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刻蚀工艺原理

合集下载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湿法刻蚀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技术,用于制备微小器件和芯片表面的纹理。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半导体表面的材料溶解或腐蚀掉,以形成所需的纹理或结构。

湿法刻蚀的关键是控制刻蚀剂的组成、浓度和刻蚀时间等参数,以实现对半导体材料的精确刻蚀。

常用的刻蚀剂有酸、碱和氧化剂等。

其中,酸性刻蚀剂主要用于硅和多晶硅的刻蚀,碱性刻蚀剂主要用于氮化硅和金属的刻蚀,氧化剂则常用于二氧化硅的刻蚀。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的步骤通常包括:清洗、预处理、刻蚀和中和等。

首先,需要将待刻蚀的材料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然后,进行预处理,包括表面活化和掺杂等步骤,以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电学性能。

接下来,将材料浸泡在刻蚀液中,通过调节刻蚀液的组成和浓度,来控制刻蚀速率和形成的纹理结构。

在刻蚀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和加热刻蚀液,以保证刻蚀效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最后,对刻蚀后的样品进行中和处理,以去除刻蚀剩余物质的残留。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备微细结构,如微孔、微沟槽和微凸起等,用于制备电路和芯片的掩模板。

同时,湿法刻蚀还可以用于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光学性质和表面形貌,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光学器件和显示器件等。

湿法刻蚀工艺技术的优点是加工精度高、刻蚀速度快、成本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均匀性。

然而,湿法刻蚀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环境的污染、刻蚀剂的废液处理问题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严格控制刻蚀参数,以保证刻蚀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湿法刻蚀工艺技术是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对半导体材料的精确刻蚀。

它在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湿法刻蚀工艺原理

湿法刻蚀工艺原理

由于表面张力及 溶液的循环导致 的液面高于挡板
由于表面张力及 溶液的循环导致 的液面高于挡板
挡板
硫酸可以增大溶液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越大,则溶液相对于挡板、滚轮的液位就越高,由公 式可知 ,如果不添加硫酸则表面张力太低,水的爬升高度太高(即其爬升能力很
强),则溶液很容易反应到正面,如果硫酸太多,液面太高,溶液也会很容易反应到正面,此
附着力 排风对液 体的推力
重力
硅片前端
附着力排风对液体表面有与其风向相同方向的推力。
当硅片移动时候液体的重力与由于液体内聚力导致的
排风对溶 液的推力Biblioteka 后拽力相对于其静置的时候大。
重力
如果硅片后端的刻蚀边太大,说明需增大后拽力或排
硅片后端
风对溶液的推力,所以提高滚轮速度,或者加大排风。
如果滚轮不平会导致硅片不同部位距离液面的高度不同,则距离近的位置容易反应到 正面。
附着力
质物体能吸收液体皆为此现象所致。
由此可知:表面张力越大,则液体的内聚力越 大,液柱的上升高度越大。
重力
影响湿刻效果的重要因素
水上漂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水上漂,其下面有滚轮 对硅片起支撑作用,并带动其在液面上移动。
水上漂
由于硅片扩散后表面覆盖一层磷硅玻
在此位置产 生毛细现象
璃,其与水的亲和能力(溶液成分与磷
体与液体之间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要大。表面张力的起因实际上是界面所造成的不对 称。
毛细效应 毛细现象(又称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
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当液体和固体(管壁)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液体本身 内聚力时,就会产生毛细现象。液体在垂直的细管中时液面呈凹或凸状、以及多孔材

刻蚀中湿法刻蚀机理

刻蚀中湿法刻蚀机理

刻蚀中湿法刻蚀机理刻蚀⽅法分为:⼲法刻蚀和湿法刻蚀,湿法刻蚀是将被刻蚀材料浸泡在腐蚀液内进⾏腐蚀的技术,这是各向同性的刻蚀⽅法,利⽤化学反应过程去除待刻蚀区域的薄膜材料,通常SiO2采⽤湿法刻蚀技术,有时⾦属铝也采⽤湿法刻蚀技术,国内的苏州华林科纳在湿法这块做得⽐较好。

下⾯分别介绍各种薄膜的腐蚀⽅法流程:⼆氧化硅腐蚀:在⼆氧化硅硅⽚腐蚀机中进⾏,国内⽬前腐蚀机做的⽐较好的有苏州华林科纳,腐蚀液是由HF、NH4F、与H2O按⼀定⽐例配成的缓冲溶液。

腐蚀温度⼀定时,腐蚀速率取决于腐蚀液的配⽐和SiO2掺杂情况。

掺磷浓度越⾼,腐蚀越快,掺硼则相反。

SiO2腐蚀速率对温度最敏感,温度越⾼,腐蚀越快。

具体步骤为:1、华林科纳设备⼯程师认为将装有待腐蚀硅⽚的⽚架放⼊浸润剂(FUJI FILM DRIWEL)中浸泡10—15S,上下晃动,浸润剂(FUJI FILM DRIWEL)的作⽤是减⼩硅⽚的表⾯张⼒,使得腐蚀液更容易和⼆氧化硅层接触,从⽽达到充分腐蚀;2、将⽚架放⼊装有⼆氧化硅腐蚀液(氟化铵溶液)的槽中浸泡,上下晃动⽚架使得⼆氧化硅腐蚀更充分,腐蚀时间可以调整,直到⼆氧化硅腐蚀⼲净为⽌;3、冲纯⽔;4、甩⼲。

⼆氧化硅腐蚀机理为:H2SiF6(六氟硅酸)是可溶于⽔的络合物,利⽤这个性质可以很容易通过光刻⼯艺实现选择性腐蚀⼆氧化硅。

为了获得稳定的腐蚀速率,腐蚀⼆氧化硅的腐蚀液⼀般⽤HF、NH4F与纯⽔按⼀定⽐例配成缓冲液。

由于基区的氧化层较发射区的厚,以前⼩功率三极管的三次光刻(引线孔光刻)⼀般基极光刻和发射极光刻分步光刻,现在⼤部分都改为⼀步光刻,只有少部分品种还分步光刻,⽐如2XN003,2XN004,2XN013,2XP013等。

但是由于基区的氧化层⼀般⽐发射区的厚,所以刻蚀时容易发⽣氧化区的侵蚀。

⼆氧化硅腐蚀后检查:1、窗⼝内⽆残留SiO2(去胶重新光刻);2、窗⼝内⽆氧化物⼩岛(去胶重新光刻);3、窗⼝边缘⽆过腐蚀(去胶重新光刻);4、窗⼝内⽆染⾊现象(报废);5、氧化膜⽆腐蚀针孔(去胶重新光刻);6、氧化膜⽆划伤等(去胶重新光刻)。

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

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

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1. 简介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微纳加工技术,用于去除氧化物层,以实现微电子器件的制备和加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的原理、步骤、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2. 原理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基于化学反应,通过与刻蚀液中的溶液发生反应来去除氧化物层。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酸性、碱性和氧化性溶液。

不同的刻蚀液对应不同的刻蚀反应。

在酸性刻蚀液中,氧化物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溶解物,如SiO2与HF反应生成SiF4,从而去除氧化物层。

在碱性刻蚀液中,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溶解物,如Si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从而去除氧化物层。

在氧化性刻蚀液中,氧化物与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物,如SiO2与H2O2反应生成H2O和Si(OH)4,从而去除氧化物层。

3. 步骤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准备刻蚀液根据需要去除的氧化物种类和刻蚀速率选择合适的刻蚀液,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刻蚀液。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HF、NaOH和H2O2等。

3.2 清洗样品将待刻蚀的样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有机物。

3.3 溅射保护层对需要保护的区域进行溅射保护层的制备,以防止刻蚀液对其产生影响。

3.4 刻蚀处理将样品浸泡在刻蚀液中,控制刻蚀时间和温度,使刻蚀液与氧化物发生反应,去除氧化物层。

3.5 清洗和干燥将刻蚀后的样品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刻蚀液和溅射保护层。

最后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

4. 影响因素氧化物的湿法刻蚀工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刻蚀液的浓度、温度、pH值,刻蚀时间等。

4.1 刻蚀液浓度刻蚀液浓度的增加会加快刻蚀速率,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刻蚀液对样品表面产生腐蚀。

4.2 刻蚀液温度刻蚀液温度的增加会加快刻蚀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刻蚀液挥发和样品表面的热损伤。

4.3 刻蚀液pH值刻蚀液的pH值对刻蚀速率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氧化物需要选择合适的pH值。

4.4 刻蚀时间刻蚀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刻蚀层的厚度,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控制。

蚀刻工艺原理

蚀刻工艺原理

蚀刻工艺原理蚀刻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微纳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光学器件制造、生物芯片制备等领域。

蚀刻工艺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等介质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腐蚀,从而形成所需的微细结构。

蚀刻工艺的原理可以分为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两种类型。

湿法蚀刻是指利用化学溶液对材料表面进行溶解或氧化的蚀刻工艺。

在湿法蚀刻中,通常会选择一种特定的蚀刻溶液,通过控制溶液的成分、温度、浓度等参数,使得溶液与材料表面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材料的蚀刻加工。

湿法蚀刻工艺具有成本低、加工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溶液处理、废液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

干法蚀刻是指利用等离子体或气相化学反应对材料表面进行蚀刻的工艺。

在干法蚀刻中,通常会使用高能离子束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将气相中的原子或分子聚集到材料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碰撞的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

干法蚀刻工艺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加工速度慢等缺点。

蚀刻工艺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蚀刻溶液的配方、加工参数的优化等。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蚀刻工艺常用于芯片的电路图案定义、衬底的表面处理等工序,对蚀刻加工的精度、均匀性、成本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生物芯片制备领域,蚀刻工艺常用于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微纳结构的加工,对蚀刻加工的生物相容性、加工速度等方面也有特殊要求。

总的来说,蚀刻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腐蚀,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微细加工。

不同类型的蚀刻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蚀刻工艺在微纳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湿法刻蚀技术a

湿法刻蚀技术a
•最早的封装技术是用多晶硅型腔内的氧化硅热反应生长方法。型腔壁上氧化 物体积扩大会封闭开口。
适用于封装气密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仅适用于硅膜结构。 • 型腔还可以用沉积材料来封装。它在样件上涂一层薄膜直到通口封上。 • 封装可以靠有机聚酰亚氨离心铸完成。
(无论是采用反应式还是沉积式封装技术,型腔内都涂上了填充材料。当型腔 内壁的机械特性有严格要求时这将是个问题。)
如果没有IPA时,则反应按下式进行:
Si+ H2O+2KOH=K2SiO3+2H2
各向异性刻蚀中凸角问题及其对应方法
LIGA技术:
LIGA是德文的制版术Lithographie,电铸成形Galvanoformung和 注塑Abformung的缩写。该工艺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于德国的卡尔 斯鲁厄原子核研究所,是为制造微喷嘴而开发出来的。当时LIGA技术 的开创者Wolfgan Ehrfeld领导的研究小组曾提出:可以用LIGA制作 厚度超过其长宽尺寸的各种微型构件。例如用它制作出了直径5μm、 厚 3 0 0 μm 的 镍 质 构 件 。 威 斯 康 星 - 麦 迪 逊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学 教 授 Henfy Guckel很早也展开了LIGA技术方面的研究,研制出直径50~200μm、 厚度200~300μm的镍质齿轮组,并组装到一起形成了齿轮系。
速率影响甚微,可认为是各向同性的刻蚀。由于在高HNO3区,化学反应受 HF的浓度影响,因此HF浓度越高,腐蚀速率越大。
高HF区的刻蚀速 率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高HF区,腐 蚀速率与衬底取向 无关,有外部催化 较之无外部催化的 刻蚀速率大。在该 区,化学反应受 HNO3浓度的影响 ,HNO3浓度越高 ,刻蚀速率越大。 刻蚀速率随温度的 变化分为两个线性 段,低温区刻蚀速 率随温度的变化较 之高温区的变化快 。

二氧化硅 刻蚀反应原理

二氧化硅 刻蚀反应原理

二氧化硅刻蚀反应原理二氧化硅刻蚀是一种常见的微细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微电子设备的制备过程中。

其刻蚀原理涉及到化学反应、电子束、离子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硅刻蚀反应原理。

首先,二氧化硅刻蚀可以通过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进行。

湿法刻蚀是在液态介质中进行,干法刻蚀则是在气体环境中进行。

两种方式的刻蚀原理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湿法刻蚀反应原理湿法刻蚀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二氧化硅材料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湿法刻蚀涉及到酸或碱与二氧化硅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刻蚀液中的酸或碱可以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去除二氧化硅。

1.酸性湿法刻蚀酸性湿法刻蚀是利用酸性溶液与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来去除二氧化硅。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氢氟酸(HF)、硝酸(HNO3)等。

以氢氟酸刻蚀为例,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六氟硅酸:SiO2 + 6 HF → H2SiF6 + 2 H2O由于六氟硅酸是可溶性的,所以可以通过湿法刻蚀的方式去除二氧化硅。

2.碱性湿法刻蚀碱性湿法刻蚀是利用碱性溶液与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来去除二氧化硅。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铵(NH4OH)等。

以氢氧化钠刻蚀为例,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盐:SiO2 + 2 NaOH → Na2SiO3 + H2O由于硅酸盐是可溶性的,所以可以通过碱性湿法刻蚀的方式去除二氧化硅。

二、干法刻蚀反应原理干法刻蚀是利用离子束或电子束对二氧化硅进行刻蚀。

在干法刻蚀中,利用高能离子或电子束的撞击作用,直接将二氧化硅材料从表面剥离,从而实现刻蚀的目的。

干法刻蚀的过程中,主要包含物理击穿效应、表面反应和辅助剂等几个方面的原理。

1.物理击穿效应高能离子或电子束在撞击二氧化硅表面时,会导致二氧化硅材料的电子和空穴的产生。

当撞击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二氧化硅表面的原子与气体分子之间会发生碰撞,从而引起碰撞粒子的散射或原子间的重新排列,最终导致二氧化硅的剥离和刻蚀。

9.2 刻蚀技术-湿法刻蚀

9.2 刻蚀技术-湿法刻蚀

9刻蚀技术—湿法刻蚀19.2 湿法刻蚀湿法腐蚀是化学腐蚀,晶片放在腐蚀液中(或喷淋),通过化学反应去除窗口薄膜,得到晶片表面的薄膜图形。

湿法刻蚀大概可分为三个步骤:①反应物质扩散到被刻蚀薄膜的表面②反应物与被刻蚀薄膜反应③反应后的产物从刻蚀表面扩散到溶液中,并随溶液排出。

湿法腐蚀特点湿法腐蚀工艺简单,无需复杂设备保真度差,腐蚀为各向同性,A=0,图形分辨率低 选择比高均匀性好清洁性较差湿法刻蚀参数参数说明控制难度浓度溶液浓度,溶液各成份的比例最难控制,因为槽内的溶液的浓度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变化时间硅片浸在湿法化学刻蚀槽中的时间相对容易温度湿法化学刻蚀槽的温度相对容易搅动溶液的搅动适当控制有一定难度批数为了减少颗粒并确保适当的浓度强度,相对容易一定批次后必须更换溶液9.2.1 硅的湿法腐蚀各向同性腐蚀Si+HNO3+6HF → H2SiF6+HNO2+H2O+H2硅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 各向异性(Anisotropy)腐蚀液通常对单晶硅(111)面的腐蚀速率与(100)面的腐蚀速率之比很大(1:400); 各向异性腐蚀Si+2KOH+H2O →K2SiO3+H2O各向异性腐蚀液腐蚀液:无机腐蚀液:KOH, NaOH, LiOH, NHOH等;4有机腐蚀液:EPW、TMAH和联胺等。

常用体硅腐蚀液:氢氧化钾(KOH)系列溶液;EPW(E:乙二胺,P:邻苯二酚,W:水)系列溶液。

硅以及硅化合物的典型腐蚀速率9.2.2 二氧化硅的湿法腐蚀262262SiO HF SiF H O H +→++HFNH F NH +↔34影响刻蚀质量的因素主要有:①黏附性光刻胶与SiO 2表面黏附良好,是保证刻蚀质量的重要条件②二氧化硅的性质③二氧化硅中的杂质④刻蚀温度⑤刻蚀时间9.2.3氮化硅的湿法腐蚀•加热180℃的H 3PO 4溶液或沸腾HF 刻蚀Si 3N 4•刻蚀速率与Si 3N 4的生长方式有关9.2.4 铝的湿法腐蚀3 23222Al 6HNO Al O 3H O 6NO +→++233442Al O 2H PO 2AlPO 3H O+→+9.2.5 铬的湿法腐蚀1、酸性硫酸高铈刻蚀4224324326()3()()Cr Ce SO Ce SO Cr SO +→+2、碱性高锰酸钾刻蚀42424226283324KMnO Cr NaOH K MnO Na MnO NaCrO H O++→+++3、酸性锌接触刻蚀()2424232Cr 3H SO Cr SO 3H +→+↑42242442424()CeOSO +H SO CeOSO 3Ce()SO Ce SO H O H O OH H +→+→↓+硫酸高铈易水解9.2.6 湿法刻蚀设备湿法刻蚀工艺的设备主要由刻蚀槽、水洗糟和干燥槽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