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蝉》 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蝉》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蝉》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背景,针对中学高年级学生设计。
通过学生对名著《蝉》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蝉》,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探讨人生哲理;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准确理解文学语言,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蝉》的阅读;2. 《蝉》中的人物形象及其作用;3. 《蝉》的主题与人生哲理;4. 文学语言的鉴赏与运用;5. 通过写作表达对《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1)第一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蝉》,初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第二轮阅读:教师以段落为单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解剖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感情表达。
例如,针对某一段落,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事物和景象?-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段文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含义?3. 人物形象与作用:让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形象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和意义。
4. 主题与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蝉》的主题,并思考其中的人生哲理。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故事中有哪些主题?-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这些主题?- 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人生哲理?5. 文学语言的鉴赏与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蝉》中的文学语言,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意象等。
并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文学语言写出几句自己的文字。
6. 写作实践:让学生就自己对《蝉》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表达,可以是感想、评论或者文字鉴赏等形式。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部编三下语文《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三下语文《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并背诵《蝉》这首儿歌;-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本:部编三下语文,第三单元《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包括歌曲的歌词和图片等;- 打印好的课堂活动材料:学生填写的歌词、讨论问题及相关练;- 讲台上要摆放好的教学道具:代表蝉的塑料模型、蝉的铃铛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蝉》这首歌,并让学生跟唱;-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首歌?这首歌有什么特别之处?步骤二:欣赏与理解(15分钟)- 展示PowerPoint演示文稿,讲解歌词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讨:蝉为什么选择爬树?它在歌唱时表达了什么?- 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出每个小组的观点。
步骤三:表演与朗读(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节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学生用评价卡进行点评;- 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拓展活动(10分钟)- 分发打印好的课堂活动材料,让学生完成填空和思考问题等活动;-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整理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的研究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研究《蝉》,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教学评价- 学生朗读和表演的情感表达是否精准、生动;- 学生在讨论和填写活动材料时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蝉》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能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
参考资料- 部编三下语文教材《蝉》-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打印好的课堂活动材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9课《蝉》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 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 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 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 个过程。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 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分层(一)
一层:(第1-2段)交待了作者研究蝉的很好 环境。
二层:(第3~7段)详细描写了蝉的地穴以及 蝉建造地穴的智慧。
三层:(第8~11段)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 过程。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课文分层(二)
一层:(第12-13段)介绍了蝉的产卵地点、 方式、数量
二层:(第14~17段)描写蚋是如何破坏蝉 刚产出的卵的。
新课导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蝉
走近作者
作者 评价
法布尔
生卒年
1823—1915
国籍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
法国
代表作品 《昆虫记》( 又名《昆虫的故事》,共十卷) 《《自然科学编年史》
本文体裁: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 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 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 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明确: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9段:进行脱皮; 10段:完成脱皮;11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 化的顺序。
蝉虞世南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蝉虞世南教案引言:蝉虞世南教案是一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实践计划。
该教案的制定者,蝉虞世南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育专家。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蝉虞世南先生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和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通过优化教学流程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课程蝉虞世南教案将科学课程作为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中将以实际生活和实验室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科学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语言课程语言课程是蝉虞世南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讨论、写作等,帮助学生提高词汇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学习策略。
3. 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蝉虞世南教案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中将通过启发性教学和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世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创造性教学蝉虞世南教案强调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中将引入多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创意思维等,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和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合作学习蝉虞世南教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案中将设计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蝉》教学设计作者:法布尔《蝉》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但是法布尔先生的这篇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以浓厚的文学笔调,既生动又科学准确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规律,集科学知识和趣味美学于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部编教材的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主要目的是以自读课文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设计中,我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由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入手,抓住其“科学说明”和“文学表达"两大特点,确定出教学的“主话题”,再结合法布尔的人文精神,进而设计出教学的三个板块,即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探究人文,形成层次序列清晰的梯度结构,分别在科学说明、文学表达、人文精神三方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自读自得。
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让学生习得相关方法,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部编教材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构建的是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推动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世界,我采用了“小步轻迈"的方法。
在“感知内容”部分,引导学生结合旁批和阅读提示,让学生把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到自读课中,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使之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奠定方法基础。
在“品味语言"部分,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语言,使《昆虫记》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深入人心,同时激发学生对蝉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尊重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为学生自主阅读《昆虫记》奠定情感基础。
在“人文探究”时,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的人文精神,引起学生对法布尔的敬意,在情感熏陶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蝉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蝉一等奖教案引言: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而教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蝉一等奖教案是指在全国性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得最高奖项的教案,它代表了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
本文将从教案的必要性、设计要素、教学流程和教案评价等方面对蝉一等奖教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蝉一等奖教案的必要性教案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提前规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蝉一等奖教案的出现,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教学设计的肯定,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蝉一等奖教案的设计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学生所需达到的预期成果,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和学习资源,确保内容的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
3.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4.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
5. 教学评价: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蝉一等奖教案的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前期知识的回顾,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
2. 知识讲授:通过讲授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梳理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5. 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6.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蝉示范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在落地之前,幼虫就在这里沐浴阳光,它蹬蹬 双腿,试试力气,系着安全带懒洋洋地摇晃着。
像哲学家普通地去思考
生命的脆弱 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这真
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 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的家族。 生命的坚强
我能够预感到有无数的危险在等着它。 只要有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坚硬的岩 石上,或车辙的积水中,或不毛的沙地里, 或硬得钻不下去的黏土上。
6.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 ,文中是如何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次 序描写?朗诵第8—11段.
第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 第9段:进行脱皮。 第10段:完毕脱皮。 第11段:离开空壳。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次序。
7.重点分析第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 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成虫 产卵
交配 产卵 死亡
蝉卵 孵化
幼虫 出壳
即刻
蝉的一生 立刻
几分 钟
约三个 多小时
离枝 飞去
幼虫 蜕皮
悬挂 落地
藏身 地穴
爬出 地穴
夏至前 后爬出
阐明次序:
逻辑次序
阐明办法及作用:
1、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 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办法的不同。金蜣的工 作是由洞口开始,因此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 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 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由于门尚未开,因此 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词语
卵:luǎn 孵:fū
镐:gǎo
喧嚣:xuān xiāo 跳蚤 : zǎo
媲美:pì
附着:fù zhuó
车辙:zhé 蚋:ruì 蜕皮:tuì
曝晒:pù shài
纤弱 :xiān
纤夫:qià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1. 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理解文意,概括蝉的地穴,蝉的卵写作的内容,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文学笔法。
教学方法:情境渲染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