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白马篇》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白马篇原文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及赏析白马篇原文及赏析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注释[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

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9]控弦:开弓。

的:箭靶。

[10]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11]接:接射。

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

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白马篇两汉: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译文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1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

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释[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

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

垂:边疆。

"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

秉:持。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

何:多么。

"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

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

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

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

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

顾:念。

翻译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形容领袖风范的诗句

形容领袖风范的诗句

1、《白马篇》唐代诗人李白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译文: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2、《古意》唐代诗人李颀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译文: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译文: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4、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出自明代朱厚熜的《送毛伯温》
译文: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5、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出自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译文: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白马篇》原文及译文

《白马篇》原文及译文

《白马篇》原文及译文《白马篇》原文及译文《白马篇》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马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白马篇》原文:曹植〔两汉〕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译文: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白马篇》赏析: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

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辞章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其中《白马篇》被誉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笔者将为您翻译及赏析该篇诗歌。

《白马篇》全文如下:白马王迴首,东西空山尽。

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

皆谓对归宿,于中殊未沉。

赏析: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归宿的追寻。

首先,诗的开篇即以“白马王迴首”来描绘白马回首的情景,透露着一种回忆过去的心境。

白马象征纯洁和高贵,其回首则寓意着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接着,诗中提到“东西空山尽”,以此表达了东西两方向的山林无尽头,意味着空旷无界的世界。

这种广阔的空间给人一种心灵迷茫与迷失的感觉。

然后,诗中谈到“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这里的“黄交”指的是一种黄色的石头,传说中有开创世界的功效;而“利劒”则象征着力量和权势。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将自然界的美与人世间的力量相结合,传递出对于权力和力量的矛盾思考。

随后,诗中出现了“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的景象。

这种视角的转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西方的太阳落下,象征着黄昏和暮年;而南方的黑云则暗示着风暴和困难。

这些景象的变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挫折和纷扰。

最后,诗歌以“于中殊未沉”的一句,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愿望。

这句话暗示着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作者仍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品质。

同时,也传递出对于寻找真正的归属和解脱的渴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展现了对于命运和人生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歌给予读者思考和启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归宿。

注:文章以散文的形式进行了对《白马篇》的翻译及赏析,将作者的意境和内涵进行了解读。

同时,采用了段落分明、信息清晰的书写方式,使得整体排版整洁美观,文笔流畅,更具可读性。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马篇三国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一作:名在)《白马篇》译文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白马篇》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

的:箭靶。

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

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李白《白马篇》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白马篇》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白马篇》原文阅读赏析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白马篇》也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齐瑟行》。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三说:“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

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

”又引《乐府解题》:“言边塞征战之事”。

但李白这首诗既有对尽力为国、立功立事者的颂扬,还对斗鸡走马、不以国家为念的游侠有所描绘,很值得仔细体味。

首四句描写游侠的原居住地、所骑的马匹和穿戴。

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这是汉代五个皇帝的墓陵,其地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郊外,汉代豪家贵族多聚居于此,可见游侠的出身、身份很不一般。

他们骑着有花雪毛的龙马,这种马高大而名贵,身穿与落日相映照的明珠袍,熠熠闪亮,腰佩切玉如泥的宝剑,白光与金鞍齐耀,灿烂夺目。

一开篇,游侠就给人雄豪、威猛、潇洒的印象。

“斗鸡事万乘”以下十六句分叙两件事:“斗鸡”八句叙游侠的斗鸡、打猎、饮酒、杀人;“发愤”八句叙从军、征战及归来之事。

游侠产生很早,《史记·刺客列传》对秦汉时期的游侠就有不少记载。

游侠之徒,多以斗鸡走马、饮酒弄剑、蹴踘赌博为事,他们较豪贵,也较富裕,不少人还有军籍。

唐代的“游侠少年”大多也是如此。

“少任侠”(魏颢《李翰林集序》)的李白,何尝不是“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托身白日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呢?不过,游侠作为一个阶层,情况也很复杂,司马迁很赞赏“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危困”一类的游侠,而鄙视“朋党宗疆,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 的另一类。

李白生性犷放,带有侠气,所以他对游侠的作为、生活态度都较为欣赏、羡慕,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歌颂过他们及带有游侠精神的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白马篇》意思|
赏析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
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作者:佚名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
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

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

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

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

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

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