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指标监管政策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乳品安全标准
01
针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制定更为严格和具体的标准,确保
乳品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
02
加大对乳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微生物
指标符合标准。
建立追溯体系
03
建立乳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和处
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认知
普及乳品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乳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 者的安全意识。
倡导健康消费观念
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优质的乳制品,倡导健康消费 观念。
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提 升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
THANK YOU
VS
详细描述
李斯特菌在乳品中主要来自加工设备和环 境,也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产品。感染李 斯特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4周内出现 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
志贺氏菌
总结词
志贺氏菌是一种可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详细描述
志贺氏菌在乳品中主要通过感染病牛传播, 也可通过加工设备和环境污染产品。感染志 贺氏菌的病例通常在摄入后1-2周内出现症 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等。
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为乳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提高乳 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02
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指标
大肠菌群
总结词
大肠菌群是肠道细菌的一种,通常作为食品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详细描述
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主要来源于动物肠道。在乳品中,大肠菌群的存在通常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
乳制品检测相关标准(国家标准)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 孢数的测定 乳与乳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 相色谱法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酶-比色法 全脂无糖炼乳检验方法 粗制乳糖检验方法
地方标准 标准名称
鲜牛乳中原乳含量的试验方法四参数判断法
乳与乳制品中结核菌的检验方法 保健食品中乳杆菌的检验方法
GB/T 5413.13-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6的测定
GB/T 5413.14-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维生素 B12的测定
GB/T 5413.15-1997
GB/T 5413.16-1997 GB/T 5413.17-1997 GB/T 5413.18-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
检验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牛乳检验方法
GB/T 5409-1985AMD.1 增 补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蛋白质的测定
GB/T 5413.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乳清蛋白的测定
GB/T 5413.3-1997 GB/T 5413.4-1997
GB/T 18980-2003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胆碱的测定法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钙、铁、锌、钠、钾、 镁、铜和锰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磷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碘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氯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肌醇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牛磺酸的测定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DHA、EPA 的测定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是指对纯牛奶进行检验时,需要检测的五项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杆菌群、酵母菌、乳酸菌、沙门氏菌和致病菌。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
1.采集样品:采集纯牛奶样品,并将其分装到检测用的容器中;
2.灭菌:将采集的样品灭菌,以防止样品中的细菌污染;
3.培养:将灭菌后的样品放入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分离:将培养后的样品进行分离,以便检测;
5.检测:对分离后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大肠杆菌群、酵母菌、乳酸菌、沙门氏菌和致病菌;
6.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纯牛奶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以判断纯牛奶的质量。
纯牛奶五微生物项目检验方案是确保纯牛奶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检测纯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确保纯牛奶的质量。
乳制品质量国家标准

乳脂糖果
10
SB/T 10022-2008
糖果奶糖糖果
11
QB 1554-1992
乳酸菌饮料
12
QB/T 3778-1999
粗制乳糖
13
RHB 602-2005
牛初乳粉
乳制品行业
地方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备注
01
DB12/ 149-2003
无公害食品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天津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26
GB/T 5413.20-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胆碱的测定法
27
GB/T 5413.2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28
GB/T 5413.2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磷的测定
29
GB/T 5413.23-1997
17
GB/T 5413.11-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的测定
18
GB/T 5413.12-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2的测定
19
GB/T 5413.13-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6的测定
20
GB/T 5413.14-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维生素B12的测定
21
02
DB12/ 150-2003
无公害食品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
天津
03
DB12/ 151-2001
无公害食品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
天津
04
DB15/T 338-2005
奶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奶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为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制定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奶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 奶制品的质量标准奶制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指标:如颜色、气味、味道等。
奶制品应具有特有的乳香气味和奶味,颜色应为乳白色,并无异味。
(2)物理指标:如含水量、含脂量、粘度等。
奶制品的含水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含脂量应符合产品标签上所声明的含脂量;粘度应适中,不过稀或过稠。
(3)化学指标:如蛋白质含量、乳糖含量、酸度等。
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乳糖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上所声明的含糖量;酸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品质。
(4)微生物指标:如总菌落数、大肠菌群等。
奶制品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微生物限量,不得超过规定范围,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5)残留物指标:如抗生素、农药残留等。
奶制品中不得检出有害物质,如抗生素、农药残留等,以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这些质量标准是保证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企业在生产时应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2. 奶制品的检验方法为了确保奶制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常见的奶制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检验:通过直接观察、闻、尝来判断奶制品的外观、气味和味道。
检验员应具备丰富的感官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产品的感官质量。
(2)物理检验:通过仪器设备进行物理性质的测量。
如含水量可以通过干燥法、比重法等方法测定;粘度可以通过旋转粘度计来测量等。
(3)化学检验:通过化学方法对奶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如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巴氏涮洗法、澱粉法等方法测定;乳糖含量可以通过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酸度可以通过滴定法测定等。
(4)微生物检验:通过培养基培养和各种检验方法,如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等,获取奶制品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判断产品的卫生质量。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第一、乳及乳制品微生物相关标准解读与检测方法分析一、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怎么屏蔽其他微生物杂菌的污染?答:需要从人员,仪器,原料,环境等各方面去控制,严格监控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二、①两个平板里各加1mL无菌稀释液→做空白对照;②一个平板加1mL无菌稀释液另一个啥都不加(直接倒培养基)→作为稀释液和培养基的对照。
哪种好?答:空白对照不仅仅是对培养基的监控,而是需要尽可能多的涵盖所有可能的样品污染来源,所以方式①更好一点。
三、比如沙门25g定性和1g有什么区别,如果做0.01g的话意义大吗?答:一般来说样品检测的重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所以相同的样品25g的结果比1g的结果代表性更强。
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产品产量很小或很贵重,那在混匀性很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降低检测量。
四、粗加工大葱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好的杀菌方式,暂时只用消毒水简单处理,但是大肠菌群还是超标,有没有更好的控制方式?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杀菌措施的话只有加强原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增加清洗消毒的程序等等。
五、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风险?答:生产过程需要从原料,人员,生产和储存环境,生产线设计,厂房设计,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微生物的风险控制。
六、芽孢怎么检测?答:芽孢检测需要在接种前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样品中的细菌,具体检测可以参考: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
七、对于粘度比较大的胶粉类产品,怎么做十倍稀释度的检测?答:可以增大稀释倍数和使用过滤膜袋,如按照1:20倍稀释,结果再按照20倍算回去。
八、微生物涂抹样取样和寄养有哪些注意点?答:涂抹取样前需要首先确定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程序,检测方法,纠正措施等一系列的方案。
从采样到检测的时间越短越好,一旦采样结束需要立即将涂抹棒放入1~8度的转运箱中并防止转运期间的污染。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微生物危害分类
中等: 副溶血性弧菌 蜡样芽孢杆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严重: 沙门(未分型) 志贺 单增李斯特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重大危害:O1型霍乱 婴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2.考虑与现行标准值的协调性,既参考国际或发达国 家标准,也要避免对行业发展造成冲击性的影响。
GB 4789-2010
序号 国家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2 3 4 5 6
GB 4789.1
GB 4789.2 GB 4789.3 GB 4789.4 GB 4789.10 GB 4789.15 GB 4789.30 GB 4789.35 GB 4789.4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食品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乳粉
乳清粉 奶油
5,2,50000,200000
— 5,2,10000,100000
5,1,10,100
— 5,1,10,100
—
— 90
—
— —
干酪
再制干酪
5,2,100,1000
5,2,100,1000
5,2,100,1000
5,2,100,1000
50
50
50
50
食源性致病菌
乳品 生乳 灭菌乳 调制乳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增李斯特菌 5,0,0 5,0,0 商业无菌 5,0,0 巴氏杀菌乳 5,0,0
4.1.3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 外来污染。
4.1.4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 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 有状态。
奶质量标准

奶质量标准一、外观与色泽高质量的奶应呈现出自然的乳白色或略带黄色,色泽均匀一致,没有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
同时,牛奶表面应有一层薄薄的乳脂,这是牛奶中的脂肪成分,也是奶质量的标志之一。
二、成分含量牛奶中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等。
根据国家标准,每100毫升牛奶中,脂肪含量应在3%至4%之间,蛋白质含量应在2.8%至3.3%之间,矿物质含量应在0.7%至0.8%之间。
此外,牛奶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衡量奶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卫生指标牛奶中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指标和有害物质含量。
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有害物质含量则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口感与风味高质量的牛奶应具有浓郁的乳香味,口感醇厚、爽滑,没有异味或怪味。
同时,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组成比例也会影响其口感和风味。
五、新鲜度牛奶的新鲜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鲜的牛奶应具有浓郁的乳香味,口感醇厚、爽滑,没有异味或怪味。
同时,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和有害物质含量也与新鲜度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牛奶的新鲜度,应采用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并尽可能缩短从挤奶到销售的时间。
六、无抗生素和有害物质高质量的牛奶应不含有抗生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会影响牛奶的口感和风味,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生产商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牛奶中不含这些有害物质。
七、营养成分比例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比例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营养成分比例的牛奶。
例如,低脂牛奶适合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高钙牛奶适合需要补充钙质的人群。
生产商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营养成分比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八、包装安全包装是确保牛奶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有效地保护牛奶不受外界污染和氧化的影响。
同时,包装上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说明,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和选择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