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

我国降雨分析实验报告引言降水是气象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我国降水情况并进行分析,对于气候预测、灾害防御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降雨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降水特点和分布规律。

实验方法数据获取和处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公开数据源获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历史降雨数据。

经过初步筛选和清洗,我们得到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数据样本,包含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过去30年的降水量记录。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法:1. 去除异常数据:排除了记录时间不完整或与气象观测系统不匹配的数据;2. 数据标准化:将每个地区的降水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对值,便于跨地区对比分析。

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降水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每个地区的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等指标,了解各地区的降水情况;2. 空间分布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生成了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热力图,观察降水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3. 趋势分析: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长期变化。

实验结果描述性统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国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湖南和四川,分别为1500毫米、1400毫米和1300毫米。

而平均降水量最小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和西藏,平均降水量仅在200毫米以下。

最大降水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山区,这些地方由于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较大。

相反,最小降水量的地区多为内陆地区,受到地形和气流的限制,降水量较少。

空间分布图通过生成的空间热力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国降水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普遍较大,尤其是沿海地带和山区。

而西部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一带。

降水分析报告

降水分析报告

降水分析报告1. 简介降水是指地球上大气中水分从气态状态凝结并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环境要素,对于农业、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降水数据,对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2.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降水分析,我们收集了从2010年至2020年的降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每日的降水量,覆盖全球各个地区的气象站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去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我们计算了每个地区每年的平均降水量。

3. 降水时空分布3.1 降水时态分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地区的降水时态分布图。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降水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降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例如,在亚洲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小。

而在南美洲地区,降水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

这些时态分布的特点与地理位置、气候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降水空间分布另一方面,我们还对全球不同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通过绘制降水量等值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降水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点。

从降水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在热带地区,如赤道附近,降水量较高;而在中纬度地区,如亚洲和欧洲,降水量较低;北极和南极地区则降水量极低。

4. 降水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的降水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研究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

我们采用了趋势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年平均变化率。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发现在一些地区,如北美洲和欧洲,降水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其他地区,如南美洲和非洲,降水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些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降水变化的机制和原因。

5. 降水对环境的影响降水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降水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降水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维持土壤湿度,保持生态平衡。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

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降水天气特征分析报告降水天气是指在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降水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和时变性。

在时间上,降水天气的分布表现为季节性和日变化性。

在季节性上,降水天气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冬季和秋季相对较少。

在日变化性上,降水天气主要分布在早晨和午后,夜间相对较少。

在空间上,降水天气的分布表现为地域性和局部性。

一方面,不同地域之间降水天气的分布差异较大,比如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小。

另一方面,同一地域不同区域之间的降水天气也存在差异,比如山区降水量较大,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小。

其次,降水天气的类型特征。

降水天气的类型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其中,雨是指水滴从云层中坠落和到达地面的降水形式;雪是指水蒸气在云中凝结成冰晶后下降到地面的降水形式;雾是指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冷却成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气体中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在地面上的一种现象;霜是指水蒸气在接触地面或物体表面时,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形成一层冰晶。

最后,降水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降水天气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候变化会对降水天气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增加了降水天气的频率和强度。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和风暴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降水天气具有时空分布特征、类型特征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特征。

了解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气象预报、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降水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机制,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高纬,裸地>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平原>高原举例:(1)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如春,原因是昆明海拔较高,并且夏季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使得降水日数特别多,因而凉爽。

冬季昆明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南侧,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小,所以温暖。

(2)南亚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所以冬半年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很小,冬春季节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最热月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旱季末,持续的干旱加上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到雨季的来临才缓解。

吉首市降水特征及短历时暴雨雨型分析

吉首市降水特征及短历时暴雨雨型分析

吉首市降水特征及短历时暴雨雨型分析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西南部,位于气候过渡带的吉首市,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从气候学角度来看,吉首市属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之间的气候过渡带地区。

年平均气温为16.6℃,年降水量1420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区域性差异。

吉首市的气候特征如下:
1.年降水分布不均,雨季集中在5-10月份,其中6-8月份为降水高峰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

同时,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东南部比西北部年降水量多。

2.降水过程短历时暴雨频繁。

吉首市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大陆性分布区,暴雨多发,出现周期较短的局地暴雨、冷暴雨和台风雨等形式,几乎每年都出现短历时暴雨。

其中,短时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6-8月份。

3.雨型丰富多变,包括对流性降水和层状云降水等。

对流性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一般伴有雷电、短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而层状云降水则常常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一般伴有降雪或雨夹雪等。

由于吉首市气候特征的显著性,其降水特征也对当地的农业、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市政管理和灾害防范等工作,了解吉首市降水特征及短历时暴雨雨型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防洪抗旱和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气候特征,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降水情况汇报材料

降水情况汇报材料

降水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显示,今年降水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特此向各位汇报降
水情况的相关材料。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降水量的整体情况。

今年,全国降水量整体偏少,尤其是
在南方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

而在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多,但也略有偏少的趋势。

这种整体的降水偏少情况,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供应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降水的分布情况也值得关注。

在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在
北方地区,降水则相对分布比较均匀。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布,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再者,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也需要重视。

由于降水偏少,地表水
和地下水的补给量都明显减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这对当地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未来降水的趋势。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降水量仍将偏少,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偏少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工作,确保各地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总的来说,今年的降水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对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降水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各位能够重视降水情况的汇报材料,做好应对措施,共同应对降水带来的挑战。

流域降水分析报告范文

流域降水分析报告范文

流域降水分析报告范文流域降水分析报告一、引言降水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某一特定流域的降水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次降水分析报告是基于某一特定流域的历史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当地气象台和水利部门。

通过对降水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对降水进行分析:1. 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流域历年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趋势;2. 极端降水事件分析:通过识别和统计流域历年来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其频率和强度,探讨其对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3. 年内降水分布分析:通过绘制年内降水分布图,分析降水的季节性和空间分布特点;4. 降水与气温关系分析:通过对降水与气温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气温对降水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以上分析方法的应用,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降水量变化趋势:流域历年的总降水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近年来降水量增加较为明显。

季节性变化方面,夏季降水量相对较高,冬季较低;2. 极端降水事件:流域历年来出现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率逐年增加,强度也在增大。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给流域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农田和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损失;3. 年内降水分布:流域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夏季降水较多,冬季较少。

同时,流域内部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 降水与气温关系:降水量与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

在较高气温下,降水量明显增加,但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流域的降水量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2. 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对流域水灾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3. 需要加强对流域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监测和预测,合理安排农田和城市的水资源利用;4. 需要进一步研究降水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探讨地球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影响。

营口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营口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表 1表 2 表 3 、 、 。

营口 各 量 降 量 征值( 5 2o , , 地区 雨 站 水 特 16o  ̄ J 9~ o W >
歇 自J 、 平 年 水 均 降 量 1 6 呻 g- 0 52 名 年 水 现 耪年 量出 份16 o0 5 1 9 7 2o o o  ̄ C l 称 降 量出 年 l 现年 5 2o l6 9 ̄L 1o  ̄1 - o 卅 ;戋 9 - 年9 — 7 9 — o 9 2 o 8 重 营 口 19 i 5 36j 0 . 9 5 2d 8 . 蔽 口 1 91 1 5 48 2 . 9 3 2 1 8 . 孟彖 158 1 2 401 店 1 . % 6 5 . 矾丽 1 21 14 4 . 自 1 . 9 3 5 6 6 4 鲍家 1 49 l 47 屯 1. 9 9 明 03 . 憾 1 1 l 4 42 2. 9 48 49 6 。 《 艋 189 14 37 0. 蚺 61 8 . 大 桥 1 7 14 36 石 0. 9 7 9 52 6 . 魁 蛉 i 6 l4 i& 1. 9 f 3 18 6 7 I2 嚣 15 9 6 20 0 0 15 9 6 19 g 9 6n 哇d 66 5T . 7. 32 0 7 1 6 T_ 22 l 鲥. 5i 6 6 8 70 73 . 7. 51 3 79 75 . 7 5 5 6. 62 6 6. 8T 2 7. 54 4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 又是一种理想 的再 生资源 。在我 国水 资源 的补给主要是来 自降水, 因此 降水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水 资源 的 特性 。 降水量及其 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水汽来源 、 天气系统、 地理位置和地 形等条件。而水汽的输送量 随着季节不 同季风的影 响而有差异 , 形成 降水 量的季节变化 。因此, 寻求 降水 的特性及其规律对充分利用水 资源解 决水 紧张有着积极 的作用。 1 营 口地 区降 水 量 为了对营 口地区的降水规律有所 了解 , 本次降水分析 , 以水文系统长 期观测的降水资料为基础 , 对实测年 限较长、 观测质量较 好的雨量站资料 均予选用 。并 以水文基本观测 资料为主, 对所选用的降水资料进行 了全面 复核与审查 。 依据全地区 1 8个雨量站 15 — 0 0年降水资料, 9620 计算 了各站 多年平均 降水量 以及营 口地 区降水特征值, 根据各雨量站资料分别计算多 年平均降水量 的月分配情况 , 以及各 月不同保证率的 降水特征值 , 详见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2 次重现期:
T'

1 P'

1 0.02

50
(次)
m=2 年重现期: T n T ' 20 50 10 (a) S 100
T >1
m=50 次频率:
P' m 50 50% S 100
m=50 次重现期:
T'

1 P'

1 0.5

2
(次)
T <1
Pi
fi
PF

n i 1
Pi
fi F
(6.4)
fi /F : 第i 站代表面积 占流域面积的比 值,称权重。
(3) 等雨量线法(isohyetal method) 根据流域及附近的雨量站观测的同一时段的雨量
值,参考地形影响,类似绘制地形等高线那样,画出 如图5.5的雨量等值线(isohyet)图,然后量出相邻等 值线间的流域面积 ,即可按下式计算流域平均雨量
规定的降雨历时:5、10、15、20、30、45、60、90、 120min共九种历时(当集水面积较小时,可以不统 计90、120min )。按这一标准摘录和统计雨量资料。 一次降雨的中途,强度小于0.1mm/min的持续时间超 过120mm时,应作为两场降雨来统计。
【例4】图6.9是某雨量站记录到的一场历时102min 降雨量23.1mm的暴雨。由自记雨量计记录到的累积降 雨量曲线,根据上述的规定历时,摘录最大雨量,计 算各种历时最大雨强。
平均降水强度: i P
(6.1)
t
瞬时降水强度:
i dP lim P dt t0 t
(6.2)
10
P
t
0
8:00
8:00
上述三项称为降雨的三要素。
④ 降雨面积(rainfall area):以km2 计 ⑤ 暴雨中心(storm center)
6.2 降 水 分 布
6.2.1 流域平均降水量(面平均雨量)
雨量站观测的降水量只代表点的降水,工程设计 需要整个流域面上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一般用流域面平均雨量(或称面雨量)来 表示,时间分布用降水强度过程线表示。
(1) 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ethod )
流域内各站同时段的实测雨量算术平均:
5个带: 1、十分湿润带(very humid zone)
P >1600mm、T >160天,分布在广东、海南、 福建、台湾、浙江大部、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西 藏东南部、江西和湖南山区、四川西部山区。 2、湿润带(humid zone)
P = 800~1600mm、T = 120~160天,分布在秦岭 -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云、贵、川和广西的大 部分地区。
9~11月,东南沿海、海南、台湾一带,受台风和南 下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大暴雨。
【例3】1975台湾新潦1967年10月17~19日曾出现24h 降雨1672mm,3日总雨量达2749mm的特大暴雨,为 全国最大记录。
6.3 点雨量资料的整理
雨水排除系统所要排除的雨水,绝大部分属短历 时暴雨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大。排水部门根据自记雨 量计自记雨量资料,选出每场暴雨进行分析,推算暴 雨强度~历时关系曲线,作为排水工程设计的依据。
频率分析(设计暴雨量推求):二种方法
1、九种降雨历时,将统计出的每种历时暴雨强度资 料,不论年序从大到小排列,选择相当于年数3~5倍 [ S=(3~5)n ]的最大数值(S应大于40)组成一个样 本,计算每个雨强数据的经验频率(次频率),然后 频率分析,计算重现期为 0.25、0.33、0.50、1、2、3、 5、10 a 的相应暴雨强度,作 i ~ t ~ T 关系表。表64
当累积雨量达10mm时, 自行进行虹吸,使自记 笔立即垂直下落到记录 纸上纵坐标的零点,以 后又开始记录。
(2)雷达探测 (radar observation of precipitation) 气象雷达利用云、雨、雪等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现
象,随时探测降水的位置、移动速度、方向和变化情 况,进行降水预报。
T'

1 P'
m 1,2, S (次)
次重现期和年重现期的换算关系:
T nT'
(a)
S
T 1 (a)

【例6.5】设有20年实测雨强资料,共取得100个最 大雨强数据组成一个样本,求m=2 和 m=50雨强的 频率和重现期。
解:
n 20 , S 5n 100
m=2 次频率: P' m 2 2% S 100
(3) 气象卫星云图(satellite cloud picture) 利用气象卫星随时发回探测到的云图资料,
云图资料有两种: 可见光云图(visible cloud atlas) 红外云图(infrared cloud atlas)
根据云的反照率或红外辐射的强弱,对降雨 等进行预测。
6.1.2 降水的特征
② 降雨历时(duration of rainfall):
凡降水量都须指明历时,一般以min、h、d、a 等计.
如:次(过程)降水量、日降水量、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还有各种短历时的降雨量,如:10min、 30min、60min、3h、6h、12h降雨量、日降雨量、 24h降雨量等等。
③ 降雨强度或雨率(intensity of rainfall):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 mm/min、mm/h计
【例2】1963年8月2~8日,海河受多次西南涡影响, 在太行山东侧山丘区连降7天7夜大暴雨,獐吆站雨量 2051mm,其中最大24h达950mm.
1977年8月1日,内蒙、陕西交界的乌审召出现强 雷暴雨,据调查,8~10h内4处雨量超1000mm,最大 一处超过1400mm,强度之大为世界所罕见。
统计时一定要保证在规定的历时内的雨量要 “连续最大”,且要“长包短”,最后作雨强~历时 关系曲线。
历时 min
5 10 15 20 30 45 60 90 120
雨量 mm
7.0 9.8 12.1 13.7 16.0 19.1 20.4 22.4 23.1
雨强
mm/min
1.40 0.98 0.81 0.68 0.53 0.42 0.34 0.25 0.19
部、内蒙、宁夏、甘肃大部、新疆西部。 5、干旱带(arid zone)
P < 200mm、 T <60天,分布在内蒙、宁夏、甘 肃沙漠区、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藏北羌塘地区。
(2) 降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春夏
季,例如长江以南地区,3~6月或4~7月雨量约占 全年的50~60%;华北、东北地区,6~9月雨量约 占全年的70~80%。
表示降水特征的指标: ① 降雨量(amount of rain):
降落到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mm计 降雨量等级:凡日降雨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 暴雨(storm):50~100mm 大暴雨(heavy storm):100~200mm 特大暴雨(extraordinary storm):>200mm
起讫时间 起迄
16:43 16:48 16:43 16:53 16:43 16:58 16:43 17:03 16:43 17:13 16:43 17:28 16:37 17:37 16:37 18:07 16:37 18:19
i
i1
i2
i3
t1 t2
t3
规律:平均雨 强随历时增长 而减小。
历时
排水工程:每 年统计6~8场最 大降雨,n ≥ 20a.
(1)器测法 1)雨量器(rain gauge receiver) 如图6.1 ,是最简单的测雨器,分时段人工观测.
每天 8:00 ~ 8:00 需要时可分段观测。
2)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siphon rainfall recorder)
如图6.2,承雨器 将雨量导入浮子室,浮 子随注入的雨水增加而 上升,带动自记笔在附 有时钟的转筒上的记录 纸上连续记录随时间累 积增加的雨量。
i (mm/min)
it ,T
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 45min 60min 90min 120min
P’(%)
T
次频率和重现期:
设有n年实测雨强资料,每年选择6~8场暴雨数据, 样本容量S=(3~5)n,次频率P’ 和次重现期 T’ 为:
次频率: 次重现期:
P' m S
2、九种降雨历时,每种历时每年从大到小选择3~5个 最大数值,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 S=(3~5)n(S 应大于40),计算每个雨强数据的经验频率(次频 率),然后频率分析,计算重现期为 0.25、0.33、 0.50、1、2、3、5、10 a 的相应暴雨强度,作 i ~ t ~ T 关系表。表6-4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人类用水的主 要来源。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如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排 水系统和防洪工程的设计中,需要收集降水(暴雨) 资料,推算设计雨水流量和设计洪水。
6.1.1 降水的观测
(Observation of precipitation) 为了掌握各地降水的变化,水文气象部门设立了 大量的雨量站、气象站、水文站观测降水。
城市水文学--6 城市设计暴雨
一、有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就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料
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 (2)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3)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 (4)PMP (Possi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并有连续枯水年组和 丰水年组的交替。年降水量越小的地方往往年际间 变化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