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肝硬化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2. 掌握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技巧。
3. 学会评估和处理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
4. 提高对肝硬化患者护理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肝硬化的病因和临床表现a. 病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b. 临床表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
2. 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a. 饮食管理: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盐饮食。
b.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c.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2. 演示法:演示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技巧。
3. 情景模拟:模拟处理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的掌握。
2. 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照顾技巧的掌握。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肝硬化护理相关教材。
2. 课件: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PPT课件。
3. 模型:肝硬化患者模型或图片。
4. 视频: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照顾技巧的视频。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肝硬化的临床案例,引起学生对肝硬化患者护理的关注。
2. 讲授病因和临床表现:详细讲解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护理要点。
3. 演示日常生活照顾技巧:示范如何为肝硬化患者进行饮食管理、休息与活动安排以及皮肤护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评估和处理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
5. 情景模拟:模拟处理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等。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照顾技巧的视频,加深理解。
3. 结合案例,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措施。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

A.400ml
B.700ml
C.900ml
D.1 OOOml
E.1 500ml
7.该患者腹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门静脉高压
8.血浆白蛋白升高
C.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D.肾功能障碍
E.抗利尿激素减少
8.该患者饮食上应限制摄入的电解质是
A.钾
②腹壁静脉曲张: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的静脉。
③痔静脉扩张:可扩张形成痔核,破裂时引起便血。
启发肝硬化的患者吃粗糙食物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C腹水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腹水形成的原因是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及清蛋白减少等因素有关。
启发腹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6肝脏体征:
早期肝脏增大,表面尚平滑,质地稍硬。
体征:肝、脾轻度肿大
实验室的检查:肝功基本正常
(2)失代Leabharlann 期:症状显著肝功能减退A全身症状和体征: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枯、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肝病 面容)可有不规则发热,夜盲及水肿等。
B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C出血倾向及贫血
D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多可引起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失调 醛固酮升高及抗利尿激素升高可引起水钠潴留;水肿。
启发为什么端坐位?
2)执行医嘱:录入医嘱一医嘱排序(临时一长期) 启发为什么使用利尿药记尿量?
3)执行独立性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一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并报告医生:
(1)疗效变化:呼吸困难程度、水肿、24小时出入量、体重变化
(2)用药不良反应:
A利尿剂:注意有无低钾、低钠表现,应及时就诊。
肝硬化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肝硬化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2. 培养学生掌握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
3. 提高学生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饮食、休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
二、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内容1. 肝硬化疾病概述2.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评估3.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4. 肝硬化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护理5.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6. 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角色扮演法4. 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肝硬化患者的生活照,引导学生关注肝硬化疾病。
2. 肝硬化疾病概述- 讲解肝硬化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等。
3.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评估- 讲解肝硬化患者护理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根据案例,分析肝硬化患者的护理需求。
第二课时1.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 讲解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原则、营养需求、饮食禁忌等。
2. 肝硬化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护理- 讲解肝硬化患者的休息原则、活动原则、休息与活动的关系等。
3. 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讲解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方法等。
4. 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讲解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处理等。
5.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患者和护士,模拟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
6.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肝硬化疾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肝硬化患者护理评估、饮食护理、休息与活动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肝硬化疾病的相关教材、资料。
2.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评估表、饮食记录表、休息与活动记录表等。
3. 角色扮演场景布置。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肝硬化教案》课件

《肝硬化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肝硬化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掌握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肝硬化的预防和预后。
1.2 课程内容:肝硬化的定义和病因。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预防和预后。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肝硬化的定义和病因2.1 课程目标:了解肝硬化的定义。
掌握肝硬化的病因。
2.2 课程内容:肝硬化的定义。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其他病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肝硬化病因的理解。
第三章: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1 课程目标: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了解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3.2 课程内容: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肝硬化临床表现和诊断的理解。
第四章:肝硬化的治疗方法4.1 课程目标:掌握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4.2 课程内容: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心理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肝硬化治疗方法的掌握。
第五章:肝硬化的预防和预后5.1 课程目标:了解肝硬化的预防措施。
掌握肝硬化的预后情况。
5.2 课程内容:肝硬化的预防措施。
肝硬化的预后情况。
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肝硬化预防和预后的认识。
六、肝硬化的药物治疗6.1 课程目标:了解肝硬化药物治疗的原则。
掌握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了解抗纤维化药物和抗炎药物的应用。
6.2 课程内容:抗病毒药物。
抗纤维化药物。
抗炎药物。
其他药物。
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肝硬化药物治疗的理解。
七、肝硬化的饮食治疗7.1 课程目标:掌握肝硬化饮食治疗的原则。
肝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肝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肝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症状
2. 掌握肝硬化患者在心理上可能面临的问题
3. 学习如何与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肝硬化疾病的心理健康问题
难点: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支持
三、教学内容
1. 介绍肝硬化的病因和症状
2. 探讨肝硬化患者在心理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3. 学习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包括倾听、理解、鼓励和引导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肝硬化的病因和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肝硬化患者在心理上的困扰和需求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肝硬化患者和心理健康支持者的对话情景,强化学习
五、教学评估
1. 考试:针对肝硬化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测试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支持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后续
1. 组织学生走访医院,实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实际情况
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志愿活动,为肝硬化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七、教学心得
通过本次肝硬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于肝硬化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支持技能。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患病群体的关爱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关心他人、愿意奉献的医护人员。
《肝硬化教案》课件

《肝硬化教案》课件第一章:肝硬化的定义和病因1.1 定义:介绍肝硬化的概念,即肝脏长期炎症导致正常肝细胞受损,逐渐形成纤维化和结节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1.2 病因:讲解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第二章:肝硬化的临床表现2.1 肝功能减退:介绍肝功能减退导致的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2 门脉高压:讲解门脉高压导致的临床表现,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痔核等。
2.3 并发症:介绍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感染等。
第三章:肝硬化的诊断3.1 病史询问:讲解在诊断肝硬化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肝脏病史、饮酒史等。
3.2 体格检查:介绍在诊断肝硬化时,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如肝掌、蜘蛛痣、腹水等体征。
3.3 辅助检查:讲解在诊断肝硬化时,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脏活检等。
第四章:肝硬化的治疗4.1 治疗原则:介绍肝硬化的治疗原则,如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门脉高压治疗等。
4.2 药物治疗:讲解治疗肝硬化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利尿剂等。
4.3 非药物治疗:介绍治疗肝硬化的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治疗、肝移植等。
第五章:肝硬化的预防和护理5.1 预防:讲解预防肝硬化的方法,如预防病毒性肝炎、戒酒、控制脂肪肝等。
5.2 护理:介绍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如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
第六章:特殊类型的肝硬化6.1 酒精性肝硬化:介绍酒精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6.2 脂肪性肝硬化:讲解脂肪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6.3 药物性肝硬化:介绍药物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第七章:肝硬化的并发症及其处理7.1 肝性脑病:讲解肝性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7.2 腹水:介绍腹水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7.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讲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第一章:肝硬化的概述1.1 肝硬化的定义1.2 肝硬化的病因1.3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1.4 肝硬化的诊断与分期第二章:肝硬化患者的评估2.1 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2.2 患者的肝脏功能评估2.3 患者的并发症评估2.4 患者的心理社会评估第三章: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措施3.1 生活护理3.1.1 饮食指导3.1.2 休息与活动3.1.3 个人卫生3.2 病情观察3.2.1 观察生命体征3.2.2 观察肝脏功能3.2.3 观察并发症的出现3.3 药物治疗护理3.3.1 遵医嘱给药3.3.2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3.3.3 药物治疗的护理3.4 心理护理3.4.1 心理支持的给予3.4.2 心理疏导的实施3.4.3 心理护理的评估第四章: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护理4.1 肝性脑病的护理4.1.1 观察病情变化4.1.2 保持呼吸道通畅4.1.3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4.2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4.2.1 观察出血情况4.2.2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4.2.3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4.3 肝肾综合征的护理4.3.1 观察肾功能状况4.3.2 保持水平衡4.3.3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4.4 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4.4.1 观察感染症状4.4.2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4.4.3 保持伤口清洁第五章: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5.1 疾病知识指导5.1.1 病因及预防5.1.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5.1.3 治疗原则5.2 饮食指导5.2.1 营养需求5.2.2 饮食禁忌5.2.3 食谱举例5.3 生活调理指导5.3.1 休息与活动5.3.2 个人卫生5.3.3 定期复查5.4 心理调适指导5.4.1 心理支持5.4.2 家庭支持5.4.3 社会支持第六章:肝硬化患者的特殊情况护理6.1 儿童肝硬化的护理6.1.1 儿童肝硬化的特点6.1.2 儿童肝硬化的护理措施6.1.3 儿童肝硬化的教育指导6.2 老年肝硬化的护理6.2.1 老年肝硬化的特点6.2.2 老年肝硬化的护理措施6.2.3 老年肝硬化的教育指导6.3 女性肝硬化的护理6.3.1 女性肝硬化的特点6.3.2 女性肝硬化的护理措施6.3.3 女性肝硬化的教育指导第七章: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护理7.1 药物治疗护理7.1.1 抗病毒药物的护理7.1.2 抗纤维化药物的护理7.1.3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观察7.2 介入治疗护理7.2.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护理7.2.2 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7.2.3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观察7.3 肝脏移植护理7.3.1 肝脏移植的护理准备7.3.2 肝脏移植术后的护理7.3.3 肝脏移植的并发症观察第八章:肝硬化患者的中医护理8.1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8.2 中医护理措施8.2.1 中医饮食护理8.2.2 中医药物治疗护理8.2.3 中医特色疗法护理(如针灸、拔罐等)8.3 中医健康教育第九章:肝硬化患者的社区护理9.1 社区护理评估9.1.1 患者家庭环境评估9.1.2 患者家庭成员评估9.1.3 社区资源评估9.2 社区护理措施9.2.1 家庭护理指导9.2.2 家庭访视9.2.3 社区健康教育9.3 社区护理评价第十章:肝硬化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10.1 肝硬化护理的新理念10.2 肝硬化护理技术的新进展10.3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一章:肝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11.1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11.2 康复护理的措施11.2.1 康复运动的指导11.2.2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11.2.3 心理康复护理11.3 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估第十二章:肝硬化患者的临终护理12.1 临终护理的基本概念12.2 临终护理的措施12.2.1 疼痛管理12.2.2 生活质量的维护12.2.3 心理支持与疏导12.3 临终护理的伦理问题第十三章: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案例分析13.1 案例一: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13.2 案例二: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13.3 案例三:肝硬化患者心理护理的实践13.4 案例四:肝硬化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13.5 案例五:肝硬化患者临终护理的实施第十四章:肝硬化患者护理的质量管理14.1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质量指标14.2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质量评估方法14.3 提高肝硬化患者护理质量的策略第十五章:肝硬化患者护理的持续教育15.1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最新研究动态15.2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继续教育内容15.3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终身学习理念重点和难点解析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重点:1.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分期。
内科学《肝硬化》教案

内科学《肝硬化》教案教案:内科学《肝硬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肝硬化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流行病学特点。
2.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理解肝硬化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4.提升学生对于肝硬化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肝硬化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a.肝硬化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点。
b.肝硬化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c.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包括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形成等。
2.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a.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受损、门脉高压和肝性脑病等。
b.肝硬化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肝组织活检等。
3.肝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评估方法。
b.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炎等。
4.肝硬化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a.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腹水、肝癌等。
b.肝硬化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肝移植等。
5.肝硬化的综合治疗和护理:a.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包括膳食、运动和避免诱发因素。
b.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情绪调节和家庭支持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辅以典型病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肝硬化的诊治原则。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解决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治疗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电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肝硬化的病例、图片和视频等。
2.临床病例数据库:用于提供典型病例和相关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主动性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2.考试评价:针对肝硬化相关知识进行笔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六、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全身症状及消化道症状较明显,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2)门脉高压的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开放。(35分钟)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35分钟)
6、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6.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重点为有关肝功能的检查,免疫功能检查,腹水检查以确定腹水性质。
8.3、腹水治疗限制钠、水摄入;利尿药的合理使用;导泻;腹腔穿刺放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自家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颈静脉引流等。
8.4、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指征。
8.5、并发症的治疗。(30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难点:并发症的基本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注:1。“教案末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页码居中
6.2、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意义。
食管吞钡检查以确定有无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6.3、内镜检查酌情进行。
6.4、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若发现假小叶形成则有确诊价值。(35分钟)
7、诊断和鉴别诊断
7.1、诊断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试验、食管吞钡试验、B型超声检查等一般可明显诊断。少数疑难者在掌握指征情况下作肝穿刺活组织检查。(35分钟)
二、病因;
病因学分类病毒性肝炎
慢酒精中毒
药物及化学毒物
营养不良
循环障碍
胆汁淤积
肠道感染及炎症
代谢性疾病
血吸虫病
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
原因不明
病理学分类小结节性肝硬化
大结节性肝硬化
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
三、病理:
①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的肝细胞形成不规则排列的肝细胞再生结节。
②结缔组织增生,始于汇管区及包膜下,向肝小叶内延伸,与肝小叶内结缔组织联合成膜样结构,把肝小叶分隔而改变成假小叶。
③肝功能减退。
④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⑤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六、鉴别诊断
1、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
2、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
3、与肝硬化并发症鉴别的疾病
七、防治一般治疗
休息
饮食
支持疗法
药物治疗
补充各种维生素
保护肝细胞的药物
中药
腹水的治疗
限制水钠的摄入
增加水钠的排出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6、诊断肝硬化的主要诊断依据是:①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史、血吸虫病、酗酒及营养失调史。②肝脏可稍大,晚期常缩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③肝功能减退。④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⑤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7、防治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腹水的治疗;门脉高压和脾亢的手术治疗并发症的治疗;肝移植。
8、预后
复习思考题,
肝功能失代偿期
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
出血倾向及贫血
内分泌失调
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脾肿大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腹水
肝脏触诊
六、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
一期 前驱期
二期昏迷前期
三期昏睡期
四期昏迷期
感染
功能性肾衰(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③在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常偏居小叶的一侧,有的假小叶由几个不完整的肝小叶构成,可有二、三个中央静脉,甚至没有中央静脉。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动脉小支间可发生直接交通而出现短路。
④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到胆管样结构(假胆管)。
四、病理生理
肝脏机能减退
门静脉高压
腹水
五、临床表现
肝功能代偿期
大课(幻灯)
320分钟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重点
(教案末页)
小结
1、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2、病因学分类,病理学分类;
3、临床表现肝功能代偿期,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门脉高压征的临床表现。
4、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感染;功能性肾衰(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尿三胆;肝功能实验;免疫学检查;腹水检查;X线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内镜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腹腔镜检查。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西医内科
年级
2001
专业、层次
中西医结合本科
任课教师
杜正光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8
授课题目(章、节)
消化系统第十四章肝硬化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内科学第五叛主编:叶任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诊断学、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腹腔穿刺放液
腹水浓缩回输
腹腔-颈静脉引流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外科处理
门脉高压和脾亢的手术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肝性脑病的治疗
感染的治疗
功能性肾衰的治疗
肝移植
八、预后
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病变类型、肝脏损害程度和有无并发症而差异很大,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循环障碍引起的肝硬化等。如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在积极治疗原发症消除病因后,病变可趋停止,预后较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为好。有一部分小结节性或再生结节不明显的肝硬化,可终身处于代偿期;但大结节性和混合性肝硬化往往在短期内因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失代偿患者,黄疸持续不退,凝血酶原时间持续延长,以及出现并发症者,预后均较差。死亡原因常为肝性昏迷,上消化出血与继发感染等。
7.2、鉴别诊断
肝大病例
慢性肝炎、肝癌;
腹水病例
腹水型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水、肾病水肿、心源性水肿、巨大卵巢囊肿;
出血病例
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
肝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低血糖;肝肾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35分钟)
8、防治
8.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支持治疗。
8.2、药物治疗目前无特效药,可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护肝药酌情应用。
七、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及尿三胆
3、肝功能实验
4、免疫学检查
5、腹水检查
6、X线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
7、内镜检查
8、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9、腹腔镜检查
五、诊断肝硬化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①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史、血吸虫病、酗酒及营养失调史。
②肝脏可稍大,晚期常缩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
注:1、“教案首页”二号宋体,居中。
2、其余各项标题拦五号宋体。
页码居中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
一、概述: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作业题
1、肝硬化定义是什么?
2、病因学分类、病理分类包括那些?
3、临床表现有那些?
4、肝硬化并发症有那些?
5、如何早期诊断?
6、肝硬化并发症如何治疗?
实施情况及
分析
难点讲解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反映讲解效果好。对其确诊主要依赖①病毒性肝炎(乙型及丙型)史、血吸虫病、酗酒及营养失调史。②肝脏可稍大,晚期常缩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平。③肝功能减退。④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⑤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感染;功能性肾衰(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印象最深。初步掌握其治疗和目前治疗的新进展。
一、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二、熟悉肝硬化的基本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肝硬化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特征。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概述:基本概念。(25分钟)
2、病因分类和病理分类。(35分钟)
3、病理:假小叶的形成。(35分钟)
4、临床表现:
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乏力和食欲不振,可有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