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烂泥沟金矿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差异性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下,孕育出较多矿体,其中包括金矿,这些矿体的分布通常呈沿断裂和背斜分布,中心是背斜轴部,不断向两侧延伸,
通过分析为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背斜分布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1)10-0081-2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in Southwest Guizhou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贵州黔西南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解析
余雷
(贵州省兴义市贵州金州能矿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兴义 562400)
摘 要 :本文针对贵州黔西南州某矿床,这一矿床具有较大的规模,矿体呈层状和似层状分布,局部呈现出透镜状。通
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原因为沉积盆地和火山喷发等,在各种成矿因素的共同影响
2 矿体及矿石特征 2.1 矿体特征
在背斜一侧第一段和蚀变体都存在矿体,上下地层呈现 出平行状态,二者是不整合的接触状态,其中包括茅口组顶 部的灰岩和龙潭组第一段的粘土岩,根据蚀变强度,分为强 硅化角砾状灰岩、强硅化灰岩以及 P2m 灰岩,这些灰岩属于 渐变关系,上层的粘土岩过渡于正常的 P3l 粘土岩,根据由 下至上的顺序,分布为弱硅化灰岩和强硅化灰岩以及碎裂化 粘土岩 [4]。
收稿日期 :2021-05 作者简介 :余雷,男,生于 1987 年,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工程师,研 究方向 :热液型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
下到上分布着强硅化角粒状灰岩和强硅化灰岩以及弱硅化 灰岩,各自呈现渐变关系,通常是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和硅化 碎裂化粘土岩过渡为 P3l 粘土岩。岩石结构有白色和绿色的 石英,呈现出斑块状或细脉状,偶尔会见到片状的石膏,普 遍存在金矿化 [2]。
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初步对比

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初步对比
冯琳;张竹如
【期刊名称】《贵州地质》
【年(卷),期】2005(22)1
【摘要】泥堡金矿及水银洞金矿是大型金矿床,两矿床赋矿地层、容矿岩石、矿体产出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诸多特征相似;并处于富金的峨眉山玄武岩东侧,其矿床成因与该玄武岩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从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一线地层中P3l的研究,指导金矿找矿及勘查工作.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冯琳;张竹如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与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J], 覃赞飞;唐广明;唐义辉
2.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与泥堡金矿床控矿因素对比分析 [J], 胡斌;胡瑞忠;郭群
3.黔西南泥堡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与附近“红土型”金矿的关系 [J], 陶平
4.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J], 郑禄林;杨瑞东;刘建中;高军波;陈军;李俊海
5.水银洞金矿与阳山金矿载金矿物成分分析及金的赋存状态 [J], 赵静;梁金龙;韩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含矿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Au最高的样品稀土总量也较高,金矿体的品位还与玄武安山岩的厚度略呈正比关系。按照岩浆 上涌时同化混染规律,从早期至晩期,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演化,金与稀土元素逐渐富集,代 表着火山旋回末次残余岩浆活动富集成矿特点。因而泥堡金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残余岩浆相
GoG Deposit, Southwest Guizhou, China
QILiansu1 ,QIU Xiaoping2
(1. Brigade 105 , Bureau of Guizhou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Guiyang 550018, Guizhou, China; 2.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地处滇黔桂金矿集中区内 , 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一'贵州贞丰一普安金矿整装 勘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对泥堡金矿床的 相关研究侧重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矿床地 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控矿因素等(陈世委等,2013;刘 家铎等,2003;郑禄林等,2014;孙军等,2012;刘平 等年006;王疆丽等,2014;李俊海等,2016;周余国 等年009)。目前,关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物 质究竟是来源于赋矿地层本身,还是峨眉山玄武岩 及峨眉地幔热柱活动引发的热水沉积提供成矿物 质,并促使成矿过程发生(SU W C et al,2012);而 含矿热液是地下水深循环结果(NIE A Get al, 2008),还是直接来源于地幔(SU W C et al,2009) 均尚无定论$随着近年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综合 研究,揭示泥堡金矿床最主要的容矿岩石为中基性 火山岩——玄武安山岩(祁连素等,2016),而且金成 矿作用与晚二叠世火山或火山气液作用相关。但火 山作用与金矿成矿过程的研究刚刚起步,数据和资 料积累较少。笔者针对泥堡金矿最主要的容矿岩石 玄武安山岩,在中心剖面系统采集岩矿石样品,从稀 土元素地球化学角度探讨该地区金矿成矿作用与峨 眉山玄武岩喷发残余岩浆活动的相关性,试图揭示 成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李文渊,2013),进而拓展 找矿思路,并讨论了相邻地区相似类型金矿床的区 域找矿方向$
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贵州省金矿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和黔东两个地区。
黔西南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该类型金矿,先后发现了紫木凼、戈塘、烂泥沟、水银洞和老万场等大型金矿,有多部专著出版,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
黔东地区的金矿在1000多年前的蜀汉时期就有民间开采,但其研究和勘探程度比较低。
黔东南金矿点多面广,开采历史悠久,是贵州省重要的产金区之一。
本文从区域地质特征对黔东南金矿进行探讨,并对该区的找矿远景作出分析。
关键字:黔东南,金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黔东南金矿一般是蚀变岩型金矿。
之前对黔东南金矿的研究仅限于宏观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
笔者选定黔东南某地区矿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以该金矿为代表的蚀变岩型金矿的矿石物质组分研究,进而为该区及相邻地区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及预测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概况黔东及其邻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和扬子陆块的东南缘。
发育中、新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沉积组合,产出于不同类型的盆地;发育多种类型的岩浆岩、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岩浆岩组合和不同的变质相带,产出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复杂,发育有不同组合类型的构造形迹,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北东向,产出有各类褶皱、断裂和过渡性剪切带。
燕山运动奠定了地区现今主要的地质构造格局和地貌发育的基础。
2、矿区地质该金矿床位于黔东南部,在构造位置上处于江南地轴西段的北西向加车鼻状背斜北东翼(寨蒿断裂南延部分)东侧,党扭断层北盘的地虎—该地区—摆容滑脱构造带的东段。
南部紧邻摩天岭花岗岩体。
赋矿地层为下江群甲路组第一段上部之变余石英粉砂岩、细砂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绿泥石石英千枚岩等。
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叠加于滑脱构造带之上的北东东向脆性断裂、南北向断裂破碎带、片理化带的控制,在不大的范围内呈较密集的矿体群产出。
矿区总体为向北缓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为10~20°,但由于受后期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地层较陡,倾角在40°以上,并形成一些北东向及其他组向的次级褶曲或揉皱构造,规模一般较小。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_付绍洪

收稿日期:2003-06-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72038);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项目文章编号:1000-4734(2004)01-0075-06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付绍洪1,2,顾雪祥2,王乾1,夏勇2,张兴春2,陶琰2(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摘要:水银洞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又一重要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
通过系统采样和光片鉴定,区分出具有不同标型特征的四种黄铁矿,即草莓状黄铁矿、生物碎屑状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
四种黄铁矿的含金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生物碎屑状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为优,而草莓状黄铁矿和粗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较差。
各种黄铁矿的主成分及微量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本文初步分析了四种黄铁矿的形成条件及金的差异性富集机理。
关键词:黄铁矿;标型特征;卡林型金矿;水银洞;黔西南中图分类号:P578.2;P618.510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付绍洪,男,1964年生,博士研究生,矿物、岩石、矿床学专业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发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以来,相继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类似矿床。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在贵州板其发现同类型矿床,其后陆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矿床。
此类矿床的载金矿物具中低温矿物组合,以黄铁矿、毒砂、雄黄、雌黄和辉锑矿等为代表性矿物,具有Au 、As 、Sb 、Hg 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1~5]。
黄铁矿为卡林型金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可呈多种形态产出。
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测试技术对卡林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分和金在赋存状态等开展了研究[6~8]。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红外光谱分析、等离子质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中子活法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及离子探针分析等实验技术。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要素及地质特征分析

形成最为强烈。去碳酸盐化是区内广泛分布的热液蚀
造引起的滑脱面,如构造 SBT,矿体沿 SBT 分布。再
变,常见大量热液溶蚀孔洞,它是以将白云石和方解石
次为断裂构造控矿,多为高角度逆冲断层,矿体沿断层
完全溶蚀掉为特征,因此,成矿前的热液大多为酸性
破碎带分布。另外,像架底峨眉山玄武岩中的破碎角
的。在去碳酸盐化周围常可见大量的方解石细脉杂乱
3.2
2.4
成矿空间
围岩蚀变
微细粒浸染型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硫化物化、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空间主要为背斜核
泥化、去碳酸盐化。硅化和去碳酸盐化与金矿化的时
部及揉皱带。如灰家堡背斜两翼 300~1500m 范围、莲
间大体一致,中等硅化及去碳酸盐化作用的晚期矿化
花山背斜南东侧揉皱带、泥堡背斜等。其次为区域构
动为成矿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一般来说古陆边缘与褶
碳酸盐岩中的层控矿体,另一种是断裂构造带中的脉
皱活动强烈的地带常是地壳薄弱地带,常伴随着岩浆
状矿体,还有一种是岩石受构造强烈挤压形成的破碎
的活动,深大断裂发育。燕山期构造运动和深大断裂
带中的网脉状、微细粒浸染状矿体。
的活化活动提供的热动力为成矿提供了能量。
砾岩带,龙潭组中不纯灰岩地带,也是金矿良好的就位
分布。硅化多呈网脉状或呈石英斑块交代原岩,它通
场所。成矿空间的结构特征制约了矿体形态、产状,决
常是金矿化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泥化主要为高
定了矿床形成的规模。
岭石化、蒙脱石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等特征。
2.5
3.3
成矿时间
矿石特征
在成矿作用中,成矿时间是及其漫长的,成矿过程
[6]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4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窦世荣,刘世川(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6)摘 要:水银洞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带上产出于EW 向灰家堡背斜轴部的特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达150余吨,目前该矿床所探获的金资源均产出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之上。
金矿化类型可分为层控型和断裂控制型两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作用形成的含矿热液,因此在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找矿勘查方向。
关键词:水银洞;金矿床;灰家堡;含矿热液;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0-0044-2收稿日期:2021-10作者简介:窦世荣,男,生于1985年,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地质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1 区域地质概况水银洞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贞丰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金三角”金矿成矿区的中心偏北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地块与越北地块夹持的构造三角区(胡瑞忠等,1995;Cline et al.,2013),在三个陆块相互影响作用下,三角区的裂陷盆地周围的地质构造整体状态与陆块边缘处于平行,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由北东向、北西向、东南向交互形成。
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发展的过程中,水银洞金矿床各板块之间发生了聚合,而在聚合作用下矿床内部结构遭到挤压,地层褶皱变形、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研究区域周边大型的金矿床主要位于东北边缘的NW 向北盘江构造域中,诸如紫木凼、水银洞、烂泥沟等,均呈NW向展布。
图1 贵州西南部地质矿产简图1-三叠系;2-二叠系;3-峨眉山玄武岩;4-石炭系;5-泥盆系;6-燕山期偏碱性超基性岩类;7-燕山期基性碱性岩类;8-断层;9-岩相变化线;10-大型汞矿床;11-中小型汞矿床;12-铊-汞矿床;13-大型锑矿床;14-超大型金矿床;15-大型金矿床;16-中小型及金矿化点;17-金成矿区;18-锑成矿区;19-Sbt 分布区。
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究

( 2 ) 黔 西 南地 区 卡 林 型 金 矿 所 受到 的 区域 构 造 制 约 条 件 基本上一样 , 金 矿 的矿 床 和 矿 体 的控 矿 构 造 也 基 本 上 一 样 . 没 有 太 大 区别 。 而 通 过 以往 对 金 矿 成 矿 时代 的测 定和 分析 经验 .可 以 确 定在 同一 个矿 床 上 同一 时代 形 成 的矿 体 可 以分 布 在 不 同 时代
征 进行了详 细分析 , 然后 , 从成矿时代、 地质结构变化以及控矿 因素三个 方面对水银洞金矿成矿规律进行深入探索。
【 关键词 】 水 银洞 ; 金矿地质 ; 成矿规律 ; 地质特征
【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 5 1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4 ) 1 7 — 0 1 7 0 — 0 2
科 学 技 术 不 断 发 展 有 效 带 动 了 我 国矿 产 勘 察 技 术 的 提 高。 尤其 是 近 几 年 来 。 我 国黄 金 选 冶技 术 取 得 了突 破 性 发 展 , 对金 矿 的勘 察 力 度 和 技 术 水 平 也 有 了更 高的 要 求 .更 是 快 速 推 动 了金 矿 勘 察 技 术 的提 升 和 发 展 。 而在 所 有 金 矿 勘 察 工作 中. 卡 林 型 金 矿 找矿 工 作 效 率 提 升 的 最 为 快 速 , 取 得 的 效 果 也 是最明显。 到现在 , 卡 林 型 金 矿 已 经成 为我 国 所 有金 矿 类 型 中 最 重要 的 一种 . 对我 国矿 业 以及 黄 金 行 业 的 发展 有 着 极 为 重 要 的 影 响 作 用 。 而 贵 州 水银 洞金 矿 就是 我 国 黔 西 南 卡 林 型 矿 区 中的 一 块 矿 田 .也 是 近 几年 来 我 国发 现 的 为 数 不 多的 特 大 型 金 矿 中的 一 个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差异性研究摘要:贵州烂泥沟金矿和水银洞金矿都是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矿,两矿床的地质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两矿床地质特征的比较,得出了两矿床的差异性。
两矿床都有卡林型金矿的一般特征,如控矿构造、载金矿物、成矿元素组合等都相似,其中重点分析了造成两矿床金品位差异性的几个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强度的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同和蚀变的不同。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品位中图分类号:p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the diversity of geologic features between lannigou and shuiyindong golddeposit,southwest guizhouxie xi,he ming-you,peng xiu-hong,yang zhi,dai lun,han xue, xu bo(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hengdu , 610059 , china) abstract:lannigou gold deposit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are both of the supersized ka-lin type gold deposit,they have great differences,this paper compare the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m and get the diversity of them.they both have common features of ka-lin gold deposit,such a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gold bearing minerals,ore-formingelements associations and so on,they are semblable.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several factors which engender the otehness of their grade,the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distinct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strength,rock association and alteration.keywords:ka-lin type gold deposit ;geologicfeatures ;grade0 引言烂泥沟金矿床和水银洞金矿床都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其中烂泥沟金矿床位于贞丰县沙坪乡,水银洞金矿床位于贞丰县小屯乡。
烂泥沟金矿床和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都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尽管这两个金矿床在同一个县,但它们的储量和品位还是相差很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差异,通过对这两个金矿地质特征的差异性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两个超大型金矿的成因,特别是对它们金品位不同的原因有较深入的认识。
成矿地质背景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和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分布于黔西南北部,地处我国著名的滇黔桂卡林型“金三角”矿集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古生代右江裂谷带的结合部位,位于扬子克拉通西南边缘的右江盆地西北部(程裕淇,1994)。
关于右江盆地的演化过程,不同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区域上位于ne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ew 向个旧一宾阳深断裂、nw向南丹一昆仑关深断裂围限的三角形夹块滇黔桂“金三角”金矿矿集区,面积约12万km2,主体呈nnw向延伸并向南开口的三角形裂谷区,为峨眉地幔热柱引起的裂谷盆地(图1)。
裂谷带和其内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对该区金矿床的形成和时空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这种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使得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为黔西南两个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烂泥沟金矿区出露地层有中三叠统许满组(t2xm)、尼罗组(t2nl)和边阳组(t2by),主要岩性为深水盆地相陆源碎屑浊积岩,赋矿岩石为许满组至边阳组的含钙质细砂岩和泥岩。
矿区岩浆岩很少,仅在矿区北北东直距27km远的贞丰县白层有燕山期偏碱性超基性(斑岩、辉霞岩等)出露。
水银洞金矿区出露的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中以下二叠统茅口组(p1m)、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大隆组(p2d)以及下三叠统夜郎组(t1y)比较发育。
岩性以灰岩、黏土岩为主。
水银洞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中,主要岩石类型为钙质细碎屑岩及不纯灰岩等。
作者简介:写熹(1986-),男,甘肃张掖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图1两金矿大地构造位置略图(据韩至钧等,1996修改)fig.1 regional 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two gold deposits (after hanzhijun,1996)1-前三叠系;2-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3-三叠系台地相碳酸盐岩夹砂泥岩/三叠系盆地相浊积岩;4-区域大断层/断层;5-逆冲推覆构造;6-锦丰(烂泥沟)金矿;7-县市;8-省界/国界2.2 矿床构造2.2.1 烂泥沟金矿矿床构造烂泥沟金矿位于由矿田西侧nne向赖子山背斜、东侧的nw向的板昌逆冲断层和南侧的册亨ew向构造带构成的小三角形构造变形区北部顶点[6]。
其中赖子山背斜走向nne向,长约28km,宽约15km,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为10°~20°,形如肾状,为一缓状背斜。
板昌断层是矿区北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断层,长约30 km,走向330°,倾向ne,倾角50°~60°。
矿体赋存于次级背斜与向斜的过渡地段因强烈挤压拉断而形成的磺厂沟矿段 nw向断层(f3)及近ne向逆冲断层(f2)的破碎带中,该断层破碎带走向长近2000~5000m,倾向ne,倾角45°~85°,矿区主要发育ns向(f1、f7、f9)、nw向(f3、f5、f14)和ne向(f2、f10)3组断层,矿体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受断层控制,其中nw向断层是矿区最为发育的断层,控制了矿区的总体构造格局。
2.2.2 水银洞金矿矿床构造水银洞金矿处于右江盆地西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交接部位[8],水银洞金矿就位于兴仁一安龙金矿带中部的灰家堡背斜东段,该背斜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夜郎组、永宁镇组,长约20km,宽约6km,轴部地层近水平,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较缓,为5°~20°。
它与紫木凼大型金矿床、太平洞大型金矿床一同构成了灰家堡金矿带。
水银洞金矿的控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灰家堡背斜及大致沿该背斜轴部展布的纵向逆断层,次为ne 向、近sn 向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构造。
表1 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对比tab.1 conparision of geologic features between lannigou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特征烂泥沟金矿水银洞金矿控矿构造造山期间形成的 nw 向褶皱和逆冲断层(f3)近ew 向灰家堡背斜及大致沿该背斜轴部展布的纵向逆断层赋矿岩石含钙质细砂岩和泥岩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所夹的不纯灰岩矿体形态、产状矿体一般呈透镜状、似板状产出,产状有高角度陡立矿体(倾角60°~85°)和平缓矿体(20°~35°)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厚度薄,品位富,并具多个上下排布的特征,倾角5°~10°矿石矿物成分含砷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石英、白云石、磁铁矿、方解石矿石结构常见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针状结构,次有他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环带和嵌晶结构莓球状结构、胶状结构、半自形—自形晶结构、交代结构、假象结构、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次为脉状、网脉状、条带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缝合线构造、脉(网脉)状构造、晶洞状构造、生物遗迹构造、角砾状构造、条纹状构造、薄膜构造等金的赋存状态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赋存于微细粒含砷黄铁矿中和粗粒黄铁矿富砷环带中不可见金主要赋存在含砷黄铁矿之中, au与as之间呈楔形分布关系,金可能以化学结合态金(au)的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的结构矿化与蚀变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辰砂化、碳酸化、粘土化等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硅化、毒砂化、雄(雌)黄化、方解石化、辉锑矿化、萤石化、滑石化及辰砂化等成矿元素组合au—as—sb—hg—tl au—as—sb—hg—ag —w—tl金的品位由北西往南东有变高的趋势,矿体平均品位5.36×10-6 6.87×10-6~11.5×10-63 结论通过对黔西南两个超高大型金矿地质特征的对比可见,烂泥沟金矿属断控型,而水银洞金矿属层控型为主断控型为辅的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的复合型隐伏金矿床。
两金矿的异同点如下:3.1 相同点(1)两矿床主要控矿构造基本相同,均以褶皱、断裂的组合为主,烂泥沟金矿为断层破碎带,水银洞金矿为层间破碎带,断裂都很发育,都属构造作用成矿。
(2)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相同,两金矿都是在背斜核部发育的一系列断裂成为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
(3)载金矿物相同,最主要的为黄铁矿和毒砂,以黄铁矿为主。
3.2 不同点烂泥沟金矿金的品位是渐变过渡的,是累计成因成矿,而水银洞金矿的顶,底板的品位是正常的,是突变成因的。
这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构造强度的不同,水银洞金矿断层破碎带内各部位的构造应变强度不一样,在构造应变强度大的部位,金的品位就高,相反则低。
而水银洞金矿为层间破碎带,在带内各部位的构造应变强度较均一。
(2)蚀变的不同,烂泥沟金矿在见有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辰砂化的部位富金,说明烂泥沟金矿的富金部位是叠加成矿的。
水银洞金矿中硅化和白云石化是成矿的先决条件,矿石品位的高低,取决于黄铁矿(热液期)化蚀变的强弱。
(3)岩性组合的不同,烂泥沟金矿中,在构造同一部位,细砂岩、粉砂岩夹粘土岩中金的品位较高,而单一的粘土岩或砂岩中金的品位就低。
水银洞金矿不纯碳酸盐岩(透水层)金的品位高,顶底板粘土岩(隔水层)则无矿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