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法

第七章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法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一类组成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的存在和应用都很广泛。
生物体内的金属元素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叶绿素是镁的配合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靠它来完成。
又如动物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铁的配合物,在血液中起着输送氧气的作用;动物体内的各种酶几乎都是以金属配合物形式存在的。
当今配合物广泛地渗透到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光宪教授作了如下的比喻:把21世纪的化学比作一个人,那么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是脑袋,分析化学是耳目,配位化学是心腹,无机化学是左手,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右手,材料科学是左腿,生命科学是右腿,通过这两条腿使化学科学坚实地站在国家目标的地坪上。
配位化学是目前化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质和在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7-1配合物的组成与定义一、配合物及其组成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开始时有蓝色Cu2(OH)2SO4沉淀生成,当继续加氨水过量时,蓝色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总反应为:CuSO4 + 4NH3= [Cu(NH3)4]SO4(深蓝色)此时在溶液中,除SO42-和[Cu(NH3)4]2+外,几乎检查不出Cu2+的存在。
再如,在HgCl2溶液中加入KI,开始形成桔黄色HgI2沉淀,继续加KI过量时,沉淀消失,变成无色的溶液。
HgCl2 + 2KI = HgI2↓+ 2KCl HgI2 + 2KI = K2[HgI4]象[Cu(NH3)4]SO4和K2[HgI4]这类较复杂的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配合物的定义可归纳为:由一个中心元素(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阴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配离子。
由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配离子也称配合物。
由中心离子和配体以配位键结合成的分子,如[Ni(CO)4]、[Co(NH3)3Cl3]也叫配合物。
第7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位平衡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的生物医药应用
实验
CuSO4溶液 适量氨水
(浅蓝色)
乙醇
[Cu(NH3)4]SO4晶体
(深蓝色)
Cu2(OH)2SO4
↓
过量氨水
(蓝色)
[Cu(NH3)4]2+
(深蓝色)
N
N
N
N
名称 草酸根
乙二胺
邻菲罗啉
联吡啶 乙二胺 四乙酸
缩写符号 (OX) (en)
(o-phen) (bpy)
(H4edta)
CH2 H2N
CH2 NH2
NN
乙二胺(en)
联吡啶(bpy)
O O 2–
N
N
1,10-二氮菲(邻菲咯啉)
CC
O• •
O• •
C2O42-
3.配体数和配位数
配体数:配合物中配体的总数 配位数:与中心原子结合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单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配体命名顺序
同类配体中配位原子相同,较少原子数的配体在前, 较多原子数的配体列后
例:[Pt(NH3)2 (NH2OH)NO2]Cl 氯化一硝基 ·二氨·一羟胺合铂(Ⅱ)
配离子为阴离子,则在配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
“酸”字连接;若外界为氢离子,则在配离子之后缀以
“酸”字,即“某酸”。
K[Al(OH)4]
1、配合物的命名顺序 内外界顺序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同。 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
2、内界(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体数
配体名称
合
(汉字数字) (不同配体间用圆点·分开)
无机化学第七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二)
螯 合 物
性质:
1、配位数少。
2、稳定。因成环而稳定性增强的现象称为螯合效应。 稳定性与螯环的大小及成环的数目有关,一般五元 环最为稳定;当配位原子相同时环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有机络合剂
乙二胺 - Cu2+
H2 N H2C
Cu
三乙撑四胺 - Cu2+
H2 N H2 N CH2
Cu
H2 N CH2 CH2
三、 配合物的命名简介
4、配体的顺序
①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如:[CuCl2(en)2]为二氯二乙二胺合铜(II); ②离子在前,分子在后。 如:K[PtCl3(NH3)]为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③、同类配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顺序 排列。 如:[Co(NH3)5(H2O)]Cl3为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④、同类配体若配位原子相同,将含较少原子数的 配体排列在前。 ⑤、若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原子数也相同,按与配 位原子相连的原子元素符号字母顺序排列。 如:[Pt(NH2)(NO2)(NH3)2]为一氨基一硝基二氨合铂(II)。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
指能接受孤电子对的、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如 Fe3+、Cu2+、Co2+、Ni2+、Ag+ 少数为非金属离子,如B3+、Si4+ 3. 核反应类型 [BF4]-、[SiF6]2金属原子,如Ni、Fe
2. 配位体及配位原子
配位体(简称配体) ——与中心体配位的离子或分子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乙醇
(蓝色) 过量氨水
2
4
第7章配位反应

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 > 提供孤对电子的能力:en>NH3>H2O 取代反应常伴随溶液颜色的改变: 取代反应常伴随溶液颜色的改变: Fe(H2O)6 3+ (浅紫色)→ Fe(NCS)6 3浅紫色) (血红色) 血红色) 3.中心离子取代反应: 中心离子取代反应: 中心离子取代反应 2Ag+ + Ni(CN)4 2— 2Ag(CN)2— + Ni 2+
[M]:中心离子的平衡浓度 [ L]:配位体的平衡浓度
总稳定常数:k稳 = βn (最后一级累积常数)
总不稳定常数:
1 ′ 2 kn K不 = = k1 ⋅ k′ L ′ 稳 K稳
在溶液中各级配合物往同时存在。 7.2.3 螯合物的稳定常数 M+Y 则:
[M ] Y 1 = K稳 = KM = Y [M Y] K不 ][ 稳
[C H )2+ ] u(N 3 4 K4 = [C H )3+ ][N 3 ] u(N 3 2 H
k1、k2、k3、k4为各级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
k′
C H3 )4+ 的逐级离解常数(不稳定常数)用K′表 u(N 2
示: C (N )2+ : u H
3 4
2+ C (N 3)3 u H
+N 3 H
NH3 NH3 NH3
Cu2+
Cu(NH3)2+
NH3
Cu(NH3)22+
Cu(NH3) 32+
Cu(NH3)42+
2. 有机配体一般为多齿配体
化学反应的配位

化学反应的配位在化学反应中,配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络合物。
配位反应能够发生在溶液中,也可以发生在固体表面。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的配位,包括配位键的形成、配位反应的类型以及配位反应的应用。
一、配位键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配体是指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它们能够通过给予或接受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键是通过共有电子对的形式来实现的,被称为配位键复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可以通过配位数的确定来了解。
配位数是指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配位键的数量。
一般来说,金属离子能够形成的配位键的数量与其电子云的填充情况有关。
典型的例子是八配位的金属离子,如铁离子(Fe3+)和铜离子(Cu2+),它们能够形成六个配位键。
此外,还有四配位、五配位等不同配位数的金属离子。
二、配位反应的类型配位反应可以分为两大类:配位置换反应和配位加合反应。
1. 配位置换反应是指在一个配合物中,某个配体被另一个配体所替代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常发生在水溶液中。
以[MLn]为例,其中M代表金属离子,L代表配体,n代表配位数。
在配位置换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位位点上的配体被取代,形成新的配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配合物与其他物质(如酸、碱等)接触时。
2. 配位加合反应是指在一个配位底物中,一个或多个配体与其发生反应,形成一个新的配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配体的加合。
配位加合反应有助于增加配体的配位数,从而改变了配位底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配位反应的应用配位反应在化学、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配位反应的应用实例:1. 催化剂:很多催化剂中都含有金属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通过配位反应与反应底物发生作用,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配位反应通常涉及到同一金属离子上的不同配位位点。
2. 药物:金属配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配体,可以调控金属离子与目标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特定的药效。
《材化高分子化学》第7章 配位聚合

(1)α-烯烃
H C* R
由于连接C*两端的分子链不等长,或端基不同, C*应当是手性碳原子,但这种手性碳原子并不 显示旋光性,原因是紧邻C*的原子差别极小, 故称为“ 假手性中心”。
根据手性C*的构型不同,聚合物分为三种结构:
RR R R HHHH
全同立构 Isotactic
RH RH HRHR
C O OCH2CH3
聚丙烯酸乙酯
[NH( CH2 )6NHOC ( CH2 )4CO ]n
尼龙-66
结构单元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又会产生序列异构。
例如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的异构现象。其首尾相接、 首首相接和无规序列相接的聚合物,其化学组成相 同,连接方式不同,性能也是不一样的。
(2)聚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什么是同分异构? 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
的次序不同而引起的异构叫做同分异构,又称结构 异构。
例如:通过相同单体和不同单体可以合成化学组 成相同、结构不同的聚合物。
如结构单元为-[ C2H4O-] n的聚合物可 以是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等。
[ CH2 CH ] n OH
聚乙烯醇
7.1 引言
乙烯、丙烯在热力学上均具有聚合倾 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上述聚合方 法,却无法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为什么?
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必须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由 于较易向高分子的链转移,得到支化高分子,即 LDPE。
丙烯利用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由于其自阻聚 作用,都不能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插入反应是配位阴离子机理 由于单体电子的作用,使原来的Ti-C键活化,极化 的Ti+-C -键断裂,完成单体的插入反应。
立构规整性成因 单体如果在空位(5)和空位(1)交替增长,所得聚合物 将是间同立构,实际上得到的是全同立构。
化学反应机理的配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机理的配位化学反应配位化学反应是化学反应机理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涉及到配合物的形成、转化和分解过程。
配位化学反应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探索新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以及应用于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机理解析以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配位化学反应基于配位键的形成、断裂和重排。
在这些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通常是无机或有机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配合物。
与配体的选择和数目不同,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结合:配体通常是具有富电子性质的分子或离子,它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
常见的配体包括氯离子、氨分子、水分子等。
配体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对配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2. 配合物的形成:当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时,形成了配位键。
配位键通常是由配体的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空位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
配位键的强弱取决于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配合物的转化和分解:配位化学反应不仅包括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还包括配合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
例如,配合物可以通过配体的替换反应形成新的配合物;配合物也可以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配体或其他反应产物。
二、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解析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配体的转位反应和中心金属离子的转位反应。
1. 基于配体的转位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被替换成其他配体。
这种转位反应被称为配体置换反应。
配体置换反应的机理可以通过配体之间的竞争性配位进行解释。
竞争性配位是指两个或多个配体竞争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配合物。
2. 中心金属离子的转位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中心金属离子被替换成其他金属离子。
这种反应被称为金属离子的转位反应。
金属离子的转位反应可以通过金属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或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进行解释。
第七章配位聚合

第七章配位聚合一、名称解释配位聚合:指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空位处配位,形成某些形式(d -n )的配位络合物。
随后单体分子插入过渡金属(Mt)-碳(C)中增长形成大分子的过程,所以也可称作插入聚合。
络合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含义相同,可以互用。
络合聚合着眼于引发剂有络合配位能力,一般认为配位聚合比络合聚合意义更明确。
定向聚合:也称有规立构聚合,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的聚合反应,配位络合引发剂是重要的条件。
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原子相互联结的方式或顺序不同,或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的化合物叫做异构体。
构象异构:由单键内旋转造成的立体异构现象。
立体构型异构:原子在大分子中不同空间排列所产生的异构现象。
对映异构:又称手性异构,由手性中心产生的光学异构体R型和S型。
顺反异构:由双键引起的顺式和反式的几何异构,两种构型不能互变。
全同立构:将碳-碳主链拉直成锯齿形,使处在同一平面上,取代基处于平面的同侧,或相邻手性中心的构型相同。
间同立构:若取代基交替地处在平面的两侧,或相邻手性中心的构型相反并交替排列,则称为间同立构聚合物。
全同聚合指数:一致立构规整度的表示方法,指全同立构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
立构规整度: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二、选择题1. 氯化钛是a -烯烃的阴离子配位聚合的主引发剂,其价态将影响其定向能力,试从下列3种排列选出正确的次序( A )A TiCl 3(a Y 3 ) > - TiCl 3-AIEtCI 2>TiCI 4B TiCl 2>TiCI 4>TiCI 3( a Y 3)C TiCI 4>TiCI 3( a, y, 3 ) > TiC2I2. 下列聚合物中哪些属于热塑性弹性体(d 和e)(a) ISI (b)BS (c) BSB (d)SBS (e) SIS3. 下列哪一种引发剂可使乙烯、丙烯、丁二烯聚合成立构规整聚合物?(1) n-C4H9Li/正己烷(2)萘钠/四氢呋喃(3) TiCI 4-AI(C2H5)3 (4) a- TiCI 3-AI(C 2H5) 2CI(5) n -C3H 5NiCI (6) ( n -C4H 7)2Ni4. 下列哪一种引发剂可使丙烯聚合成立构规整聚合物?(D)(A)n-C4H9U/正己烷(B)萘钠/四氢呋喃(C) TiCl 4-Al(C 2出)3 (D) a TiCl 3-Al(C 2H5) 2CI三、简答题1. 聚乙烯有几类?如何合成?结构与性能有什么不同?与生产方法有何关系?答:聚乙烯主要有三类: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NH3)4]2+ [Fe(CN)6]3+ [Cr(en)3]3+
四氨合铜( 四氨合铜(Ⅱ)离子 六氰合铁( 六氰合铁(Ⅲ)离子 三乙二胺合铬( 三乙二胺合铬( Ⅲ )离子
含配阴离子的配合物
命名次序为 (1)配体 (2)中心离子 (3)外界的金属离子。 )配体;( )中心离子;( )外界的金属离子。 在中心离子和外界离子的名称之间加一“ 在中心离子和外界离子的名称之间加一“酸”字。
本章主要内容
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7.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7.3 配位化合物的离解 7.4 螯合物
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7.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世界上记载最早的配位化 合物是亚铁氰化铁(俗称普鲁 合物是亚铁氰化铁( 士蓝,又称柏林蓝,贡蓝, 士蓝,又称柏林蓝,贡蓝,铁 蓝,中国蓝 ),分子式为: ),分子式为: 分子式为 Fe4[Fe(CN)6]3,是普鲁士人狄 斯巴赫在制造染料时得到的。
硫酸四氨合铜( 硫酸四氨合铜(Ⅱ) 氢氧化二氨合银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 三氯化六氨合钴(
配位体的次序
如果在同一配合物中的配体不止一种时, 如果在同一配合物中的配体不止一种时,按下列顺序命名 (1)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无机配体在前,有机配体在后; (2)离子在前,分子在后; )离子在前,分子在后; (3)同类配体的名称。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顺序 )同类配体的名称。 排列; 排列; (4)同类配体若配位原子相同,则将原子数少的配体排前面; )同类配体若配位原子相同,则将原子数少的配体排前面; (5)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按照在结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 构式中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K2 [ PtCl6] Ca2 [ Fe(CN)6] H2 [ PtCl6]
六氯合铂( 六氯合铂(Ⅳ)酸钾 六氰合铁( 六氰合铁(Ⅱ)酸钙 六氯合铂( 六氯合铂(Ⅳ)酸
含配阳离子的配合物
命名次序为 (1)外界阴离子 (2)配体 (3)中心离子。 )外界阴离子;( )配体;( )中心离子。
[ Cu(NH3)4] SO4 [ Ag(NH3)2] OH [ Co(NH3)6] Cl3
sp3杂化轨道
[Ni(NH3)4]2+
3d 4s 4p
内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用部分内层空轨道接纳配体的孤对电子而形 成dsp2,d2sp3等内层杂化轨道的配离子叫做内轨型配离子; 它们的配合物叫做内轨型配合物。
例如:[Ni(CN)4]2+ ,dsp2杂化 例如:
dsp2杂化轨道
[Ni(CN)4]23d 4s 4p
配位体(配体) 配位体(配体)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离子配位的分子或阴离子 特征: 特征:能提供孤对电子
[Cu(NH3)4]SO4 配位体 K4[Fe(CN)6] 配位体
配位原子
配位体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离 子直接结合的原子
[Cu(NH3)4]SO4 配位原子 K4[Fe(CN)6] 配位原子
配位体
没有外界的配合物
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可不必标出
Ni(CO)4 [ Pt(NH3)2 Cl2]
四羰基合镍 二氯·二氨合铂 二氯 二氨合铂
有些配合物有习惯上的名称, 有些配合物有习惯上的名称, 如K4[Fe(CN)6],又称亚铁氰化钾,俗名黄血盐 ,又称亚铁氰化钾,
7.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7.2.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NiCl4]23d Ni 3d Ni2+ 4s 4p 4s 4p
[NiCl4]2sp3杂化轨道
结果: 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布 结果: [NiCl4]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 电子排布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填在由外层轨道杂化而 得的杂化轨道上。 得的杂化轨道上。
[Cu(NH3)4]SO4溶液 Cu(OH)2沉淀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NH3˙H2O
Cu(OH)2沉淀
NH3 ˙ H2O
[Cu(NH3)4]SO4溶液
配位键
双方共用的电子对由一方单独提供的共价键
配合单元
含有配位键,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解离为简单组成的部分 含有配位键,
配位化合物
带正电荷的配合单元与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数为6 配位数为
配位数为6的配离子的成键方式主要 配位数为 的配离子的成键方式主要 有两种: 一 是由中心原子提供外层的ns 有两种 (一)是由中心原子提供外层的 、 np、nd 轨道组成的sp3d2杂化轨道成键 杂化轨道成键; 由中心原子提供次外层的(n-1)d和 (二)由中心原子提供次外层的 和 外层的ns 轨道组成的 外层的 、np轨道组成的d2sp3杂化轨道 成键, 成键,空间构型均为正八面体。
未成对电子数多的配合物为高自旋配合物
7.2.3 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
外轨型配合物
接纳配体的孤对电子而形成sp成 , sp2,sp3或sp3d2等杂化轨道的配离子叫做外轨型配离子; 它们的配合物叫做外轨型配合物。
例如: 例如:[Ni(NH3)4]2+ ,sp3杂化
7.1.2 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内界:具有复杂结构单元的配离子,表示在方括号内; 内界:具有复杂结构单元的配离子,表示在方括号内; 外界: 外界:其它的部分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常以离子键相结合。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常以离子键相结合。 [ Co
中心离子
(NH3)
配体
6
]
Cl3
配位数
中心原子(M)有空轨道,配位体 有孤对电子, 有空轨道, 有孤对电子, ● 中心原子 有空轨道 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形成σ配位键 形成 配位键 M←L ← ●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轨道必须进行杂化 ● 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有关
形成配位键的条件
中心原子必须具有空轨道; 中心原子必须具有空轨道;配体能提供孤电子对
7.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离子
配离子中配位体的名称放在中心离子名称之前, 配离子中配位体的名称放在中心离子名称之前, 字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用“合”字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配位体的数目用 三等数字表示, 一、二、三等数字表示,如果中心离子有不同的 氧化数,可在该元素名称后加一括号, 氧化数,可在该元素名称后加一括号,用罗马数 字表示它的氧化数。 字表示它的氧化数。
3s
3p
3d
Al
3s 3p 3d
Al3+
sp3d2杂化
AlF63FF- FFF- F-
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可以较好的说明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6.2.2 配合物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
配位数为2 配位数为
氧化数为+1的中心原子通常形成配位数为 氧化数为 的中心原子通常形成配位数为 2的配离子,如[Ag(NH3)2]+。 的配离子, 的配离子
第七章
配位反应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定义及命名;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应用; .掌握配合物的定义及命名;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应用;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合物离解平衡的移动;杂化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合物离解平衡的移动; 轨道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 轨道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螯合物的概念和螯合 效应 。 2.熟悉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 .熟悉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 3.了解单基和多基配合物。 .了解单基和多基配合物。 重点内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重点内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平衡
杂化轨道类型与配离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配位数
2 3 4 5 6
空间构型 直线形
杂化轨道类型
sp 平面三角形 sp2 四面体 sp3 四方形 dsp2 三角双锥 dsp3、d3sp 四方锥 d4s 、d2sp2 八面体 sp3d2、d2sp3 三方棱柱 d4sp
实例 [Ag(NH3)2] +, [ Ag(CN)2]– [Cu(CN)3]2 – , [HgI3]– [Zn(NH3)4]2+ , [Cd(CN)4]2– [Ni(CN)4]2– [CuCl5]3– , [Fe(CO)5] [TiF5]2– , [SbF5]2– [FeF6]3– , [Fe (CN)6]3– [V(H2O)6]3+
外、内轨型配合物的差别
配位键的键能: 配位键的键能:内轨型 > 外轨型 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稳定性:内轨型 > 外轨型 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 内轨型 > 外轨型
外、内轨型配合物的判别
一般根据物质的磁矩来确定
µ ≈ √ n( n+2)
式中 µ 为磁矩,n 为未成对电子数。 为磁矩, 为未成对电子数。 中心原子的电子结构不发生改变, 中心原子的电子结构不发生改变, 未成对电子数多, 未成对电子数多,µ 较大。 中心原子的电子结构发生了重排, 中心原子的电子结构发生了重排, 未成对电子数减少, 较小。 未成对电子数减少, µ 较小。
[Ni(CN)4]23d Ni 3d Ni2+ 4s 4p 4s 4p
[Ni(CN)4]2dsp2杂化轨道
结果: 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d电子排 结果:[Ni(CN)4]2-形成之前和之后 中心原子的 电子排
布发生了变化,原来由单电子占据、后来腾空了的 布发生了变化,原来由单电子占据、后来腾空了的(n-1)d 轨道参与了杂化。 轨道参与了杂化。
■ 单齿配体
一个配体中只有
■ 多齿配体
一个配体中有两
一个配位原子。 一个配位原子。
例如: 例如:NH3,OH-,X-, SCN-
个或两个以上的配 位原子。 位原子。
例如:乙二胺( ) 例如:乙二胺(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