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八章
统计学-第八章 假设检验

假设 原假设
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
H0 : m =m0 H0 : m m0 H0 : m m0
备择假设 H1 : m ≠m0 H1 : m <m0 H1 : m >m0
三、假设检验的程序---
4.例题分析
[例8.1] 某品牌洗衣粉在它的产品说明书中声称:平 均净含量不少于1250克。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有关研 究人员要通过抽检其中的一批产品来验证该产品制造商 的说明是否属实。试写出用于检验的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2.接受域:概率P>的区域,为大概率区域,称之 为原假设的接受区域。
3.拒绝域:概率P≤的区域,为小概率区域,称之 为原假设的拒绝区域。
三、假设检验的程序---
1.拒绝原假设H1 原则:临界值
2.接受原假设H0 原则:临界值
检验统计值的绝 对值大于临界值;
检验统计值的绝 对值小于临界值;
假设 H0为真实 H0为不真实
接受H0 判断正确
采伪错误()
拒绝H0 弃真错误()
判断正确
四、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第I类()错误和第II类()错误的关系
和的关系就像 翘翘板,小就 大, 大就小。
你要同时减少两类 错误的惟一办法是 增加样本容量!
关乎决策:三个与其
与其,人为地把显著性水平固定按某一水平上,不 如干脆选取检验统计量的P值;
第二节 一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二、均值m的假设检验
3.给出显著性水平(0.01、0.05或0.1)
4.确定接受域和拒绝域(以双侧检验为例)
2已知:当Z Z 2
,则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H0;
统计学(第八章抽样推断)

统计学(第⼋章抽样推断)第⼋章抽样推断【教学⽬的】抽样推断是统计研究中⼀种重要的分析⽅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利⽤样本统计资料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原理及⽅法;深刻理解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了解抽样误差产⽣的原因,并对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加以区别,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掌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法;掌握必要样本单位数的确定⽅法。
第⼀节抽样推断概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概念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根据这部分单位的信息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科学估计与推断的⽅法。
包括抽样调查和统计推断抽样调查:⼀种⾮全⾯调查,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调查以获得相关资料,以推断总体统计推断:根据抽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定程度的估计和推断。
(⼆)特点1.按随机原则(等可能性原则)抽取调查单位.随机抽样的⽬的是为了排除⼈的主观影响,使每个样本都有系统的可能性被抽中,使样本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随机性原则是保证抽样推断正确性的⼀个重要前提条件。
随机抽样不是随便抽样。
2.根据部分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抽样推断的结果具有⼀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其他特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等(三)抽样推断的应⽤ 1.不可能进⾏全⾯调查时 2.不必要进⾏全⾯调查时 3.检查⽣产过程正常与否4.对全⾯调查资料进⾏补充修正时⼆、抽样的⼏个基本概念 1.样本容量与样本个数(1)样本容量: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单位的集合,这个集合的⼤⼩称为样本容量,⼀般⽤n 表⽰,它表明⼀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
⼀般地,样本单位数⼤于30个的样本称为⼤样本,不超过30个的样本称为⼩样本。
(2)样本个数:⼜称样本可能数⽬,它是指从⼀个总体中可能抽取多少个样本。
样本个数的多少与抽样⽅法有关。
2.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1)总体参数:总体分布的数量特征就是总体参数,也是抽样统计推断的对象。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统计学第八章 抽样推断

②
和P的使用及使用条件
(1)σ2取最大值;(2)P取接近于0.5的值
(3)可以用样本 s或2 代p替;(4)可以用估计值或实验值代替。
计算例题:
在10000只电池中,随机抽检1%的产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电流强度 (安培) 4-4.5 4.5-5 5-5.5 5.5-6 6-6.5 6.5-7
2
f
P 2N 0 1 P 2 N1
f
N
P2N0 1 P2 N1 P2Q 1 P2 P
N
N
P2Q Q2P PQP Q PQ P1 P
例(1):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为95%,则其标准差为:
0.951 0.95 21.79%.
2、样本指标(统计量)
根据样本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或属性计算所得的指 标,称为样本指标。样本指标通常包括:
统计指标 抽样平均数 抽样成数 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抽样成数的标准差 抽样平均数的方差
抽样成数的方差
未分组资料
x x n
p n1 n
sx
xx 2
n
分组资料
x xf f
sx
x
2
x
f
f
sP p(1p)
s2
2
xx
x
n
sP2 p(1 p)
s2
2
xx f
x
f
四、抽样方法(P151)
(二)抽样极限误差的意义
(三)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
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Δx
t
μ x
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Δp
t
μ p
正态分布图示
68.27%
95.45%
99.73%
统计学——第八章 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

二、调查团队的组成及职责 (一)实施主管的职责
• 实施主管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深入了解调查研究项目的性质、目的、以 及具体的实施要求 2. 负责制定实施计划和培训计划 3. 负责挑选实施督导和调查员(如果需要的 话) 4. 负责培训实施督导和调查员 5. 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6. 负责评价督导和调查员的工作
(6)敌意--引起被调查者不强烈不满而影响后续回答。 (7)主办--对主办或赞助方的态度影响回答的客观性。
由于访问员的实际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偏差。进行监督、
提醒
二、调查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1.督导
督导内容 督导方法 工作管理、再培训、财务和后勤管理。 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检查、处理舞弊行为。
四、调查员应掌握的技巧
3.电话调查的技巧。
检验样本的可用性。受电话普及率的影响,抽样时要确定 样本可用。 事先准备好联系表。注明联系人的姓名、性别、电话号码、 调查时间等,以便调查顺利进行。 根据被调查者的背景确定调查的适当时间。可预约时间, 提高回收率。 做好试验性调查以确保被调查者能够理解问题。 调查时尽 量使用口语 在对公司人员进行电话调查时,不要使用职位头衔。 不同 公司可能有不同的称谓。 对公司人员进行调查时应能使对方说出被调查者的名字。 调查中随时通报调查的进展情况。
行动。如询问问题、记录均应标准化。
调查员必须知道的信息
7.调查员偏误:使调查员了解自己行为所致的偏误。 8.应答者的偏误:使调查员了解有应答者为讨好调 查员,会发生伪造的答案。 9.访问程序:掌握问卷及资料记录的程序。 10 .向调查员宣布时间要求、工作纪律等。
对调查员态度的培训
1. 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本次调查的重要性,对社
统计学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季节指数
乘法模型中的季节成分通过季节指数来反映。 季节指数(季节比率):反映季节变动的相
对数。 1、月(或季)的指数之和等于1200%(或
400%) 。 2、季节指数离100%越远,季节变动程度
越大,数据越远离其趋势值。
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1、计算移动平均值(TC),移动期数为4或 12,注意需要进行移正操作。
移动平均的结果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Example 2
移动平均法可以作为测定长期趋势的一种 较为简单的方法,在股市技术分析中有广 泛的应用。比如对某只股票的日收盘价格 序列分别求一次5日、10日、一个月的移动 平均就可以得到其5日、10日、一个月的移 动平均股价序列,进而得到5日线、10日线、 月线,用以反映股价变动的长期趋势。
1987 1800 1992 1980 1997 2880
1988 1620 1993 2520 1998 3060
1989 1440 1994 2559 1999 2700
4000
3500
销售收入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售 收入 3240 3420 3240 3060 3600
部分数据
销售 收入
t
1985 1080
1
1986 1260
2
1987 1800
3
1988 1620
4
1989 1440
5
……
…
2003 3060
19
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2020/1/19
增长速度growth rate 表明现象的增长程度
某现 基象 期报 水 告 平 报期 告 基的 期 期 基 增 水 水 期 长 平 平 发 水 量 展 平 1速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2020/1/19
增 1长 的 % 绝 环 对 逐 比 期 增 1 值 增 0 长 0上 长 1速 0 期 量 0度 水平
n 1
n 1
(5)间隔不相等不连续时点的时点数列
2020/1/19
aa1 2a2t1a2 2a3t2an12 antn1 t1t2tn1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增长量growth amount
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表明 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社会经济现象以若干年为周期的 涨落起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种 波浪式的变动
随机变动(I)
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天灾、人 祸、战乱等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 引起是无周期性波动
2020/1/19
一般模型 加法模型
Y=T+S+C+I
乘法模型 Y=T×S×C×I
分解方法
加法模型 T=Y-(S+C+I)
乘法模型
2020/1/19
✓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n
X
n
Xi
i1
n
an a0
适用:水平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计算
2020/1/19
✓方程法(累计法)
a 0 x a 0 x 2 a 0 x 3 a 0 x n a i
xx2x3xnai a0
适用:侧重于考察中长期间的累计总量
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100% 表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8.1解:建立假设: H0:μ=4.55;H1:μ≠4.55这是双侧检验,并且方差已知,检验的统计量 Z 值为:=-1.833而=1.96>|-1.833|,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可认为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为 4.558.2解:建立假设: H0:μ≥700;H1:μ<700这是左侧检验,并且方差已知,检验统计量 Z 为:Z==-2而-=-1.645>-2,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在显著性水平 0.05 下这批元件是不合格的。
8.3解:建立假设: H0:μ≤250;H1:μ>250这是右侧检验,并且方差已知,检验的统计量 Z 值为:Z==3.33 而=1.645<3.33,因此拒绝原假设,即这种化肥使小麦明显增产。
8.4解:建立假设: H0:μ=100;H1:μ≠1009/108.055.4484.4−=Z Z 025.036/60700680−Z 05.025/30250270−Z05.0由样本数据可得: ==99.978S===1.212这是双侧检验,并且方差未知,又是小样本,故采用 t 统计量,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t==-0.054而(8)=2.306>|-0.054|,因此不拒绝原假设,即该日打包机工作正常8.5、由题意先建立假设,显然不符合标准的比例越小越好,由于采用的是产品质量抽查,即使总体不合标准的比例没有超过5%,属于合格范围,采用右单侧检验。
P=6/50=12%属于单侧检验,当α=0.05时,有,因此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该批食品不能出厂n X ni ix∑==195.100....7.983.99+++1)(12−−∑=n x ni i x 8)978.995.100(...978.99-7.98978.99-3.99222−+++)()(9/2122.1100-978.99t025.0%5:%,5:1>≤ππH H o 27.250%)51(%5%5%12=−−−=Z 27.2645.105.0<=Z8.6、由题意建立假设:单侧检验,并且方差未知,n=15,属于小样本,故采用t 统计量,检验统计量的值为:α=0.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厂家的广告不真实8.7、建立假设:,由样本数据可以得出,这是单侧检验,并且方差未知,是小样本,因此采用t 检验量,检验统计量的值为25000:,25000:10>≤μμH H 549.115/50002500027000/0=−=−=n s x t μ549.1761.1)14(05.0>=t 225,22510>≤H H 5.24116170485 (2121012801591)=++++++==∑=nxx ni i7.9815)5.241170(....)5.241280()5.241159(12221=−++−+−=−=∑=n xs ni in s x t /μ−=669.016/7.982255.241=−=通过查表可得出,,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没有理由认为元件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大于225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12
/
S
2 2
2 1
S12 / S22
F
2 2
F 1
2
2
样本容量的确定
1 事先设定的值: 2 需要估计的值: 3 样本容量的确定
, X
2或 pq
*估计总体均值时
由
X z
2
n
z2 2
n
2
2X
(重置抽样)
Nz 2 2
n
(N
2
1)2 X
z2
2
(不重置抽样)
2
*估计总体比率时
由 p z
2
p(1 p) n
3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等
[(X1 X2) Z
2
2 1
2 2
]
n1 n2
[(X1 X 2) t SP
2
1 1] n1 n2
[(X1 X 2) t
2
S12 S22 ] n1 n2
4 两个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大样本) [(X1 X 2) z
2
S12 S22 ] n1 n2
• 总体比率的置信区间
(大样本)
( ~p z ~p )或( ~p z s~p )
2
2
•
两个总体比率之差的置信区间
(大样本)
[(~p1 ~p2) z
2Leabharlann ~p1(1 ~p1) ~p2(1 ~p2) ]
n1
n2
• 正态分布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n 1)S 2
2
2
(n 1)S 2
2 1
]
2
2
•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z2 p(1 p)
n
2
2 p
(重置抽样)
Nz2 p(1 p)
n
(N
2
1) 2 P
z2
p(1
p)
(不重置抽样)
2
第 8章 参数估计
参数的点估计
以总体参数的近似值作为其真值的估计 § 估计优良性的判别标准
无偏性 有效性 一致性 充分性
常用的点估计量
1 样本均值 2 样本方差 3 样本比率
参数的区间估计
给出一个随机区间并指出以多大的概率包含未 知参数
置信区间
(ˆl , ˆu )
§ 评价标准
置信度 p(ˆl ˆu ) 越大越好
•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1 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2 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大样本) 3 小样本—方差未知 4 大样本—方差未知
(X Z x )
2
(X Z x )
2
( X t (n1)sx ) 2
( X Z sx )
2
•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置信区间
1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2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