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覆盆子是一种常见的灌木植物,其叶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覆盆子叶的研究日益深入,不仅发现了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还揭示了其在调节血糖、抗氧化、抗炎等方面的功效。

本文将从覆盆子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覆盆子叶的化学成分覆盆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多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黏液质、维生素C等。

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花青素、原花青素、类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二、覆盆子叶的药理作用1. 抗氧化作用覆盆子叶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缓细胞衰老,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完整性,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降血糖作用研究发现,覆盆子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这与覆盆子叶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有关,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糖,提高糖代谢。

3. 抗炎作用覆盆子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风湿性关节炎、肠道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组织损伤。

4. 抗菌作用覆盆子叶中的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起到抗菌作用。

5. 其他作用覆盆子叶还具有利尿、通便、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等作用,对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 膳食营养覆盆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是一种理想的蔬菜类食品,能够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健康。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覆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研究进展摘要⽬的: 综述覆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开发利⽤覆盆⼦药材,提⾼临床⽤药安全和开发新制剂提供参考。

⽅法: 查阅关于覆盆⼦的国内外⽂献。

结果与结论:覆盆⼦为中国药典收录的常⽤中药,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黄酮、⽣物碱和酚酸类等,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氧化、降低⾎糖⾎脂、抗衰⽼和抗炎等药理作⽤,进⼀步开展覆盆⼦中化学成分的作⽤机制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覆盆⼦覆盆⼦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 Rubus chingiiHu 的⼲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覆盆⼦,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中药。

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和养肝明⽬之功效,⽤于遗尿尿频、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暗昏花等。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已经对覆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进⾏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对其开发利⽤,深⼊研究其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本⽂仅对近年来覆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的研究成果进⾏综述。

1 化学成分根据⽬前的⽂献报道,覆盆⼦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萜( 苷) 、三萜( 苷) 、黄酮( 苷) 、甾体、⽣物碱等。

1.1 ⼆萜( 苷) Takashi 等从覆盆⼦叶中分离得到 5 个 ent-labdane 型⼆萜糖苷: goshonosidies F1~ 5。

见表 1 所⽰。

表23 黄酮( 苷) 从覆盆⼦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共有 16 个,见表 3 所⽰。

表31. 4 甾体从覆盆⼦中分离出的甾体类物质有β-⾕甾醇,胡萝⼘苷,⾖甾-4-烯-3β,6a-⼆醇,stigmast-5-en-3-ol,oleate〔。

1. 5 ⾹⾖素类从覆盆⼦中已分离出的⾹⾖素类化合物有七叶内酯( esculetin) 、七叶内酯苷( esculin)、欧前胡内酯( imperatorin),hexacosyl p-coumarate。

1.6 酚酸类和有机酸覆盆⼦中酚酸类有莽草酸,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鞣花酸、没⾷⼦酸,有机酸类包括硬脂酸、三⼗⼆烷酸、⼗六烷酸。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覆盆子是常见的水果之一,也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植物,其叶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药用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制作中。

以下是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的内容,将以20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覆盆子叶的化学成分覆盆子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制备中。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覆盆子叶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1. 抗氧化作用覆盆子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可以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指标,并具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

2. 抗炎作用覆盆子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症状,并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炎症性疾病的作用。

3. 降血糖作用覆盆子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葡萄糖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具有治疗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

1. 覆盆子叶提取物覆盆子叶经过提取和浓缩处理后,可以得到覆盆子叶提取物。

覆盆子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

目前,覆盆子叶提取物已被应用于多种药物和保健品的制备中,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 覆盆子叶口服制剂覆盆子叶口服制剂是将覆盆子叶提取物制成胶囊或片剂等形式,方便口服使用。

覆盆子叶口服制剂具有调节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并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疾病。

3. 覆盆子叶外用制剂覆盆子叶外用制剂是将覆盆子叶提取物添加到乳霜、凝胶等基质中,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肤炎症。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覆盆子(Raspberry),又称悬钩子(Framboise)或灌木莓(Bramble),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植物。

它原产于欧洲和亚洲北部地区,现已广泛种植和栽培于全球各地。

覆盆子果实鲜美可口,具有丰富的草酸、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覆盆子的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同时也有着丰富的叶子资源。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覆盆子叶的研究进行探索,发现覆盆子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活性。

以下是覆盆子叶研究的一些进展:1. 化学成分研究:覆盆子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类、花青素类和鞣质等。

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菌等生物活性。

2. 覆盆子叶提取物的应用: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获得了覆盆子叶提取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覆盆子叶提取物可以用于生物杀虫剂、防腐剂和抗菌剂等领域。

3. 覆盆子叶茶的研发:覆盆子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可以饮用,且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研究人员通过研发覆盆子叶茶,探索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

研究发现,覆盆子叶茶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4. 覆盆子叶的营养价值研究:覆盆子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中的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如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尽管覆盆子叶的研究在生物活性、应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研究仍然相对较少。

由于覆盆子叶的培育与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开发其潜在的价值。

中药覆盆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中药覆盆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中药覆盆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3-02T10:34:21.7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作者:李超越刘韩天林涛缪展鹏玛青[导读]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

李超越刘韩天林涛缪展鹏玛青*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15[摘要]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

覆盆子中含有覆盆子酸、鞣花酸、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三萜酸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

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蔷薇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也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本文对覆盆子的基本特征、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三萜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覆盆子中三萜酸的提取工艺、含量分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覆盆子,三萜酸,提取工艺,生物活性1.覆盆子简介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掌叶覆盆子的干燥果实。

掌叶覆盆子又称华东覆盆子,属落叶灌木;叶掌状深裂,托叶条形;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聚合小核果,球形,红色,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江苏等华东各省[1-2]。

覆盆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录的传统中药,主产浙江、福建,具有补肾、固精、缩尿等功效,可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覆盆子具有温肾助阳、抗诱变、抗氧化、改善记忆、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活性、抑菌等药理作用[3]。

掌叶覆盆子作为药用植物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其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充分。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

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有关覆盆子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阐述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及分析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对覆盆子的药理作用展开探究,以期为促进覆盆子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覆盆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229-02覆盆子是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不仅可食用,还可药用,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十分悠久的历史。

覆盆子可实现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目昏眼花、遗精滑精及阳痿早泄等病症。

作为肾宝合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药味,且为方中单味药材成本最高的药材,覆盆子现标准收录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39页[1]。

近年来,众多研究人员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了广泛研究。

为了推进对覆盆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对覆盆子治病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认识,本文将对近些年覆盆子的化学成本与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展开综述。

1.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覆盆子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其产品多样丰富,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推广,诸如医药、饮料、食品等。

然而我国对于覆盆子开发利用依旧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展开发研究。

近年来,我国不论是覆盆子种植面积规模还是产量规模均不断在扩大,然而大多数产品依旧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其开发利用率及深度依旧较为不足,由此使得产品附加值及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该产业发展造成极大束缚。

除此之外,覆盆子生命力顽强,易于种植,味道甜美,经济效益高,可为我国食品、保健品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市场竞争优势的原料。

所以,覆盆子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展开了大量研究,结合一系列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黄酮、萜类、甾体、挥发油、无机元素等。

掌叶覆盆子RcF3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掌叶覆盆子RcF3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掌叶覆盆子RcF3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目的和研究范围 (4)二、材料与方法 (5)1. 材料来源 (6)掌叶覆盆子样本采集 (7)核酸提取与纯化 (8)2. 实验设计与主要步骤 (9)RcF3H基因的克隆 (10)转化与阳性克隆筛选 (11)表达分析 (12)三、结果 (13)1. RcF3H基因的克隆结果 (14)基因序列比对与分析 (15)克隆效率评估 (16)2. 转化与阳性克隆筛选结果 (16)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17)测序验证 (18)3. 表达分析结果 (19)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20)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表达变化 (20)四、讨论 (22)1. RcF3H基因的功能预测 (23)2. 表达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探讨 (24)3.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与意义 (25)五、结论 (27)1. 研究成果总结 (27)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9)3.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展望 (30)一、内容描述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随着对中药材品质及药效的深入研究,对掌叶覆盆子的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RcF3H基因作为掌叶覆盆子中关键代谢途径上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RcF3H基因,研究内容包括RcF3H基因的克隆以及其在不同组织、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分析。

旨在通过对RcF3H基因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掌叶覆盆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代谢途径调控机制,为中药材品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首先对掌叶覆盆子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RcF3H基因。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从掌叶覆盆子基因组中扩增出RcF3H基因序列。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cF3H基因的序列特征,如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等。

克隆获得的RcF3H基因序列为后续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基础。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叶的研究进展
覆盆子(学名:Rubus idaeus)是一种常见的灌木植物,其叶子被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覆盆子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覆盆子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单宁、有机酸、纤维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

覆盆子叶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尿病等功效。

覆盆子叶中还富含植物纤维素,对调节血脂、促进肠胃蠕动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覆盆子叶的药理作用研究。

覆盆子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发炎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覆盆子叶提取物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覆盆子叶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提取物对人类白血病细胞和肺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

覆盆子叶提取物还显示出降血糖的功效,可用于防治糖尿病。

覆盆子叶的保健功能研究。

覆盆子叶除了具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研究表明,覆盆子叶提取物具有降血脂、抗衰老和改善皮肤健康等作用。

覆盆子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覆盆子叶提取物还可以抑制皮肤老化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皮肤细胞的损伤。

覆盆子叶提取物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覆盆子中提取得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椴树苷和紫云英苷)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NO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椴树苷具有极好的抗炎活性,当浓度为100μg/m L时,其NO释放抑制率为30.4%,接近于50μg/m L地塞米松(DXM)的抗炎效果。研究表明椴树苷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内MAPKs/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α、iNOS、IL-6 mRNA等相关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抑制NO及相关炎症因子的产生,最终起到抗炎作用。
(2)提取分离得到覆盆子四大类活性物质(多糖、黄酮、皂苷和生物碱)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抗补体以及抗肿瘤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覆盆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补体活性,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说明黄酮富集了本植物有效活性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得到覆盆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时间为2.5h,乙醇浓度为30%,液固比为20:1。
委陵菜酸能够促使MCF-7细胞内ROS的产生,过量的ROS会攻击线粒体,使MCF-7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下降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同时,委陵菜酸能够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导致细胞凋亡。另一方面,ROS水平过高能够触发NF-κB途径和MAPKs途径,其中,委陵菜酸能够下调细胞内p-p65和p-ERK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下游的信号分子转导和相关的基因转录,如CDK4和Cyclin D1等,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的发生,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掌叶覆盆子作为一种药食同源品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极具研究开发前景。掌叶覆盆子中有效成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晰。
对掌叶覆盆子的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促进覆盆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论文通过现代色谱及波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掌叶覆盆子的有效成分,阐明了掌叶覆盆子中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挥发性成分、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多糖等;探讨了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阐明了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探索了覆盆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结构分析以及活性评价。
对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果实粗多糖和覆盆子叶粗多糖进行理化性质比较分析以及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得到的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和叶纯化多糖L-Ps-1进行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果实粗多糖洗脱曲线的主峰为0.3 M NaCl洗脱得到的峰F-Ps-3,其相对分子量为81 kDa;而叶粗多糖洗脱曲线的主峰为蒸馏水洗脱得到的峰L-Ps-1,其相对分子量为17 kDa。覆盆子果实纯化多糖F-Ps-3的各单糖摩尔比为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4.21∶14.72∶1.63∶1∶3.22,其中L-阿拉伯糖构成了主链的核心区域;覆盆子叶纯化多糖L-Ps-1各单糖的摩尔比为L-鼠李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D-半乳糖=2.47∶4.75∶4.12∶1∶2.48,其中L-阿拉伯糖和D-木糖构成了主链的核心区域。
(3)采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减压浓缩得到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得到四个极性部位: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卓越的抗炎活性,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说明覆盆子95%乙醇粗提取物经过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级萃取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
索氏乙醚提取法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含有较多的饱和烃类化合物与酯类化合物。在三种挥发油中,通过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溶血抑制效果,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肝素钠在相同浓度下的溶血抑制率,这可能与其含有更多的酯类化合物相关;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5)通过MTT实验,探讨了从覆盆子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并表现出较强的细胞选择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委陵菜酸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来实现的。
(6)通过水提醇沉法并经过脱色、脱蛋白处理得到覆盆子果实粗多糖F-Ps和覆盆子叶粗多糖L-Ps,对这两种多糖进行活性(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覆盆子叶粗多糖的活性优于覆盆子果实粗多糖,因此对覆盆子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8℃,时间为3 h,液固比为30:1。在此条件下,覆盆子叶粗多糖平均提取率为9.57%,与理论相符。
在此条件下,覆盆子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3.2%,与理论相符。通过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覆盆子黄酮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主要化合物,鉴定为椴树苷。
通过MTT实验,探讨了椴树苷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椴树苷对人肺癌细胞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经Annexin V-FITC/PI双染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椴树苷是通过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掌叶覆盆子药食两用的物质基础,并且可以对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的指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分别提取覆盆子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率依次为0.15%、2.12%和1.9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其中的挥发性成分,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从覆盆子果实中共分离鉴定出5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8类化合物:9种饱和烃类、10种不饱和烃类、9种醇类、2种羰基类化合物、11种酯类、7种有机酸类、8种氧化物类及两种其它类化合物。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乙醇提取法和索氏乙醚提取法提取得到的覆盆子挥发油分别分离鉴定出54、47和41种化合物。
利用柱色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分析等分离纯化手段对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离纯化,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委陵菜酸、齐墩果酸、槲皮苷、金丝桃苷、椴树苷、β-胡萝卜苷、紫云英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其中化合物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和委陵菜酸为首次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