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组织学大纲
运输管理教学大纲

实践
其他课内教学环节的要求及安排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习
1
第一章认知运输
4
4
2
第二章选择物流运输方式
4
4
3
第三章确定物流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同
4
4
4
第四章货物托运、承运
4
4
5
第五章货物运输组织
4
4
6
第六章货物交付结算与运输商务管理
6
6
7
第七章特殊货物运输
4
4
8
第八章国际货物运输
2
2
9
任务一:集卡运输管理
[实践(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实训课程标准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国际商务企业实际操作规程为准则。根据运输业务需要,通过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模拟仿真环境。使学生在高仿真环境中,了解和掌握业务环节的综合技能。
三、货物的交付
第四节航空货物托运、承运
一、我国航空运输的现状;
二、航空货物运输受理的环节。
第五章货物运输组织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选择合适的车辆,完成零担、整车货物运输组织;能够进行四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组织,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展运输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需要重点包括四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组织的业务流程,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的主要技术参数。本章的难点在于四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业务流程。
具有业务管理能力,能够处理管理工作产生的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相应的统计与整理,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任务
以运输任务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重构,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所必需的运输作业的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同时通过运输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健康的情感和工作态度,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10学分:2.5学时:4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认识实习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于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概括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基本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和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运输方式的主要内容、特点、组织方法、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熟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载运设备及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同时为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1.2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设施、设备以及载运工具;1.3掌握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组织和管理方法、基于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组织过程、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设施及组织管理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综合运用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具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无)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五、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测验情况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成绩计算方法:课程成绩=平时X 20%+期末考试X 80%。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行车规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铁道运输(客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讲授车站调车工作、列车编组、接发列车工作、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和办法、《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编制、铁路200~250 km/h行车组织办法等有关内容,重点讲授车站调车工作、列车编组、接发列车工作、调度指挥工作.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培养目标1.掌握车站调车工作的基本规定、基本要求。
2.掌握列车编组的方法、要求和有关规定。
3。
掌握正常接发列车的基本规定、基本方法.4.了解和掌握运输调度指挥工作。
5.了解铁路200~250 km/h行车组织办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
应知、应会调车的基本技能。
2. 应知、应会正常接发列车的基本规定、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核心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机动 2总计36四、项目内容及要求项目一绪论1.了解铁路运输法规体系。
2。
掌握铁路行车规章的重要作用.3。
掌握对铁路行车工作人员的要求。
项目二调车工作1。
了解调车工作定义、调车工作的分类、调车区划分和调机分工、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排风、摘管及列车中车辆的摘挂;掌握调车工作领导与指挥;了解调车工作制度;了解调车工作“九固定";了解调车进路的确认。
2.了解牵出线调车基本因素;掌握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了解平面牵出线调车作业标准;了解取送车辆调车作业标准;熟悉人力制动机制动工作。
3。
掌握驼峰调车作业过程及特点;了解车辆通过驼峰的限制。
4。
掌握调车作业计划的变更与布置;掌握调车作业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5。
了解调车速度、溜放调车的限制;了解调车作业摘挂车及连结制动软管的规定;了解调车特殊车辆的规定;掌握在正线、到发线和货场专用线调车的规定;掌握机车车辆的停留及手推调车.6。
了解中间站车流组织;了解摘挂列车作业过程;了解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掌握加速摘挂列车作业、压缩货车在中间站停站时间的方法。
项目三列车编组1.掌握列车的基本知识;掌握编组列车的质量要求;掌握禁止编入列车的机车车辆。
运输组织学教案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 课程简介当前,旅客和货物运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运输企业的经营特点,采取加强运输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的措施,以实现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畅通和高效,对于促进运输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运输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运输组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运输组织学的相关知识,基本内容包括:运输组织基础理论、运输需求调查技术、运输量定性预测技术、运输量定量预测技术、运输车辆运用程度评价、运输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普通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特种货物运输组织、甩挂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等专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路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运输组织与调度的技巧,掌握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理解甩挂运输组织的形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Course introductionAt present, the scale of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is showing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safety, smoothness and efficienc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refor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transportation majors.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demand survey technology, qual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volume, application degree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of general goods, special goods Special knowledge of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drop and ha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et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basictheory of road passenger and cargo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skills of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scheduling, master the methods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understand the form of hanging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运输组织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构建运输组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二章铁路线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重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
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学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接和防爬现象等。
铁总运文件培训学习

创造轨道交通装备部件新境界!
2014年8月,中国南、北车集团,各机车车辆公司,机车 车辆验收所等单位接收到铁路总公司下发的铁总运【2014 】187号《机车技术管理规则》、铁总运【2014】188号《 机车技术管理办法》、铁总运【2014】189号《机车零部 件首件检验办法》和铁总运【2014】190号《机车零部件 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同年8月,南车株机公司转发了 其相关管理办法,并传达了对机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 为贯彻执行铁总运文件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 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更好的理解和执行文件中涉及 供应商的管理要求和规定,特组织公司内相关部门一起共 同学习铁总运的4个文件。
04 190号文《机车零部件供应商评价办法》
NO.4 机车零部件供应商评价办法
目的
为贯彻落实《机车 技术管理规则》。
适用范围
总公司相关部门在 采购机车时,应在 合同中要求机车供 货方对供应商及产 品的选择、评价和 质量管理遵循本办 法。
主要内容
1、职责 2、零部件供应商 资质审核判定原则
职责
1
1
《机车技术管理规则》
主要内容: 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由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实施并 出具报告。新型机车、A类零部件新产品的 型式试验大纲应经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门或 机务主管部门审定;B类零部件新产品的型 试试验大纲由新型机车研制课题承担单位 或机车型号合格证取得单位负责审定 。
NO.01
《机车技术管理规则》
目的: 贯彻落实《机车技术管理规则》 适用范围: 总公司相关部门在采购机车时,在合 同中要求机车供货方对产品首件检验 遵循本办法。 主要内容: 首件检验综述 产品首件检验 产品放行检验 产品复查检验 产品定期检验 停止装车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1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铁道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71682-3学时数:72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
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专业技能课程。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铁路线路、车站、铁路车辆、通信信号与铁路运输。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铁道概论》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铁路系统的机会,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铁路系统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从而了解自己专业的概况与地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知识与兴趣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等课程学习打下高度的相关基础,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提供的铁道运输方面的必要知识。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对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铁路运输整体概念;掌握铁路运营机制,树立铁路全局观念;了解铁路各专业(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关系,确立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和团结精神,树立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兴趣。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铁道概论》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场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授课,主要内容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利用真实的工程图片与影片打破理论教学的单调与枯燥,以此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与积极性,安排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五、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供变电基本常识,熟悉供变电作业知识,掌握供变电系统各类接线图绘制及读图的方法。
1.知识能力了解铁路线路的等级,平面与纵断面,以及轨道的组成;掌握车站的分类以及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的作用;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与车辆的基本构造。
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全面了解,提高其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掌握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
2. 掌握铁路客运的基本规范和操作流程,能够进行车票预订、检票、行李托运等常规业务操作。
3. 理解铁路客运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措施,能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铁路客运组织基本概念与原理1.1 铁路客运组织的定义和特点1.2 铁路运输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1.3 铁路客流预测与调控原理2. 铁路客运基本操作与服务规范2.1 车票预订与销售流程2.2 检票与乘车手续办理流程2.3 行李托运与安全检查规定2.4 旅客服务与投诉处理原则3.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3.1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3.2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与应对策略3.3 火车站、车厢安全设施和逃生演练4. 实践案例分析与项目实施4.1 实地考察铁路客运站点和运作流程4.2 分析典型案例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4.3 小组合作完成一项铁路客运组织实践项目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PPT演示、课堂讲解等方式,讲述铁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要点。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提升问题解决和应变能力。
3. 实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铁路客运站点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练习,加强实践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5. 网上资源利用: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铁路客运组织的资料和最新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本科专业
学 时 数:48
编写日期:2004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6学时)
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交通运营管理科学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动态;理解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组织的完整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及运输系统的运输组织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第二节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理解并掌握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交通流组织及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节运输市场
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运输市场结构及特征,运输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运输政策
理解运输管制,国家运输政策及交通运输法制体系,我国的运输管制及交通运输法规,运输业的补贴的概念及特点。
第五节 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
了解交通运输组织的技术创新(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EDI技术、智能运输),交通运输组织的体制创新的途径与思路。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4学时)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理解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运输需求函数,了解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方法。
第二节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理解运输需求预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运输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三节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
了解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及运输需求管理中的常用运输组织方法。
第三章交通运输组织工作基础与总体规划 (6学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线网与通道规划
了解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基本原理,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客货运交通枢纽合理分布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交通场站与枢纽布局规划
了解客运场站合理分布,货运场站合理分布,载运工具整备场所合理分布及作业分工的原理方法。
第三节运载工具运用规划
了解载运工具合理数量和结构 (总量、等级、备用率),载运工具合理分布的原理方法。
第四节交通运输产品规划
理解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效用、组合、周期及运输产品质量的概念,产品规划的思路及特点。
第五节交通运输生产与服务综合规划—交通时刻表
掌握交通时刻表的表示方式,理解交通时刻表的基本要素,掌握交通时刻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交通运输能力 (6学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掌握通道通行能力,站点作业能力,运输系统综合能力
第二节间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
通过分析间断流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连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
通过分析连续流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交通港站能力计算
了解港站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旅客运输组织 (6学时)
第一节旅客运输组织概述
理解旅客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掌握旅客运输的种类,了解旅客运输系
统的构成,旅客运输组织过程及旅客运输发展趋势。
第二节城际旅客运输组织
了解城际旅客运输组织的特点,掌握城际旅客运输方案组织(列车开行方案、班车计划、航班计划、客运航线(次)等),城际旅客多式联运组织,特别是交通工具、时间、购票结算方式等衔接原理及方法。
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了解城市旅客运输的特点,掌握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包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及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原理方法。
第四节旅客联合运输
了解掌握旅客联合运输的定义、系统构成、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的原理方法。
第六章货物运输组织 (6学时)
第一节货物运输组织概述
掌握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了解货物运输的种类,货物运输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的构成及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第二节货物运输合理化
理解运输合理化的概念,从如何合理选择运输径路、运输工具使物流成本最低,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角度了解组织合理运输的方法。
第三节货物装载和配送组织
掌握货物装载中车、船、装载容器配载,船舶积载以及货物配送组织的原理及方法。
第四节货物多式联运与大陆桥运输组织
理解多式联运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多式联运的作用及优越性,把握多式联运的组织与管理中发展多式联运应具备的条件、多式联运的经营与组织、运输代理制的特点,了解大陆桥运输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6学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流概述
理解交通流特性和交通流的要素,掌握交通流分布原理,把握交通流分析技术。
第二节交通运输流微观分析技术
理解交通运输流微观分析的意义及原理,了解道路车辆跟驰模型,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理解并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线网配流及运输流组织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节弱可控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理解并掌握以诱导为主要特征的运输流组织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强可控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理解并掌握以组织为主要特征的运输流组织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铁路车流组织、径路管理及列车编组计划原理方法等。
第八章 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4学时)
第一节交通场站设备分工及运用原理
了解交通场站的主要技术设备及配置(客运设备、货运设备、中转设备),理解主要技术设备的合理分工原则,掌握主要技术设备的作业方案。
第二节交通场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理解并掌握客运场站始发、中转、终到作业流程及组织,各部门的协调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载运工具整备场所技术作业;货运场站始发、中转、终到作业流程及组织,各部门的协调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载运工具整备场所技术作业;枢纽运输组织各种运输方式流线组织,如技术作业过程统一,重点为结合部涉及旅客换乘、货物中转的运输工具的作业衔接过程。
第三节枢纽运输组织
理解交通枢纽运输组织特征,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条件,以铁路和港口船舶统一技术作业过程为主要形式的港口枢纽换装作业与联合作业组织方法;铁路枢纽的工作特点和综合技术作业过程,枢纽内各站的作业分工方案及其综合比选,枢纽内的车流组织和列车运行组织特点。
第九章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理解运输生产计划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运输日常管理的内容,不同运输方式日常管理的特点,日常运输生产的管理机构,以及运输日常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货物运输日常计划,旅客运输日常计划,运输设备运用与检修计划,包括载运工具检修、运输线路养护维修的内容及编制原理。
第二节港站运输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
了解港口和铁路车站为代表的港站运输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港口、铁路车站的调度工作以及航空站作业指挥工作内容。
港站运输调度的组织机构,基本任务
第三节运输企业交通运输生产计划与调度工作
了解运输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船舶运输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和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工作计划以及运输企业调度工作特点,了解交通运输企业调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调度调整方法。
第四节交通运输统计与分析
了解旅客和货物运输统计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的意义,交通运输工作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突出重点,结合实际事例和案例分析讲清概念、原理;
结合例题讲解和课外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学时安排
本大纲所列各章学时为总学时数。
(三)习题
配合教材编写对应的“运输组织学”习题及复习题集,于相应篇章教学之后布置适量习题作业,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重点。
(四)考试
进行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概论。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杨浩主编,《运输组织学》,校内讲义,2003。
[2] 杨浩、何世伟主编,《铁路运输组织学》,中国铁道出版
社,2001。
[3] 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王苏男编,《旅客运输》,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5] 刘其斌主编,《铁路站场与枢纽》,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6] 姚养心主编,《铁路货运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7] 王玮等著,《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人民交通出版
社,1992
[8] 杨肇升著,《交通规划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9] 陆化普等著,《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8
[10] 毛保华等著,《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9
[11] 徐吉翔编,《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12] 任福田编,《交通工程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7
[13] 沈志云主编,《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