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蒸发
水文学原理-蒸发与散发学习课件(ppt 41页)

Rb H
Hs Ha0
Rn-H-He+Ha=Hz
彭曼研究了综合考虑太阳辐射、水汽扩散 和空气动力因素的计算水面蒸发的方法
彭曼公式
E1 (QnEz)
气温--饱和水
汽压关系曲线
梯度
e0s e2s Ts T2
Cp
P 0622L
Qn: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净辐射当量;Cp: 定压比热;P:大气压强;L:蒸发潜热
时:
EU WU P , EL ( E m EU )WL / WLM , ED 0;
( 3) WU
P
E
,
m
C
(
E
m
EU
) WL
C WLM
时:
EU WU P , EL C ( E m EU ), ED 0;
( 4) WU
P
E
,
m
WL
C ( E m EU )时:
③ W<W断,这时毛管水不再连续,毛管向土壤表面输送水分 的机制遭到破坏,水分只能以膜状水形式或气态水形式向 上层土壤表面移动。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和 田间持水量之间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热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蒸发需要消耗热 量的概念而建立起来的
Rn 为净辐射 (J/min) Ha= Hai--Ha0
入出流热量差 (J/min) Hs 为水体储热变量 (J/min) H 水体传导感热损失 He 蒸发耗热量 Hz 水体储热量
化工原理 08第七章蒸发与结晶

3.外热式蒸发器
外热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是把中 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中管束较长的加热 室和分离室分开,这样,一方面降低 了整个设备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循 环管没有受到蒸汽加热,加大了溶液 的密度差,且由于管子较长,从而加 快了溶液循环的速度(可达1.5m/s以 上)。
第七章 蒸发与结晶
安徽理工大学 张洪流
第一节 概述
蒸发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溶剂部分汽化从而达 到将溶液浓缩等生产目的的单元操作。蒸发操作广泛用于化工、轻工、 制药、食品等多种工业生产中。
蒸发操作在工业生产中主要作用有: (1)将稀溶液浓缩直接得到液体产品,或将浓缩液进一步加工处理获 取固体产品;例如电解法制得的稀烧碱溶液、蔗糖水溶液、果汁、牛奶、 抗生素溶液等的蒸发。 (2)获取溶液中的溶剂作为产品;例如海水蒸发制取淡水。 (3)同时制取浓缩液和回收溶剂;例如制药中浸取液的蒸发。
图7-5 列文蒸发器 1-加热室2-加热管3-循 环管 4-蒸发室 5-除沫器
6-挡板7-沸腾室
5.强制循环型蒸发器
在一般的自然循环型蒸发器中,由于循 环速度较低,导致传热系数较小,且当溶液 有结晶析出时,易粘附在加热管的壁面上。 不适宜于处理粘度大、易结垢及有大量结晶 析出的溶液。为了提高循环速度,可采用强 制循环型蒸发器。它是利用外加动力(循环 泵)促使溶液循环,循环速度的大小可通过 调节循环泵的流量来控制,其循环速度一般 在2.5m/s以上。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 、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边界层分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蒸发 ppt

第九节 多效蒸发
一、并流(顺流)加料法的蒸发流程
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装置流程示意图
总结
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第八节 单效蒸发
第九节 多效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2. 降膜蒸发器
1-加热室 2-分离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3.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4.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第八节 单效蒸发
一、蒸发量
qmF
根据单效蒸发器作溶质的 衡算,得
qmF x0 (qmF qmw ) x1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
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第八节 单效蒸发 第九节 多效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蒸发 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 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组成提高的单元操作 称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蒸发操作的目的 ①直接得到经浓缩后的液体产品,例如稀烧 碱溶液的浓缩,各种果汁、牛奶的浓缩等。 ②制取纯净溶剂,例如海水蒸发脱盐制取淡 水。
水分蒸发量
qmw
x0 qmF (1 ) x1
第加热蒸汽 的汽化热
qmD r qmw r 'qmF c p0 (t1 t0 ) L
qmD
qmw r ' qmF c p 0 (t1 t0 ) L r
第八节 单效蒸发
三、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S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气压较同温 度下溶剂(即纯水)的低。
第七节 蒸发设备
(3)溶液性质 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和 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黏度在蒸发过 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加强。
气象学 第七章

年变化:同气温年变化,最高在7月,最 低在1月。
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变化:一般与气温日变 化反相,最大值出现在清 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 时。 年变化:一般与气温年变 化反相,最小在7月,最 大在1月;但我国大部份 地区的相对湿度最大在7 月,最小在1月,这主要 是因为这些地区是由季风 气候控制的。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L U v U w E( v v v w ) U v U w R w T dL dU v dU w R w dT dU v c vvdT, dU w c w dT, c pv c vv R w 整理可得 dL (c pv c w )dT 积分上式0 L L 0 (c pv c w )( T T0 ) ( L L ,T0 T ) 将L 0 2.5 10 6 J kg 1 , c pv 1.863 10 3 J kg 1 K 1 , c w 4.19 10 3 J kg 1 K 1 , T0 273 K代入上式可得 L 2.5 10 6 2.327 10 3 t J kg 1 同理可得融解潜热L f 和升华潜热L S L f 3.34 10 5 2.076 10 3 t J kg 1 L S 2.83 10 6 0.251 10 3 t J kg 1
北半球不同纬度水量平衡各分量的平均 值见表 水量平衡方程各分量的大小是变化的, 只要改变下垫面的构造和特征,就能使 水量平衡的各个分量发生变化,如修建 水库、植树造林。
纬度 °N
80-90
S海洋(%)
93.4
T气(K)
249.6
70-80 60-70 50-60 40-50 30-40 20-30 10-20 0-10
水文学原理第七章蒸发与散发

§3 土壤蒸发
2 土壤蒸发的实验验证
土壤含水量在吸湿量下限和毛管断裂含水量 之间时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
§3 土壤蒸发
3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
气象因素 日照、温度、湿度、风速等 土壤特性 土壤孔隙性 供水条件 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越大,蒸发率越小。
4 土壤蒸发量的确定
确定土壤蒸发量的方法也有器测法、经验公式法、水量平 衡法、热量平衡法等。
1.器测法 用以测定土壤蒸发量的仪器很多。常用的有苏联 ГГИ-500型土壤蒸发器以及大型蒸渗仪。 2.经验公式法 土壤蒸发经验公式的建立原理与水面蒸发 相同,所以其公式的结构亦相似。
E±=Ds(es’-ea) 式中,E±为土壤蒸发量;Ds为反映气温、湿度、风等 外界条件的质量交换系数;es’为土壤表面水汽压,当表土
EU WU P,EL WL,ED C(Em EU) EL。
§ 6 我国蒸散发分布规律
1、我国北方雨量少,温度低,平均年总蒸发量一般在 50~500mm之间
南方雨量多,温度高,平均年总蒸发量一般在 400~900mm之间。(部分地区,如台湾有高达 1000mm的)
2、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即使年降水量接近相同,而 蒸发量都可能不同。在山区,降水不易滞留,迅速形 成径流,减少蒸发的机会。而平原地区则相反。
似,其区别在
?
3、蒸发量在什么情况下等于蒸发能力?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2 影响因素
思考题:
太阳辐射:温度(气温和水温) 1、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中,是
湿度:饱和水汽压差
气温影响大还是水温影响
风
大?
气压 降水
2、为什么降水对蒸发有影响?
关于蒸发量计算的理论依据.ppt

溶液沸点的改变(升高):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 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 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 失,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蒸发溶液温度差:Δt=T-t 蒸发纯水温度差:ΔtT=T-T’ ∵ P一定时, t > T’ ∴ Δt< ΔtT 泡沫挟带:二次蒸汽中常挟带大量泡沫,冷凝前必须设 法除去。否则既损失物料,又污染冷凝设备。 能源利用:蒸发时产生大量二次蒸汽,含有许多潜热, 应合理利用这部分潜热。
20.03.2019 8
1
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
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心有一根直径 较大的中央循环管,其截面积为其余加热管总 截面积的40%~100%,如图。
加热蒸汽:加热室管束环隙内 溶液:加热室管束及中央循环管内,受 热时,由于中央循环管单位体积溶液受 热面小,使得溶液形成由中央循环管下 降,而由其余加热管上升的循环流动。 优点:
20.03.2019 4
按蒸发方式分:自然蒸发、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溶液在低于溶液沸点的温度条件下汽化。 汽化只在溶液表面进行,汽化面积小,传热速率低,汽 化速率低 沸腾蒸发:溶液在沸腾条件下汽化。汽化发生在溶液 的各个部位。汽化面积大,传热速率高,汽化速率高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于分: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汽直接冷凝,而不利用其冷凝热 的操作 多效蒸发:将二次蒸汽引到下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 以利用其冷凝热的串联操作 本章讨论沸腾传热
去除杂质。
20.03.2019 1
7.1.3 蒸发操作的应用
在工业上, (1)制取液体产品。例如电解食盐水得到的NaOH稀溶液中, 含有约18%的NaCl,通过蒸发方法在除去大部分水的同时, 将NaCl结晶而分离除去, (2) 生产固体产品。将稀溶液浓缩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冷却 使溶质结晶与溶液分离,从而获得固粒产品。例如,食盐精 制、制糖、制药等。 (3)制取纯溶剂。采用蒸发方法使溶剂汽化并冷凝,使不挥 发性杂质分离而得到纯溶剂,例如海水淡化制取淡水等。 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溶液,而工业上 处理的溶液大多为水溶液,所以本章仅讨论水溶液的蒸发。
第7章 蒸发与结晶

其适用于易起泡沫的料液; • ④薄膜料的上升必须克服其重力与管壁的阻力,
故不适用于较浓溶液的蒸发。 • ⑤不适用粘度很大,易结晶或易结垢的物料。 • ⑥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要求都比较高。
(二)冷冻浓缩设备
1、悬浮结晶法设备
• 悬浮结晶法是让物料 溶液在刮板换热器内 过冷,然后流入结冰 罐内长大成冰晶。其 特征为无数自由悬浮 于母液中的小冰晶, 在带搅拌的低温罐中 长大并不断排除,使 母液浓度增加而实现 浓缩。
W F(1 x0 ) x
2、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 物料作焓衡算(热量衡算):
DH s Fh0 Lh WH Dhs Q1
加热蒸汽消耗量为:
D (F W )h WH Fh0 Ql H s hs
3、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 蒸发器传热面积:
A Q
Kt m
(二)蒸发操作中的温度差损失
四、冷冻浓缩
• 冷冻浓缩?
冷冻浓缩的 原理:
• 低共溶点 ? • 水结晶过程? • 水溶液浓度对操作的影响?
五、蒸发与冷冻浓缩设备
(一)蒸发设备
单效升膜式蒸发设备
• 主要组成:蒸发室、 分离器、雾沫捕集 器、水力喷射器、 循环管等部分组成。
单效升膜式蒸发设备的特点:
• ①传热性能高,物料停留时间短,适用于热敏 性溶液的浓缩;
第七章 蒸 发与结晶
第一节蒸发
• 一、蒸发的基本概念
• 蒸发 ? • 蒸发的目的? • 生蒸汽 ? • 二次蒸汽 ?
蒸发过程的特点:
• ①溶液的特性 • ②能源消耗的特性
二、单效蒸发
• 单效蒸发?
(一)单效蒸发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① Hs-hs =R(加热蒸汽汽化潜热);
F h h0 W H h Ql H s hs
已知:F、x0、t0、x 计算内容: 完成液量L、 二次蒸汽量W、加热蒸汽量D,加 热面积A
3、加热面积A的计算
二次蒸汽 W,T ,H 蒸发室
冷却水
Wr D R
D r W R
二、蒸发的目的
(1)获得浓缩的溶液。 (2)获得固体溶质。如:烧碱,抗生素,糖等 (3)纯净的溶剂产品。如:海水淡化 加热
三、蒸发的基本流程
不凝性气体
四、蒸发操作的分类
加压蒸发 1)按照操作压力 减压蒸发 常压蒸发 单效蒸发
冷却水
二次蒸汽 除沫器 冷凝器
蒸发器(加热室,蒸发室) 除沫器 冷凝器 真空装置
第一节 概 述
第七章
本章主要内容:
蒸 发
一、什么是蒸发?
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加 热,使其中部分溶剂汽化、除去的单 元操作,称为蒸发。 生活实例:煲汤 工业实例:如图7-1,硝酸铵溶液蒸发
溶液 溶剂S 溶质A(不挥发) 溶剂S
① 蒸发操作的原理、流程和特点; ② 常用蒸发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③ 蒸发计算基本关系式,单效蒸发计算; ④ 多效蒸发流程、问题分析和计算方法。
稀释热 a. 有明显浓缩热的体系
2、能量衡算
DH s Fh0 WH F W h Dhs Ql
D Fh h0 WH h Ql Hs hs
二 次 蒸 汽 W T, H , 蒸 发 室
h f x , t -----查焓浓图,如图7-3
b. 无明显浓缩热的体系
c0 c* (1 x0 ) cB x0
加 热 室 D, Ts ,hs 完 成 液 L, t, h, c
加 热 室 D, Ts ,hs
h(h0 ) f ( x, t )
c c* (1 x) cB x
c*和cB分别指溶剂和溶质的比热容(查表)
完 成 液 L, t, h, c
假定: ② h h0; ③ H-h r(二次蒸汽汽化潜热); ④ Ql 0
3
三、蒸发器附件
液体分布器
冷凝器
除沫器(分离器)
见课本P240页图7-23
第三节 单效蒸发
单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再利用,直接送 至冷却器以除去的蒸发流程,称为单效蒸发。 一、单效蒸发的计算 计算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 1)水分蒸发量 W ? →物料衡算 2)加热蒸汽消耗量 D ? →热量衡算 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A ? →传热速率方程
加热室
缺点:
(1)循环速度较低,管内流速 <0.5m/s; (2)溶液在加热室中不断循环,使其 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因而溶 液粘度大、沸点高,有效温度差小。 (3)设备的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
料 液 生蒸汽
3)列文式蒸发器(外循环式)
加热室中的溶液不沸腾,在沸腾 室内才开始沸腾,因而溶液的沸腾 汽化由加热室移到了没有传热面的 沸腾室,从而避免了加热管内结晶 或污垢的形成。 溶液循环速度可达2.5至3 m/s以 上,故总传热系数亦较大。
汽化1kg水所消耗的蒸汽量,其 值约为1。实际上D/W=1.1
料液 F, t0, h0,c0 D, Ts ,Hs
Q A Kt m
Q DR
T P
t m Ts t
料液
d bd 1 d0 1 Ri 0 0 R0 K i di di dm o
加热室 D, Ts ,hs 完成液 L,t,h, c
7. 单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再利用,直接送 至冷却器以除去的蒸发流程,称为单效蒸发。 8、单效蒸发的计算 1)水分蒸发量 W ? →物料衡算F h h0 源自 H h Ql H s hs
Q Kt m
Q DR
自然循环式: 列文式蒸发器 循环式 强制循环式 外热式蒸发器
二 次 蒸 汽 W T, H , 蒸 发 室
式中, F 已知, W 可由物料衡 算得到,而H、Hs、hs均为温度的 函数,易查取。但溶液的焓h、h0 不易直接得到。
料 液 F, t0, h0,c0 D, Ts ,Hs
h ct h0 c 0 t 0
c和c0分别指料液和完成液的比热容
料 液 F, t0, h0,c0 D, Ts ,Hs
溶液 溶剂S 溶质A(不挥发)
2、蒸发的目的
(1)获得浓缩的溶液。 (2)获得固体溶质。 (3)纯净的溶剂产品。
2)能耗较大(蒸发大量的溶剂) 3) 物料特性(易结垢,易结晶,热敏性物质要选 择适当的蒸发设备)
3、蒸发的基本流程
(加热室,蒸发室,除沫器,冷凝器) 加热
5
6、蒸发设备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悬框式蒸发器
料液 加热蒸汽
蒸发室
加热室
(间壁式换热器)
2)按照二次蒸汽利用
多效蒸发
思考1:如图为真空式操作设 备,为什么图中冷凝器的放 置高度要很高?
冷凝水
连续蒸发
水 完成液 单效蒸发流程
3)按照操作形式
间歇蒸发
五、蒸发操作特点
常见的蒸发是间壁两侧分别为蒸气冷凝和液体沸腾的传 热过程。 1)溶液的沸点升高:由于不挥发溶质的存在,溶液的蒸气压 低于同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因此,在相同压力下,溶液 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沸点升高导致蒸发的传热温度差的降低。 2)能耗较大:蒸发操作所汽化的溶剂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 的加热蒸气。因此需要考虑热量的利用的问题。 3)物料特性:有些物料浓缩时易于结晶,结垢;有些热敏性物 料由于沸点升高更易于变性;有些则具有较大的粘度或较强的 腐蚀性等等。需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蒸 发流程和设备。
其截面积一 般为其它加 热管总截面 积的40~ 100% 其截面积一 般为其它加 热管总截面 积的100~ 150%
优点: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
好及操作可靠等,应用十分广泛。
构成循环。溶液循环速度比标 准式蒸发器大,可达1.5m/s。 优点:这种蒸发器的加热室可由顶 部取出进行清洗、检修或更换,而 且热损失也较小。 缺点:结构复杂,单位传热面积的 金属消耗较多。
1) 液柱静压头效应引起的温度差损失较 大,要求加热蒸汽有较高的压力。 2) 设备庞大,消耗的材料多,需要高大 的厂房。
加热室
5)强制循环型 对循环型蒸发器,除了上述自然循环外,还可以 采用强制循环,循环速度的大小可通过泵的流量调节 来控制,一般在2.5m/s以上。
2、单程型蒸发器
间壁 循环式 式蒸 发器
于完成液的浓度,因而这种蒸发器的有效温差 较大。 由于溶液呈膜状流动,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 大。 缺点: 对进料负荷的波动相当敏感,当设计或操作 不适当时不易成膜,此时,对流传热系数将明 显下降。 适用场合: 适用于黏度较小的(小于0.05Pa·s)、蒸发量较大、易受热分解的热 敏性溶液者;不适用于粘度很大,易结晶或易结垢的物料的蒸发。
(1)溶液在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 很短,因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的蒸发; (2)整个溶液的浓度,不象循环 型那样总是接近于完成液的浓度, 因而这种蒸发器的有效温差较大。
2
1)升膜式蒸发器
分离器
优点: 溶液在蒸发器中不循环,停留时间很短,因 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整个溶液的浓度,不象循环型那样总是接近
间壁式蒸发器;*
x W F1 0 x
2)加热蒸汽消耗量 D ? →热量衡算
单程式 (膜式)
升膜式蒸发器-----价廉 降膜式蒸发器-----价廉 刮板式蒸发器 升-降膜式蒸发器
D
D
Wr R
直接接触式蒸发器; 其它蒸发器
3)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A ? →传热速率方程
A
升膜式蒸发器-----价廉
单程式(膜式):降膜式蒸发器-----价廉 刮板式蒸发器
升-降膜式蒸发器
溶液在蒸发器中只通过加热 室一次,不作循环流动。溶液 通过加热室时,在管壁上呈膜 状流动,故习惯上又称为液膜 式蒸发器。 用于热敏性、高粘性、易结 垢产品的浓缩、蒸馏或提纯。
溶液不循环带来好处有:
加热管直径约 为25~ 50mm,管长 和管径之比约 为100~150
料液在加热管内受热汽 化,生成的蒸汽在加热管内 高速上升(常压下汽速为20 ~ 50m/s ,减压下汽速可达 100 至 160m/s 或更大些)。 溶液被上升的蒸汽所带动, 沿管壁成膜状上升并继续蒸 发,汽、液混合物在分离器 内分离。
t m Ts t
1 d0 1 d bd Ri 0 0 R0 o K i di di dm
例 7-1 图 7-1 所示为硝酸铵水溶液的蒸发,进料量为 104kg.h-1, 用588kPa的饱和水蒸气将溶液由68%(质量分数)浓缩至90% (质量分数)。若蒸发室的压力为 19.6kPa (绝压),溶液的 沸点为100℃,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1200W.m-2.K-1,沸点进料, 试求不计热损失时的加热蒸气消耗量和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已 知硝酸铵的比热容cB=1.7kJ.kg-1.K-1。 分析:
降膜式蒸发器可以蒸发浓度
较高、粘度较大(0.05~0.45 Pa·s)、蒸发量较小、热敏性 的物料。但因液膜在管内分布 不易均匀,传热系数比升膜式 蒸发器的较小,仍不适用易结 晶或易结垢的物料。
预热室
4)刮板式蒸发器
适用于黏度较大(大于1~10Pa·s及以上者)。 简称薄膜蒸发器,是一种利用外加 动力成膜的单程型蒸发器。 优点:热阻影响小,传热系数大, 停留时间短,一般为数秒或几十秒, 故可适应于高粘度(如栲胶、蜂蜜等 )和易结晶、结垢、含固体、热敏性 的物料。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处 理量很小且制造安装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