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疾病的病理变化
咽炎的中医概念是

咽炎的中医概念是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根据中医理论,咽炎主要与以下几个概念相关:风邪、火热、痰湿、肺胃热毒和气滞等。
以下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详细解释这些概念。
首先,中医认为咽炎通常由外邪入侵引起,其中风邪是最主要的外邪类型。
风邪是一种外来的病邪,具有快速传播、易变易动的特点,常常通过呼吸道进入咽部。
同时,风邪容易与其他邪气相互合并,形成了复杂的病理机制。
其次,中医认为咽炎的发病机制与火热密切相关。
火热是一种病邪,具有向上炎热的特点。
当火热侵犯咽部时,会引起咽部黏膜的充血、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此外,火热还会促进痰湿的生成和积聚。
痰湿是指体内湿气和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痰液异常。
中医认为痰湿是咽炎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痰湿可来源于饮食不当、腹腔脏腑湿热、肺气失调等多种原因,它会影响咽部的正常排泄功能,导致痰液堆积在咽部,进而引发咽炎。
此外,中医认为咽炎的发生与肺胃热毒关系密切。
肺为呼吸之官,胃为脏腑之海。
当肺胃热毒存在时,它们会上蔓咽部,引发炎症。
热毒是一种病邪,具有热燥、毒邪等特点,它会加重咽部的炎症反应,使咽炎症状更加严重。
最后,中医认为气滞也是咽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气滞是指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顺畅。
气滞可能是由于情绪不畅、饮食不适和体内痰湿阻滞等原因引起的。
当气机堵塞时,会导致咽部气机失调,影响咽部的正常功能,诱发咽炎。
总结起来,中医对咽炎的概念主要包括风邪、火热、痰湿、肺胃热毒和气滞等。
咽炎是外邪入侵体内,肠胃功能异常,湿热痰浊堆积,气血运行不畅等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引发的一种咽部疾病。
中医治疗咽炎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调理肺胃、祛除邪痰、通畅气机,以达到治愈咽炎的目的。
咽的解剖生理及疾病

喉口两侧:梨状窝pyriform sinus 喉上神经
两侧梨状窝之间:环后隙postcricoid space
喉咽部
前方:喉腔、会厌谷。 后壁:颈椎。 侧壁:梨状窝。 下方:通过环后隙接食道入口。 会厌谷 梨状窝
会厌谷
环后隙
喉 腔
咽壁结构
黏膜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颅咽筋膜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始于隐窝→实质。咽痛 、发热可达 39 ℃以上,吞咽困难,小儿可惊 厥。扁桃体肿大、充血,隐窝口有脓点或假膜 (易擦去不留出血创面)。颌下淋巴结肿大。
临床类型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
炎症局限于黏膜表面,病情较轻。
症状:咽痛、低热、轻度乏力和食 欲下降
检查:黏膜充血肿胀,扁桃体无明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面容(因长期张口呼吸,形成上颌骨
变长,腭骨高拱,牙外突,表情迟钝、状 如痴呆 )
检查:
面容。
鼻咽部CT、鼻咽部触诊、鼻咽镜检查。
治疗:
增殖体刮除术。
治疗合并症பைடு நூலகம்鼻炎、鼻窦炎、分泌中耳炎。
咽鼓管扁桃体
为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后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
舌扁桃体 :
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有短而细的隐窝,隐窝及周围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 构成舌扁桃体。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检查:
咽粘膜弥漫充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表面有分泌
物
严重者悬雍垂及软腭可水肿
颌下淋巴腺肿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急性传染病早期鉴别:猩红热、流感
咽病理报告单

咽病理报告单引言:咽病理报告单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文献,它不仅提供了对咽部病变的准确描述,还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内容结构严谨,能够全面反映病理情况。
在本文中,我将对咽病理报告单的常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报告单。
一、报告单概述:咽病理报告单是病理科医生根据患者切除的咽部组织进行光镜下观察和病理学分析后所出具的报告。
它通常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标本描述、组织学类型、病变程度、肿瘤相关指标(如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和病变分期等信息。
一份详细完整的咽病理报告单对于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本描述:咽病理报告单的第一部分通常包括对患者病变标本的描述。
这些描述包括标本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特征。
此外,报告单还会进行组织切片的数量和类型的记录,以及特殊染色(如免疫组化染色)的使用。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标本的组织学结构和病变程度。
三、组织学类型:咽病理报告单的核心部分是对咽部组织学类型的描述。
在此部分,病理医生通常会描述标本中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特征,比如细胞核的大小、形状,细胞质的染色性等。
通过描述这些形态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咽部疾病的类型,如炎症、肿瘤等。
四、病变程度:病变程度是咽病理报告单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咽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常见的病变程度有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于肿瘤病变,病理医生还会给出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信息,以供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肿瘤相关指标:对于咽部肿瘤病变,咽病理报告单还通常包括肿瘤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如基因突变、蛋白表达等。
通过这些指标,医生可以选择目标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六、病变分期:最后,咽病理报告单还包括对咽部病变的分期信息。
病变分期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分期系统来确定的。
不同的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扩散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辙叉咽喉的概念

辙叉咽喉的概念辙叉咽喉是一个医学概念,指的是咽喉区域出现问题,导致咽喉发炎、感染或其他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在中医学中,辙叉咽喉常用于描述咽喉疾病的病理变化。
辙叉咽喉的主要特征是咽喉区域的红肿、充血、痛苦、不适和喉咙疼痛。
一般来说,咽喉疾病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急性咽喉疾病主要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链球菌。
这些病原体会感染咽喉黏膜,引起较明显的炎症反应,导致症状的发生。
慢性辙叉咽喉主要是指长期存在的咽喉炎症,常常由感染、刺激和过敏等多种因素引起。
常见的慢性咽喉疾病有慢性咽炎、声带息肉、扁桃体炎等。
这些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咽喉不适、喉咙痛和声音嘶哑。
辙叉咽喉的症状通常包括:1. 咽喉不适:辙叉咽喉患者常常感到咽喉区域不适,有刺痛、沙哑的感觉,甚至有异物感。
2. 喉咙痛:炎症引起的喉咙痛往往会伴随声音嘶哑、咳嗽和吞咽困难。
3. 咽腔充血和肿胀:患者嗓子发红、充血,咽喉黏膜肿胀。
有时候,咽喉区域会有分泌物,可能是黄绿色的脓性分泌物。
4. 咳嗽:辙叉咽喉患者常常会有干咳、痰多或会咳嗽带血丝的症状。
辙叉咽喉的治疗主要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定。
对于急性辙叉咽喉,通常会采取对症治疗,如喝温开水、漱口液、含漱剂等来缓解症状。
一些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症。
对于慢性辙叉咽喉,首先需要找出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如过敏、刺激等,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因素。
同时,舒适和保护咽喉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保持口腔的湿润、避免用嗓过度、戒烟戒酒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有时,医生可能会给予局部湿润剂、抗感染药物或抗过敏药物的治疗。
此外,对于一些长期喉咙痛或声音异常的患者,建议去喉科检查以排除可能的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总之,辙叉咽喉是一个涵盖咽喉疾病的医学概念。
了解辙叉咽喉的病因和症状有助于正确对待和治疗此类疾病。
若症状持续较久或严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全身性疾病,治疗鼻窦炎。注意营养,增强体质锻练。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 酒,在有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环境中工作者应戴口罩。
2、根据不同类型的咽炎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淡盐水漱口,各种 含片含服。金嗓利咽丸、乐频清口服等。
3、肥厚性咽炎可以应用等离子低温消融。 4、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干燥、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好处。
预防
预防
1、戒烟戒酒,积极治疗急慢性咽炎及鼻腔、鼻窦、扁桃体的慢性炎症。 2、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 3、预防感冒等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在未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盲目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谢谢观看
症状
症状
1、患者始终感觉咽部有粘痰贴附或核状之物阻塞,遇情绪改变、气候变化、异味时更为明显。 2、检查时可发现咽部粘膜增生肥厚,咽后壁的淋巴滤泡呈散状或呈团块状增生,日久副声带增生肥厚变窄, 导致声音嘶哑,若有声带息肉增生可有癌变可能。 3、咽干口燥、咽痒、干咳、声音嘶哑、胸闷憋气等症状较常见。 4、咽部异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5、可伴有心慌气短、恶心反胃干呕、心烦易怒、盗汗多梦、咽干等症状。
病理
病理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主要原因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下,咽黏膜及黏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与淋巴织增生, 黏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突起呈慢性充血,致咽后壁有颗粒状隆起甚则融合成片,黏膜液腺内的分泌物若排泄受阻, 可在突起的淋巴组织顶部形成囊状白点,破溃时可见黄白色物。病变累及咽侧索淋巴组织时,则形成咽侧索呈纵 条状增生肥厚改变,称为“咽侧增生”。在本质上属于病变现象,是肥厚性咽炎的一种表现。
病理介绍
咽喉部影像解剖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

MRI检查的优点是软组织分辨率 高、无辐射损伤,但费用较高,
且检查时间较长。
04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流 程
初步诊断
了解病史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用药史等,以便 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观察影像特征
医生通过观察咽喉部影像,如X光片、CT或MRI等,初步判断病 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
CT检查可以发现咽喉部肿瘤、炎症、囊肿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CT检查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可以多角度观察,但费用相对较高,且存在辐射损伤的 风险。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咽喉
部软组织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MRI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炎 症等病变,以及了解病变对周围
确诊与治疗方案制定
病理诊断
对于需要确诊的病变,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理诊断,即通过活检或 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检查。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根据确诊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咽喉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案 例分析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案例
总结词
会厌囊肿是咽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通 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
VS
详细描述
会厌囊肿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喉镜和CT 检查。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囊肿的大小和位 置,而CT则可以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 界限。大多数会厌囊肿没有症状,但如果 囊肿较大或继发感染,可能会出现喉咙不 适、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会厌囊肿的方法 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喉咽部病变类型与影表现01会厌囊肿
咽炎的病理变化与诊断

咽炎的病理变化与诊断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
咽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黏膜充血、水肿、颗粒状、溃疡状和糜烂等。
咽炎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有需要时可以进行。
一、咽炎的病理变化咽炎的病理变化是指咽部黏膜在炎症反应下所出现的改变。
具体表现为:1. 黏膜充血和水肿咽炎的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咽部黏膜的充血和水肿。
黏膜充血使得咽部黏膜呈现红色,而黏膜水肿则使得黏膜表面凸起,甚至出现咽部水肿。
充血和水肿导致患者出现咽部不适感、疼痛等症状。
2. 颗粒状改变在咽炎的发展过程中,黏膜表面可能出现小颗粒状的改变。
这些颗粒状的改变实际上是黏膜炎症充血引起的黏膜小突起,通常被称为颗粒状咽炎。
这种病理变化使得咽部黏膜表面显得不光滑,患者可能会感到喉咙异物感。
3. 溃疡状和糜烂在咽炎炎症较重的情况下,黏膜可能会出现溃疡状和糜烂的改变。
这些改变通常伴随着炎症的渗出和坏死,导致黏膜组织破坏。
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出血、疼痛加重等症状。
二、咽炎的诊断咽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但有时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症状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咽痛、喉咙异物感、咽干、咳嗽等。
同时进行咽部体格检查,观察黏膜的充血情况、有无溃疡、糜烂等病理变化。
2. 喉镜检查喉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喉镜观察咽部黏膜的病理变化。
医生会使用喉镜将其插入患者咽部,直接观察喉部黏膜的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咽炎。
3. 病理检查在少数疑难病例中,可进行病理检查,通过活组织检查明确咽炎的病理类型。
这种方法一般较少使用,仅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或需要进一步明确时才会考虑使用。
总结:咽炎的病理变化包括黏膜充血、水肿、颗粒状、溃疡状和糜烂等。
诊断咽炎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如喉镜检查可协助确定诊断。
对于咽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缓解症状、控制炎症以及使用抗生素等。
咽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与病情观察

咽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与病情观察咽炎,也称为喉头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干燥、疼痛、咳嗽以及声音嘶哑等。
咽炎常见于感冒、过敏、嗓音过度使用、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了解咽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如何观察病情对于预防和治疗咽炎至关重要。
一、病理生理变化咽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炎导致咽部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血管扩张充血。
这种充血肿胀导致咽部不适感以及疼痛等症状的出现。
2.黏液分泌增多:咽炎刺激引起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增多,这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黏液的增多会导致喉咙干燥、咳嗽等症状的加重。
3.喉咙局部炎症:咽炎使喉咙局部的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细菌和病毒的存在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症状的恶化。
二、病情观察观察病情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咽炎的复发至关重要。
以下是观察咽炎病情的几个方面:1.疼痛程度:观察患者的咽部疼痛程度,包括疼痛的程度和疼痛的范围。
疼痛程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恶化或缓解。
2.声音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声音变化,咽炎引起喉咙肿胀可以导致声音嘶哑或沙哑。
声音变化的情况可以反映咽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3.咳嗽频率与程度:咽炎常伴随着咳嗽症状,观察患者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如果咳嗽持续且加重,可能是炎症反应加剧或感染的表现。
4.咀嚼与吞咽困难:咽炎引起的喉咙肿胀可能导致咀嚼和吞咽困难。
观察患者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困难,这可以反映咽炎的严重程度。
5.症状持续时间:观察咽炎症状的持续时间,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没有改善的趋势,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6.体温变化:咽炎常伴有发热症状,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程度以及预测病情的发展。
三、预防与治疗预防咽炎的发生与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咽炎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部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镜下见肿瘤呈双向生长:①一方面向表面呈乳头状增生,表面被覆一至两层立
方和柱状上皮或呼吸上皮。
②一方面向间质内呈腺瘤性生长,形成乳头状或乳头状囊腺瘤结构。
腺瘤上皮和被覆上皮间有移行。
1.2 颅咽管瘤
病理变化
1.2.1 肉眼肿瘤为囊性、实性,囊内有黄色或暗褐色的液体,有胆固醇结晶。
肿瘤常侵犯周
围组织,不易切除干净。
1.2.2 镜下①牙釉瘤型:肿瘤上皮呈梁索状和巢状,似牙釉质瘤结构,被覆柱状上皮。
②乳
头状型。
1.3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cK、碱性磷酸酶阳性。
2恶性上皮性肿瘤
2.1 鼻咽癌
鼻咽癌包括鼻咽部所有的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鼻咽顶部为最常见原发部位,肿瘤可为单个
结节、菜花状或乳头状,可形成溃疡或于黏膜下呈浸润性生长,早期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肿大为部分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2.2 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2.2.1 临床要点患者表现为鼻出血、鼻塞及偏头痛、颈部肿块等症状,放射治疗不敏感。
2.2.2 病理变化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可分为分化好的角化性鳞癌和分化差的角化性鳞癌。
分化好及中等分化的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大量角化珠,明显的细胞间桥以及癌巢内的肿瘤细胞层次分明(类似基底细胞、棘细胞和角化细胞)。
分化差的角化性鳞癌癌巢内细胞排列不规则,层次不清,角化珠或角化细胞少,但可见细胞
间桥。
2.3 非角化性癌
2.3.1 临床要点黏膜上皮发生与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对放疗敏感。
2.3.2 病理变化
分化型非角化性癌①癌细胞呈团块状或条索状不规则排列。
②细胞形态、大小多不一致,
主要为圆形、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楚,不呈合体状。
③核大,染色质深染,偶见泡状核细胞。
④若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时,亦可称为梭形细胞癌。
⑤若肿瘤细胞核形态大小差异大,出现畸形的瘤巨细胞时。
则称为多形细胞癌。
鼻咽型未分化癌又称淋巴上皮瘤样癌,曾称泡状核细胞癌。
镜下:①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细胞界限不清。
②核呈卵圆形空泡状,有较显著的嗜酸性核仁。
③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
可分为两型。
(1)Regaud亚型:肿瘤细胞聚集成巢,被炎性细胞所分隔,界限清楚。
(2)schmincke亚型:大量的炎性细胞穿透分隔癌巢,易与淋巴瘤混淆。
2.4 鼻咽腺癌
2.4.1 临床要点少见。
表现和其他部位的腺癌相似。
2.4.2 病理变化有两种特殊表现类型需注意。
肠型腺癌来源于小涎腺或肠化的腺上皮。
镜下:①癌细胞呈高柱状、梭形。
②核有位于基底部的倾向,染色质浓。
③可见杯状细胞、Paneth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常排列成假复层和乳头状结构,并可产生黏液,极似结肠腺癌。
④诊断此病时,应首先排除结肠腺癌的转移。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①癌细胞呈立方形,中等大,胞质中等量,透明到轻度嗜酸性。
②核圆,异型性小,分裂象少。
③癌细胞可排列成管状、假腺样、筛状等,常有单行排列、围血管或沿神经周浸润现象。
2.5扁桃体癌
2.5.1临床要点常见于老年人,男性多见,单侧发生多见。
2.5.2病理变化
肉眼扁桃体局部肿块形成,可有溃疡。
镜下其组织学表现和鼻咽癌相似。
可分为四型。
①鳞状细胞癌。
②淋巴上皮瘤样癌。
③未分化癌。
④腺癌。
3非肿瘤性疾病
3.1 急性炎症白喉
3.1.1 临床要点由白喉杆菌引起,7岁以下儿童多见。
3.1.2 病理变化
肉眼咽部假膜形成,附着牢固。
假膜下见黏膜糜烂、溃疡。
镜下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和大量纤维索性渗出物。
可检见病原体,如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3.2 咽峡炎
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和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可检见病原体,如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3.3 慢性炎症腺样体肥大
3.3.1 病理变化
肉眼咽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肥大,表面起皱。
镜下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
生发中心扩大。
3.4 慢性扁桃体炎
3.4.1 临床要点可由多种细菌、病毒引起,儿童好发。
主要症状为咽痛、扁桃体肿大。
3.4.2病理变化
肉眼扁桃体肥大,隐窝内可有分泌物,表面呈乳头状增生。
镜下①黏膜复层扁平上皮呈乳头状增生。
上皮内层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
②淋巴滤泡扩大、增多;巨噬细胞活动明显。
③滤泡问淋巴组织增生,浆细胞漫润,免疫母细胞增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肿瘤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吴春霖. 病理诊断的相对性和局限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
[3]回允中,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