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建筑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标准ﻫﻫ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0。

1条为保证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质量,使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ﻫ第1。

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乡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第1.0。

3条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接纳不足三周岁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ﻫ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ﻫ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

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

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大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第1.0。

4条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一节基地选择ﻫ第2.1。

1条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

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2.1。

2条托儿所、幼儿园的基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ﻫ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ﻫ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ﻫ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第2。

2.1条托儿所、幼儿园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中小学建筑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

二、用地
总平面篇
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 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 留发展用地。
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合理确定容积 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用地。
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提高土地利用率,宜以学 校可比容积率判断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中小学校校园内的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应包 括消防车道、机动车道、步行道、无顶盖且无植 被或植被不达标的广场及地上停车场。用地面积 计量范围应界定至路面或广场、停车场的外缘。
1、最前排实验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m; 2、最后排实验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1.00m; 3、最后排座椅之后应设横向疏散走道;自最后排实验桌后沿至后墙 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4、双人单侧操作时,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70m;四人或 多于四人双向操作时,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总平面篇
三、总平面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包括总平面布置、竖向 设计及管网综合设计。总平面布置应包括建筑布 置、体育场地布置、绿地布置、道路及广场、停 车场布置等。
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 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 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 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教学用建筑物的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 应采取防止上部物体坠落和地面防滑的措施 。
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不应直接通向师 生人流集中的道路。
安全通行与疏散篇
四、楼梯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 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 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 中小学校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多于18级,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小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6m,高度不得大于0.15m; 2、各类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16m; 3、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 楼梯两梯段间楼梯井净宽不得大于0.11m,大于0.11m时,应采取有效 的安全防护措施。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宜为0.10m~0.20m。 中小学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 低于1.10m;水平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 中小学校的楼梯扶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宽度为2股人流时,应至少在一侧设置扶手;

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7 年1 0 月1 日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6〕2618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6年12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 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 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 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 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建工程设计说明(插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建工程设计说明(插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建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北京实验二小新校址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西侧(新校园运动场东侧紧邻佟麟阁路),北侧以文昌胡同为界,南面紧邻新文化街,西邻北京城此刻尚存的一片老四合院住区。

本工程用地的北侧为长安街沿线的金融商业区域,是一所全日制的重点小学。

1.2规模及内容计划总用地约为18400m2(),总建筑面积为29987m2 (其中地上17935m2, 地下12052m2)。

保留和拆移的原有四合院面积1550平方米。

其中地上为2层~4层,地下为1层(局部有夹层)。

建筑高度:~米(檐口高度)详细参数请见总平面图中的经济技术指标部份。

二、建筑设计说明2.1设计依据业主的设计委托书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及北京市计划治理局钉桩坐标功效通知单(测号:2001拨地599)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建项目设计方案复函(2005规西复函字0005号)人防工程建设计划设计条件意见书(2005京防规意字274号)北京市园林局关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还建项目的复函要紧设计标准1) 多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45-95,97 版)2) 学校建筑设计标准 (JBJ4B-88)3) 汽车库设计防火标准 (GB50067-97)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标准(GB50038-94)2.2总平面计划与单体设计该工程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西侧(新校园运动场东侧紧邻佟麟阁路),北侧以文昌胡同为界,南面紧邻新文化街,西邻北京城此刻尚存的一片老四合院住区。

北侧为长安街沿线的金融商业区域,新校址处于具有历史旧貌和城市新兴金融商业开发地段的中介区位。

以后的校园环境和建筑风格如何能够兼顾地段不同建筑形态,并表现和符合现代化小学校园的身份特点是本方案重点要试探的课题之一。

如何组织好与周边已有道路的交通连接,亦成为这次设计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工程为综合性整体校园建筑,功能组成较为多样和复杂。

小学新建筑项目建设方案

小学新建筑项目建设方案

小学新建筑项目建设方案小学新建筑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新建一所现代化、环保、舒适的小学校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设施,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现代化教学楼及其他辅助设施,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2. 优化校园规划,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强调环保概念,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效率。

三、项目内容:1. 教学楼:建设多层教学楼,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并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

2. 行政楼:建设行政办公楼,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校长室等。

3. 教工宿舍:建设教职工宿舍,提供舒适的住所,并设置教师休息室。

4. 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宿舍楼,提供舒适的起居环境,并设置学生活动室。

5. 运动场与活动中心:建设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操场等,提供丰富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场所。

四、建设方案:1. 设计理念:(1)采用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结合,打造一个符合教育要求的场所。

(2)提供开放的空间和公共交流区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3)突出绿色概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建筑设计:(1)教学楼:采用多层结构,合理分配教室、功能室和辅助设施。

(2)办公楼:注重空间规划和办公环境,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

(3)宿舍楼:提供标准的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注重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3. 环保措施:(1)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风能发电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2)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和冲洗。

(3)配置生态景观和绿化设计,提高校园环境质量。

4. 技术设备:(1)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2)建设信息化网络,便于教育信息传播和管理。

(3)配置实验设备和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教育器材。

五、预算与资金筹措:根据项目内容的具体需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投资预算,包括建筑材料、设备设施、劳动力等费用。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GBJ99-8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国家计委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6〕2618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的要求,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全国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遵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编制组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必要的试验测定工作,并广泛征求全国有关设计、施工、科研、大专院校等单位的意见,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选址和总平面布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交通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大翡翠华庭配套小学规划建筑设计说明建筑部分
一、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范围及任务书
2、主要法规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邯郸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以及国家相关建筑法规、规范
3、设计基础资料:
项目位于油漆厂路以南、陵西大街以东、北绕道路以北。

周边路网密织,交通便利,
基地内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

用地性质为
教育用地。

4、项目设计要求:
本项目方案拟建一栋主体为四层的完全小学教学楼,并建设相应配套的操场、道路、
活动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

本项目办学规模为4轨24班完全小学,57名
在校教职工,可容纳1080名小学生进行在校
教育。

总建筑面积8693.22平方米,绿地率
35%,容积率约为0.73。

二、总平面设计分析:
1、场地及周边情况
基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油漆厂路以南、陵西大街以东、北绕道路以北。

基地
内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周边相关配套设
施完善。

该场地地域用地建设条件良好,且
交通网络完善。

2、总平面布置
1)建筑退距:用地南侧退北绕道路红线大于
15.00m,用地东侧退用地红线道路红线8m,
西侧退用地红线17.5m,北侧退用地红线65m,
设计退界距离满足规划要求。

基地北侧为运
动区,南侧为教学区,动静分离,并与城市
良好融合,形成优美的园区环境。

2)出入口:园区出入口有两处,分别位于西
侧陵西大街与南侧北绕道路上,两出入口满
足消防及疏散要求。

3、规划设想
1)本设计立足于基地和周边环境的现实条
件,力求鲜明的体现小学的形象,坚持以人
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
地形周边现状,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创造
舒适的内外部空间环境,通过丰富的建筑空
间层次和建筑形态,形成高效有序、环境优
雅、格调清新、富有现代建筑美感的外部形
象;
2)在满足各项法规、标准的前提下,力求创
造出独特的、有亲和力的、安全适用、经济
合理、人性化的场所;
3)规划结构清晰、灵活的组织空间的起承转
合,塑造系统、连续的空间,功能分区明确,
各部分联系紧密,方便到达;
4)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创造小中见大的绿化景
观系统。

园区活动场地和庭院营造的景观空
间层次丰富,效果良好。

4、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力求简洁实用,路线设计可以使人便捷地到达每个功能入口。

同时与基地
出入口、城市道路能够很好地衔接,沿建筑
周边道路可以满足消防及疏散要求。

5、消防设计
设计中按照消防规范,相邻建筑物之间满足
消防间距。

6、景观绿化
1)带状景观区:结合建筑规划设计,组织各个部分功能空间,带状景观内设有活动平台、休闲区、小花园组成完整视觉景观,满足不同的基本功能需求。

2)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每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及有机联系,功能区景观特性鲜明,与主题呼应统一。

三、规划设计原则及构思理念
1、设计原则
●融合——将小学的规划理念与现代技术结合,找到切合点,使两者更好的兼容和谐。

●创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彰显特点与档次,现代的外立面造型处理设计突出设计创新性与独特化特点。

●效益优先——通过合理的设计最大可能提升该项目的效益,在立面造型设计方面考虑到造价,使用性质以及青少年群体审美水平相吻合,避免只简单的追求创新,权衡定位、经济投入等多方面因素,讲求设计的可控性。

2、构思理念
纯简约的设计风格:
●简约——简约形式的建筑风格不是死板的模块摆放,是一种现代建筑理念的延续,是建筑的有机组合和创新。

●含蓄——建筑本身的功能特性决定了其外在表象。

立面设计以淡雅的色调组合,清晰简洁的构成方式,从而达到一种不激烈、不张扬的立面效果。

含蓄是一种矜持,一种风度,代表了从容淡然的建筑理念。

●韵律——强烈色彩体块和框架、玻璃交错排列,形成强烈的韵律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看似无序的有序,形成丰富的层次错落和强烈的韵律节奏。

3、环境构造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市的机理,尊重周边建筑与空间环境。

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教学建筑,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

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并以现代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树木、绿地、水景与建筑的融合。

利用树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青少年人群活动的需求,将建筑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

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以满足青少年是需求。

四、总体布局
本项目方案拟建一栋主体为四层的小学教学楼,并建设相应配套的操场、道路、活动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

本项目办学规模为4轨24班完全小学,可容纳1080名小学生进行在校教育。

总建筑面积8693.22平方米,绿地率35%,容积率约为0.73。

五、流线规划设计
1、行车流线
该园区的道路系统采用环道贯穿园区,车行主入口设于陵西大街基地的西北侧,次入口设于北绕道路基地的东南角,主干道宽度4米。

校园停车数量84辆,其中包括教师停车位12辆,学生接送停车位72辆。

2、行人流线
园区的步行道设计自成系统,相连为一体,并通过步行系统将区内的若干个景观节点和中心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中心景观区及景观带。

园区行人主要流线方向贯穿整个生态林荫步行大道,保证校园的环境与质量。

3、紧急车辆通道
紧急车辆通道环行展开,可环绕至楼前,并与基地各城市道路连通。

园区内环路平时为区内行人道路,紧急时可供消防车和救护车通行。

4、停车设计
按照邯郸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车位数量布置满足使用要求,其中学生接送车位72辆,教师办公停车位12辆。

六、造型意向
●手法
古典与现代——建筑整体形象以新古典主义为主,结合现代的建筑手法,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立面简洁大方,又不缺乏细节。

教学主楼与阶梯教室通过形体、高低、屋顶形式的对比,构成高低错落的效果。

通过屋顶灰瓦与主墙颜色的对比,体现现代校园浓厚的校园气息。

●材料
玻璃——无色透明的玻璃是室内外沟通的媒介,同时也是现代简洁的集中体现。

金属——深灰色的金属窗框,以及褐色的金属百叶形成精致的细部节点,使得建筑立面充满现代工业化意味,简约而不简陋。

涂料——外墙采用真石漆,红色砖墙与白色横向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

七、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己逐渐从“谋生”的阶段转入“乐生”的阶段,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因而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校园绿化的整体质量。

在整个景观规划中,强调两大景观区域:校园北侧的运动操场和教学楼之间的半围合庭院内敛幽静的静谧闲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