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练习
第一章 练习题及作业题

一、选择题1、构件上参与接触的点、线、面,称为____。
A、运动副元素B、运动副2、____保留了2个自由度,带进了1个约束。
A、移动副B、转动副C、高副3、运动链的自由度数为____时,运动链无相对运动。
A、0B、1C、34、两个以上的构件共用同一转动轴线所构成的转动副称为____。
A、局部自由度B、复合铰链C、虚约束5、若复合铰链处有4个构件汇集在一起,应有____个转动副。
A、2B、3C、46、在自行车前轮的下列几处联接中,属于运动副的是____。
A、轴与车轮B、前叉与轴C、辐条与钢圈7、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对于虚约束应该____。
A、除去不计B、考虑在内C、除不除去都行8、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____。
A、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B、两构件相联接C、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D、两构件既联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9、在比例尺μL=0.02m/mm的机构运动简图中,量得一构件的长度是10mm,则该构件的实际长度是____mm。
A、20B、50C、200D、50010、机构运动简图与____无关。
A、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B、构件数目C、运动副的数目、类型D、运动副的相对位置11、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接触联接是____副。
A、低B、高C、转动D、移动12、齿轮轮齿啮合处的运动副,限制两构件的____。
A、沿接触点法线方向的相对移动B、沿接触点切线方向的相对移动C、相对移动D、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二、判断题1、虚约束(影响)机构的运动。
2、虚约束对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
3、齿轮机构组成(转动)副。
4、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2)个独立运动的自由度。
5、运动副按(运动)形式不同分为高副和低副两类。
6、引入一个约束条件将减少一个自由度。
7、机构中只有一个机架。
8、机构中(只有)一个主动件。
9、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组成的(运动)副即为复合铰链。
10、平面低副机构中,每个转动副和移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是相同的。
11、虚约束没有独立约束作用,在实际机器中(可有可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一节 练习题

第1章练习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2.(2010·潍坊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浮在液面上四处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4.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①水②NaOH溶液③0.1 mol·L-1盐酸④0.1 mol·L-1 FeCl3溶液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5.(2010·金华质检)跟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六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A.H2O B.CO2 C.H2SO4D.Ca(OH)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与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所以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可以继续被氧化成Na2O2,所以Na2O2比Na2O稳定C.Na2O与Na2O2均具有强氧化性D.Na2O与Na2O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氧气7.下列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B.2Na2O2+2CO2===2Na2CO3+O2C.Na2O2+H2SO4(稀)===Na2SO4+H2O2D.Fe2O3+3Na2O2(熔融)===2Na2FeO4+Na2O8.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H2B.CO C.C6H12O6D.C12H22O119.有BaCl2和NaCl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稀硫酸,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A.(y-2x)/a B.(y-x)/aC.(2y-2x)/a D.(2y-4x)/a10.近两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多人伤亡.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肥皂水打湿的口罩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⑦11.(2010·厦门质检)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的是()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敞口放置的久置氯水⑤盐酸⑥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1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制取,又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制得的是() A.FeCl2B.AlCl3 C.FeCl3D.CuCl21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A .立即退色B .慢慢退色C .先退色,后复色D .颜色不退14.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HCl 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 2 反应;②用87 g MnO 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Cl 2 ( ) A .①比②多 B .②比①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15.(2010·寿光质检)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a(ClO)2溶液中通入SO 2:Ca 2++2ClO -+SO 2+H 2O===CaSO 3↓+2HClO B .将Cl 2通入水中:Cl 2+H 2O===2H ++Cl -+ClO -C .MnO 2与浓盐酸共热制Cl 2: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D .Cl 2通入冷的NaOH 溶液中:2Cl 2+2OH -===3Cl -+ClO -+H 2O16.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图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B .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 .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 .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17.(2009·济南模拟)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 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图中:如果MnO 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 .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C .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 .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退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 2生成18.(2009·泰安质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②0.012 kg 12C 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③1 mol 水中含有2 mol 氢和1 mol 氧 ④1 mol Ne 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9.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 L 1 mol·L-1氨水中,NH 3·H 2O 的分子数为6.02×1023B .当有7.1 g Cl 2和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6.02×1023C .白磷分子(P 4)呈正四面体结构,31 g 白磷中含有P -P 键个数为6×6.02×1023D .20 g 重水(2H 16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6.02×102320.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 水;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 H 2S 气体;④0.2 mol 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 .体积:①③②④ B .密度:④①③② C .质量:①④③② D .氢原子数:②④③①21.(2009·临沂质检)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 g 含有b 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V )应是 ( ) A .22.4nb /mN A L B .22.4mb /nN A L C .22.4nN A /mb L D .nbN A /22.4m L22.某物质A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2A ――→△B ↑+2C ↑+2D ↑.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7d B .5d C .2.5d D .2d23.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 、H 2、O 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24.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25.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40 g NaOH溶解于1 L水中,得到1 mol·L-1的NaOH溶液B.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配成0.5 L的溶液,浓度为1 mol·L-1C.将1 L 10 mol·L-1的盐酸与9 L水混合,混合液浓度为1 mol·L-1D.10 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其浓度为1 mol·L-127.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B.此溶液中KCl 的质量分数为74.5×4.01.174×1000×100%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的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28.(2010·日照质检)V 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1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11.2V LB.加入10 mol·L-1的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C.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V LD.加入V L 1.5 mol·L-1的盐酸混合均匀29.配制250 mL 0.10 mol·L-1的NaOH 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30.由(NH4)2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共m g,溶于水中配制10 L溶液,测得此时溶液中c(SO2-4)=0.15 mol·L-1,c(Mg2+)=0.10 mol·L-1,则混合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10 mol·L-1B.0.05 mol·L-1C.0.15 mol·L-1D.0.01 mol·L-131.(14分)已知化合物A、D、E、G焰色反应时,火焰均呈黄色,A~H各物质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基础会计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doc

基础会计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B.货币C.劳动量D.价格2.会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A.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C.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D.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3.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毘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称为。
A.会计核算职能B.会计监督职能C.会计控制职能D.会计预测职能4•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
A.会计控制职能B.会计核算职能C.会计监督职能D.会计分析职能5.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A.会计职能B会计对象C.会计内容D.会计主6•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这属于。
A.会计主体假设B.持续经营假设C.会计分期假设D.货币计量假设7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它们均按确定。
A.公历起讫口期B.农历起讫口期C. 7月制起讫日期D. 4月制起讫日期8.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
A.经济活动B.实物运动C.资金运动D.经济资9.会计主体从上对会计核算范围进行了有效界定。
A.空间时间C.空间和时间D.内容10•作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就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牛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
A.会计分期会计主体C.会计年度D.持续经营11.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12.以下不属于有价证券项目的是。
A.银行汇票B.国库券C.股票D.企业债券1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财物的是。
A.燃料B.在产品C.设备D.专利技术14.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A.资产或劳务B.资本或劳务C.资产或债权D. 收入或劳务15•成本是企业为牛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牛的各种耗费,是了的费用。
初二物理第1章练习题

初二物理第1章练习题第1题:小明骑自行车匀速行驶10分钟,总路程为6公里。
请问他的速度是多少?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小明行驶了10分钟,总路程为6公里。
首先将10分钟转换为小时,10分钟=10/60=1/6小时。
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时间,即速度=总路程/时间=6/(1/6)=36公里/小时。
所以,小明的速度为36公里/小时。
第2题:小红用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8公里,一共用时30分钟。
如果她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她需要多久才能到学校?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小红的速度为15公里/小时,距离为8公里。
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时间,即速度=总路程/时间。
设小红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为x小时,则速度=8/x。
根据题意,速度为15公里/小时,所以15=8/x。
解方程可得,x=8/15小时。
由于有60分钟=1小时,所以小红到学校的时间为(8/15)*60=32分钟。
第3题: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全程共计12公里。
他第一段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了5公里,然后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了剩下的路程。
请问他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小明的速度分为两段,第一段速度为20公里/小时,骑行了5公里;第二段速度为15公里/小时,骑行了剩下的路程(12-5=7公里)。
第一段用时=距离/速度=5/20=1/4小时。
第二段用时=距离/速度=7/15小时。
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的时间为1/4 + 7/15 = 17/60 + 28/60 =45/60 = 3/4小时。
第4题:小红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全程共计16公里,分为两段。
第一段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5公里,第二段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
请问她从A地到B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小红的速度分为两段,第一段速度为15公里/小时,骑行了5公里;第二段速度为20公里/小时,骑行了剩下的路程(16-5=11公里)。
第一段用时=距离/速度=5/15=1/3小时。
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库-健康管理概论

第一章:练习题库-健康管理概论1.(单选)正确答案:B生活方式管理是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2.(单选)正确答案:A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的国家是美国3.(单选)正确答案:C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4.(单选)正确答案:A健康管理有三部曲“检测—评估—干预”,其中的健康风险评估,也叫做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用以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5.(单选)正确答案:A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持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6.(单选)正确答案:C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三维健康观;《阿拉木图宣言》: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渥太华宪章》: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保健大宪章》: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7.(单选)正确答案:D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个体化、足量化、系统化。
8.(单选)正确答案:D健康管理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9.(单选)正确答案:E疾病管理具有3个主要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慢性病)的个体。
如糖尿病管理项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10.(单选)正确答案:A美国在2000年启动的“健康人民2010”计划包括两个主要目标、28个重点领域和467项健康指标。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第1章_圆柱与圆锥》小学数学-有答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练习(3)

《第1章圆柱与圆锥》小学数学-有答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练习(3)一、解答题1. 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3分米,高1.2分米,内装汽油的高度为桶高的4,如果5每升汽油重0.82千克,这些汽油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 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45分米,底面周长是9.42分米。
做这个水桶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3. 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体积是4.2立方米,底面积是1.4平方米,桶内装油的高度是,油高多少米?桶高的344. 把一块长31.4厘米,宽20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钢坯熔化后浇铸成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高是多少厘米?5. 在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将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铁锤放入水中,当铁锤从圆柱形容器中取出后,水面下降1厘米,求铁锤的高。
6. 把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求削去木块的体积。
7.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体积是2355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8. 一个圆柱形油罐,底面周长62.8米,高4米,如果每立方米可容油0.7吨,这个油罐可装油多少吨?9. 一个圆柱的高是50.24厘米,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得数保留整数)10. 一个圆柱形奶粉盒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1. 一根圆柱形钢材,长20分米,底面半径是5分米,若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12. 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底面半径是10厘米,里面装有水,水的高度是12厘米,把一小块铁块放进杯中,水上升到15厘米,这块铁块重多少克?(每立方厘米铁重7.8克)13. 一口周长是12.56米的圆柱形水井,它的深是10米,平时蓄水深度是井深的4,这5口井平时的水量是多少立方米?14. 有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高的比是3: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比第二个少多少立方厘米?15. 如图是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钢制机器零件,中间有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形空洞,求这个零件的体积。
第1章 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1章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第1章总论练习题及其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资产范围的有()。
a、经营方式租入的设备b、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设备c、委托代销商品d、已卖出但购买方尚未运出而存贮企业仓库的商品2、下列各项业务中,最终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a、支付应付债券利息b、发行债券取得款项存入银行存款c、宣告发放股票股利d、接受固定资产捐赠3、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以下有关总收入和弹鼠的定义中,恰当的就是()。
a、总收入来源于日常活动,弹鼠也可能将来源于日常活动b、总收入可以影响利润,弹鼠也一定会影响利润c、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应确认为收入d、总收入可以引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弹鼠不一定会引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4、甲公司2021年发生的部分业务如下:(1)以560万元出售一项专利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2)出售一批商品,取得收入480万元(不含增值税),成本320万元;(3)收到投资者投入现金300万元;(4)发生广告费支出55万元;(5)预收b公司账款15万。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事项对甲公司2021年营业利润的影响金额是()万元。
a、165b、160c、180d、1055、以下各项中,属轻易扣除所有者权益的弹鼠和损失的就是()。
a、可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b、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c、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d、拒绝接受投资时构成的资本溢价6、下列各事项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c、发行股票d、支付现金股利7、以下各项中,彰显实质著重形式建议的就是()。
a、使用双倍余额递增法计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b、期末对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c、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8、以下各项会计信息质量建议中,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至着制约促进作用的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3、x4为松弛变量,表中解代入目标函数后得Z=10。
X1 c d b X2 0 e -1 X3 1 0 f x4 1/5 1 g
X3 X1
2 a
Cj-Zj
(1)a~g的值。 (2) 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
因为目标函数值为10,而Z=5x1+3x2,由单纯形 表可知x1=a, x2=0, 故a = 2。 因为x1、x2为基变量,所以因当满足高斯消元 的形式,故c=0, d=1, b=0, f=0。
j=2-(3×-1+0×1)=5
k=0-(3×1/2+0×1/2)=-3/2
综上所述: a=3, b=2, c=4, d=-2, e=2, f=3, g=1, h=0 i=5, j=5, k=-3/2, l=0
6设 X
0
是线性规划问题 max z CX , AX b, X 0
C 代替 C 后,问题 的最优解。若目标函数中用 的最优解变为 X
不是基,故
X (5,15, 0, 20, 0)
不是基解,更不可能是基可行解。
2 1 1 1 3 0 4 7 1
不是基,故
X (15,5,10, 0, 0)
不是基解,更不可能是基可行解
4 下表为用单纯形法计算时某一步的表格。已知该线
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 max Z 5 x1 3x2 约束形式为
-7
(j)
(k)
(l)
首先由于x1、x5为基变量,故g=1, h=0, l = 0
再有
1/ 2 0 B 1/ 2 1
1
那么 1/ 2 0 b
c d 1 2 1 1/ 2 1 1 3 e 0 i 1
½ b=1 ½ c=2 ½ d=-1
•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 Max Z=x1+5x2+3x3+4x4 • 2x1+3x2+ x3+2x4 ≤ 800 • 5x1+4x2+3x3+4x4 ≤ 1200 • 3x1+4x2+5x3+3x4 ≤ 1000 • x1、x2、x3、x4 ≥0
• (1)求线性规划的最优解。(20分)
参考答案
• 最后一张单纯形表如下:
5 已知某线性规划问题的初始单纯形表和用单纯形法 迭代后得到的表如下所示,试求括弧中未知数a~l值。
X1
X4 X5 6 1 (b) -1 (a)
X2
(c) 3 -1
X3
(d) (e) 2
X4
1 0 0
X5
0 1 0
Cj-ZJ X1 X5
(f)
4
(g)
(h)
2
(i)
-1
1
1/2
1/2
0
1
Cj-ZJ
0
Cj CB 0 4 XB x5 b 100 200 1 x1 1/4 2 -3/4 5 x2 0 0 1 3 x3 -13/4 -2 11/4 4 x4 0 1 0 0 x5 1 0 0 0 x6 1/4 1 -3/4 0 x7 -1 -1 1
x4 x2 5 100 检验数j -13/4 0
-11/4
序号 A B X1 2 10 X2 4 0 X3 3 -5 X4 0 0 X5 0 4
C
D E
3
1 0
0
4.5 2
2
4 5
7
0 6
4
-0.5 2
F
0
4
5
2
0
解:可行解有(a),(c),(e),(f);
p1 p2 p3 p4 p5
1 0 1 0 0 1 2 0 1 0 A 0 1 0 0 1
j c j ci aij
i 1
m
初始单纯形表的检验数行即为目标函数中的系数C。
c1 a, c2 1, c3 2, c4 c5 0
对迭代后的单纯形表有:
2 7 c2 (2* c1 0* i)
a=c1=3
至此我们已获得所有的目标函数的系数
b=2
c=4
d=-2
½ c+3=i
½ d+e=1
i=5
e=2
1/ 2 0 6 f 又有 B b 1 4 1/ 2 1
1
f=3
还剩下检验数 a、j、k 检验数的定义为
j c j ci aij
i 1
m
如何求得c呢?
求证: (C C )( X X ) 0
0
证明:因为
CX 0 CX *故C ( X * X 0 ) 0
(1)
又C * X * C * X 0 , 有C * ( X * X 0 ) 0 (2)
将(2)-(1)有
(C C )( X X ) 0
0
课堂练习
Hale Waihona Puke 判断下列各点是否为该线性规划问题可行域上的顶点:
X (5,15, 0, 20, 0) X (15,5,10, 0, 0)
解:
2 1 1 0 0 1 3 0 1 0 A 4 7 1 2 1
2 1 0 1 3 1 4 7 2
由检验数的定义可知: j c j ci aij
i 1
m
-1=3 -(0×0 +e×5) e=4/5 g=0-(0×1/5+1×5) g=-5
综上所述: a=2, b=0, c=0, d=1, e=4/5, f=0, g=-5 由于所有检验非正,故该解是最优解 这个表格为最终单纯形表
0
0
-1/4
-1
4 x4 x4 0 6
2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max Z x1 3x2 x1 x 2 x 1 2 st. x2 x1 ... x3 x4 x5 x5 0 5 10 4
(1)
(2) (3)
(4)
下表中所列的解均满足约束条件(1)-(3),试指出表中 哪些是可行解,哪些是基解,哪些是基可行解。
• 解:
max Z 2 x 2 x2 3( x x ) 0 x4
' ' 1 ' 3 '' 3
x ' st. 2 x1 x' 0 1
' 1
x2 x2 x2 0
( x x ) ( x x ) x ,x 0
' 3 '' 3 ' 3 ' 3 '' 3 '' 3
1 1 0
1 1 0
0 2 1
1 0 0
1 0 0
0 0 1
是基
0 2 1
1 0 0
0 1 0
是基
是基
基解有(a),(b),(f);基可行解有(a),(f)。
3 已知某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为
25 2 x1 x2 x3 x 3x x4 30 1 2 st. 4 x1 7 x2 x3 2 x4 x5 85 x1 x2 x3 x4 x5 0
第1章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 掌握图解法、图示解释、几何解释。 • 掌握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 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建立线 性规划模型,在计算机上求解。
1 将下述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min Z 2 x1 2 x2 3x3 x1 x2 x3 4 st. 2 x1 x2 x3 6 x 0, x 0, x 无约束 2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