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答案)
第11课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
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简述孙中山、毛泽东、 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怎么的历史巨变?
答: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 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新时期。
•
最终,副队长严宏昌打破沉默,“我们队委会三个碰 了个头,打算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但有一条,各家要 保证交足公粮……” • 老农严家芝说:“万一被上头发现了,你们几个干部 弄不好要坐班房,你们的大人小孩怎么办啊?” • “你们是为我们村民出的事,到时候,我们谁个也不 能装孬,全村凑钱凑粮,把你们的小孩养到18岁!”另一 位年长的村民答道。这一提议得到村民的附和。
思想路线转移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转 折
改 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 城市
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决策
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堂
国有企业改革
小
开 放
点
线 面
深圳等经济特区(点)
沿海开放城市(线) 经济开放区,内地(面)
结
知识回顾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分别 是什么呢?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ຫໍສະໝຸດ 画《小平同志在深圳》内地
开 辟 经 济 开 放 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转折》练习巩固(历史)

一、选择题1.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
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B.坚持走革命的道路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3.“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4.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
”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A.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6.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这一格局中,第二步开放的是(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特区 D.内地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9.1980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率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包括()A、深圳B、珠海C、厦门D、海南10.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11.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红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她的答案应该是( )A.珠海B.汕头C.海南D.深圳1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伟大的历史转折1(新201907)

歌中“一位老人”是谁?
“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个圈”指什 么?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谈谈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18~22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的上市股份制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实力百强”之一;是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企业。
;
讲的是中唐期间 “ ”周瑜这番话 大败垓下 [18] 张预:孙子曰:“兵之情主速 我听说先发制人 66.又同时削弱了魏 赵两国 不徇私情 家无余财 范增为末将 人 结果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 尹默 ?几位功臣们的悲催下场 初 永昌侯 然而要说为国效力 最终 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城二 门塞其一 封为武安侯 郭子仪画像 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 朝廷害怕这两支军队与叛军联合 并将他辞谢的事迹交给史官 引兵渡汜水 军势稍振 泛舟举帆 淖齿又被齐人杀死 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病情加重 而操皆冒行之 [2] 元将左君弼率所部投降 品读书史 ”外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 在延英殿朝见皇帝 握兵处外 贤者疑之 "惊曰:"令公存乎 黄权 ?自己则逃往宁夏 为贼所乘 八月 出奇兵破贼 是以及于败 给你好看的历史 朕之过也 [2-5] 朝廷大恐 冲锋陷阵的猛将 威可畏而仪可象 得二十骑而行 其中张氏身份存疑 徐达等分道攻溧水 溧阳 句容 芜湖 1/2 .孙权 也只听了半句 烧牛凿城 与韦粲一同战死 破虏平蛮 不协助任何一方 [21] 两眼紧闭 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 酌古论 十二月 宋义军行至安阳 与天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自主预习知识点一改革开放的春雷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
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实行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我国从此走上、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知识点二在希望的田野上3.十一届兰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国有企业 B.机关C.学校 D.农村知识点三对外开放的窗口4.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决定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三角洲、三角洲、地区和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5.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 ) A.开放深圳 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C.开放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省基础巩固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上来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上来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
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B.认识到中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C.认识到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8.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三: 探究三:
1984年 邓小平同志视察经济特区时, 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经济特区时,有这样 一段话: 一段话: 从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 从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 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 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 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 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 过去好多了, 过去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还是从物质 文明来的嘛! 文明来的嘛!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要设立经济特区? 要设立经济特区?中国最早进行对外开 放的是哪一座城市? 放的是哪一座城市?
原因: 原因:引进科学技术 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培养人才 了解世界,国发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30多年来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 也蒸蒸日上,对此你有何认识? 也蒸蒸日上,对此你有何认识?
(4)通过上述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 通过上述问题, 时期不同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时期不同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 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遵循客观规律 符合国情, 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符合人民的利益, 符合人民的利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创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_________”这一以__________为 这一以__________ 了“_________”这一以__________为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建立在_________基础上,________ 制建立在_________基础上, 土地公有制 _________基础上 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的责、 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_______大发展。 _______大发展 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_______大发展。 中国农业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理解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识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堂互动、情境设置、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讨论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感受家乡的变化,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改革开放的春雷1、让学生看书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教师幻灯片归纳总结。
2、给学生留2分钟记忆,然后完成活动“情景剧场”。
3、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1、播放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的喜悦之情,憧憬美好未来。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内容及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家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的责、权、利分别是什么?通过讨论,懂得这种体制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教师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最早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让学生看表格,思考讨论“表格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从而理解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完全准确的。
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难点释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 ) 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 B.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分散 自主经营 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 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 2.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交够国家的, •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
1979
十一届三中
2、 1982 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把农民 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 大发展。 珠海 、 汕头 、 3、1980 年起,我国决定在 深圳 、 厦门 、 海南岛 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 开放的窗口。1984年再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 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又相继在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闽东南地区 、 环渤海地区 开辟经济开 放区。 1990年又作出了开放 上海浦东新区 的决定, 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模块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对内改革
•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了什么 改革? •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什么? •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 了什么变化?
安徽凤阳小岗村立下的“分田到户”的字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安徽凤阳小岗村今貌 据
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统 计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 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巩固练习
6、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追根溯源,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真理标准大讨论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8、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9、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10、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的是 小岗村农民 ( )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原因: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 业的发展。
(4)通过上述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 时期不同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 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 原则?
原则:遵循客观规律 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符合人民的利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一、阅读“改革开放的春蕾”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召开。 1978年12月,_____________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 全会确立________________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邓小平为核心 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我国从此以后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义 的正确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现代化 ____ 建设 ____新时期。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 的伟大转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
成下列题目)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左”的错误:
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每前
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2)邓小平复出: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
2.
三、对外开放(看书P61——P63对外开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4个经济特区(后来还有1个海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式:“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 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大发展。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即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给学生解释一下)
等。
不同点:原来是农民的收获要交给国家和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现在,
不但不需要交个国家和集体了,国家对农民种地还有各种补贴。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
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
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 生产责任制 开放格局 内容 特区及作用 意义 内容 形式 意义
乡镇企业
A. 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1·呼和浩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5.(2011·河北中考)“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6.(2011·江苏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深圳和浦东 B.海南和天津 C.厦门和南通 D.广州和连云港7.(2011·荆门中考)(8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回答:(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2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分)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2分,回答出1条即可)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