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讲故事1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讲故事1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讲故事1

浅谈如何更好的给幼儿讲故事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众多的小听众,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其实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在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通过讲故事,能使幼儿学习语言,能向幼儿传授知识,还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如何选材、如何讲述、如何启迪。

一是选择好的故事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

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

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

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

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

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

首先应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

幼儿园儿童故事讲解的技巧与方法分享

幼儿园儿童故事讲解的技巧与方法分享

幼儿园儿童故事讲解的技巧与方法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讲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

通过讲故事,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拓他们的认知视野,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要想让幼儿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的讲解方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儿童故事讲解的技巧和方法。

1.选择适合幼儿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故事。

这些故事应当内容简单,情节生动,语言生动活泼。

可以选择那些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具有启发性的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2.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的生动性非常重要。

通过声音表情的变化,让故事充满生动感,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也可以通过加入一些适量的动作,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互动式讲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地与幼儿进行互动。

可以适时地提问,鼓励幼儿参与到故事情节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干脆让他们来续写故事的结局。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讲解后的引导在故事讲解完毕后,可以进行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甚至可以和他们讨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创设情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可以通过音乐、道具等方式,创设一个情境,让幼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故事讲解是一项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讲故事技巧,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希望以上共享的技巧和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在讲解故事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技巧,让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和活泼的语言。

幼儿园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园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园教师如何讲故事《幼儿园教师如何讲故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幼儿园教师咋讲故事。

就拿我那次去幼儿园看到的一位老师来讲吧。

那天我一进教室,就看到小朋友们都乖乖地围坐在老师身边,小眼睛那叫一个亮闪闪的,充满了期待呢。

这位老师呀,先不慌不忙地清了清嗓子,然后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本绘本。

你瞧她呀,那表情可丰富了,就好像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似的。

她开始讲了,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着急,一会儿慢悠悠的,把小朋友们的情绪都给带起来了。

讲到小兔子跑的时候,她自己也在那儿假装跑,手还不停地挥着,小朋友们也跟着兴奋地舞动着小手。

当讲到大灰狼出现的时候,她的声音立马变得恶狠狠的,那模样,好像真有只大灰狼要扑过来一样,吓得几个胆小的小朋友都抱紧了旁边的小伙伴。

但她很快又用温柔的声音安慰起大家来,特别有耐心。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啊,她还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问小朋友们一些问题,比如“小兔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呀?”“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小朋友们就叽叽喳喳地开始发表自己的想法,那场面可热闹了。

她则微笑着倾听每一个小朋友的回答,不管说得多离谱,她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觉得呀,幼儿园教师讲故事就得像这位老师这样。

首先呢,得有足够的激情和投入,让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里。

还有就是要会表演,把各种角色都演得活灵活现的。

当然啦,还要和孩子们互动起来,让他们也参与到故事中去,这样他们才会更感兴趣呀。

咱想想哦,要是老师干巴巴地讲,小朋友们能喜欢听吗?肯定不能呀!所以呀,幼儿园教师讲故事可是一门大学问,得用心去琢磨,去实践,才能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快乐成长呀!这不就是咱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最重要的目的嘛。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故事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讲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作为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故事对幼儿重要故事是幼儿的窗口和桥梁,它可以打开幼儿的心扉,引导他们沉浸于故事的情境中。

通过故事,幼儿可以学习到人生的道理、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等。

故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准备好故事材料在讲故事前,幼儿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好故事的材料。

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现实生活故事等等。

故事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

三、制定故事讲解计划为了更好地讲好故事,幼儿教师可以事先制定一个故事讲解计划。

首先是故事的开头,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是故事的发展情节,要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保持幼儿的兴趣。

最后是故事的结尾,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寓意和悬念,让幼儿留下思考和联想。

四、运用声音表情讲故事幼儿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声音和表情,给故事注入生动活泼的元素。

可以适时调整音量大小、语速快慢,加强故事的节奏感。

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能够增添故事的趣味和展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五、与幼儿互动和参与一场精彩的讲故事不仅仅是教师的表演,也需要幼儿的参与和互动。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猜测故事发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参与。

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教具,如图片、道具等,提供视觉上的支持,增强幼儿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六、讲故事的反思和引导讲故事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做一些反思和引导。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故事中的难题以及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绘画、创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创新与个性化不同的幼儿教师有着不同的讲故事风格和技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和个性化。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方案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方案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故事,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观念。

幼儿园教师在讲故事时,既要注重故事的选择,又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的方案,以提供给教师参考。

二、故事的选择幼儿园教师在讲故事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故事。

故事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故事的内容应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

此外,故事的长度也要适中,不宜过长过复杂。

故事的选择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主题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三、讲故事的方式和方法1. 讲故事前的准备工作在讲故事之前,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故事进行仔细阅读,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其次,要准备好讲故事所需要的道具和图片,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

最后,要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故事。

2. 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在讲故事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和方法:(1)声音的运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可以模仿不同人物的声音,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角色。

(2)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和动作等,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可以用手指点画故事中的物体和情节,或者用动作来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和动作,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

(3)交互式的讲述: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故事,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的引导: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让幼儿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故事的评价和反思在讲故事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故事的评价和反思,包括对幼儿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评估,对讲故事的方式和技巧的反思,以及对故事的效果和教育意义的评价等。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十篇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十篇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十篇1.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篇一小猫跟着妈妈去小兔子家做客,兔子妈妈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来招待小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猫妈妈和小猫被兔妈妈留下来一起吃午餐。

兔妈妈和猫妈妈进厨房忙活了半天,小猫看见桌子上的菜等不及的吃了起来,小猫在盘子里面夹来夹去,还挑三拣四的说:“这个太油,这个太淡,这个不好吃。

”一旁的小兔子生气的说:“小猫你怎么可以不等妈妈们就自己先吃了?这样是不礼貌的行为。

”小猫“哼”了一声,没有理睬小兔!小兔又说:“妈妈们辛苦做的食物是吃的,你怎么可以挑三拣四,妈妈们会伤心的,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小猫听了小兔子的话,觉得很羞愧,连忙跟妈妈和兔子妈妈道歉,妈妈们原谅了小猫。

故事点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人,要懂得感恩别人对我们的好,懂得感恩也是一种对别人的爱,我们要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2.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篇二海海和洋洋,是袋鼠妈妈的一对小宝贝。

星期天,他们高高兴兴跟妈妈乘车去看姥姥。

刚上车时,车上人少,他们坐上了舒舒服服的座位。

跑过一程,车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时,羊公公、鸡婆婆也挤上了车,可早没座位了。

他们只好站着。

看着羊公公喜鸡婆婆站在身边,海海和洋洋心里好不自在。

他们想起幼儿园里鹿阿姨的话:“要尊敬师长,做好孩子!”海海和洋洋说着一哨一哨话,便离开座位,异口同声地说:“羊公公、鸡婆婆,你们请坐吧!”“不!这么挤,站都没法站,你们还小,会挤伤的,还是你们坐吧!”羊公公关心地说。

“羊公公,你们坐吧!”袋鼠妈妈一边招呼着羊公公和鸡婆婆,一边搂住海海和洋洋:“宝贝,来,到妈妈怀里来!”海海和洋洋,跳进妈妈胸前的大口袋里,再也挤不着了。

他们虽然看不见外面的好风光,可心里甜蜜蜜的。

听!羊公公、鸡婆婆正在夸他们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呢!3.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篇三牛大叔在田地里辛勤耕耘了一整年,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可是,当他看到自己种植的玉米倒在地上,玉米杆全部倒伏时,他感到十分沮丧,甚至在田地里哭泣。

浅谈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

浅谈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

浅谈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一、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直接叙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方法。

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

有的故事选材很好,可是有时教师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念故事。

她们按照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念得原本怀着兴奋、渴望的心情来听故事的孩子们,听得失去了兴趣。

原因很简单,由于孩子们对书面语言还不熟悉,有的甚至听不懂,听着听着就没有意思了。

因此,当没有任何辅助教具,就靠教师的讲述时,教师一定要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体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必要时应该抑扬顿挫、手舞足蹈,眼睛、嘴巴连同脸上的肌肉一起调动起来。

当然不是过于做作,怪怪的、自以为像孩子的声音,而是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角色对话的感觉。

只有自己讲得绘声绘色,孩子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二、图片法图片法应该是故事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我们经常会运用一些整张或几张故事挂图作为辅助教具,用图片表现故事内容,加深幼儿的理解。

在实践中,除了使用挂图外,抽出主要角色,使之成为贯穿始终活动的图片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如一位教师讲《小花籽的故事》时,制作了一个小花籽的图片,很形象地体现出小花籽飞来飞去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也便于幼儿加深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对于挂图,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改变,可以让挂图随着故事动起来活起来。

如做成多层图,立体图,从视觉上给幼儿带来冲击,调动幼儿情绪。

如《门上的画》这个故事,教师将门的部分制作为多层图,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改变门上的画,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故事教学中,图片的应用虽然常见,但如果真的将图片用好用妙,还真需要我们动动脑子,多做思考和设计,发挥出图片在故事教学中的作用来。

三、声势法“声势”出自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是一种练习节奏的方法,是指以人体为天然的乐器,通过拍、打、跺、捻、锤、搓等动作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

关于幼儿园讲故事教案5篇

关于幼儿园讲故事教案5篇

关于幼儿园讲故事教案5篇关于幼儿园讲故事教案5篇历史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通过学习历史中的成功和失败,人们可以汲取智慧,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下面给大家分享幼儿园讲故事教案,欢迎阅读!幼儿园讲故事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能安静的倾听故事,复述故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爱干净才能让人喜欢。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小猪、小白兔和小白鹅手偶。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小猪变干净了》。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手偶,引出活动。

教师引出故事名,并逐一出示小动物手偶。

2、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故事,请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故事。

3、用提问的方式帮忙幼儿回忆和理解故事资料。

组织幼儿讨论:小猪原先是不是干干净净的?小猪为什么变干净了?4、教师操作手偶,引导幼儿学习对话。

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复述对话。

(1)小猪怎样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又是怎样回答小猪的?(2)小猪怎样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又是怎样回答小猪的?(3)最后小白鹅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小猪洗干净后小白鹅说了什么?最后它们做什么了?请幼儿戴上手偶分主角学说对话。

5、幼儿边看教育挂图边复述故事。

活动推荐:1、区域活动:在表演区带给头饰让幼儿进行表演;在美工区带给绘画材料画小猪。

2、生活活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要爱干净、讲卫生。

3、家园共育:在家培养幼儿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园讲故事教案精选篇2设计意图:《小花猫找汗》是一节听读游戏识字课,有一次组内教研过程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现在上听读游戏课太难了,尤其是长篇的科学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给孩子?”。

其实对于小朋友而言,听读课本上的文章诗歌很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既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增强识字的能力,每一篇诗歌有讲述一个知识点,在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听读游戏识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花猫找汗》是一篇很适合低龄小朋友的科学童话,孩子们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更好的给幼儿讲故事
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众多的小听众,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其实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在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通过讲故事,能使幼儿学习语言,能向幼儿传授知识,还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如何选材、如何讲述、如何启迪。

一是选择好的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

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

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
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

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

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

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

首先应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

讲故事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要和蔼可亲,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情景导入等等,以引起幼儿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

②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

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

③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

④要有动作,有表情、多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

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有高潮,有起伏有高潮,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在讲故事的语言技巧方面要注意适合孩子的口味。

例如一个故事里说: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去玩,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去睡觉。

我们在讲时可以把它改成:小花狗一看见小青蛙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呀?”“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上来跟我一块玩吧。

”小青蛙一听,呱呱呱笑起来:“小花狗,我不是游泳,我要到泥里睡觉,明年春天再见吧。

”这是对故事进行了口语化和形象化的加工,在幼儿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多了。

此外,对故事进行形象化加工时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象声词:如:水哗哗地流,风呼呼地刮,小鸟吱吱喳喳地叫,大雪扑啦扑啦地下,等等。

这样可以使你讲的故事活起来,动起来。

三要善于启迪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

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有时讲到高潮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去猜猜故事的结尾,去处理故事的结局。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儿
子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以后的故事情节就让小歌德去想象。

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先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

歌德超人的思考力、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有时也可以让幼儿改变故事的结尾,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机会,例如我们在讲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呢?这一下就打开了孩子思维的闸门。

有的会说:“正当狐狸要吞那块大肥肉的时候,乌鸦一下子飞过来,用尖嘴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痛得…哎呀‟一声,肉就从嘴里掉下来了。

”有的会说:“乌鸦…哇‟地一叫,喊来一群小蜜蜂,把狐狸蜇得满脸大疙瘩,肉就夺回来了。

”有的还想出了一条“巧计”:乌鸦看到狐狸将肉衔到嘴里,就对狐狸说:“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想把它扔到大海里去呢!乌鸦等狐狸开口说话时,就乘机把肉抢回来。

看!孩子们的思维多么活跃,想象力多么丰富!这种改变故事的方法和“听讲――思考――讲述”的过程,不仅可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也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的能力。

另外,有些故事不是讲一遍就完了,隔些日子还应当复习一下,并讲出新意,加深幼儿的印象。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听熟悉的故事。

比如:我们在讲完“小猫钓鱼”的故事后,可以试着让幼儿自己用低沉的声音复述老猫的话,用轻快活泼的声
调来陈述小猫去追捕蜻蜓时的情景。

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后,让小朋友复述老牛和小松鼠分别是怎样描述河水的,最后小马过河了吗?《小马过河》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后,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讲完一个故事时,可将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机会,有意识在运用故事中的词汇,比如“小猫钓鱼”中的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等,使幼儿逐渐掌握它。

或有意识地提及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例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和森林里的许多动物的热情善良的优秀品质等等,让幼儿去学习,以便更好地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讲故事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要多学、多练,一定能掌握,久练久熟,熟能生巧。

讲好故事应是幼儿教师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愿每一位老师都乐于为孩子们讲故事,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充分发挥出故事应有的魅力,为陶冶孩子的情操和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