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
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 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20克
x 20
20克
20克
2x = 20×(2)
写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 个数,结果还是等式吗?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所得结 果仍是等式
20克20克20克来自3x = 60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 6 18
x 66 18 × 6
0.7x 3.5
0.7x 0.7 3.5÷ 0.7
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 (如右图),求试验田的宽。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40x 960
解:40x÷(40)= 960÷(40) x =(24)
x 100
先说说怎样解,再解方程。
12x 96 解:x 96 12
x8
x 40 14
解:x 14 40 x 560
x 2.5 5
解:x 5 2.5 x 12.5
;办公家具厂家 办公家具厂家 ;
意?" 四名神帝の脑袋在这一刻有些微微の眩晕,同时脑海内也无比の疑惑,这是什么玩意?预言术?祷告?请求远古智神降临? "啊!" 让四人无比の惊恐の是,身后再次传来三声惨烈の怒吼声,当他们反应过来の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身后の三名神王再次被妖智撕裂了… 四人没有办法救,因为他们 眼前の妖智利爪已经抓向了他们,他们只能自保.但是四人却感觉一股凉意从脚底下往身子里钻,全身凉飕飕の! 妖术?法术? 这人居然有让谁死谁就死の能力?那刚才他跑什么? "伟大の智神,请赐予俺力量,俺要代替您惩罚这些…杂种!" 让四人感觉惊恐の是,那个"神棍"再次开口了,他の言语 似乎有种魔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这时天平平衡吗?
50 = 50
50+(
)3; 10 = 50 + 10
50+(
) ○ 50+(
)
50 + a = 50 + a
X = 50
X + a = 50 + a
X+a-(a)=50+a-(a )
20 = 20
20 + 10 = 20 + 10 X = 50
X + 20 = 50 + 20
50 + a = 50 + a 50 + a - a = 50 + a - a X + 20 = 70 X +20-20 = 70-20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 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 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 + 10 = 50
解:
X + 10 = 50 X+10-10=50 -10 X=40 方程两边都 减去10,左边 只剩下X。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 40+10=50 所以X=40是正确的。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解方程:X-30=80
解方程 X-30=80 解: X-30+30=80+30 X=110 方程两边都 加上30,左边 只剩下X。
3.解方程 75+X=105 X-23=52 X+38=38
你会检验吗?
①解方程 75+X=105 解: 75+X-75=105-75 X=30 检验:把X=30代入原方程。 75+30=105 所以X=30是正确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课件1苏教版

知识梳理
【小练习】 1.判断。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2.填一填: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知识梳理
x-48=52
x-48+48=52 ○+ □48
知识点2: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例】判断:x=24是方程51÷3+x=41的解。 ( √ )
【讲解】将x=24 代入方程51÷3+x=41,左边=17+24=41,右边也是41,则 x=24 是方程51÷3+x=41的解,所以答案是正确。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要判断一个数值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要将x的值代入原方 程,如果通过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那么它就是此方程的解;如果方 程左右不相等,则它就不是此方程的解。
式。
(√ )
(2)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
4.解方程并检验。
(1)3.9+x=12.8 (2)x–3.5÷0.5=24
(3)3.5+x=20.8 (4)x+8-7=32
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1)x=8.9 (2)x=31 (3)x=17.3 (4)x=31 。 讲评:第(2)小题 可能有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先算 出3.5 ÷0.5的值,再解方程。第(4)小题可以先算方程左边8-7=1,在 转化为x+1=32,也可以用等式的性质先同时加7在同时减去8来解方程。
【参考答案】6. 5条。
课后习题
1.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例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例1)》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例1)”的内容,依据人教新课标,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经历探索方程解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等式性质的运用。
2. 方程解法的逻辑推理和步骤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等式的性质,并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 讲解:详细讲解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并举例说明。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系统,将解方程的步骤和要点明确列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方程解法。
3. 挑战练习:探索一些稍微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教案按照人教新课标编写,内容严谨,条理清晰,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方程解法

五年级上册方程解法详解一、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具有的性质方程都具有。
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二、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的解法两步、三步运算的方程,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先把原方程转化为一步求解的方程,在求出方程的解。
三、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根据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根据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在减法中,被减速=减数+差。
根据乘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在乘法中,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解完方程后,需要通过检验,验证求出的解是否成立。
这就要先把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得数和右边的得数是否相等。
若得数相等,所求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若得数不相等,就不是原方程的解。
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如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要注意区分“除数、0不能作除数”、“商、除数不为0”、“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等特例。
会做四种类型的解方程题目,尤其是会运用比例关系式解方程。
例如:30÷(5/6)-2x=2(连减式),2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解完方程,自觉进行检查,如: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求出的解,检查等号两边数值是否相等,检验运算中是否有错误。
3注意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填写解方程中的空白时,要注意上下等号要对齐,未知数的等号要对齐。
方程练习题一、解方程(0.5+x)+x=9.8÷22(X+X+0.5)=9.8 25000+x=6x 3200=450+5X+X X-0.8X=612x-8x=4.87.5*2X=151.2x=81.6x+5.6=9.4x-0.7x=3.691÷x =1.3X+8.3=10.715x =33x-8=167(x-2)=2x+33x+9=2718(x-2)=27012x=300-4x7x+5.3=7.43x÷5=4.830÷x+25=85 1.4×8-2x=66x-12.8×3=0.06410-3x=1703(x+0.5)=210.5x+8=436x-3x=181.5x+18=3x5×3-x÷2=80.273÷x=0.351.8x=0.972x÷0.756=909x-40=5x÷5+9=2148-27+5x=3110.5+x+21=56x+2x+18=78(200-x)÷5=30(x-140)÷70=40.1(x+6)=3.3×0.44(x-5.6)=1.67(6.5+x)=87.5(27.5-3.5)÷x=4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有人买了27瓶汽水,喝完后又用空瓶换汽水,那么,他式昙一共喝多少瓶汽水?(写出过程)答案:他一开始有27瓶汽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方程式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五年级上册已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
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教材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
但教材中只以天平作为方程概念的素材太过单一,所以本设计以9个材料感悟后形成的式子再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中辨析材料,聚类命名。
二、说学生分析在学习本内容以前,学生已近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学生对天平也已经认识,而且能读懂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也是学生用数学方式表达关系的基础。
本课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学生可能之前没有这样研究的经验,所以如何二级分类可能有些困难,要做适当的指导。
方程的概念很容易掌握,但是其内涵和外延的挖掘及理解学生往往会走入误区,以为未知数只能用x表示等,让学牛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从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逐步从具体走向抽象,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用语言叙述。
会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准备。
3.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体会由旧等式变为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并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
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3.使学生掌握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性质。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个性质正确解简单方程。
六、教学方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七、教学准备天平、砝码、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回忆所学,合理猜想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等式,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什么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依然是等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第1课时

判断题
(1)X=3是方程5x=15的解(√ )。
(2)X=2是方程5x=15的解(×)。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的所在?
(1)X+1.2=4
(2) X+2.4=4.6
X+1.2-1.2=4-1.2
X=2.8 X+1.2=4
解:X+1.2-1.2=4-1.2 X=2.8
=4.6-2.4
=2.2 X+2.4=4.6
(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你知道吗?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解”有什么区别? “方程的解”中的解,它是一个数值;
“解方程”中的“解”是一个演算的过程.
x=6是不是正确 答案呢?验算
一下。
x+3=9 解:x+3-3=9-3
x=6
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的值=方程右边的值
解方程 第一课时
复习
1、 提问: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判断下面那些是方程。
(1) a+24=73 (是方程)
(2) 4x<36+17
(3) 234÷a.12
(4) 72=x+16 (是方程) (5) x+85 (6)25÷y=0.6 (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 解方程。 x-63=36
解: x-63+63=36+63
x=99
1.解方程。 100+x=250
x+12=31
x-63=36
2. x=2是方程5x=15的解吗?x=3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