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
浅谈影响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浅谈影响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气象预报预测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极端恶劣天气的准确预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能为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本文在简要概述天气预报发展历程和增强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重要性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影响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因素,并给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仅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影响因素改进措施引言天气和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现代化的气象科技设备,全力以赴将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做好,不断增强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及服务水平是各级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个气象人员需要肩负的重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如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高温等天气频繁出现,并由此引发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往往给当地经济建设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增强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对于人们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制定突发气象事件应急预案和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可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天气预报概述1.1天气预报发展历程天气预报属于一种气象信息,可对人类日常生产生活进行辅助,早在300年前,中国就记录有天气预报;科学家从17世纪开始就借助于科学仪器设备对天气状况进行测量,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就能根据这些仪器对气象数据进行测量,这就是最初的天气预报,主要弊端是传播距离有限;1837年电报开始出现,人们开始将大量的气象数据信息向其他地方传递;到了20世纪,随着气象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可精细化观测大气情况,在气象观测仪器和台站的作用下可观测气压、风向风速、温度、能见度等气象要素数据信息,预报天气也得以完善,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自发射运行气象卫星以来,有效弥补了海洋、沙漠等极地气象资料不足的问题。
天气预报是将大气科学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而分析和预测某区域未来天气情况,是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后,综合气象资料、地形、季节特点及群众经验等做出的结论,在降水、台风、暴雨等强自然灾害的预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气象专业发展历程简述

气象专业发展历程简述气象专业是一个与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相关的学科领域,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发展历程简述。
古代气象观测: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天气现象,例如观察云的形状、风向、阳光的强度等。
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希腊等国家都有记录气象现象的文字记载,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农业、航海等活动的决策。
气象学的形成:在17世纪,随着科学方法和仪器的发展,气象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气象学家利用温度计、气压计等仪器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数据,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大气现象的研究。
气象观测网络的建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网络开始建立起来。
各国建立了气象台和气象站,并通过电报、电话等渠道互相交换气象数据。
这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可以实时收集和共享,从而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值天气预报开始出现。
气象学家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大气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得到未来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预报。
这极大地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象卫星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气象学家开始利用气象卫星观测大气环境。
卫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把握大气环流的情况,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研究的兴起:20世纪末,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迹象逐渐显现,气候变化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气象学家开始运用气候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趋势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应用气象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气象学逐渐兴起。
气象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
例如,气象预报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在飞行航行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飞机和船只的安全性。
近年来,气象研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
天气预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天气预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安排时间、生产和生活。
目前,国内外的天气预报技术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目前天气预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有天气预报技术的特点在中国,国家气象局负责制作天气预报,并向社会公众发布天气公报和相关的气象服务。
目前,国内的天气预报技术大致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种。
静态模型主要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得到的统计学预报方法,比如常用的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速度较快,缺点是无法反映天气形势变化和动态性,适用范围有限。
动态模型则主要是通过数值预报方法得到的,它利用大量的观测资料、理论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天气形势的动态变化,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但同时也存在计算复杂、数据量大和模型有偏差等缺点。
现有的天气预报技术在预测结果上仍然存在误差,这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气象观测数据的不足、卫星和雷达等监测设备的精度问题、计算机模型的局限性等。
此外,天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二、未来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天气预报技术将朝着更为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术趋势:1. 人工智能应用:未来的天气预报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自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
这将使得天气预报具有更强的智能化、自适应和预测能力。
2. 大数据分析: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有效降低预报误差。
3. 移动化趋势: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重要途径,未来天气预报技术将更加倾向于移动化,比如提供更为智能便捷的APP、微信等。
4. 客户定制化:未来的天气预报技术还将更加向用户需求个性化发展,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预报方案和服务,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

MMDD2表示当天日期
zjtvdt MMDD wjtvdt MMDD
pp06zql MMDD pp06zql MMDD pp12zql MMDD pp12zql MMDD zz20 MMDD pp20 MMDD zz20 MMDD pplu pp20 MMDD MMDD pplu MMDD
qq06zql MMDD1 MMDD2 MMDD1 MMDD2 qq06zql qq12zql MMDD qq12zql MMDD qq20 MMDD qqlu MMDD qq20 MMDD
冻雨
健康与卫生
山体滑坡 泥石流 龙卷 台风 沙尘 雾 冰雹
与国土 资、风、降水等)
洪水 渍涝 流域面雨量
城市生态 绿色生产率 粮食安全、生态
农业气象与生态
空气污染 气溶胶组分 核/有害污染物 污染气体
与国家环保 总局联合
与水利 部联合
已经开展的预报业务
未来可以开展的预报业务
fcMMDD20.0721
目的:中央台制作的客 目的:中央台制作的客观 观要素城市预报,生成 要素城市预报,生成ci和 ci和fc文件; fc文件;
目的:上面的程序检查 目的:上面的程序检查客 客观要素预报有无漏报 观要素预报有无漏报或温 或温度差异过大;右边 度差异过大;右边的程序 的程序检查地方台的城 市预报 检查地方台的城市预报
国外天气预报流程
A:预报和服务内容
拟写国外天气预报电视稿 制作世界80城市24、48小时天气预报 决策服务、日常用户服务及临时任务
一
B:预报参考工具及资料
11、 欧洲中心南、北半球:地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850HPA温
度预报场的00、24、48、72小时预报图。 22、全球地面各时次实况资料。 33、日本、德国24、48、72小时降水预报资料。 44、覆盖全球五大洲的静止气象卫星云图 (1) 西太平洋、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地区云图 (2) 印度洋、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地区云图 (3) 欧洲、非洲地区云图 (4) 大西洋、北美洲东部、南美洲地区云图 (5) 东太平洋、北美洲西部的云图
天气预报:准确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为你的生活提供参考

天气预报:准确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为你的生活提供参考天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每天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无论是出门还是室内活动,都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
然而,天气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变的系统,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因此,天气预报的出现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生活,为我们提供对未来天气的参考。
1.天气预报的意义和作用•解释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天气预报对出行、穿衣、工作等方面的影响2.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介绍天气预报的起源•阐述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3.天气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分析天气预报数据来源和收集方式•讨论天气预报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来源4.天气预报的工作原理•说明天气预报的气象学原理和模型•揭示天气数据和大气环境的关联性5.天气预报的预测时间范围•区分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6.天气预报的科学技术支持•介绍卫星遥感和气象雷达的应用•讨论气象近地观测和数值模拟的作用7.天气预报的影响因素•分析气温、湿度、大气压力和风向等参数对天气预报的影响•解释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8.天气预报的局限性•探讨人力和技术限制对天气预报的影响•分析天气突发情况和极端天气事件对预报准确性的挑战9.天气预报的应用领域•介绍天气预报在农业、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性10.天气预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探讨天气预报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方向–分析气象仪器的创新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对预报准确性的提升11.天气预报的智能化与人工智能–讨论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前景–探究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对天气预报的改进效果12.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气预报–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天气预报规划生活的建议–强调合理利用天气预报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13.天气预报的局部性和异质性–解释不同地区天气变化的异质性–强调根据具体地区的天气特点来进行预报和应用14.天气预报对灾害预警的重要性–强调天气预报在灾害预警中的作用–介绍天气突发情况下的紧急预警措施15.天气预报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讨论天气预报从业人员的责任和职业道德–强调正确传播和解读天气预报信息的重要性总结:天气预报作为一项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未来天气信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发展历程

气象发展历程气象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观察天空中的云彩、风向和降水等自然现象,并试图解释和预测它们。
然而,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气象观测和研究才真正取得了突破。
1793年,法国科学家封建贵族让-巴蒂斯特·拉马克提出了气象学的基本原理。
他认为,天气现象是由大气中的压力、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19世纪,气象观测网络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1814年,德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发明了气象雷达,使气象观测更加准确和精确。
1854年,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气象学的组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逐渐提高。
20世纪初,美国气象学家切尔弗顿·圣约翰·摩尔利开创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使用数学计算模型来模拟大气环流系统。
这一方法在气象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演变为现代气象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20世纪中叶,气象卫星和雷达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天气观测和预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卫星图像和雷达回波,实时观测和监测气象系统的演变,并进行更精确的天气预报。
到了21世纪,气象学在全球变化研究、气候预测和极端天气事件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气象观测技术和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的支持下,人们对大气运动、气候变化等复杂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总结来说,气象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观察到现代的高科技观测和预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学在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气象发展史科普

时间段
主要事件或里程碑
详细明
古代(约3000年前)
甲骨文中的天气记录
中国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包括风、云、虹、雨、雪、霜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气的观测和记录。
中世纪及以前
气象与玄学、占卜
古代人们受天气影响大,气象常与占卜、求雨等迷信活动相关,属于玄学范畴。同时,古代人也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气象仪器,如风向标、雨量器等,用于测量基本气象要素。
20世纪初
气象观测网的建立
随着气象仪器的普及和电报通信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气象观测网逐渐建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20世纪中期至今
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
基于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大气运动规律,预测未来天气变化。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17世纪-19世纪
气象仪器的发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等气象仪器,为定量观测天气提供了可能。这些仪器的发明推动了气象学从玄学向科学的转变。
19世纪中期
天气图的诞生
电报的发明使得气象观测资料的迅速传递和信息集中成为可能,进而催生了天气图的绘制。天气图的诞生是现代天气预报的重要标志。
现代
多学科协同研究
气象学与其他学科如气候科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加强协同研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作者:岳盈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从古代天气预报情况谈起,简述了现代主要使用的三种天气预报方法:天气学预报方法、动力学预报方法和统计学预报方法,以及基于它们的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
最后分析了精确预报天气的不可能性。
关键词:天气预报;数值预报;MOS法;可预报性古往今来,天气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到影响人们的穿戴,农民的收成,大到影响导弹、航天飞机的发射。
于是,天气预报从古至今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南宋时期就有天象管理机构“太史局”,它通过观测风、云、雷、露、霜等气象现象进行天气预报。
[1]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主要靠经验进行天气预报,于是流传下来很多谚语,其中好些精华在今天仍被使用,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这些经验大都可以用今天简单的气象学知识来解释,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出先民的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不需要靠经验来预报天气了。
现在被普遍使用的天气预报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天气学预报方法,它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主要用于短期预报。
虽然它现在已经属于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但它的发现是天气预报史上的第一次跃进,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就有著名“罗斯贝波”。
它在高空天气图上就是那些“槽来脊去”的环流演变。
预报员依此可以定性预报天气的变化。
[2]报方法。
它利用大型计算机求解大气动力学方程组来预报天气,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客观化和定量化。
预报所用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是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3]但是计算机容量和速度有限,于是需要对预报方程组适当简化,然而大气运动却异常复杂,简化方程组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有一些差距,不会预报的十分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