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部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儿童腹部超声诊断

儿童腹部超声诊断

其他腹部疾病
总结词
除以上几种疾病外,儿童腹部超声诊断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少见的腹部疾病。
详细描述
例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膜炎等,这些疾病的超声表现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进 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05
儿童腹部超声诊断的案例分析
肝囊肿案例
总结词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腹部超声诊断结果,通常为 良性,但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其变化。
耦合剂
耦合剂用于消除探头与皮肤之间的 空气,提高声波的传输效率。
技术原理
高频声波
儿童腹部超声诊断使用高 频声波(通常在2-10MHz 之间)进行扫描,以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
实时成像
超声诊断仪将收集到的声 波信息实时转换为图像, 供医生分析和诊断。
多普勒效应
通过多普勒效应,可以检 测血流信号,帮助医生评 估脏器功能和血管状况。
指导治疗
根据腹部超声的结果,医 生可以制定或调整治疗方 案,为患儿提供更加精准 的治疗。
儿童腹部超声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腹部超声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 来,经历了漫长的技术发展和改进。
未来,儿童腹部超声诊断将继续向更 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 展,为儿科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肠套叠案例
总结词
肠套叠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道梗阻。肠套叠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腹 痛、呕吐、血便等症状。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肠管的异常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肠套 叠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以解除肠道梗阻并恢复肠道功能。

放射科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科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加强放射科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将放射科技术与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深入研究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 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诊疗依据。
关注放射科技术对新生儿长期健康的影响
在肯定放射科技术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对新生儿长期健康的 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和随访工作,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新生儿放射检查的特点,对放射科医生进行专门的技 能培训,包括如何正确操作放射设备、如何准确解读新生 儿放射图像等。
培养医生的跨学科合作能力
鼓励放射科医生与儿科医生、产科医生等其他相关科室医 生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研讨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案。
完善检查流程
建立新生儿放射检查专项流程
针对新生儿的特殊性,建立专门的放射检查流程,包括预约、登记、检查、报告等环节 ,确保检查过程顺畅、高效。
放射科在新生儿疾病诊 断中的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放射科检查方法 • 放射科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实例 • 放射科检查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与局限性
contents
目录
• 提高放射科在新生儿疾病诊断中准确性 的策略
• 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探讨放射科在新生儿 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 值。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肺炎、肺透 明膜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
先天性肾积水、尿 道梗阻等。
骨骼系统疾病
先天性骨骼畸形、 骨折等。
放射科检查方法及原理
X线检查
MRI检查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组织进 行成像,可观察骨骼、肺部等部位的 病变。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 中的氢质子发生共振,经过计算机重 建图像,可显示软组织、神经系统等 部位的病变。

腹部常见囊变影像

腹部常见囊变影像

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 二、肠系膜囊肿 • 好发于小肠系膜,可能由于淋巴系统发育
异常,淋巴管异常扩张而成。单房或多房, 壁薄,大小不一,壁由淋巴管单层内皮细 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另有学者认为部 分病例是由胚胎期肠道发育过程中出现憩 室芽出,如某一芽出残留脱离肠道上包含 在系膜两叶间逐渐增大而成。
不相通,少数有交通。 • 管状型:畸形与正常肠管平行附着于肠系膜侧缘,长度不
等,常与肠道相通,血供常为同一来源,少数可有独立的 系膜,独立的血供。 • 临 床:腹部长期不适、间歇疼痛,出血,可诱发肠套叠 或肠梗阻,部分可引起肠坏死及腹膜炎 ,体检部分可扪 及肿块。
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 影 像: • 胃重复畸形 • 少见,多位于胃大弯侧。 • X线: • 交通型钡剂可充盈囊肿伴随大弯侧与胃憩室相似。闭合型
可轻度强化。肠管前移,大时相领组织可 前移。
小儿腹部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 四、囊性畸胎瘤 • 又称皮样囊肿,基本上为良性,由2-3个原始胚层
组织液化而来。 • 临 床: • 腹部包块,消化道受压之症状。 • 影 像: • CT: • 多位于肾前和肾旁,囊壁稍厚,有时有钙化,密
度欠匀,常有脂肪组织,分界清楚,囊壁轻度强 化。
窄,因该处肌层的增厚和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此外还可有迷走血管压 迫,内在性活瓣性瓣膜、高位输尿管、输尿管起始部扭曲或折叠以及 肌肉神经先天发育缺陷等。 • 临床:新生儿婴幼儿常有肋腹部包块,年长儿可有间歇性的腹痛,有 的可在摄入大量的液体时症状加重,继发感染较少。 • 影像: • US 积水的肾盂和下方未扩张的输尿管呈鲜明对比, • IVU 对有功能的病例能清楚显示积水程度,扩张的肾盂与狭窄的输尿 管局部有扭曲或成角现象,扩张的积水与正常的输尿管形成鲜明对比; 功能欠佳需延迟摄片时间,可显示长时间致密性肾显影像。 • CT MRI 肾功能极差时可显示极薄的皮质及肾外肾盂。三维效果更佳, MRU 曲面成像可明确显示泌尿系的全貌。

新生儿X线检查

新生儿X线检查

诊断要点
• 病史:常有明确的缺氧病史,如胎儿宫内窘迫(胎动和 或胎心异常)产时窒息或慢性宫内缺氧病史;有羊水胎 粪污染的证据,如羊水中混有胎粪、胎盘及患儿指趾甲、 皮肤、脐带粪染以及口、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气管 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羊水Ⅱ度~ Ⅲ度污染,为诊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前提和基础)
先天性肺结核

先天性结核的发生必须母亲先有结合分支杆菌菌血症感染胎盘,
或者母亲患有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胎儿通过禅道是,吸入或吞入结
核分枝杆菌。胎盘有一定的屏障功能,有时胎盘胎儿一侧可无结核
病变。
• 传播途径
1、血行性: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脐静脉到达肝脏,现有肝内原发灶及重大的肝 门淋巴结形成原发综合征,再血行播散至全身。
NRDS分级
• Ⅱ 级:
• 两肺透亮度进一步减 低,呈磨玻璃样改变, 肺野内可均匀心 见分 布 的细颗粒密度增高 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膈面尚清;
II级 RDS
NRDS分级
• Ⅲ级: 肺内细颗粒阴影融合变
大,边缘模糊,肺野透亮 度明显减低,充气支气管 征更加明显
NRDS分级
• Ⅳ级: 两肺野密度均匀增高,
• 4.心包积气
• 大部分发生早产儿RDS,在机械通气出现PIE和纵隔气 肿后发生。
肺间质气肿
右侧大量气胸
气胸
• 肺纹理缺失 • 明显的肺部压缩带
纵隔气肿
液气胸
心包积气
右上肺肺不张、右侧气胸、PICC位置深
吸入性肺炎合并纵隔气肿
皮肤皱褶
气胸
• 气腹 • 纵膈气肿 • 左侧颈部皮下积气
2、非血行性
胎盘的干酪样坏死灶可破入羊水,胎儿再宫内经过吞咽、呼吸进 入肠道及肺脏形成肠结核和肺结核。

胸腹部裂孔疝和膈膨升影像诊断

胸腹部裂孔疝和膈膨升影像诊断


谢谢

“ ” 胸腹裂孔疝、膈膨升
胸腹裂孔疝
▪ 胸腹裂孔疝:膈疝的 一种,系婴儿最常见 的先天性膈疝
▪ 膈疝:腹腔脏器和结 构等通过膈肌进入胸 腔内的疾病
解剖
三大裂孔 ✓腔静脉裂孔T8
膈神经 ✓食管裂孔T10
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T12
胸导管
解剖
四个膈孔
✓两个在前:前下肋胸骨 间隙(Morgagni氏孔)
胃肠减压以减轻纵隔移位,补充体液,保持电解 质酸碱平衡,正压辅助呼吸以及手术修补膈肌缺 损等 手术修补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急性者常需急诊 行膈肌修补术。采用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创伤, 增加病人的耐受性,促进预后
膈膨升的治疗
无症状或是轻症的膈膨升可定期随访观察, 不需治疗,对于出现明显症状的,应及时经 腹或经胸切口作膈肌折叠术是确切有效的方 法。
影像学表现 X线:
局限性膈膨升表现:右膈前内方半圆形密 度增高影向胸腔膨出,吸气时明显,呼气 时可稍变平,密度均匀,边缘光整
影像学表现
X线: 一侧膈膨升表现: 1)膈升高,可达第3、4前肋,但形态大致正常 2)膈活动减弱或消失 3)心影受压移位,且随呼吸摆动 4)邻近肺组织继发感染或肺不张 5)由于左膈升高使胃体上移可致胃扭转
• 小的胸腹裂孔疝内容物多为腹膜后脂肪组 织,也可包括肾脏上极,主要表现膈顶后 方局限性凸出影
右侧胸腔密度增高
左侧胸腔见胃影及气液平,左肺局部受压
左侧胸腔可见肠道影,可见造影剂进入,纵隔健 侧移位、左肺受压明显,腹部肠曲减少
影像学表现
CT: • 可显示经膈疝入胸腔的疝内容物 • 在左膈后外侧,可见腹膜后脂肪或肾脏疝
入胸腔 • 增强检查更易明确疝入胸腔的脏器 • 薄层扫描有可能显示膈肌缺损的部位 • 扫描前口服阳性对比剂更有利于明确胃肠

儿科影像诊断学

儿科影像诊断学
挑战三
辐射安全问题。部分影像检查如CT等存在辐射风 险,需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辐射 剂量。
提高儿科影像诊断准确率策略
策略一
加强儿科影像医师培训。提高医师对儿 童影像特点的认识和诊断技能,减少误 诊率。
策略二
采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超声、MRI等 无辐射或低辐射的检查方法,减少对儿 童的辐射伤害。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影像诊断学经历了从X线平片到CT、MRI等 高端影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儿科影像诊断学重要性
03
提高诊断准确性
减少患儿痛苦
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儿科影像诊断学通过精确的影像技术,能 够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检查通常无创或微创,能够减少患儿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 患儿的舒适度。
儿科影像诊断学有助于早期发现儿童疾病 ,避免病情恶化,同时也有助于及时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儿科影像诊断学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积水、脑炎、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
如肾积水、肾结石、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在儿科影像诊断中作用
图像识别与处理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 学习等技术对医学影像 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医生 进行疾病诊断,为医生 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 信息,减少漏诊和误诊 的风险。
数据分析与挖掘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医 学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分 析和挖掘,发现新的疾 病特征和规律,为医学 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图 像质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新生儿nec诊断标准

新生儿nec诊断标准

新生儿nec诊断标准
新生儿NEC(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肠
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NEC的诊断标
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腹胀、呕吐、腹泻、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病理性炎症指标。

3.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片或超声检查显示肠道积气、肠壁
增厚、肠道或腹腔内游离气体或积液等异常。

4. 病理学检查:结肠镜或手术探查发现肠道黏膜坏死、梗死或坏死灶。

NEC的诊断需要结合以上多个方面的表现来综合评估,通常
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方法来确诊。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满足NEC的诊断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造影及CT表现分析(附32例报告)

新生儿、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造影及CT表现分析(附32例报告)

育异常, 也是引起该年龄段小儿呕吐 的常见原 因之

上消化道造影和 C T扫描是诊 断食 管裂孔疝 的 主要方法 , 本文 旨在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食管裂孑 1 L x线平片表现 3 2例患儿的胸腹部平片中, 有异 疝 的上 消化 道造 影及 C T扫描 表现 。 常 x线表现者 2 0例 ( 6 %) 其 中肺 炎 7例 ( 占 3 , 占
儿 的临床 和 影像 资料 进 行 分析 。 结果 :2例 胸 部 平 管拔除。使用东芝 Wi i 0 W 胃肠机, 3 n n 5K m d 在间断 x
片中, 右肺 下野 内出现片状 阴影和 囊状 , 1
左肺 下野 1 。2 上 消化 道 造 影 中 , 诊 为 巨大 重点观察有无 胃 例 9例 确 黏膜及胃食道交界部疝至膈上, 疝囊大 型疝 1 2例 ( 3 % ) 中型 疝 2例 (占 6 ) 小型 疝 占 8 , % , 9例 ( 2 % ) 柱 型 疝 9例 ( 2 % ) 占 8 , 占 8 。3例 巨大 型
青 海 医 药 杂 志2 年 第 41 8 01 1 卷 期
新生 婴幼 儿、 儿食管裂 孔疝的 及C 表现 造影 T 分析 ( 2 附3例报告)
青海省g -L  ̄ J 童医院放射科 (107 徐 800 ) 昕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食 管裂孔 疝 部 C’ , I 扫描。所有患儿均常规摄取胸腹部平片。造影 的 x线、 消化道造影及 C 上 T表 现。方法 : 3 对 2例 前禁食不少于4小时, 造影剂为钡乳, 用量根据每个患 经上 消化道造影和 C T扫描确诊 的食 管裂孔 疝的患 儿的具体隋况而定, 使用胃管的患儿在注入钡乳后将 胃
小、 疝囊是否为滑动性及有无并发症的出现 , 并测量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狭窄
1. 生后2-3周出现呕吐,非胆汁性 2. 呈渐进性加强
3. 胃扩张、潴留液增多,肠气减少
GI:幽门管阻塞征(排空慢、蠕动增强、食道反流) 幽门管细长(线样征) 环肌增厚,肩征 蕈伞征; 乳头征; 鸟嘴征: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生后呕吐,狭窄点在十二指肠大乳头以下则出现呕吐胆 汁
典型的X线征象 双泡征 三泡征 单泡征
1. 新生儿特有的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2. 病史不清、采集困难
3. 体查不合作、检查困难,投照难度大 4. 病情进展快
病因:畸形、梗阻、炎症、出血、肿瘤、创 伤等
新生儿腹部急症的分类
1. 胃肠道发育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狭窄 、十二指肠狭窄活闭锁。 2. 胃肠道穿孔
3. 实质性器官的病变,如肝脏肿瘤等 4. 炎症,比如;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可见少量充气或无明显充气(要看闭锁的类型); 胃管返折多为盲端
食道闭锁分型
1型:食道近端远端均闭锁 2型:食管近端有瘘口与气管相同,食道远端闭锁 3型:食道近端闭锁,远端与气管相通,最多见的类型,
4型:食道远近端均与气管相通 5型:食道无闭锁,仅有一瘘口与气管相通,呈“H”型
1型、2型肠腔无积气 3型-5型肠腔有充气。
新生儿腹部影像学X 线诊断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谭航宇
目录
1. 新生儿急腹症的特点 2. 新生儿急腹症的分类 3. 新生儿急腹症的主要X线现 4. 食道闭锁及其分型
5. 幽门狭窄 6.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7. 空肠闭锁 8. 巨结肠 9. 肠套叠
10.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No 胎儿水肿 新生儿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总结
1.腹部平片必须结合立位片来诊断,当仰卧位片的腹部 平片时容易漏误诊。
2.判断穿孔、气腹多细心
谢谢!
case 2 十二指肠闭锁
空肠闭锁
• 可见有单泡征、双泡征
巨结肠
肠套叠
No No Image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o No No ImageImage Image
No
ImagIemage
胃、肠穿孔
ImNaogeImNaoge
5. 肠套叠 6. 外伤;比如产伤、产后窒息等产生的应急
反应
新生儿腹部平片正常表现
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1. 食道闭锁 2. 幽门狭窄或闭锁 3.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4. 空肠狭窄或闭锁
5. 肠旋转不良 6. 巨结肠
食道闭锁
1. 母亲羊水过多 2. 出生后口吐泡沫、咳嗽、憋气、紫绀
3. 吐奶 4. 胸腹部平片:右下肺吸入性肺炎;食道积气;腹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