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动力的发展历史

汽车动力的发展历史汽车动力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汽车使用的是蒸汽动力,直到19世纪末,内燃机开始被应用于汽车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汽车动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世纪的蒸汽动力最早的汽车动力是蒸汽动力。
早期的蒸汽车采用锅炉产生蒸汽,通过活塞推动车轮自行运动。
但是,这种动力较为笨重且不便携,加之炉渣等问题,难以长期应用。
直到1860年左右,法国发明了一种轻便的蒸汽车,其速度最高可达16千米/小时。
这种车子虽然轻便,但安全性极低,并不大可靠。
20世纪的内燃机20世纪初,内燃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突破,许多汽车公司受到启发,纷纷在车辆上使用内燃机。
最早的内燃机汽车采用的是四行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内燃过程只有每四个活塞的行程中进行,即每个活塞下压、接着上升、排出废气和重复下压。
在发动机中,每个活塞在每两个过程中分别运动上下,产生转动力量带动车轮。
虽然燃油使用效率低且振动较大,但四行程发动机奠定了后续发动机设计的基础。
到20世纪30年代,化油器发动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代了汽车公司采用电磁泵的方式,使燃油的分配更为高效。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汽车生产商都在采用一款叫做“拜耳-伽马”发动机的四行程发动机。
它通过一个燃油单元来供应汽油和空气,然后进行燃烧,使活塞产生推动。
不过,由于技术不断进步,重复使用同一款发动机困难重重。
汽车生产商们开始研究新能源,其中包括使用比燃油更高效的机器油和使用进阶燃料。
混合动力现代混合动力汽车搭载的是电动机与燃油发动机。
它们可以互相工作,通过某些技术将动力交接,以优化燃油使用效率。
混合动力汽车通常可以在低速和城市交通中使用电池,高速公路使用内燃机工作,这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和油耗。
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趋势,它们也许能够更广泛地应用在未来。
总之,汽车动力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蒸汽动力和四行程内燃机到现代的混合动力技术,汽车动力不断得到技术进步的促进。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引言: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每一次的进步都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带您回顾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中的里程碑事件和技术革新。
一、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是汽车发动机的鼻祖,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利用燃烧产生的蒸汽压力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在汽车发展初期,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
但由于蒸汽机体积庞大、重量沉重、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使得蒸汽机无法满足汽车运行的要求,逐渐被淘汰。
二、内燃机的诞生内燃机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基础,它以燃烧内部燃料为动力源,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汽车工业的重大突破。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一发明被认为是现代汽车的里程碑事件。
三、汽油机与柴油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两种常见形式。
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通过点火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汽油机具有启动快、运行平稳、噪音低等优点,在轿车等乘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柴油机则以柴油为燃料,通过压燃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柴油机具有燃油经济性好、扭矩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四、进一步技术革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进气压力,增加燃烧室内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还有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将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同时,电动汽车的兴起也推动着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例如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保和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
发动机发展史

发动机发展史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核心。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发明了蒸汽机。
以下是发动机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1. 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种真正的发动机,它由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于1765年发明。
它使用蒸汽推动活塞来产生动力。
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纺织厂、造船厂等工业领域。
2. 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内部燃烧产生能量的发动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劳斯·奥托于1876年发明了第一个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标志着内燃机时代的开始。
内燃机比蒸汽机更加高效、轻便和便于维护,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领域。
3. 柴油引擎:柴油引擎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使柴油自然点火的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鲁道夫·迪波尔于1892年发明了第一个柴油引擎。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更加节能、耐用和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重型车辆、船舶和发电机等领域。
4.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是一种通过将空气压缩、加热和喷出来产生推力的发动机。
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利于1930年代初期发明了第一个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原型。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飞机、军用飞机和导弹等领域。
5. 电力驱动:电力驱动是一种使用电池或其他电源产生能量来驱动车辆或设备的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选择,它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环境污染。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创造出越来越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不仅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便利、舒适和美好的生活。
汽车动力发展史

科学启示录.科普汽车动力发展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被称之为汽车的心脏,它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汽车的发展。
汽车的动力从蒸汽到电动到内燃机,期间经历了许多许多。
蒸汽机与蒸汽汽车1763年,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进,1769年,瓦特和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在1774年11月他们做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发展,这是汽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阶段。
这里的汽车使用的动力就是蒸汽,也可以说蒸汽是在汽车发展史中被我们使用的第一种动力。
1770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古诺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动力车。
当时古诺生产蒸汽机的目的是希望其成为拉大炮车辆的牵引力。
经过6年的努力,在1770年古诺制成了他设想中的蒸汽车。
古诺的蒸汽汽车是古代交通运输(以人、畜或帆为动力)与近代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驱动)的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804年,法国人脱威迪克制造出了一辆蒸汽汽车。
该车比古诺的车有了很大的进步,表现为动力增强、噪音降低,速度也有一定的提«蒸汽汽车高。
这辆车拖着十几吨的重物行驶了15.7千米,创下了当时汽车负重行驶的纪录。
1808年,英国人理查德•特拉唯西克发明了铁路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人哥而斯瓦底•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虽然在瓦特蒸汽机之后,蒸汽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噪音、煤耗、体积大、动力不稳定等,阻碍了汽车的发展。
这使人们有必要寻找新的动力技术。
后来,蒸汽机发展成为铁道车辆和船舶使用的动力来源,也是如此,人们在不断地寻找着功率体积比、功率重量比高的轻便动力装置。
轻便又好用的动力装置是许多研制人员的心愿,也是这样的一个目标,促进着人们不断发现的心。
科学启示录•科普电与电动汽车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新能源产物,但实际上它早在120年前就已风靡一时了。
在19世纪初期,电动汽车出现的时间甚至比燃油汽车还要早。
国产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

国产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
在中国,民营的自主品牌开始走上造车的道路是在九十年代末至两千年出这个阶段。
当时由于技术落后,造车的水平不高,只能走模仿、借鉴、照搬的路线。
尤其是以发动机为主的三大件。
多数自主品牌首选的发动机就是由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公司生产的4G63、4G18、4A91,因为这些发动机技术稍老,但各方面性能表现还凑合,没有什么致命的缺陷,属于皮实耐用型。
也有的车企选择自己“生产”,临摹对象以丰田8A发动机为代表。
不过奇瑞在当时走了一条与其他品牌不同的路线,没有选择“日系”,而是借助克莱斯勒与罗孚合作开发的Tritec1.6L发动机,装配到旗云上的最大功率为116马力,这一数据要优于当时的捷达、伊兰特和爱丽舍。
旗云的成功让奇瑞清楚地意识到发动机对于汽车本身的重要性。
奇瑞在2005年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研发的ACTECO发动机正式下线,它的出现,可以看做是自主品牌走上发动机正向研发的里程碑。
后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奇瑞第二代ACTECO发动机系列正式投放到市场当中,不仅有正时可变气门,还增加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让第二代ACTECO发动机在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方面获得全面进步。
同时结构上更加优化,比第一代发动机减重了9公斤之多,即便是现在依然处于主流水平。
在前不久,奇瑞推出了自己第三代发动机的产品,先期会以代号为F4J16的1.6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投放到自身的产品中。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蒸汽发动机时代
1800年以前,汽车被视为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最早的汽车是由蒸汽动力推动的,他们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托马斯.贝尔。
他研究发明出了一台机器,它由内置燃料室,发动机和蒸汽发生器组成,而且可以用于推动车辆前行。
贝尔的发明被认为是第一辆机动车,但
它的效率低,耗能量大,故此无法在大距离的行驶中发挥作用。
第二阶段:内燃发动机时代
1860年,德国发明家若望·约翰·康斯坦丁·弗里德曼(又名巴赫)发明出了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实用价值的汽车,
也给汽车发展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机器可以用汽油和气体燃料,
用火炬塞进燃烧室中,然后将燃烧的燃料抬升至蒸汽来提供动力。
这种机
器可以比蒸汽发动机机器更快,而且更有效率,它开启了汽车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汽油发动机时代
20世纪初,汽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由此大量的汽车制造商开始从
事业务,而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快人们开始研发出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发展历史

《发动机发展历史》嘿,朋友们!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中那些风驰电掣的汽车、翱翔蓝天的飞机,它们的核心动力来自哪里呢?没错,就是发动机!今天,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发动机那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保证让你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一、古老的起源:你能想象吗,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对动力有了初步的探索。
那时候,没有高科技,没有精密的仪器,但人类的智慧可是无穷的。
就像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轮子,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开端,为后来的交通工具奠定了基础。
而发动机的雏形,也在那个时候悄然萌芽。
比如说,古代的水车,那就是利用水流的力量来转动轮子,从而带动其他装置工作。
这就好比是发动机的早期“祖先”,虽然简单粗糙,但却蕴含着动力转化的原理。
想象一下,在潺潺的溪流边,水车慢悠悠地转动着,为农田灌溉提供着动力,是不是很神奇呢?这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啊!二、蒸汽时代的轰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蒸汽时代。
哇哦,这可是发动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蒸汽机的出现,简直就像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你知道吗,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就是利用蒸汽的力量来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动力。
就像一个大力士,在蒸汽的“鼓舞”下,不停地发力。
当时,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领域。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火车啦!那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火车,拉着长长的车厢,在铁轨上呼啸而过,气势磅礴。
坐在火车上,感受着那强烈的震动和轰鸣声,仿佛能听到时代前进的脚步。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老式火车博物馆,看到那台巨大的蒸汽机,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它虽然已经老旧,但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旁边的一位老人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了他年轻时坐火车的经历,那眼神里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科技进步的感慨。
这就是蒸汽时代的魅力,它不仅带来了动力的飞跃,还承载着人们的回忆和情感。
三、内燃机的崛起:蒸汽时代过后,内燃机闪亮登场啦!这可是发动机家族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哦。
内燃机的出现,让动力变得更加小巧、高效,也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发动机的发展史范文

发动机的发展史范文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以及军事等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进步和创新,下面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蒸汽机时代(17世纪-19世纪)蒸汽机是发动机的始祖,其原理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17世纪,英国工程师托马斯·萨维里(Thomas Savery)发明了第一台可用的蒸汽泵。
后来,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对萨维里的设计进行改良,发明了蒸汽机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发明在1800年左右开始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矿山排水,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第二阶段:内燃机时代(19世纪-20世纪)内燃机是现代发动机的基础,其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
在19世纪下半叶,法国工程师埃蒙·德尔莫特(Étienne Lenoir)发明了第一台可行的内燃机。
德尔莫特的发动机采用了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并利用电火花点火。
随后,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对内燃机进行改进,发明了具有四个行程的柴油机,被称为奥托循环。
奥托的发明被认为是内燃机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第三阶段:航空发动机时代(20世纪)20世纪初期,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型的航空发动机。
德国的奥托·范·波肖(Otto von Pesho)和鲁道夫·希尔舍尔(Rudolf Hermann)等工程师,独立发明了具有压气机的涡轮发动机。
这一发明将航空工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飞机的速度和高度提供了更大的提升。
随着二战爆发,喷气式发动机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的恩斯特·海因克尔(Ernst Heinkel)和汉斯·冯·奥巴(Hans von Ohain)分别独立发明了喷气式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利用压气机将大量空气压缩,然后经过燃烧室后加热,产生高速气流推动飞机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1110100C20涂小政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
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惠更斯于1673年设计绘制了方案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台蒸汽机的的设计于1712年设计完成,如下图所示。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
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86年被视为汽车的诞生日,那辆奔驰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但是其动力单元却实在“寒酸”:第一辆“三轮奔驰”搭载的卧式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16KM每小时。
这就是第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那时勇敢卡尔奔驰的夫人驾驶这辆奔驰1号上坡还需要儿子推车,当然沿途不停的熄火,转向也不灵,回娘家100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一整天。
四冲程发动机其实早就由德国人奥托研制出来了。
但应用的汽车上不得不提戴姆勒,他由于协助奥托研制四冲程发动机的原因而成为了第一个将四冲程发动机装上汽车的人。
显然,从四冲程到二冲程是
个巨大的进步。
四冲程发动机的平衡性与燃烧效率都更加好。
如今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已经基本全部用的是四冲程技术。
而在发动机的基本运行方式确定后,却有人又向传统发出了挑战。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
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
1958年汪克尔将外转子改为固定转子为行星运动,制成功率为22.79千瓦、转速为5500转/分的新型旋转活塞发动机。
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
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
如今转子发动机依然只是马自达一家公司在用,不知道马自达这门独门技术何时能全面开花。
发动机的工作形式确定后,就是发动机技术的完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发动机的经典设计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化油器式发动机化油器式发动机化油器式发动机化油器式发动机化油器最早诞生于1892年,由美国人杜里埃发明。
随着技术的演进,化油器功能愈加完备,直到上个世纪中后期,化油器已经分为五部分:主供油系统、起动系统、怠速系统、大负荷加浓系统(省油器)和加速系统。
五部分的作用在于:根据发动机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将汽油气化,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及时适量进入气缸。
化油器的优点有:能够将内燃机的油气比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不论天候、温度,永远进行着一成不变的工作。
而且化油器的成本低、可靠度高,维修、保养容易。
当然化油器也存在许多弱点:比如,在冷车启动、怠速运转、急加速或低气压环境等,这样固定的供油方式实际上并无法全面满足引擎的运转需求,甚至可能因而产生黑烟、燃烧不全与马力不足等状况。
因此,2002年起,中国已经明令禁止销售化油器轿车,此后所有车型都改用电喷发动机。
当然目前在马路上跑的还有化油器式的发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化油器式发动机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电喷提供最早出现于1967年,由德国保时捷公司研制的D型电子喷射装置,随后被用在大众等德系轿车上。
这种装置是以进气管里面的压力做参数,但是它与化油器相比,仍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不稳定的缺点。
针对这些缺点,波许公司又开发了一种称为L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它以进气管内的空气流量做参数,可以直接按照进气流量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确定进气量,据此喷射出相应的汽油。
这种装置由于设计合理,工作可靠,广泛为欧洲和日本等汽车制造公司所采用,并奠定了今天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的雏形。
目前为止,电喷系统的行车电脑会随时侦测引擎温度、进气流量、转速变化、震动状况,并依照实际需求调整供油量与点火时间,因此在动力输出、燃油经济与排污表现上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平衡。
同时为了增加发动机进气量,提高燃油效率,发动机从早期的单点喷射,演化至多点喷射,气门数量从两个增加至五个。
目前最先进的当属搭
载VVT可变气门技术的电喷发动机。
总体而言,电喷供油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燃油供给之控制十分精确,让引擎在任何状态下都能有正确的空燃比,不仅让引擎保持运转顺畅,其废气也能合乎环保法规的规范。
然而,电喷供油系统并不是最科学的。
由于内燃机构造的先天限制,电喷喷嘴安装在气门旁,只有在气门打开时才能完成油气喷射,因此喷射会受到开合周期的影响,产生延迟,因而影响电脑对喷射时间的控制。
不过好在这一问题已经被缸内直喷技术解决了。
近两年,当欧美厂商意识到电喷技术的研发已经进入瓶颈期,于是缸内直喷技术成为了各大厂商的主攻方向。
目前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包括:奥迪FSI缸内直喷发动机、凯迪拉克SIDI双模直喷发动机。
与电喷发动机相比,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喷油嘴被移到了汽缸内部,因此缸内油气的量不会受气门开合的影响,而是直接由电脑自动决定喷油时机与份量,至于气门则仅掌管空气的进入时程,两者则是在进入到汽缸内才进行混合的动作。
由于油、气的混合空间、时间都相当短暂,因此缸内直喷系统必须依靠高压将燃油从喷油嘴压入汽缸,以达到高度雾化的效果,从而更好的进行油气混合。
其中混合油气的压缩比越高的发动机,它的动力表现越强大,相应的节能效果越明显。
奥迪3.2升FSI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压缩比达到了
10.3:1;凯迪拉克3.6升SIDI 双模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压缩比达到了
11.3:1。
此外,缸内直喷系统的燃烧室、活塞也大多具有特殊的导流槽,以供油气在进入燃烧室后能够产生气旋涡流,来提高混合油气的雾化效果与燃烧效率。
一般而言,应用了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
要比同排量的多点喷射发动机的峰值功率提升10%至15%,而峰值扭矩能提升5%至10%。
这样的提升,可谓是一种质变,而单靠增加气门数量是难以达到这一效果的。
发动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发动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发动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发动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和喷油方式确定后,发动机的进化之路并没有终止,在发动机技术的完善上一代一代的汽车人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有些完善甚至都没办法记录。
很显然现在的发动机运转更加平顺了,抖动也不是那么激烈了。
燃油经济性也更好了,马力更足了。
而这些都是依赖于新技术的运用。
为了改善进气就有了:本田的ECVT,丰田的VVT-I,现代的CVVT,通用的DVVT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为了获得更好的空燃比,就有了大众的TFSI分层喷射技术,VIS可变进气道技术,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等等;为了使环境污染最小在排气管里又增加了氧传感器,三元催化转化器,以及废弃在循环技术。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的恶劣影响,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气的发动机技术淘汰已经成了必然,更多充分利用能源的技术也在不停的研发当中。
同时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巨大影响,更加节能的新能源技术必将在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上书写重重的一笔。
程国华,程盛。
追本溯源:百年汽车工业。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韩爱民,周大森。
汽车构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