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咽喉病的辨证治疗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发炎、红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咽喉炎属于“喉痹”范畴,常见有风热、痰火和肺热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对于咽喉炎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十分重要,因为辨证施治可以更准确地治疗疾病,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防止复发。
下面将介绍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一、风热辨证咽喉炎的风热辨证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灼热感、干燥咳嗽、黄腻口痂和咳痰稠黄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热咽喉炎的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加味。
二、痰火辨证咽喉炎的痰火辨证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干燥灼热感、口苦喉干、咽中有痰、声音嘶哑等症状。
中医治疗痰火咽喉炎的原则是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常用方剂为川贝雪梨膏加味。
三、肺热辨证咽喉炎的肺热辨证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剧烈、干咳无痰、甚至咯血等症状。
中医治疗肺热咽喉炎的原则是清肺泻热、滋阴润燥。
常用方剂为麦冬石膏汤加味。
四、阴虚辨证咽喉炎的阴虚辨证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干燥、灼热感、口干咽燥、咳嗽无痰等症状。
中医治疗阴虚咽喉炎的原则是滋阴润燥、清热解毒。
常用方剂为五味调咽丸加味。
总的来说,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是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喝温开水,不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
此外,保持咽喉部湿润,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咽喉炎的辨证施治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辨证类型有不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因此,在出现咽喉炎症状时,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结起来,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为风热、痰火、肺热和阴虚等类型,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避免过度用声等刺激。
尤其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咽喉炎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方法与原理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方法与原理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咽喉黏膜受到损伤或感染,导致咽喉部位发炎。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方法与原理独特而有效,被广大患者所认可。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方法和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咽喉炎的诊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辨证的核心在于辨明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辨证分型中医对于咽喉炎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风寒感邪、热毒蕴结、湿热蕴结、虚火亢盛等。
通过辨证分型可以明确病情属性,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病因辨析中医认为,咽喉炎的发病与天气变化、饮食过量、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
通过准确辨析病因,有助于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避免重复发作。
3.症状评估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全面观察患者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发热、咳嗽等表现。
通过综合评估症状,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发展和预测疗效。
二、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养生保健等方法。
1.中药治疗中医使用中药治疗咽喉炎广泛且有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咳的作用。
同时中药还可以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进行个体化调配,提高疗效。
2.针灸治疗中医针灸在咽喉炎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循环,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3.中药外敷中医常常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来治疗咽喉炎。
例如可以用温热的中药煎剂进行加热敷贴,既可以起到温通的作用,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直接渗透和吸收。
4.养生保健中医认为,咽喉炎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病症进行治疗,还需要注重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包括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三、治疗原理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调和气血、散寒燥湿、解毒消肿等。
1.调和气血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引起咽喉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经验分享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施治经验分享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咳嗽、咽干等症状。
中医认为,咽喉炎是由于风热或火热侵袭咽喉所引起的,治疗咽喉炎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下面将分享我在治疗咽喉炎方面的一些中医经验。
1. 风热咽喉炎风热咽喉炎是咽喉炎的常见类型,其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咳嗽、咽干等。
中医认为,风热咽喉炎是由于外感风邪和内生热邪所致。
因此,在治疗风热咽喉炎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
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是治疗风热咽喉炎的经典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连翘等中药。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
推拿疗法:鱼际推拿鱼际推拿是一种经典的推拿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咽喉疼痛。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双手掐住鱼际,并向外拉扯,重复数次。
这种推拿疗法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咽喉疼痛。
2. 阳火咽喉炎阳火咽喉炎是一种以咽喉疼痛、咳嗽、口干等症状为主的咽喉炎类型。
中医认为,阳火咽喉炎是由于体内阳气亢盛所致,治疗时应以清阳泻火为主要方法。
中药方剂:清咽煎剂清咽煎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生地、麦冬、黄芩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咽喉疼痛、口干等症状。
艾灸疗法:足三里穴艾灸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艾灸治疗的常用穴位之一。
通过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可以清热降火,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咽喉疼痛。
3. 痰湿咽喉炎痰湿咽喉炎的主要症状为咽喉疼痛、咳嗽、咽部沉闷等。
中医认为,痰湿咽喉炎是由于体内湿邪郁滞所致,治疗时应以燥湿化痰为主要方法。
中药方剂:瓜蒌首乌汤瓜蒌首乌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瓜蒌、首乌等。
这些中药具有燥湿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
拔罐疗法:背部拔罐背部拔罐是一种常用的拔罐疗法,可以有效疏通气机,排除体内湿邪。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背部的特定穴位上施加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促进湿邪的排出,缓解咽喉疼痛。
中医辨证诊治个性化咽喉炎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诊治个性化咽喉炎治疗方案咽喉炎是指咽喉黏膜发生炎症引起的一类常见疾病,常见症状为咽部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念之一,个性化的辨证施治更能对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调理。
在中医治疗咽喉炎中,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成为中医医生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辨证分型中医对咽喉炎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热毒型、寒湿型和痰热型三种。
1.热毒型: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咳嗽、声音嘶哑、口渴症状明显,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寒湿型:主要表现为咽部胀痛、异物感、口腔粘腻、痰多,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3.痰热型:主要表现为咽部肿痛、咳嗽痰多、痰黄稠厚,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二、辨证施治1.热毒型咽喉炎治疗方案热毒型咽喉炎主要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宜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主要常用药物有黄连、连翘、金银花等。
此外,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喝温水以帮助排毒。
2.寒湿型咽喉炎治疗方案寒湿型咽喉炎治疗主要以温中化湿为主,宜选用温中化湿的中药进行调理。
主要常用药物有陈皮、白术、半夏等。
此外,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室温和充足的休息。
3.痰热型咽喉炎治疗方案痰热型咽喉炎治疗主要以清热化痰为主,宜选用清热化痰的中药进行治疗。
主要常用药物有枇杷叶、浙贝母、半夏等。
此外,避免糖分摄入过多,多喝温水有助于痰液的顺利咳出。
三、个性化治疗在具体的治疗中,中医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例如,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红花等;对于咽部有肿物感的患者,可以选用散结消肿的药物,如茯苓、莪术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咽喉炎治疗方案的制定需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调理。
通过合理使用中药药物和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咽喉炎症状。
然而,中医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生的用药和饮食调理建议。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但本病常常累及⽓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中医辨证分型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红,苔薄黄,脉浮数。
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点状渗出物。
治则:疏风清热,利咽⽌咳。
处⽅:桑叶、菊花、⾦银花各15克,枇杷叶、⽜蒡⼦各12克,板蓝根、猫⽖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草5克。
2.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并见恶寒头痛,⾆淡红,苔薄⽩,脉浮紧。
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
治则:疏风散寒,利咽⽌咳。
处⽅: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蚕、紫苏叶、薄荷、⽢草、细⾟各6克,⽣姜3⽚。
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肥⽢厚味⾷物,常⾃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粘稠,⾆淡红、⾆体胖,苔⽩厚腻,脉滑。
咽后壁滤泡增⽣,黏膜肥厚。
治则:化湿祛痰,利咽⽌咳。
处⽅: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草各6克,牡蛎、猫⽖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
⽤⼒咳时甚⾄可引起呕吐,⾆边暗红,苔薄⽩,脉弦。
咽部黏膜层慢性充⾎,后壁滤泡增⽣,粘液腺肥⼤,分泌亢进。
治则:疏肝理⽓,利咽⽌咳。
处⽅:柴胡、⽢草、薄荷各6克,⽩芍、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蝴蝶、⽠蒌、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参、牡蛎各30克。
5.阴虚:患者年龄偏⼤,常⾃觉咽中不适、微痛⼲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引起咳嗽,易受**引起恶⼼、⼲呕,多在⼊夜加重,⾆红苔少,脉细数。
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咽后壁黏膜⼲燥或萎缩。
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利咽⽌咳。
处⽅:⽣地黄、⽞参、丹参各20克,麦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地⾻⽪、⽜膝、⽠蒌各12克,薄荷、⽢草各6克,牡蛎30克。
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综合疗法和治疗原则与方法

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综合疗法和治疗原则与方法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咽喉粘膜受损或感染引起的炎症。
中医认为,咽喉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感风寒、内伤情志、脾胃虚弱等。
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综合疗法注重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治疗原则与方法也因证而异。
一、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基本原则中医辨证施治咽喉炎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辨证有风热侵袭、痰湿内蕴、气血不足等。
下面就分别介绍这几种辨证的治疗方法。
二、风热侵袭型咽喉炎的综合疗法对于风热侵袭型咽喉炎,中医治疗的关键是清热解毒、祛风利咽。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 中药治疗:可使用败毒散、葛根汤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咽的作用。
2. 中药外用:可以制作中药膏药水,直接涂抹于患处,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金银花等。
3. 中医针灸:针刺疗法可直接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等。
三、痰湿内蕴型咽喉炎的综合疗法对于痰湿内蕴型咽喉炎,中医治疗的关键是化痰祛湿、理气止咳。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 中药治疗:可以使用健脾和胃、化痰祛湿的中药,如半夏泻心汤等。
这些中药具有消炎化痰的功效。
2. 食疗调理: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少食易生痰湿的食物,多食酸甘化湿的食物,如花生米、薏仁等。
3.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机流通,有助于消除痰湿。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拍打、捏揉等。
四、气血不足型咽喉炎的综合疗法对于气血不足型咽喉炎,中医治疗的关键是补益气血、滋养喉咙。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 中药治疗:可使用益气养阴、滋补喉咙的中药,如党参、麦冬等。
这些中药可以滋养喉咙,增强抵抗力。
2.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喉咙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气血供应,有助于喉咙的修复。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捏、抚摩等。
3. 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气血的调理。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典方法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典方法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症状包括咽喉疼痛、灼热感、咳嗽、声音嘶哑等。
中医在咽喉炎的辨证治疗上有着独到的方法和经典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就介绍几种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典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最经典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咽喉炎患者来说,针灸能够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增强免疫力,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中医经典的针灸疗法包括艾灸、刺络等。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温通寒凉的作用。
刺络则是通过用针刺激穴位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炎症消散。
二、中药疗法中医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咽喉炎的常见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医经典的中药方剂包括清热解毒、润燥止咳、和解散结等。
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咽喉红肿肿痛、口干口渴等症状。
润燥止咳的中药方剂能够润燥止咳、化痰止嗽,适用于咳嗽咯痰、声音嘶哑等症状。
和解散结的中药方剂能够疏散结聚、止痛消肿,适用于喉咙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
三、食疗疗法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食疗疗法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咽喉炎患者来说,中医推荐的食疗方案包括清淡饮食、多喝温水、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清淡饮食能够减轻咽喉的负担,帮助咽喉恢复。
多喝温水能够保持咽喉黏膜的湿润,缓解疼痛和干燥感。
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减少刺激和加重炎症。
四、调理养生中医强调防病治未病的理念,对于咽喉炎患者来说,调理养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中医经典的调理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疲劳、增加营养摄入等。
良好的作息习惯包括规律作息、不熬夜等。
避免疲劳可以减少身体的耗损,增加营养摄入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典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食疗疗法和调理养生。
其中,针灸和中药是中医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能够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炎症。
食疗和调理养生是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通过饮食调理和良好习惯改善咽喉炎的症状。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验分享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验分享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喉咙疼痛、红肿、咳嗽等症状。
中医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独到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将分享一些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验。
一、病因辨证1. 高热病因:高热型咽喉炎多由外感风热、火热、热毒等引起,常见于夏季。
表现为咽喉灼热疼痛、苔黄腻、舌红等,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2. 阴虚病因:阴虚型咽喉炎多由久病、劳倦、过度用声、阴虚内热等引起。
表现为咽干、灼痛、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治疗应以养阴滋润为主。
3. 寒凝病因:寒凝型咽喉炎多由寒邪侵袭、久饮冷饮、寒冷环境等引起。
表现为咽喉疼痛难忍、口舌畏寒、舌淡苔白等,治疗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二、辨证分型1. 风热型:主要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有痰、发热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
2. 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咽干灼痛、声音嘶哑、口渴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滋阴润燥的中药如沙参、玄参等。
3. 寒凝型:主要表现为咽喉寒痛、声音嘶哑、口苦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如生姜、陈皮等。
三、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中药颗粒剂、中药汤剂或中药口服液等形式。
配合一定的饮食调理,进食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2. 中医外治法:可以采用温热敷、药物喉喷、中药膏贴等外治法。
药物喉喷可选用金银花提取物等消炎镇痛的药物进行喷雾,每天多次。
3. 穴位保健:通过按揉一些特定的穴位,如太阳、合谷、风府等,可以改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1.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环境刺激。
3. 尽量避免与咽喉区有关的刺激性物质,如烟酒、辛辣食物、刺激性饮料等。
4. 注意声音保护,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或尖叫等。
总之,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验是根据疾病不同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法以及穴位保健等方法来缓解咽喉炎的症状。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日常预防和注意事项,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防止咽喉炎的再次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喉病1.常见咽喉炎方:谷精草桔梗薄荷细辛牛蒡子黄芩射干益智仁枳壳甘草。
常见咽喉炎多因素有肺热偶感外邪,邪阻咽喉所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多表现为咽部不适或咽喉红肿疼痛,有些咽炎患者并不感觉咽部不适,常以胸闷、气短、干呕、咳嗽或其他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医者应仔细检查,以免误诊。
咽喉炎因风寒引起者咽喉红而略显灰暗且疼痛较轻,常伴有头疼、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多舌淡苔薄脉浮;风热引起者咽喉红而鲜亮且疼感较重,常伴有头疼、发热、咳嗽咽干、四肢酸痛、扁桃体肿大等,多舌红苔薄黄,脉浮略数。
有时仅有咽喉疼痛或发热而无外感的其他症状出现。
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为主,再据兼症灵活辨证选药。
方用谷精草、薄荷、牛蒡子、黄芩、射干、细辛清热解毒祛风,桔梗载药为引经之用,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败脾之弊,起到方中太阳的作用,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兼症灵活加减应用,如口干者可加芦根、花粉、葛根,咽喉疼甚可加连翘、板蓝根,便秘可加大黄,脉儒弱而沉可加山药、附子,饮食欠佳可加焦三仙、鸡内金,体虚加党参,气阴两虚加黄精,咳嗽痰多加紫菀、川贝母,干呕加半夏,外感风寒加生姜,流鼻涕可加荆芥、防风。
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慎风寒。
须要指出的是临床有许多咽炎是因鼻炎、鼻窦炎致使鼻粘膜水肿、鼻甲肥大,鼻腔呼吸不利,张口呼吸引起的,此时应当以治疗鼻炎、鼻窦炎为主,兼治咽喉炎。
临证要注意鉴别。
2.内热炽盛咽痛方:板蓝根桔梗连翘当归知母益智仁黄芩枳壳甘草。
临床由于过食高粱厚味、煎炒焙烤之品,致使内热炽盛烧灼咽喉,阻滞局部气血的正常运行,即使不受外邪也易使咽喉充血红肿疼痛。
多表现为鼻干,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略洪数,常伴有干呕、便干,胸闷、咳嗽、气短等症状,兼有外邪时常会发生高热。
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理气机,使邪不淤滞于咽喉而利于排出。
方用板蓝根、连翘、黄芩、知母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桔梗引经,当归活血补血扶正防热甚伤血伤津,益智仁温阳健脾防诸药苦寒之弊,枳壳疏理气机不使邪滞生热,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
临床忌过用苦寒,因过用苦寒或饮冷贪凉而致胃寒者可加干姜,患者素体脾虚,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或沙参、山药、白扁豆,内热炽盛津液亏乏口干渴者可加芦根、麦冬、生地等滋阴养液,大便干硬不易解者可加大黄,高热者可加芦根、石膏,热在咽喉而下焦虚寒脉弱者加附子,有外邪者可加谷精草、荆芥、薄荷开宣以利于热邪的宣泄,有咳嗽者可加杏仁、贝母。
嘱患者忌辛辣,戒烟酒,多饮水,少食煎炸焙烤之物。
3.常见慢性咽炎方:谷精草板兰根桔梗麦冬当归射干薄荷益智仁茯苓枳壳甘草。
慢性咽炎多见于教师或其他用嗓过度、饮水较少之人,现在的慢性咽炎患者逐渐增多,也许跟环境、气候污染有关。
慢性咽炎多表现为咽喉红而疼痛,或有异物感,或感觉咽喉干而不适,常易干呕,或有胸闷、气短、咳嗽的表现,多舌质淡红苔薄,脉略数。
临床多认为是机体津液亏乏,液不养咽,津不濡喉所致,治疗多以滋阴养液、清热解毒为主。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认为“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固然有之,但仍以湿热之邪久羁咽喉,局部气机不利、血行不畅,咽喉不得所养或邪淤化热灼津所致。
阳虚津不上承也为常见。
治疗不能单纯滋阴养液,常须清热利湿解毒,咽喉不为邪困,气血流畅则咽喉得养得润而感觉舒畅。
阳虚者温阳益气促津液上承。
方用谷精草、板兰根、桔梗、薄荷、射干疏风散热解毒利咽为君,当归、麦冬滋阴润咽为臣,益智仁、茯苓温阳健脾促津液上承而润咽为使,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且可解毒润喉利咽。
临床还要结合患者其他症状以及不同季节和环境气候的变化灵活加减变化,体虚加党参;脉儒弱而沉,阳虚者加山药、附子;有外感时及时解表,有情志因素者加郁金、菖蒲;舌红苔光剥有阴虚之象者加黄精及少量桂枝;兼有咳嗽者可加川贝母、杏仁。
嘱患者忌辛辣煎炸,多饮水,同时临床治疗不可过用苦寒之品。
慢性咽炎与梅核气不同应当注意鉴别。
慢性咽炎多咽红、疼痛或咽干思饮,舌多淡红苔薄,梅核气只感觉咽部不适而无红疼的表现,多无思饮,舌多淡胖苔白有齿痕。
慢性咽炎多因用嗓过度咽部邪阻,津液匮乏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滋养津液为主;梅核气常见于中年妇女及易抑郁易着急之人,多因肝气不疏气机阻滞所致,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
4.梅核气方:苏子半夏厚朴枳壳柴胡当归茯苓益智仁菖蒲香附甘草。
梅核气多见于易抑郁的成年妇女,患者多易生气,性格抑郁内向,常好猜疑,月经多不调,多饮食、睡眠欠佳。
多因患者性格抑郁内向,而家庭琐事又较多,或工作、生活不顺心,以致肝郁气滞、痰湿淤阻咽喉所致。
就诊者常言咽喉部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常怀疑自己有食道肿瘤,而检查咽喉部以及舌苔、舌质常均无明显病变,脉多弦。
治疗当疏肝理气解郁、醒脾化痰开窍。
并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嘱患者少着急,忌辛辣,按时休眠避免过度劳累。
方用苏子、半夏、厚朴理气降气化痰,枳壳、柴胡、当归、香附疏肝理气解郁,菖蒲醒脾开窍,益智仁、茯苓温阳健脾除湿疏通三焦以利开窍,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者可加党参、白术、白扁豆益气健脾培补气血;脾胃不好,饮食欠佳者可加焦三仙、鸡内金、鸡屎藤健脾消食;睡眠不良者可加酸枣仁、合欢皮安神催眠,一般不用夜交藤,防其滋阴助痰不利开窍;胸闷痰多者可加瓜蒌、薤白、郁金开胸化痰理气;脉沉弱者加附子、干姜、山药温阳益气;兼有外感时要及时疏风解表,咽喉发炎者可加鸡冠花、谷精草疏风清热消炎,有咳嗽者可加桂枝、杏仁宣肺止咳;月经不调白带较多时可加山药、芡实、艾叶健脾利湿止带。
当患者怀疑自己有食道肿瘤时及时做必要的检查,以解除患者的顾虑。
5.滤泡性咽炎方:土茯苓桔梗当归射干党参茯苓枳壳益智仁干姜贝母甘草。
滤泡性咽炎多因慢性咽炎或急性咽炎过用苦寒或贪饮冷饮,使寒凝气滞、痰湿郁阻,热邪久羁于咽喉所致。
临床患者常感觉咽部不适,多痰或音哑,观察可见咽部有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且不甚红不甚疼痛,吞咽无梗阻的感觉,有时伴有咳嗽,多舌淡苔薄脉虚弱,饮食、二便、睡眠多正常。
治疗当清热祛湿,兼以温散寒凝,疏通气机。
方用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而无苦寒败脾之虞,桔梗、射干清热利咽喉,党参、干姜、益智仁、茯苓温阳健脾散寒以除湿,当归、枳壳疏理气机,疏通三焦及咽部使其气血流畅以利于湿热之邪的排泄祛除,贝母可软坚化痰促进滤泡的疏散减少和咽部的复原,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兼有有外感时要及时疏风解表,脉沉弱者可加附子、山药、菟丝子温阳益肾,脾虚便溏者可加赤石脂、山药、诃子涩肠止泻,有咳嗽时加半夏、桂枝、款冬花化痰止咳,咽红有阴虚之象者可减干姜加黄精、白术益气养阴。
嘱患者调情志,忌苦寒、辛辣、煎炒之品。
6.寒性咽炎方:土茯苓益智仁当归附子干姜茯苓桔梗麦冬枳壳甘草。
寒性咽喉炎多因过用苦寒或贪凉导致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津液不得上承,咽喉不得滋润,或寒凝淤阻咽部气血循环不畅所致。
患者常感觉咽喉疼痛或不适,常欲吐痰或吐涎液,时欲干咳清嗓,可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检查可见咽喉部红肿不甚,感觉光亮而又略显晦暗,缺少津液,舌质多淡,苔薄白,脉濡弱,小便多清长,女性常伴有月经量少或提前。
临床寒性咽炎多属慢性咽炎,由于寒邪久淤常易化热,故治疗不能一味温阳散寒,常须配以清热利湿之法。
方用干姜、附子、益智仁、茯苓温阳散寒、健脾益肾;当归、麦冬滋阴养液活血,促进咽部血液循环增加津液的滋养;土茯苓解除咽部原有的湿热之邪或寒邪久淤之热,且无苦寒之弊;桔梗引药达咽喉,枳壳疏理气机畅通三焦使邪能出养能达,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应用,如体虚加党参,血虚加鸡血藤,饮食欠佳加焦三仙、鸡内金,兼有外感流鼻涕加细辛。
嘱患者慎用苦寒之品,慎风寒,忌贪凉,少用煎炸焙炒辛辣之品,多饮水少言语,时时注意保护咽喉。
7.急性扁桃体炎方:二花连翘桔梗黄芩元参贝母当归半夏益智仁甘草。
急性扁桃体炎多因内有积热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所致。
热邪淤积于咽喉扁桃体处,扁桃体受热邪淤积所扰,局部气血不畅淤积而肿胀疼痛。
症状可见患者扁桃体红肿疼痛,咽部也有红肿疼痛之象,常伴有高热、口干,便秘,有时可有咳嗽,多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洪数。
治疗当清热解毒,兼以凉血解表,但不可过用苦寒之品,苦寒之品用之过多会导致寒凝血阻以致扁桃体肿大经久不退,甚至终身肿大不消,当肿大至影响呼吸、吞咽时常须手术摘除。
方用二花、连翘、黄芩、元参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元参还可配合当归、贝母、半夏软坚散结化痰,使肿大的扁桃体能及时回复缩小,以防扁桃体肿大经久不退;细辛辛温解表邪,益智仁温阳健脾可防诸药苦寒之虞,桔梗载药上行达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可加枳壳疏理气机,高热者可加芦根、知母、石膏;便秘可加大黄;素体脾虚可加党参、山药;内虽有热,但热多在上焦,中焦虚寒脾胃惧寒者可加干姜,下焦虚寒脉沉弱者可加山药、附子;咳嗽可加紫菀;扁桃体肿大经久不愈可加白僵蚕;舌苔白腻可加白蔻仁、草果。
嘱患者忌辛辣,慎风寒,多饮水。
8.慢性扁桃体肿大方:土茯苓桔梗半夏贝母元参当归益智仁干姜附子甘草。
慢性扁桃体肿大者临床非常多见,多因扁桃腺炎急性期不能及时合理治愈或过用抗生素、大输液等苦寒之品致使寒凝血瘀、气机淤滞,邪热久羁咽喉扁桃体处,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淤积所致,由于对机体影响不大,患者多不能积极治疗。
但扁桃体的肿大会使其正常功能不能较好地发挥,常会导致患者御邪抗寒能力减弱而反复感冒发热,且感冒后常不会速愈。
临床治疗当清热解毒利湿,温阳化痰、软坚散结疏通局部气血,扁桃体局部气血流畅,邪热得以祛除,则肿大的扁桃体可逐渐缩小,机体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方用土茯苓清热解毒祛湿且无苦寒之弊,元参、贝母、半夏、当归化痰软坚散结,附子、干姜、益智仁温阳以散寒,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可加枳壳疏理气机,体虚加党参、山药,饮食欠佳加鸡内金、焦三仙,慢性扁桃体肿大急性发炎时按急性扁桃腺炎治疗。
嘱患者忌辛辣,慎风寒,少冷饮,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抗邪能力,遇有感冒时及时正确治疗,少用苦寒之品。
扁桃体肿大影响正常吞咽和发声,用药又不能及时较好的治愈时可择时手术摘除。
9.秋燥咽干咽红方:黄精、桔梗、当归、生地、诃子党参、枳壳、射干、益智仁、菊花、甘草。
深秋季节,气候干燥,外加寒邪来袭,人们又嗜食辛辣,饮水较少,常易致咽喉部气血循行不畅,津液亏乏失润而干红略疼,患者表现为常欲清嗓或嗓痒欲咳,或嗓子常感觉有痰,但咳之常少有痰咳出;常欲饮水润嗓,但饮水常只有一时快感而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常伴有干咳、胸闷、气短的症状,与慢性咽炎多有相似之处。
治疗当以生津养液润肺为主,方用黄精、当归、生地、诃子、党参益气生津养液,益智仁温阳健脾、养胃助生津养液,桔梗引津液上行润肺浸嗓,射干、菊花消解咽喉部之邪热,枳壳疏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有外感时兼以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