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原理油墨转移
典型印刷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典型印刷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今天,最常见的印刷机都采用柔版印刷工艺。
柔版印刷是一种回转印刷方法,它通过凸起的图案表面在各种承印物上印制图案。
即通过橡胶版或感光树脂版非印刷区域的撤出和降低,在印版上生成所要印刷的图案。
印版与直径各不相同的回转圆筒相连以获得各种尺寸的图案。
油墨则是通过一个称为网纹辊的具有网状结构的油墨计量辊转移到印版表面。
通常,喷墨装置与刮刀协同工作,以便为网纹辊供应油墨。
上述系统操作可以针对每种印刷颜色在印刷机上重复。
目前,一台印刷机上的平均印刷站的数目为10个,卷筒纸的宽度为 6 到136 英寸。
印刷应用中的主要运动类型印刷应用多种多样,从简单的单色印刷,一直到需要定位的复杂多色印刷。
大多数印刷应用都使用一个包含要印刷的图案的回转喷墨头,印刷表面通常是一种直接与喷墨头接触的卷筒纸。
卷筒纸常为线性的,可以由任意种类的材料组成,包括纸、塑料或树脂薄膜,波纹纸等。
印刷油墨直接供应给喷墨头,在喷墨头与卷筒纸接触时,图案就转移到卷筒纸上。
印刷应用中的主要运动类型为主轴/从轴运动——要在上面进行印刷的卷筒纸为主轴,喷墨头为从轴。
传统的印刷机的卷筒纸和喷墨头之间是机械连接的,但是现在,考虑到通过高性能运动控制器可执行电子式凸轮仿形,以及印刷的最终用户提高机器灵活性,并希望缩短生产期限和实现快速生产转换的要求,通常使用伺服机构。
尤其对于喷墨头而言更是如此,有时对卷筒纸主轴也具有这种要求。
多色印刷应用中包含多个喷墨头,每个喷墨头对应于一种颜色,成为主轴的从轴,各个喷墨头之间要保持相互对准。
其它类型的运动在印刷应用中也不少见,例如用于在机器维护和产品切换中将喷墨头移进和移出的调整轴。
典型的印刷应用需要使用多种运动控制部件,包括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等反馈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伺服放大器和高性能运动控制器。
在印刷中使用的运动控制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回转从轴与线性卷筒纸接触的纸品加工应用。
运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印刷应用中实现运动控制存在几个问题。
如何改进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PRINTING FIELD 2018.06足够达到相应色密度和遮盖力的墨量,使油墨附着于仅需要墨层转移的区域,从而提升有效的油墨转移。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网点增大,并让印版在无须擦版的情况下运行更长时间。
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然而,要实现更加出色的油墨转移效果,并不意味着要将尽可能多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增加油墨密度以及提高印刷清洁度,可以扩大色域范围;但如若油墨的密度过大,事实上又会减小可以复制的色域范围,而且墨量过多也会导致印刷的色调范围缩小,这样便会降低对比度,使得网目调印刷品的外观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既要将密度或不透明度提高到所需的目标水平,同时又要尽可能确保最广泛的色域和色调范围。
要在印刷机上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对油墨转移的整个机制进行优化,包括如何将油墨从网纹辊传送到印版,又如何最终使油墨有效地转移到承印毫无疑问,如今的柔性版印刷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凭借其能有效地控制油墨密度,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并能获得最具有吸引力的图像效果等诸多优点,柔性版印刷已经发展成为印刷行业中备受青睐的一种印刷方式。
随着柔印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更小的高光网点以及优化油墨实地密度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正得益于各方作出的共同努力。
然而,就最广的色域和色调范围,尤其是图像对比度而言,柔性版印刷往往难以在与胶印和凹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最具有挑战性的还在于如何在实现上述印刷要点的同时,能使印刷机保持高速运行,并最大限度地缩短停机时间。
柯达公司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展开合作,以帮助他们顺利地把凹印和胶印转化为更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柔性版印刷。
在这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有效的油墨转移和最小的印刷压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通过更小载墨量的网纹辊来传递如何改进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Douglas A.Weiss物上。
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穴的形状和工况•印版本身•印版的表面特性•油墨和承印物的表面张力配合•环境条件各个领域的柔印供应商都在通过自身的技术发展完善和改进这一工艺。
柔版印刷机工作原理

柔版印刷机工作原理以柔版印刷机工作原理为标题,我们来了解一下柔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
柔版印刷机是一种常用于印刷行业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柔版上的凹凸图案将墨水转印到印刷材料上。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柔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
柔版印刷机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供墨系统、印刷部分、传输系统和烘干系统等。
首先,供墨系统会将墨水从墨盒中输送到印版上。
印版是由一种柔软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或塑料。
印版上有一定深度的凹凸图案,这些图案是根据印刷需求进行制作的。
当印版接触到被印材料时,墨水会被印版上的凹凸图案吸附。
接下来,印刷部分会通过一个压力系统将印版上的墨水转印到被印材料上。
这个压力系统通常由一对辊子组成,其中一个辊子是橡胶辊子,另一个辊子是金属辊子。
橡胶辊子可以更好地与印版接触,从而实现墨水的转印。
金属辊子则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确保墨水能够均匀地转印到被印材料上。
在墨水转印到被印材料上后,传输系统会将被印材料从印刷部分移走,并将新的材料送入印刷部分,以便继续印刷。
这样,柔版印刷机就可以持续地进行印刷工作。
为了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柔版印刷机还配备了烘干系统。
烘干系统会对被印材料上的墨水进行烘干,使其迅速固化。
这样可以避免墨水晕开或模糊,同时也可以提高印刷速度。
柔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却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与其他印刷方式相比,柔版印刷机具有以下优点:1. 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印刷效果,图案清晰细腻;2. 适用于印刷各种类型的材料,如纸张、塑料、金属等;3. 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印刷,提高印刷效率;4. 可以进行多色印刷,实现丰富多样的效果。
总结起来,柔版印刷机通过柔版上的凹凸图案将墨水转印到被印材料上,从而实现印刷效果。
其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在印刷行业中,柔版印刷机是一种常用的印刷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领域。
柔印的印刷原理

柔印的印刷原理柔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的印刷方法,也被称为胶印、凹印或深雕印刷。
它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橡皮版和墨水传递图案或文字到印刷介质上。
具体来说,柔印的印刷原理如下:1. 设计和制版:首先,根据印刷需求,设计人员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出需要印刷的图案或文字。
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案或文字转移至橡皮版上,形成一个与设计完全一致的印版。
2. 墨池和刮刀:柔印机的墨池中放置着适量的墨水。
墨池内有一条刮刀,用于将多余的墨水刮掉,使墨池和橡皮版之间维持适量的墨水。
3. 印刷:在柔印机的工作台上放置好印刷介质,通常是纸张或薄膜。
墨池中的墨水经过刮刀的刮掉了多余的墨水后,橡皮版与印刷介质接触,将墨水传递到印刷介质上。
4. 压力调节:通过调节柔印机的压力,可以控制印刷时橡皮版与印刷介质的接触程度和墨水的传递量。
不同的印刷需求需要不同的压力调节。
5. 干燥和固化:印刷介质上的墨水需要一定时间干燥和固化,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
通常,柔印机设有烘干设备,可加速墨水的干燥过程。
柔印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印刷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适用范围广:柔印可以应用于多种印刷介质,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等材料,适用于印刷各种不同领域的产品。
2. 印刷速度快:柔印机可以实现高速印刷,可以每分钟印刷数千张纸张,提高了生产效率。
3. 印刷品质高:柔印可以印刷出精细、清晰的图案和文字,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印刷品质量高。
4. 色彩丰富:柔印墨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颜色,实现丰富多彩的印刷效果。
5. 耐久性强:柔印的印刷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表面光滑,抗水、抗划伤和耐磨损。
除了以上的优点,柔印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下:1. 制版成本高:制作橡皮版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图案或需要高分辨率的情况下。
2. 印刷适应性有限:柔印机对印刷介质的适应性相对有限,在印刷硬纸板等刚性材料时效果欠佳。
3. 不适合小批量印刷:由于制版成本高和调试时间长,柔印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印刷,对于小批量印刷或个性化印刷不太适合。
柔性版印刷的原理

柔性版印刷的原理柔性版印刷,也称为柔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柔性版和印刷基材之间的接触来传递墨水,实现图案和文字的印刷。
柔性版印刷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将图案和文字通过光学、机械或电子方式制作在柔性版的表面。
然后,将墨水涂覆在柔性版上,并利用刮刀将多余的墨水刮走,使墨水仅停留在图案和文字部分。
接下来,将柔性版和印刷基材(例如纸张、皮革、塑料薄膜等)紧密地接触在一起,通过压力将墨水从柔性版上转移至印刷基材上。
最后,印刷基材上的墨水干燥固化,形成印刷图案或文字。
柔性版印刷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版:在柔性版上制作所需的图案和文字。
制版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使用光学刻蚀、机械刻槽、电子雕刻等技术。
2. 墨汁涂布:将所选的墨水涂在柔性版上。
柔性版具有一定的吸墨性,能够将墨水保存在图案和文字的区域内。
3. 刮刮过境:用刮刀将墨水刮掉,只保留在图案和文字的区域内。
刮刀的设计和刮墨的力度要适当,以确保墨水能够均匀分布在柔性版的图案和文字上。
4. 传墨过程:将印刷基材和柔性版放置在接触面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墨水通过压力作用从柔性版上被转移到印刷基材上。
5. 固化:墨水在印刷基材上干燥和固化,形成最终的印刷图案和文字。
柔性版印刷的原理具有以下优点:1. 适用性广泛:柔性版印刷可以印刷在多种不同的材料上,包括纸张、塑料、皮革、金属和玻璃等。
这使得它在包装、标签、贴纸和广告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2. 膜厚均匀性好:柔性版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印刷过程中适应不同形状和曲率的印刷基材,使得墨水的膜厚均匀性更好。
3. 生产效率高:柔性版印刷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速度较快。
此外,柔性版的制作和更换较为简便,可以快速更换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4. 印刷精度高:柔性版印刷能够实现较高的印刷精度,适用于印刷要求较高的产品。
5. 印刷成本低:柔性版印刷相对于其他印刷技术而言,设备和材料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对于大批量印刷来说,成本较低。
包装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培训

• 高光到中间调网点扩大较大,图像不 鲜丽;网点边缘滋墨,“空心”网点
• 尽量采用低印刷压力,避免供过多墨
2020/12/12
30
印刷原理及工艺
网点线数愈高,网点增大值愈大
• 低网线数柔性版,得到清晰的印 刷品
• 高网线数柔性版,印刷品的细微 层次和清晰度欠佳。
• 选择100~133线/英寸的网线数, 采用较低的印刷压力,获得高质
• 图像和文字变形
2020/12/12
40
印刷原理及工艺
如何补偿
• How?
• 变形量随厚度增加、滚筒半径减 小而增大
• 印版滚筒无衬垫 • 减小底片上图文尺寸,补偿图像
变形
2020/12/12
41
印刷原理及工艺
尺寸补偿 计算
• 减少百分比=K/R×100% R:印刷品长度 R=2π(r+b+c) r:印版滚筒半径
• 硬质物印刷,用软质刮板;软质物 用硬质刮板,接触良好
• 耐磨性、耐油性、机械强度高
2020/12/12
56
印刷原理及工艺
刃口的形状
• 方头--印平面 • 尖头--印曲面 • 圆头--低精度大面积
2020/12/12
57
印刷原理及工艺
2.刮板压力与丝网印版的关系
• α越大,压力越小;α越小,压力越大 • 平面印刷20°~70°;曲面30°~65°
刷色序 • 4.丝网印刷工艺参数的确定
2020/12/12
3
印刷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 一、凹版的印刷特性 • 二、凹版的网穴形状 • 三、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 五、凹印油墨的干燥
2020/12/12
油墨转移机理及影响油墨转移的

二、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
物体内部某分子(M)在各个方向所受力是均等的。 液体表面某分子M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吸引力,其中A、B的力可以互相抵消,E向力、 并有C、D向下的合力F,C、D水平分力也互相抵消,所以分子M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 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吸力”,通常称为净吸力,由于有净吸力的存在,致使液体表面的分子 有被拉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任何液体表面都有自发缩小的倾向,这也是液体表面表现 出表面张力的原因。
较多
感 绿 感受器
感 蓝 感受器
若受损-----色盲
较少
非常少
自然界中的景物色彩密度往往是连续的,称为连续调。而印刷品的色彩密度不 是连续的,被网点隔开,称为半色调。为什么我们看起来的的感觉仍是连续的呢?
由于视角的影响,当α<1°/60时,人眼已经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点,而看成为一个点
2、压力原理: 印刷的基础,是在一定压力下油墨分子与承印物表面分子达到一定距离才 可能产生分子间力。一般距离在2-4A° 3、毛细现象: 凹引过程中的油墨转移,主要是借助毛细现象完成的。
印版与承印物接触的瞬间,在交界处产生毛细孔,由于毛细现象的作用,网眼内的油墨 会自动上到承印物的表面,同时由于版辊的旋转运动,离心力也使版辊表面的油墨加速转移 (图A),而在印版与承印物接触以前,毛细现象使油墨能够克服离心力,附着在网眼内[图B]。
4、表面润湿原理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是油墨附着的前提。润湿过程就是相界面上一种流体被 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衡量润湿程度的参数是接触角。 表面张力: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A、净吸力:分子在体相内部与界面上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 例:
紫外光 紫 色 蓝 色 青 色 绿 色 黄 色 橙 色 红 色 红外光
窄幅柔印常见问题解析

Focus /特别关注/经验交流窄幅柔印常见问题解析文/上海澳科利辊业科技有限公司陈进近几年,随着我国标签印刷行业 的不断发展,柔版印刷因操作简单,速度快,印刷颜色稳定性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主流的印刷方式之一并且呈 现出逐渐取代传统印刷方式的趋势。
然而,由于柔版印刷是最近几年才在 我国迅速崛起,因此许多标签印刷企 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 题,本文,笔者和大家分享一下柔版 印刷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獪读者。
印刷飞墨所谓印刷飞墨,是指在印刷过 程中油墨飞溅的现象。
飞溅起来的 油墨如果落在网纹辊上,就会在网纹辊上形成不规则的小点,这些小点再通过网纹辊转移到印版上就会影响印刷质量。
另外,如果在网纹辊的两端油墨飞酿会更加严重,飞溅出来的油墨很有可能会飞到墨斗的外面,从而造成设备脏污。
导致印刷飞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油墨原因柔版印刷所使用的u v油墨虽然呈液体状,但是相对粘性较高,这种油墨在网纹辊高速旋转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被带起来,形成飞墨。
但是如果把油墨的粘性降低,那么油墨的色浓度有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印刷品的颜色饱和度低。
因此,印刷油墨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标签印刷企业最好多测试几家供应商的油墨,再选择最适合的油墨来进行生产。
此外,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出现了飞墨现象,在油墨中加人适当的助剂也有利于改善印刷飞墨现象,而至于要加入什么样的助剂以及添加量是多少,需要根据油墨供应商的建议来进行。
2.网纹辊原因传统的柔版印刷的网纹辊网穴多数是六边形,而且网穴之间互不联通。
这种形状的网穴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网穴中的油墨很容易被离心力抛出,从而造成飞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网纹辊28标签技术2021.2经验交流/特别关注/ Focus生产厂家都在尝试改变网穴的形状,如将网穴形状做成河流状,即让每个 网穴之间互相联通。
采用这种网穴形 状的网纹辊,在高速旋转时油墨就不 容易被抛出去,而是顺着网穴之间的 通道流平,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 印刷飞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多辊型输墨
为了使传墨更加均匀,或者由于结构的需要, 再增加1~2根传墨辊。
安装在墨斗辊与网纹辊之间。墨斗辊将油墨传给
传墨辊,再传给网纹辊,最后传给印版转移到承 印物上去。
在网纹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并列安装2根着墨辊,
1、网纹辊作用及材质
网纹辊的作用
始终稳定地向印版提供定量、均匀的油墨。
网纹辊材质
镀铬网纹辊
先雕后镀
耐印率较低(1000~3000万次),网纹辊线数较低,成本低。
陶瓷网纹辊
激光雕刻
耐印率高(4亿次左右),网纹辊线数高(>600线/英寸) ,
成本高。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原版网点百分比(%)
图3
不同纸张的印刷网点再现曲线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35 30 25
网点扩大值(%)
20 15 10 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可以自行循环。
网纹辊传墨量恒定,清洗墨辊 方便,即使高速运行也没有飞
墨现象。
适用于现代高速柔性版印刷。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2、输墨系统的输墨性能
印刷速度对胶辊-网纹辊型的传墨量 将产生很大影响,其输墨性能较差。 印刷速度对正向刮刀型的传墨量产生 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印刷速度较小时,其输墨性 能较好。
网纹辊经过刮墨后把网穴中的油墨传给着墨辊, 着墨辊再把油墨传给印版进行印刷。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 输墨方式
封闭式双刮墨刀型输墨 反向刮墨刀起刮墨作用,正向 刮墨刀起密封作用。工作中, 油墨和洗涤剂处于流动状态,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逆向刮刀型输墨
利用逆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的油 墨刮掉。β一般为30°~35°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更精确。 轻压刮墨,消除了油墨堆积,减少 了对网纹辊、刮墨刀的磨损。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2、网纹辊着墨孔的结构
“边角效应”:
着墨孔边角对传墨有阻碍作用。四棱锥形最严 重,约占着墨孔1/3高度的底部不能释墨。
磨损的影响 棱锥>棱台
大棱角>小棱角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3、网纹辊线数
单位长度方向上着墨孔数。
传墨均匀性 网纹辊线数↑,均匀性↑
传墨量
网纹辊线数↑,开口面积↓,传墨量↓ 释墨性 网纹辊线数↑,释墨性↓ 彩色印刷时 网点面积>着墨孔面积 一般地,加网线数<1/3网纹辊线数
速差比↑,传墨量↓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正向刮刀型输墨 利用顺向刮墨刀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关系不大。 易磨损网纹辊、刮墨刀。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2、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
四棱锥形 释墨性差(“边角效应”)。 棱台形(格子形) 释墨性好,具有通用性。 斜线形(法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保证油墨的流动性,良好的传墨性,油 墨粘度可较高,可用于涂布。 附加通道形 增加油墨在着墨孔的流动性,提高传墨 性,适用于高线数的网纹辊。 a——四棱锥形 b——四棱台形 c——六棱台形 d——螺旋线形 e——附加通道形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避免龟纹 引起龟纹的主要原因是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匹配
不当,因此,只要使网纹辊线数与加网线数正确匹配,
就能很好的避免龟纹。避免龟纹的重要手段是采用纳森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100
原版网点百分比(%)
图4 不同纸张的网点扩大曲线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胶辊一网纹辊型输墨
利用墨斗胶辊与网纹辊的
转速差,胶辊速度<网纹 辊速度,以将网纹辊表面 的油墨刮掉。
印刷速度对逆向刮刀型的传墨量没有
影响,输墨性能最佳。因此,对于网 点印刷应采用逆向刮刀型输墨系统。
a-胶辊/网纹辊型 b-正向刮刀型
c-逆向刮刀型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1、输墨方式
组合型输墨
结构合理,工作可靠。
传墨量与印刷速度无关, 更精确,传墨均匀, 刮墨刀对网纹辊磨损小。 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和
高速的柔印机。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特点:
印版变形
网点扩大严重
油墨铺展
阶调再现范围较小,一般为10%~90%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100 90 80
印刷网点百分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纸杯纸 汉堡包纸 利乐包装用纸 铜版纸
图(网纹辊线数——印版加网线数匹配图)
印刷原理(Printing Principle)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BIGC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水墨的印刷性能 pH值过高:干燥缓慢,抗水性差 pH值过低:干燥过快,堵塞网纹辊,糊版
一般地,pH =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