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牛乳的菌落总数标准

合集下载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巴氏杀菌乳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789(2,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4,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1,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4789(18,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5009(24,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方法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30,1997乳与乳粉杂质度的测定GB,T5413(32,1997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GB,T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3产品分类3(1全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3(2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脱去部分脂肪,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3(3脱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脱去全部脂肪,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4技术要求4(1原料要求4(1(1牛乳:应符合GB,T6914的规定。

4(1(2食品营养强化剂:应选用GB14880中允许使用的品种,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生牛乳质量标准

生牛乳质量标准

生牛乳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生牛乳应呈现乳白色或略带微黄色。

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如昆虫、絮状物、纤维、尘埃等。

生牛乳应具有新鲜牛乳特有的香气,不得有异味或臭味。

口感上,生牛乳应具有浓郁的乳香味,不得有酸败、苦味或涩味。

二、理化指标
1. 脂肪含量:生牛乳的脂肪含量不得低于3.1%。

2. 蛋白质含量: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8%。

3. 酸度:生牛乳的酸度不得超过20°T。

4. 杂质度:生牛乳的杂质度不得超过1%。

5. 汞含量:生牛乳的汞含量不得超过0.0005mg/kg。

三、卫生指标
1. 菌落总数:生牛乳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万cfu/mL。

2. 大肠菌群:生牛乳的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MPN/100mL。

3. 致病菌:生牛乳中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 抗生素残留:生牛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残留。

5. 禁用药物残留:生牛乳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残留。

四、安全性指标
1. 生物毒素:生牛乳中不得检出生物毒素。

2. 二恶英:生牛乳中的二恶英含量不得超过0.00003pg/kg。

3. 禁用药物残留:生牛乳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残留,如激素类药物残留等。

4. 转基因成分:生牛乳中不得含有转基因成分。

五、营养成分
1. 钙:生牛乳中钙的含量丰富,每100mL生牛乳中含有不低于120mg的钙。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

牛乳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张月月刘敏王荣峰王君孙鹏郭海萌张帅(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271000)摘要:【目的】了解牛乳的消毒和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性,及其卫生质量的判断标准。

学习牛乳的巴斯德消毒法和细菌学检查的方法。

【方法】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美蓝还原酶实验法、标准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确定不同来源的生牛乳的等级、巴氏消毒牛乳的卫生标准。

【结果】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随机性大,对茵体数量不能做出较为宏观,全面的反应.优点是计数快速;美蓝还原酶实验法是用于测定牛乳质量的一种定性检测法,操作简便,不需特别设备。

它不能做为定量检查;平板茵落计数法速度慢,需要平板上长出茵落一段时后才能计数。

【结论】由于平板茵落计数法通常做梯度稀释,所以计数的线性范围大.由于是茵悬液涂布,所以比较均匀,能较好的反应茵落的疏密程度。

重复性,平行性很好。

是经典的计数方法。

关键词:牛乳;微生物;检测;分析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organisms in milkYueyue Zhang,Min Liu,Rongfeng Wang,Jun Wang,Peng Sun,Haimeng Guo,Shuai Zh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Agricutual University, Tai’an, 271000, China)Abstract:【Purpose】to understand the milk sterilization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importance, and its hygienic quality judgment standard. Learning milk Pasteur disinfection method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 【MEFHOD】Uses the microscope count the methylene blue reductase method,the standard plating count method to carr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bacteria,determined different origin the fresh COWS milk rank,pasteurized milk hygienic standard.【RESULTS】Microorgaism microscope direct countmethod 。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

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

⽜奶中微⽣物的检测⽜奶中微⽣物的检测⼀、⽬的和原理⽜奶中微⽣物的含量是评价⽜奶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对于所有乳制品来说,微⽣物含量对最终产品质量也是⼗分重要的。

⽜奶含碳⽔化合物、蛋⽩质、脂肪、⽆机盐和维⽣素,pH约为6.8,因此⽜奶极易被微⽣物利⽤和分解。

⽣奶中正常存在着少量的乳酸杆菌、微杆菌、微球菌和链球菌等类细菌。

如果在采奶或运输装罐等过程中不重视严格消毒,则很快会被微⽣物污染,细菌数量⼤⼤增加,甚⾄被病原菌所污染。

细菌总数⾼,其中的致病菌就容易产⽣⾮常耐热的毒素,这些毒素经过超⾼温处理后仍有少量残留,消费者饮⽤后会导致中毒;⽽且⼤量的细菌繁殖会加速产酸,从⽽引起⽜奶酸度增加,蛋⽩质热稳定性下降。

⽣奶经巴斯德法消毒处理后,可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物,并使其它细菌也⼤⼤减少,从⽽保证了饮⽤的卫⽣和安全。

本试验采⽤标准平板计菌法及显微镜下直接计菌法对不同品质的⽜奶中细菌总数进⾏检测。

与此同时,还采⽤选择性很强的鉴别培养基去氧胆酸盐琼脂平板对⽜奶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指⽰菌⼤肠菌群进⾏检测。

这种培养基可抑制绝⼤多数⾮⼤肠菌群细菌的⽣长,⼤肠菌群细菌还可发酵培养基中的乳糖产酸,在培养基内指⽰剂的作⽤下菌落呈红⾊,⽽不发酵乳糖的其它细菌则呈⽩⾊,因此很容易加以鉴别并作计数。

⽜奶中的微⽣物,在贮存过程中可不断增殖,同时降低了溶解氧浓度,使氧化还原电位⼤⼤下降。

我们可⽤美蓝还原酶试验来检测这⼀变化,当⽜奶因微⽣物⼤量增殖⽽处于厌氧还原环境时,氧化还原指⽰剂美蓝即被脱⾊。

通过测定⽜奶样品中美蓝被还原脱⾊的速度,即可得知所测⽜奶的质量。

⼆、材料与器⽫(⼀)培养基⾁膏蛋⽩胨琼脂培养基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不同质量的⽣乳各10ml,(三)显微镜、试管架、⽔浴锅、铁丝架,(四)灭菌移液管、灭菌9ml稀释⽔试管、载玻⽚、⾎球计数移液管、载玻⽚、⽆菌带塞试管,(五)试剂-⼆甲苯、95%酒精、1:25,000美蓝溶液。

三、⽅法与步骤(⼀)⽜奶巴斯德消毒法取⽣乳5ml装试管内,放在61.7℃的⽔浴锅内加热30分钟,⽔平⾯必须⾼于⽜奶的平⾯。

中国 鲜奶 标准

中国 鲜奶 标准

中国鲜奶标准如下:
生鲜奶,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 19301)中规定,生乳菌落总数不得超过2×10^6 CFU/g(mL)。

纯牛奶是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加热灭菌后得到的牛奶。

纯牛奶要求蛋白质含量≥2.9g/100g,脂肪≥3.1g/100g。

巴氏杀菌奶——执行标准GB19645仅以生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牛奶。

巴氏杀菌奶标准同样是要求蛋白质含量
≥2.9g/100g,脂肪含量≥3.1g/100g。

调制乳——执行标准GB25191调制乳指以不低于80% 的生乳和/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调制乳要求蛋白质含量≥2.3g/100g,脂肪≥2.5g/100g。

这些标准保证了生鲜牛乳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品质。

巴氏杀菌乳GB

巴氏杀菌乳GB

巴氏杀菌乳GB 5408.1—1999本标准中的“4.1.2食品营养强化剂”、“4.3.1净含量”、“4.4卫生指标”、“4.5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和“6.1标签”是强制性条文;其余条文是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是GB/T5408—1985《消毒牛乳》的修订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标准的名称由《消毒牛乳》改为《巴氏杀菌乳》。

2取消了:比重和汞的指标,贮藏时间的规定,附录A和附录B。

3调整了脂肪和非脂乳固体指标。

4增加了:产品分类,净含量负偏差允许值,蛋白质、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指标,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的规定。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408—1985《消毒牛乳》。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乳品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芸、王心祥。

巴氏杀菌乳Pasteurized milk代替GB/T5408—198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巴氏杀菌乳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789.2—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4—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1—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4789.18—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5009.24—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方法GB/T5409—1985牛乳检验方法GB/T5413.1—1997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GB/T5413.30—1997乳与乳粉杂质度的测定GB/T5413.32—1997乳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GB/T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3产品分类3.1全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消毒牛乳gb5408—1985本标准适用于经过巴氏杀菌或高温瞬间杀菌

消毒牛乳gb5408—1985本标准适用于经过巴氏杀菌或高温瞬间杀菌

消毒牛乳GB 5408—1985本标准适用于经过巴氏杀菌或高温瞬间杀菌的牛乳,可直接供应订户饮用。

1 技术要求1.1 用于制造消毒牛乳的生乳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 20℃时的比重为1.028~1.032。

1.1.2 酸度不超过18 °T。

1.1.3 细菌总数不超过500000个/ml。

1.1.4 其他指标应符合附录A(补充件)中特级品的要求。

1.2 生产消毒牛乳要符合《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1.3 消毒牛乳的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1.4 消毒牛乳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1.5 消毒牛乳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1.6 经过杀菌后的消毒牛乳应立即冷却到4~6℃,然后用灌装机灌入消毒瓶内,密封好瓶口,贮于温度为2~10℃的冷藏库内。

1.7 凡不符合消毒牛乳质量标准者,可作为加工其他乳制品原料。

2 取样与检验2.1 取样2.1.1 产品应按生产班次分批,连续生产不能分别按班次者,则按生产日期分批。

2.1.2 产品应分批编号,按批号取样检验。

取样量为一万瓶以下者抽二瓶,一至五万瓶每增加一万瓶增抽一瓶,五万瓶以上者每增加二万瓶增抽一瓶。

所取样品应贴上标签,标明下列各项。

a.产品名称;b.工厂名称及生产日期;c.采样日期及时间;d.产品数量及批号。

2.1.3 厂外取样气温在20℃以上时,应备冷藏箱。

冷藏温度在2~6℃。

所取样品应及时检验。

如果在1h以内不能检验者,应贮于2~6℃的冷库内。

2.2 检验程序2.2.1 所取各批样品均应进行容量(或重量)鉴定。

其容量(或重量)与标签上标明之容量(或重量)差不应超过±1.5%。

2.2.2 每批样品中至少有一瓶做微生物检验,其余做感官和理化检验。

2.2.3 比重、酸度、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每批必检项目,脂肪、全乳固体、杂质度、致病菌和汞应由工厂化验室和卫生防疫部门定期抽检。

2.3 检验方法消毒牛乳理化检验方法按GB 5409—85《牛乳检验方法》进行,消毒牛乳的微生物检验按附录B(补充件)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