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习题-1-2-3
课文练习题------《邓稼先》复习进程

课文练习题------《邓稼先》课文练习题------《邓稼先》满分150分做卷时间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1. 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原文衔接连贯顺畅的一项是()如果这几天你踏入杭州植物园桃花园,会发现那片小小的树林变成了一个天然画廊。
;在两棵相距较远的大树中间,用树枝和有机玻璃架起了别致的“橱窗”,画家笔下的“松鼠”在其间悠闲地啃着果子。
这个绝妙的创意来自78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曾宓。
昨天上午这场名为《林间》的画展开幕的时候,老人还特意安排了雅乐。
,曾宓的外孙现场弹起了古典奏鸣曲。
在来客赏画的时候,小提琴也盈盈响起,更有美丽动人的礼仪小姐穿梭现场为观众服务。
一场画展做得如此别开生面,着实用尽了心思。
A.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B.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C.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D.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2.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 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 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3. 从《邓稼先》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堂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二、课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围绕邓稼先写了与他有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
请你补充其他三个方面的小标题。
历史背景→→性格品质→→沙漠创业→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文中多处使用成语,请你找出几个,先解释,然后写一段话,用上这几个成语。
五、勾画出评价邓稼先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从这些评价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邓稼先一、1.B 2.C二、生平功绩、民族感情、热情赞颂三、(1)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四、略五、词语略;从这些词语中读出了作者对民族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邓稼先的敬佩之情。
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

《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
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将chuān (川)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bó(博)大,变得浩瀚无yín (垠)。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hé(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
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飞奔如兽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
(柔情万缕喃喃细吟珍珠四溢)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扔款贩灾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应袖手旁观。
B.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以士为贵,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孟了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谓别具匠心。
C.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D.初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
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现在想来,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4、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 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B. 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C. 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D. 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
《邓稼先》阅读练习题(生)

《邓稼先》阅读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鲜.()为人知当.()之无愧古罗布泊.()凛.()若霜晨燕.()然勒功热血殷.()红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蓦.()然回首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仰mù()安huī() chóu划()鞠躬尽cuì()两弹元xún()家y ù户晓() shǔ名() diàn基() zǎi割()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力)层.出不穷(接连不断)4.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5.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_(熟识,熟习)。
B.在北京,见到________(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_(震荡,振荡)。
D.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_ (重要,新生)日子。
二、课内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练习题(有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邓稼先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锋芒毕露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层出不穷风悲日曛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妇rú皆知平沙无yín péng断草枯家喻户xiǎo兽tǐng亡群燕然lè功常fù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死而后然不同知人之盖世无德高望公而忘两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真诚、朴实、热爱祖国,没有私心,具有奉献精神等。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着重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 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 1945 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 年到 1950 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 年 10 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习题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带病参加班里的劳动活动,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B. 这位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C. 在大学里,我们有幸观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剧。
D. 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被后人夸赞和学习是当之无愧的。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
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_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_。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A.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B.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C.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D.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3.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元勋(xūn)殷红(yīn)戈壁滩(gē)燕然勒功(yān)B. 谣言(yáo)开拓(tuò)摄氏度(shè)鲜为人知(xiǎn)C. 昼夜(zhòu)挚友(zhì)选聘(pìn)妇儒(rú)皆知D. 奠基(diàn)罗布泊(bó)直肠癌(ái)任人宰割(zǎi)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沉寂多年的“0”记录。
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
中国的原子武器, 又是一片“0”的荒原, 邓稼先一声巨令, 蘑菇云开起, 遮盖了这个“0”的荒原。
(完整版)邓稼先练习及答案

《邓稼先》练习题与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 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 péng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 死而后___ 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 德高望___ 公而忘___ 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完整word版)邓稼先课后题及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4。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习题
一、阅读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元勋(xūn)邓稼先(jià)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开拓(tuò)鲜为人知(xǎn)
C.燕然(yàn)癌症(ái)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风悲日曛(xūn)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悲惨孕育锋芒毕露B.宰割选聘家愉户晓
C.奠基颤抖妇孺皆知D.仰慕勒功死而后己
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
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
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
D.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________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________邓稼先去了,________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可就B.如果而竟
C.如果可就D.假使而竟
5.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跳跃D.表示意思的递进
二、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___________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作者_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_家,获1957年
__________物理学奖。
三、阅读课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何共同点?在性格上有何不同?
2.文章为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课文《民族感情?友情?》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邓稼先给“我”的信中“任何”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结合上下文,说说邓稼先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3.“我”读了邓稼先的信后,为什么有“极大的感情震荡”?
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
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
噩耗传到阿里,传到拉萨,传到山东,人们简直不敢相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雪山含悲,江河呜咽。
许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遗像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数不清的哈达敬献在他的灵前,堆得像洁白的雪山。
在阿里,在拉萨,在聊城……成千上万的人在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孔繁森。
“波拉,波拉(爷爷)!您不能走,我们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捧着他的遗像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
“孔书记,我的好书记,让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双膝跪地,两手深深插进墓穴的黄土,号啕大哭,悲痛欲绝。
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灵前,大声哭喊:“孔书记,您不该去呀!您对阿里恩重如山,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阿里的一个画家虔诚地跪在孔繁森的遗像前,一边落泪,一边为他画像。
画了一夜,也哭了一夜,当画稿完成后,他将画笔折成两截……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团结
重如冈底斯山。
”
一副副低垂的挽联,诉说着人们的巨大悲痛,倾吐着人们的无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本节选自《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请你尽量用选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孔繁森是怎样的一个人。
2.选文第①②段写到“岁月能改变山河”,“时间会冲淡记忆”,这两句话对表现孔繁森的精神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⑦段写的“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能让人看出孔繁森的什么品行?
4.本文写人物与《邓稼先》中写人物的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各写出一条。
六、拓展延伸。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请你结合“两弹一星”制造背景,谈一谈对“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
七、写作练习。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使你感动的人,他们或是名人,或是普通人,但他们的精神使你难忘、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A C D B C
二、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杨振宁物理学诺贝尔
三、
1.他们都是各自国家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国家的功臣;邓稼先:忠厚坦白,从不骄傲;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令人难堪。
2.旨在说明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高度评价,肯定、赞颂了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四、
1.不能。
因为这个词语强调了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完全是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搞出来的。
2.做事认真、负责、高效。
3.因为“我”读了邓稼先的信,知道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是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搞出来的,“我”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领导这项研究的挚友邓稼先而自豪。
五、
1.孔繁森是一个崇高、忠诚、无私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
2.用岁月的改变,时间的变迁来侧面烘托和强调孔繁森精神的永存,表明孔繁森不会被人忘记的。
3.可看出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民着想,忠于职守,目光远大的品行。
4.两文都用简明的语言列举大量事实来充分表现人物品质。
《邓稼先》侧重于正面介绍,而选文则侧重于侧面描写,抒情的成分多。
六、答案不唯一。
可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迫切性来谈;可从“两弹一星”到立足国际舞台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