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认识液体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认识液体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之一,属于物质领域。

本单元共有4课,其中第9课为“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也是后续研究第11课的基础。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其次,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接着,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再次,测量液体的质量。

最后,认识水平面并研究使用水平仪。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4.能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6.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7.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8.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些液体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液体的研究。

2.感性认识液体(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3.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液体,如水、油、牛奶、蜂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液体的基本特性。

2、掌握液体的固有属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液体的特征。

3、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应用液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认识液体的基本知识。

新授课、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实验器材:水、容器、玻璃杯。

第一步、导入
老师给学生观看水流的视频,让学生展现出自己对液体的理解及认知。

引导学生探讨液体的特征。

第二步、总结液体的固有属性
1、液体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够自由流动。

2、液体可以被塞进它的容器之内。

3、液体能够自己形成一个表面,与空气接触,并形成一个相对平,且尽量缩小表面积的平面。

4、液体具有一定的黏性和粘度。

第三步、进行液体的实验
1、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运用玻璃杯测试水的容器塞进性和水的流动性。

2、探究液体之间的分层现象。

第四步、应用
1、车辆行驶过程中,加油的原理和过程。

2、清洗衣服时,选择不同的洗涤剂来达到最佳效果的原因。

【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展现液体的属性和实验现象。

液体的属性:
1、具有流动性、黏性、与空气相接形成表面。

3、分层现象。

实验现象:
1、液体的自由流动和容器的塞进性实验。

【小结】
液体的特征及属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性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探究科学原理能够让孩子们对沉闷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液体的定义、液体的特点、液体的常见类型等,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液体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液体的存在。

但是,他们对液体的本质特征和分类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深入了解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液体的定义,了解液体的特点和常见类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液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

2.教学难点: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激发学生对液体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液体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重要性。

3.观察与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液体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流动性等。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总结液体的特点。

5.巩固提高:通过课后小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课件

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课件

A.水平 B.左边较高 C.右边较高 D.中间较高
3.量筒上的单位是( A ),用符合“mL”表示。
A.毫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厘米
C.尺
D.毫克
4.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
C
A.格尺
B.秤
C.量筒(杯)
)来测量。 D.烧杯
5.下列液体倒入水中,能浮于水面的是(
C
A.蜂蜜
B.牛奶
C.食用油
)。 D.水银
练一练
2.倾斜其中一个瓶子,待 静止后比较两个瓶子中的水面。
测测它们水平吗?
课桌
讲台
地面
练一练
1.小小同学想知道他的玻璃杯最多能装多少毫升的水,可以借助

B )进行测量。
A.无刻度的烧杯 B.量筒
C.天平
D.滴管
2.小小同学用水平仪测量窗台是否水平时,水平仪内的气泡稳定
后,位置如图,则窗台是(
B )的。
34ml
请测量出50ml食用油和50ml水,分别装到两个烧杯里。
我来测质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天平至左右平衡。
3、将所测物品放在托盘正中间, 记录现象和数据。
小结: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画出瓶子内静止后的水面
1.在两个相同的瓶子里装 同样多的水,都竖直放在桌面 上。
2023年 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9.认识液体
它们是液体吗?
飘动的烟
流动的沙
它们都是液体,它们一样吗?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量筒
量杯
正确使用量筒
单位:ml(毫升) 量程:500ml,一次最多测量 500毫升 每一大格表示50毫升

小学科学32《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认识液体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认识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简单的液体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掌握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2.理解液体的分子间力和流动性。

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认识液体。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提问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实验法:通过小组实验来观察液体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和实验记录本。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液体的概念,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液体?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液体的外观和性质。

第二步: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液体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2.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说明液体的分子间力是如何影响液体的性质和特点的。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实验一:液体的流动性学生在实验台上摆放一个直筒容器,并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观察水的流动性质。

b.实验二:液体的对比学生拿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性和颜色。

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

第四步:概念总结(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强调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2.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分子间力和流动性的关系。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用途、饮料的制作过程等。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液体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七、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实验和讨论的内容,完成液体性质的总结。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液体》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液体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液体并不陌生。

但学生对液体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深入了解液体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液体性质的实验验证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的性质。

2.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液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液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液体的特点,进行实验验证液体的性质。

4.交流与分享: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分享液体性质的认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液体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液体性质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突出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液体特征和性质1.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教案)认识液体的教案【导语】本节课将介绍液体的特点、分类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认识液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液体的测量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特点和分类;2. 液体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液体的测量方法,特别是对非透明液体的测量。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注射器、量筒、非透明容器等;2. 实验材料:水、食盐水、酒精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呈现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液体是什么?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液体的特点,如可流动、占据容器底部等。

Step 2 课堂互动(15分钟)1. 数学老师走进教室,请他给出一个问题:水果店的老板想知道瓶子中水果汁的质量,但店里没有天平,他该如何测量?2. 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探讨不使用天平的测量方法。

提示学生可以使用量筒进行测量,在保持容器不溢出的前提下记录液体的体积。

Step 3 实验展示(10分钟)1. 展示透明容器和注射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通过观察注射器中的液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可流动且无固定形状。

2. 展示量筒,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技巧。

Step 4 操作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

教师提供不同种类的液体和非透明容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提问学生:为什么不透明容器的液体测量难度大于透明容器?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不透明性对测量的影响。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液体的特点、测量方法以及液体不透明性对测量的影响。

2. 教师提问学生:你知道了液体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后,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认识液体——小学科学第9课教学设计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液体的特性和性质,并根据实际观察和实验,对液体进行分类和认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导入(约10分钟)1. 导入环节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液体的认识和好奇心,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液体?”“液体和固体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回答,并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引发全班学生的思维碰撞。

二、理论知识讲解(约10分钟)1. 找到一个适合全班观察的实验示范台,并展示准备好的几个容器和一些液体(如水、酒精、油、果汁等),引导学生观察容器和液体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通过展示、解释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特点,包括: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具有自己的体积和形状,受重力影响会下落,不可压缩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加深理解,如水流、牛奶倒出等。

三、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提供一组实验材料,包括:不同颜色的食盐、面粉、砂糖、水杯、不同颜色的水等。

为了保证实验环节的安全性,可以将部分不适合操作的实验步骤改为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液体的性质。

例如,可以询问:“如果将水和砂糖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回答问题。

四、归纳总结(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并将液体进行分类。

例如,可将液体分为无色液体、有色液体、甜味液体等。

2. 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总结,通过相互交流促进思维的深入。

五、拓展应用(约15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给学生:“你们家中有哪些液体?”学生将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逐一回答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结:都有一定的形状。(师板书:有一定的形状)你们给这类物体起个名字吧。固体(教师板书:固体,并补充课题的第二部分)咱班同学真聪明!和科学家想的一样,科学家就是把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叫做固体。
作业:《科学探究》智能联网部分题目
3.谈话:要知道面粉究竟属于哪一类,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教师示范):在玻璃片上倒一匙水,水就流淌下来,再倒一匙面粉,面粉没有淌下来,这说明了什么呢?(面粉还是有一定的形状的)那它是什么物体呢?(固体)你还知道生活还有哪些物体和它差不多吗?
那么面糊就是是属于哪一类呢?我们一起来变做边看。
(里面既有固体也有液体,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固体的性质。
难点:通过辨析物体的形态来认识固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鸡蛋、石块、螺丝钉、牙膏、小锤子、放大镜、面糊、水油、酱油、木板、面粉、筷子、表格。
学生准备:各种固体,以及研究需要的工具。
1、学生试着从颜色有什么不同,看看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那个更硬一些等方面去比较。
2、现在请组长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实验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固体名称
形状
颜色
软硬
透明
3.汇报试验结果。
三、研究固体的性质
1.学生认识到因为不同的需要要把不同物体混合或分离。
2.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混合与分离的例子。
学生讨论、交流经验。
三、研究固体的性质。
1.今天我们先来好好研究一下固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么多的固体放在这儿了,如果让你研究和比较,你打算从哪个方面去比较?
2.(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实验记录表),研究的物体名称自己填,研究项目有颜色、形状、软硬、透明,除了现有的研究项目外,还可以添加自己的研究项目。
3.汇报实验结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感受固体。
1.学生尝试,(打不出来)请学生来帮忙,学生发现是熟鸡蛋时,(学生会说是熟鸡蛋,追问为什么熟鸡蛋就流不出来?是因为蛋清变成固体了,所以流不出来。
2.学生思考固体和液体的不同。
3.学生举例。
二、物体分类
1.学生分组分类。
2.汇报分类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
3.观察试验现象,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面糊差不多。
1.学生预测并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猜测?
2.学生预测并思考验证方法。
3.学生试验并做好记录。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4.先考如何将黄豆、绿豆和玉米粉分开,然后动手操作。
作业设计
完成《科学探究》部分题目。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鸡蛋)提问:这是什么?谁会打鸡蛋?(请两想上来试试自己打鸡蛋的本领个同学上来打鸡蛋),还有谁?。这时候就称赞说:你还真了不起,都知道液体和固体这个说法啦!)
2.那你觉得液体和固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3.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物体分类
1.谈话:你们能把这些物体按固体和液体分成两类吗?
2.小结:我看同学们的分法相同的是把石块、螺丝钉、海绵、玻璃、分为一类,水、酱油、油分为一类,不同的是有的组认为牙膏、面糊属于水一类,有的组认为是石块一类的,有的同学不知道面粉是哪一类,究竟它们属于那一类呢?你们想研究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认识)
认识液体
教学内容
三下《认识固体》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并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是液体。
2.知道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差异。
3.知道颗粒大小不同的固体混合前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