应设计为:从饲槽后沿至粪尿沟前沿的长度为 1.55-1.65米,而中国奶牛舍内的尺寸一般都为1.8—1.9米, 这样牛粪常被排泄于奶牛躺卧之处,常常污染牛腿、肋部和乳房。
如果奶牛可直接将粪便排入粪尿沟内,说明其站立位置正对饲槽,如果奶牛斜向站立,粪尿将会排在牛床上。
但可设置分隔栏,分隔出独立的牛床,以使奶牛保持正确的姿势。
不一定一牛一隔栏,可两牛一隔。
牛床应有某种铺垫,以保证栓系式牛舍奶牛肢蹄的健康。
铺垫物应清洁、干燥。
常采用的有秸秆、沙子、锯末,也可使用专用的橡胶垫。
目前中国可生产这种橡胶垫,也买得到。
使用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太频繁冲洗橡胶垫。
以免潮湿。
2.3.1.2运动场。
在讨论牛奶质量时不宜过多叙述运动场设计的各个方面,必须强调的一点就是干燥。
也就是说,如果是土地面,排水应通畅。
在许多奶牛场之中,这与生产卫生牛奶是完全不相适应的。
水泥运动场应铺成2-3的坡度,以便尽快排走雨水。
若水泥地表地设计成沟槽状以增加牛蹄阻力,其方向应顺坡向而走。
2.3.1.3饲养。
有人奇怪为什么麽将饲养作为病菌传播的因素之一,但在中国它确实是紧密相关的。
李斯特菌对动物和人类都是致病菌。
在霉菌适宜的类似环境,特别是发酵度不足的青贮饲料,特别适宜李斯物菌增殖2.3.2 挤奶农业生产的挤奶过程是十分独特的,因为在充满了潜在有害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中获得人类食品。
正常的卫生标准应依据食品业的,而非农业的标准。
在挤奶的过程中,存在着微生物对奶牛和牛奶污染的极大危险,其过程可分为三步:乳房准备、挤奶和乳房的后处理。
2.3.2.1乳房准备。
乳房准备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刺激奶牛的泌乳反射。
-保证泌乳过程中不受微生物的侵袭。
-保证乳房上的污物不会污染牛奶。
就象野生祖先母牛看到犊牛、闻到犊牛的气味、乳房受到犊牛碰撞而产生的反应一样,品种化的奶牛对擦洗和按摩乳房也产生同样的反应。
奶牛对热水冲洗和按摩会习惯性地产生泌乳反应。
但擦洗乳房的毛巾和挤乳工的手都会将细菌从一头奶牛传染到另一头奶牛,这是对奶牛健康最大的危险。
正确操作的要求是:每头牛分别用洁净水冲洗。
现代化的挤奶台采用软管和喷嘴冲洗乳房。
用一桶水洗多头牛简直就是在奶牛之间传播病菌,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即使按照乳品厂的标准加入消毒剂,从一头奶牛到另一头奶牛的挤奶间隔时间也保证不了化学药品的消毒作用。
如果增加消毒剂的浓度,乳房细薄的皮肤受到损害的程度就会加大,这也就促进了乳房内部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如果不具备软管、喷头这些条件,那麽,用一只手提喷水器也就足够冲洗乳房了。
用于擦干乳房的毛巾是微生物的主要载体,再也找不到什麽比这更有效的东西在牛群中传播病原菌了。
奶业发达国家主要采用一牛一纸擦试方法,也可采用洁净的报纸替代,虽然效果不如纸巾,但便宜,起码比反复使用毛巾要好的多。
有些专家建议在洗净乳房后和挤奶前进行乳头药浴,挤奶完毕后再药浴一次(见2.3.2.3).挤奶前,可先挤出几把奶于奶杯内观察,若奶内有结块,表明奶牛患有乳房炎。
2.3.2.2 挤奶。
有手工和机械挤奶,后者虽节省劳动力,但需较高的管理水平。
有些原则均适用于手工和机械挤奶,其中之一就是老龄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机会总是高于年轻奶牛。
这就意味着老龄奶牛总是可能将乳房炎传染给年轻奶牛或育成牛,而相反的传染顺序却不多。
因此,应按年龄顺序挤奶:先年轻,后年老;任何已知患有显性、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都应最后挤奶。
手工挤奶。
这是奶业历史上传统的从乳房获得牛奶的方式,其模仿了犊牛吸吮母亲的方式。
含入口中后,犊牛用舌头挤压乳头夹于舌头和上腭之间,并用舌头顺乳头挤压,同时吸吮出牛奶。
手工挤奶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扎住乳头根部,其它几个指头顶住手掌挤压乳头,这一挤奶过程对敏感的奶头损害最小。
有一种很糟糕的方法是用水(常常是污水)或某种油脂润滑乳头,用手指头捏住乳头根部后向下滑动,挤压出牛奶。
这一过程会损伤细嫩的乳头组织,特别是乳头根部的肌肉。
一旦乳头受损,细菌就相当容易侵入,感染整个乳房。
挤奶工的手是将细菌从一头奶牛乳头传播到另一头奶牛乳头的绝佳途径,因此每挤一头奶牛之前都应用热水和肥皂洗一次手。
机械挤奶。
挤奶机是非常有效的从乳腺取得牛奶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催产素作用下泌乳的高产奶牛(比如说305天单产高于8000公斤),可挤净全部牛奶。
采用机械挤奶,会增加乳腺感染和微生物污染牛奶的机会。
挤奶杯为细菌从一头奶牛传播到另一头奶牛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内衬由天然或人工橡胶制成,使用一段时间后便老化,表面布满缝隙。
尽管缝隙不大,但里面可藏牛奶及微生物。
细菌在里面不断增殖,为向另一头挤奶的奶牛传播做好了准备。
应定期地、在表面能见到裂缝之前就要更新。
挤奶机的奶杯和管道内会糊上一层乳脂肪,其会滞留细菌,并传播给其它奶牛或牛奶。
经这种方式污染的牛奶产出几秒钟后就会开始腐败。
每次挤奶后,连接集奶器的管道、奶杯、内衬必须清洗,最起码使用下述物品:①热水②洗涤剂③长柄刷④洁净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