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热身体,准备好进行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
因此,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热身教案至关重要。
首先,热身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热身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应该有所区别。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热身动作可以适当减弱,避免过度疲劳;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动作,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热身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热身动作可以包括拉伸、舒展、轻微的有氧运动等,以全面激活学生的身体各部分。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音乐、游戏等,让学生在热身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放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和活动中去。
最后,热身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学生的体能状况。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热身动作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能状况,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
总之,体育课热身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科学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以达到最好的热身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

中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
热身运动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或体育训练之前,通过一系列轻松的运动和活动来准备身体。
中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热身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运动相关的伤害。
通过逐渐增加身体的温度和血液循环,热身运动可以使肌肉和关节更加柔软和灵活,减少受伤的风险。
中学生应该了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潜在的运动伤害。
其次,热身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功能和性能。
通过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中学生可以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提高体能水平。
此外,热身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中学生应该意识到热身运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运动能力。
第三,热身运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精神和身体活动,热身运动可以帮助中学生转移注意力,调整状态,更好地准备进行学习和体育活动。
这对于中学生在课堂上和体育赛事中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非常重要。
最后,中学生应该知道热身运动应该是全身性的。
热身活动应该包括全身的运动,而不仅仅是某些部位的拉伸。
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热身运动,例如慢跑、跳跃、跳绳、旋转关节等,以确保全身都得到充分准备。
总结起来,中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应该包括热身运动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身体功能和性能的好处,增加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作用,以及全身性运动的必要性。
通过理解并正确进行热身运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并在体育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论体育教学中的热身运动

论体育教学中的热身运动发布时间:2021-04-09T15:42:16.26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作者:蒋昊[导读] 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能顺利、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的掌握以往热身运动当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等多方面情况,对热身运动进行全面的创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热身运动教学。
四川省中江县城西中心学校蒋昊 618100内容摘要: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能顺利、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的掌握以往热身运动当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等多方面情况,对热身运动进行全面的创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热身运动教学。
这样才能在使学生掌握热身运动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使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体育;教学;热身运动;初中热身运动(准备运动)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活动量较轻的肢体活动,有效的调整自身的机能和状态,为后续的体育锻炼和实践做好准备。
而学生可通过体育活动使自身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释放更多有利于锻炼的氧气,全面提升其肌肉柔韧性,更好的协调学生的四肢。
有效的避免在后续性过程中出现损伤的现象。
因此,在实际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和个性倾向,有针对性的对热身运动科学调整。
也可借鉴和参考一些较为典型的热身运动案例,结合实际的体育活动需求为学生构建全新的热身运动体系。
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一、有效的进行热身操的练习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教师会在体育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进行常规热身操练习。
但在以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花费更多时间进行相关动作的讲解和示范,或是要求学生反复的进行模仿。
该种体育活动教学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就需要对整理运动、跳跃运动、全身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踢腿运动、扩充运动、伸展运动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的掌握其性质和作用。
小议中学体育课中的热身运动

课程篇热身运动(Warm-up)又称准备运动,热身因生理反应而得名,运动则属一般性概念。
热身运动是指在主要身体活动之前,以较轻的活动量,先行活动肢体,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目的在于提高将要进行的剧烈运动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一、热身的作用热身运动是每一节体育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让学生的肌肉、关节以及整个身体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保证学生的身体处于一个适合运动的科学阶段,让学生的身体在将要进行的激烈运动中受到充分保护,避免出现各种伤害。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身运动可以快速升高体温慢跑是中学体育课中常见的热身运动,它可以短时间内升高体温,使学生处于运动的最积极和最佳状态。
2.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体温,使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能释放更多的氧,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从而在较高体温情况下增加肌肉的有氧供应。
3.热身运动可以保证关节不受到伤害在中学体育课,常见的就是在课堂中学生扭伤脚踝、手腕等,而热身运动可以让关节腔内分泌更多滑液,这样就减轻了关节面软骨间的摩擦,从而减少进行剧烈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二、热身运动的内容热身活动的内容要依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而定,热身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
原则上说,每节体育课既要有一般性的热身活动,又要有专项热身活动。
通常的热身活动会与正式练习有不相同的地方。
通过一些辅助练习和游戏方式,调动身体各器官的活跃程度,为正式训练打基础和技术热身。
它起辅助作用,能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每一项运动技能。
通过专项热身活动,使关节和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
所以,专项热身活动具有针对性、局部性较强的特点。
如上篮球课时,传接球、持球突破所要求的专项热身活动与短跑的专项热身活动就不同。
当然,课的内容、目的、任务不同,专项热身活动和一般性热身活动也有所不同。
具体地说,热身活动的安排主要取决于主课的内容,主课的内容越复杂,热身活动就越要充分加强弱肌肉群的练习,达到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和正确姿势。
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

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1. 简介热身运动是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做适当的热身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提高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运动表现,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 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开始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之前,充分的热身运动非常重要。
热身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活动,提高血液循环,使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此外,热身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各部位能够更加协调地运动,提高运动表现。
总的来说,热身运动是进行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3. 适合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3.1 跑步跑步是最常见的热身运动之一。
可以选择在操场上进行慢跑或快走,时间为10-15分钟。
通过跑步可以使身体的肌肉逐渐升温,准备好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
3.2 关节活动进行关节活动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转动、手臂摆动等动作。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关节拉伸运动,例如脖子左右转动、手腕伸展、膝盖抱起等。
3.3 肌肉拉伸肌肉拉伸是热身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舒展性,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可以进行一些常见的肌肉拉伸,例如臀部伸展、大腿后侧伸展、肩部伸展等。
3.4 动态运动动态运动是一种将热身运动与实际运动动作结合起来的方式。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态运动,例如高抬腿、踢腿、拳击动作等,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5 游戏活动在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热身。
例如进行接力赛、抢红包等,以增加学生们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4. 热身运动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热身运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热身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身体充分的热身运动后,记得进行适当的伸展放松。
•注意保持适当的呼吸,不要屏住呼吸或过度用力。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理念
在体育课上,热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热身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
效地准备好身体,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的理念。
首先,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全面性。
热身不仅仅是简单地做一些拉伸运动,
更应该包括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热身动作,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各个肌肉群,预防运动损伤。
其次,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能会觉得热身是一
件枯燥的事情。
因此,设计一些有趣的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性质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热身。
另外,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需求是不同的,因此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特点,设计针对性的热身动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热身。
最后,热身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
在设计热身教案时,要确保所设计的动
作不会给学生带来伤害。
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高强度的热身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
可以在设计时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避免过度拉伸或过度运动导致的伤害。
总之,体育课热身教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注重全面性、趣味性、个性化
和安全性,可以设计出一些高效的热身教案,帮助学生有效地准备好身体,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希望老师们在设计热身教案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氛围。
体育课热身的解释

体育课热身的解释
体育课热身是指在进行正式运动活动之前,通过一系列简单而逐渐增强强度的身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灵活性,并激活身体各个系统,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热身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同时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
热身的目的包括:
1. 提高体温:通过进行轻度的有氧活动,如慢跑或跳绳,能够使体温逐渐升高,促使身体各系统更好地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
2. 增加心率:逐渐增加心率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满足运动时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
3.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一些关节活动,如旋转手腕、摆臂等,有助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时的风险。
4. 激活神经系统:通过进行一些神经性刺激,如简单的平衡动作或反应性训练,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增强运动协调性。
5. 预防运动伤害:适当的热身有助于减少因运动过程中的急剧运动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等损伤的风险。
体育课热身活动的选择通常取决于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者的身体状况,但总体来说,热身应该是轻松、循序渐进的,以确保身体充分准备好迎接更具挑战性的运动活动。
运动前的热身不可或缺

运动前的热身不可或缺
热身运动在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无论是进行高强度的
训练,还是进行轻松的休闲运动,适当的热身都能够帮助我们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
首先,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体温和心率,为身体做好运动准备。
当我们
进行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而热身可以帮助心脏逐渐加快跳动,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温度,从而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运动负荷。
其次,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
通过进行一些简
单的伸展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拉伸肌肉,放松关节,减少运动时的疼痛感,提高运动时的舒适度和效果。
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大幅度运动的项目,如瑜伽、舞蹈等,更需要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此外,热身运动还可以激活神经系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通过进行
一些简单的动作训练,如跑步、跳绳等,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调整身体状态,提高对运动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过程中的受伤风险。
总之,无论是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热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
帮助我们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还可以提升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运动效果。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热身习惯,让身体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保持健康活力的生活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由加热试管引出热身运动化学课上做实验的时候,把装有水的试管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之前,都要先进行一个重要环节——预热,那么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就相当于是剧烈运动前的预热1.定义: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2.目的:保障随后激烈运动的安全性,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锻炼之前,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调整运动状态。
二.热身运动的内容与形式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通常包括慢跑、柔韧体操和中等强度的练习,其目的是预热身体,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改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适宜兴奋性,增强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
例如:肺脏的气体交换量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增多,新陈代谢过程增强等。
一般性准备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应该包括定位的、走动的、跑动的各种练习及各关节的活动与柔韧性练习,主要以集体同时做的形式完成,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正式运动时充分发挥工作效率。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包括走、跑、跳、徒手体操等,例如:可先从慢走——快走——慢跑开始,大约跑400—600m,要求轻松自然,,跑完后,进行徒手体操活动,由颈、躯干、臂、手、腿,一直做到脚,要求细致柔和。
专门性准备活动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
目的主要是提高与主项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其动作结构和强度,都应与专项练习尽量接近,给机体以专门的影响,为教学内容的进行打好基础。
由于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着专项活动的特点,所以其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准备活动的强度及时间,也应取决于正式练习的内容、强度和时间。
在专门性准备活动中,应按照练习的项目选择。
例如:课的内容为推铅球,就应多做一些上肢、腰和背的活动;课的内容是跳高,就要做腹背运动、两腿屈伸、助跑性跳和试跳等活动;课的内容是跑类的,就要多做些两臂摆动、原地跑、起跑和快速跑等。
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三.为什么要做热身运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解释?1 热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能使运动员充分调动运动系统的活力,为即将参加的剧烈运动作好准备。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热身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
提高肌肉的弹性、反射速度和收缩速度,从而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拉伤。
第二、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
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在较高体温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能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加肌肉的有氧供应。
第三、热身运动可以使关节腔内分泌更多滑液以减轻关节面软骨间的摩擦,减少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第四、热身运动可以提高韧带的柔韧性,有效地预防韧带的撕裂伤。
2 对内脏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和体温,重新分配体内血液,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血输出量和肺泡通气量。
克服内脏系统的“机能惰性”。
使心肺机能水平能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推迟、“极点”现象的出现、减轻“极点”现象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体育训练前,做好热身运动。
以克服“极点”现象和内脏“机能惰性”,使心肺机能得到动员。
这样就有利于后一次活动时得到充分的氧供应。
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证。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热身运动第一能使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提高。
能及时对参与运动的主动肌(收缩肌)和对抗肌(放松肌)进行精细地调节,有效地防止肌肉韧带拉伤;第二,热身运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提高人体的警觉性,不易发生意外损伤。
如进行通过400米障碍的矮墙练习前,若不注意热身运动的质量,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动作做不到位或动作迟缓。
很有可能造成收腿不及时而导致运动外伤。
第三、热身运动可以调整训练前或比赛前的紧张心理,抑制赛前的过度紧张或无精打采,为顺利比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热身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温度。
克服人体惰性,帮助人体各运动器官进入较好的运动状态,发挥理想成绩,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四:热身运动的具体要求1.准备活动的时间时间为45分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大致为10-15分钟;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应保证在8-10分钟左右。
如果是在冬季时间应稍长些,约15分钟;在夏季时间应稍短些,约8分钟。
2.准备活动的强度一次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强度通常以活动后脉搏增到125次/分钟左右为宜,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以全身发暖,微微出汗为准,当然在夏季出汗多些,在冬季出汗就少些;脉搏、血压比安静时增强,比运动后稍低为宜。
而学生的活动量也应根据课堂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等条件来确定,因人而异。
例如:时间短、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增长,强度适当增大,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达到相当高的机能水平;中长跑等项目教学,准备活动时间可进行20分钟左右,应以参加活动的肌肉温度提高到适宜高度、内脏器官动员到较高的机能水平为标准,通常是以活动后的脉搏增到130次/分钟和本人感到全身已活动开为宜。
3.安排准备活动的具体要求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调整好运动强度,根据项目特点来安排内容。
设计安排的活动内容应从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平缓到激烈、由局部到全身、由上到下来进行,运动负荷逐步加大。
这样可以尽快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各个关节及韧带充分活动并调动全身各器官由非运动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
但是做活动时应注意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互相交替进行活动,要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例如:体育准备活动的徒手体操,必须安身体活动部位的顺序要求。
从身体部位看,应按照上肢、肩胸、下肢、腰腹、全身的顺序来安排;从具体动作顺序来看,每套操的动作应按照上肢运动(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四肢运动或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的顺序来安排。
在选择准备活动时应考虑到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特点。
如:天气闷热,准备活动时间可短些,可适当做徒手操等。
冬季天冷,准备活动时间就长些,负荷量可大些,多做一些慢跑、跳绳等持续性的练习,以提高体温。
在选择准备活动时还应考虑到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应力求准备活动多种多样、新颖,还可以穿插一些竞赛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刺激,产生适宜的兴奋性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适当安排游戏,这样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让学生在欢笑娱乐中使身体各个部分逐渐进入运动状态,以适应上课的需要,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如:结合上肢练习而采用“记先法”进行各种递球比赛,结合下肢的“跳绳”游戏等,但在游戏练习中要注意活动量不宜大,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又例如:利用女生喜爱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项目的特点,给学生编排一些韵律操的小组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身体的练习。
这不仅改变以往徒手操比较呆板、枯燥无味的现象,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同时还可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五:热身运动要注意的事项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制定热身运动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此。
而要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因人、因气候条件、项目特点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科学的热身运动方案。
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热身运动是为训练或比赛做准备的。
不能时间过长。
运动量过大。
造成体力消耗过大,这样容易引起疲劳,影响训练或比赛的正常进行。
运动量太小,则不能达到热身,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失去热身运动的意义。
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训练或比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热身运动。
如:在百米跑的教学中,热身运动就应安排一些各种跑的项目,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加速跑等练习。
这样安排便于引起与基本练习内容相应的人体生理变化,提高人体有关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对技术性较强的。
在热身运动中可以通过一些徒手模仿练习、强化定型练习,体会动作要领,效果会更好。
3.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热身运动的强度和密度,动作幅度的大小,步频的快慢都应循序渐进。
首先,保证全身活动,在这个基础突出重点,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热身运动既要有一般性的热身运动,以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模仿练习,使身体各主要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
协调各器官与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机制,把与训练有关的肌群、关节、韧带都充分活动开,从而使身体机能从静止状态过度到工作状态,为大运动量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4.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在安排热身运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不要徒手操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或者做些陈旧乏味的游戏。
虽然经常练习比较熟悉的操,便于教学秩序的稳定,但是,如此下去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热身运动单调、枯燥甚至产生厌烦,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都十分不利,同时也降低了热身运动的效果。
因此。
热身运动要通过各种途径。
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结合授课的内容,适当地讲述一些体育方面的新闻、趣事,引导学生做一些具有表演艺术的徒手操、舞蹈、武术。
以及攻防练习等。
通过新颖的练习,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陶冶了情操、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还增进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
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到剧烈的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充分做好热身运动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能改善植物性神经系统。
使心率功能增强、肺功能增加、新陈代谢加强,更好地发挥肌肉的速度与力量,以利于各器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预防伤害事故,为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