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习作 教案+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实录汇编全册

1草原一、师:同学们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吗?谁来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哪些歌曲?对了,凤凰传奇演唱过很多的草原歌曲。
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他们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是凤凰传奇的歌曲《天籁传奇》)师:同学们都够聪明,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
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师: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三、师: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师:请大家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画出来。
生:我画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生:我找的也是这个地方。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
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
(板书“高歌”)师:什么叫高歌?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
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生:低吟。
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师: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
一开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使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来他又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产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
要想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把前后文对照起来,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体会。
2019年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开国大典 教案+实录

7 开国大典文本分析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展开叙述,突出了场面描写。
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交代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赶赴广场的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大典的过程;再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简介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
另外,教学时要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去感受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汇集、鼓舞、肃静、排山倒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盏、栏、汇”等13个生字,理解“政府、委员、协商、排山倒海”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3.初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的过程,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偶像》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偶像》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偶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偶像不仅仅是外在的崇拜,更是内在品质的敬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偶像。
2. 难点:如何将偶像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发学生对偶像的思考。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特别的课,那就是《我的偶像》。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一起分享自己心中的偶像,一起感受偶像的魅力。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你的偶像是谁?他(她)有哪些特质让你崇拜?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如何描绘心中的偶像,引导学生理解偶像不仅仅是外在的崇拜,更是内在品质的敬佩。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偶像。
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将偶像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写作思路:首先,描述一下偶像的外貌特征,然后,谈谈偶像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你心中的偶像的,最后,表达一下你对偶像是如何敬佩的。
3. 学生习作(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开始动笔写《我的偶像》。
下面,请大家开始动笔写《我的偶像》吧。
在写作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将偶像是如何成为你心中的偶像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
4. 分享习作(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习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的偶像》的写作。
下面,请大家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习作,让我们一起感受偶像的魅力。
在分享过程中,我会对大家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及评析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及评析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被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所深深地震撼。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
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
就写在课题的边上。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师: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
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
请大家拿起语文课本,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读边用心感受:文章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的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生:回答,第十三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
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三段,要抓住重点讲词析句,深刻地领会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首先,学习第三段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指名学生读第三段)〔评:这节课高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
避免了讲课文“求全”“平推”之弊,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生: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
我是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
(板书:斩钉截铁)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习作 教案+实录-精品

习作变形记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学目标1.发挥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2.结合课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题目引导,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3.写作时,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学生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读一读关于变形的文章,收获一些写作灵感。
课时安排2课时1.教师朗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片段,引出习作的主题。
过渡:同学们应该看到我们这次习作的主题了——变形记。
其实,《变形记》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的名字,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读读小说开篇的一段文字,它讲述的就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变形经历。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二、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⑴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
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⑵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⑶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话题二:⑴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⑵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艺术之美”组织选文。
主要由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一篇略读课文《京剧趣谈》。
课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包含着一定的想象意境和联想空间,吸引读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而体会艺术形式之美以及艺术家的人格之美。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各种艺术相关的成语。
这些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穿越时空,选取了古今中外的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带领学生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学习本单元,既加深了学生对艺术之美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不足,在理解文本,审美、品鉴能力方面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更好地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可以调整原有的教材顺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补充相关资料。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我是艺术传承人”。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京八写具伙。
教学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把头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从书本到生活,,人阅读到习作,从艺术到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更让学生在想象中只味艺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小学阶段阅读、表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从中年级开始就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文本、品鉴语言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句的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这个单元里则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行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之美。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作文范文五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作文范文五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作文范文篇一我从小就开始拉小提琴,到现在已经拉了七年之久了。
从以前刚开始拉小提琴时到现在,我有过很多次放弃的想法,但我坚持了下来,这不仅使我更有自信心,并且也让我有才艺在别人面前展现。
还记得那时,我刚开始学小提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
一天我开始练习,因为那时我还太小,很多道理都不懂。
我以为我可以拉得很好,于是我充满信心地调了调音,开始“砍起了木头”。
我拉出来的声音难听极了。
我气愤地丢掉了小提琴,“啪”一下,小提琴落在了床上,我跑到妈妈那里,开始叙说我的苦。
谁知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就连旁边看热闹的哥哥也忍俊不禁。
这时我可急了眼了,生气地说:“你们笑什么,我可不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话题。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的小暴脾气,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次就成功的,你去按照老师写的,认认真真的弹几次,当然也要每一天坚持,几年1 / 8后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回房间开始认真练习。
几年后,我果然“修成了正果”,有了不错的进展,小提琴也真正的成了我的拿手好戏和特长。
我也为我会拉小提琴这事十分骄傲,每当家里来客人时,问我有什么才艺时,我就会拿出我的小提琴。
如果是中午的话,我会来一首激烈的《土耳其进行曲》。
晚上时,我会来一首扬长,幽静的《月光曲》,让人放松。
小提琴使我快乐,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不仅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好习惯,也对音乐产生了一种好感。
小提琴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我先先后后获得了不少的奖项。
小提琴是我的拿手好戏,使我放松,快乐。
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养成了好习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作文范文篇二别人都有别人的拿手好戏,有人会跳舞、有人会拉小提琴┄┄,我的拿手好戏是——滑冰。
这让我想起了刚学滑冰时的经历。
“去溜冰啰”在我的一再央求下,爸爸同意带我去滑冰啦!我兴奋地叫着、跳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活动分析: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拿手好戏。
“拿手好戏”就是自己擅长的东西,不限于学习,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课本中给出了各种“拿手好戏”,常见的如跳舞、唱歌、画画,不常见的如挑水果、爬树。
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次习作便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亮之处。
在本次习作中,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写出来,即要写出真情实感,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呈现自己拿手的方面。
本次习作还要教会学生列提纲,列提纲是一个很好的整合材料、安排详略的习作步骤,学生在本次习作训练中必须掌握。
教学目标:1.写一写自己的拿手好戏,说说这个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2.学会安排材料的先后、详略。
3.学会列习作提纲。
4.增强自信心,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重点难点:1.学会列习作提纲。
2.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写出感受和看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想想自己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确定,可以问问家人和朋友。
课时安排:2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游戏激趣:姓名、本领对对碰。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习作主题是“我的拿手好戏”,突然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估计有些同学还有些疑惑:我的拿手好戏到底是什么呢?“拿手好戏”就是最擅长的本领,一说到某个本领,我们就能想出某个人的名字。
那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来说某个人物的拿手好戏,看大家能否迅速说出他的名字。
有些是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有些是课本中的人物,还有些就是我们班上的同学哦!(1)教师说出小说中或某个领域的“拿手好戏”,学生抢答。
小说中人物:七十二变(孙悟空)书画界人物:画牛(戴嵩)体育界人物:游泳(孙杨)舞蹈界人物:孔雀舞(杨丽萍)(2)教师说出某个方面的本领,学生说出班上同学的名字。
写作文英语口语画画舞蹈书法跑步预设: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猜测一些名人和班上同学的名字,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拿手好戏”的意思。
学生要明确“拿手好戏”应该是某人非常擅长的某个东西,而不是喜爱的东西,因为喜爱不代表擅长。
2.引出本次的习作主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中所说的那些拿手好戏可以算得上是突出的特长和本领。
其实,并不是只有唱歌、跳舞、写作、书法才是拿手好戏。
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课本上的文字,看看里面提到了哪些拿手好戏吧!二、明确要求,学写提纲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具体习作内容。
(1)阅读第一小节文字,明白“拿手好戏”可包罗万象。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结合对他的了解,看看他表达的算不算他的拿手好戏。
(3)指名上台说说自己感到自豪的拿手好戏。
预设:谈话启发学生搜索说话的素材,激发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下一步写作做铺垫。
(4)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后,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示,思考注意事项。
①拿手好戏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成的。
结合典型事例来写,突出“有趣”。
②写作时要安排好材料,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来写。
③详略要得当,重要的内容要详写,不重要的内容要略写。
2.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学写习作提纲。
(1)阅读课本上的习作提纲,对如何列提纲有一定的认识。
(2)师生交流习作提纲的主要内容和写法。
明确:习作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①题目。
②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中心思想。
③结构安排。
这是习作提纲的主要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A.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以简洁的文字或小标题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B.确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
重要部分再说明如何写,可用简洁的文字或小标题标明写的是什么。
注意:提纲的形式不固定,可以用条款式,也可以用结构图式,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如课本上的提纲还可以转换成下面的形式:题目:《三招挑西瓜》主要内容:“我”的拿手好戏是挑西瓜。
中心思想:“拿手好戏”也有不灵的时候,还得多多训练。
结构安排:一、“我”是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的。
(略写)二、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
(详写)1.我用“看、听、拍”三招,自信地挑了两个大西瓜。
(次详)2.第一个西瓜很好,得到同学的夸赞,我很得意。
(次详)3.第二个西瓜没熟,我很尴尬——拿手好戏演砸啦!(详)三、抒发感受,再次点题。
3.学生依照课本中的例子,列出自己的习作提纲。
(也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形式列提纲。
)(1)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相机指导。
(2)列好提纲后同桌间互相交换看一看,指出问题,再修改。
三、依照提纲,完成初稿1.学生结合自己的提纲,完成初稿。
(1)注意课本上提到的习作要求:重点部分写清楚;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2)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不完全参照提纲,可以适当修正提纲。
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些调整,这是允许的。
2.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留意佳作和有问题的习作。
四、合作评改,修改誊写1.学生完成初稿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课件出示自改要求。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看看重点部分是不是写清楚了。
(2)找出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并修改。
(3)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2.交换习作,小组合作评改。
(课件出示互改要求。
)(1)相互交换习作,用心品读别人的习作。
(2)找出别人习作中的优美词句、精彩事例,写出评价意见。
预设:通过自改,让学生自己学会修改文章,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通过互改,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会对习作进行评价。
3.师生共评。
(1)指名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2)师生评议。
点评重点:①详略得当,事例典型;②描写细腻,有真情实感;③开头、结尾有特色。
【优秀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屋子里,悠扬的二胡声古朴淡雅,时而深沉幽咽千转百回,时而激越昂扬一泻千里。
袅袅余音,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渲染开来……①仅仅一个细长的琴杆,一个雕花的琴筒,两根简单的琴弦与一张普普通通的马尾弓,竟能演奏出月光悠悠,也能奔腾出千军万马。
②少年的我,左手在琴杆忽上忽下滑动,灵巧的手指仿佛是一只琴弦上的芭蕾舞者。
③右手有力地运弓,时快时慢,时长时短。
一首首曲子,迸发而出。
一曲终了,我的思绪回到我初学二胡的时候,那可不是十分轻松的事儿。
运弓,是二胡的最基本动作。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习时吱吱刺耳的声音令人十分厌烦,一遍又一遍单调的音阶练习又枯燥又乏味,但做过的决定又怎能轻易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音色有了起色,变得圆润了,不再那么刺耳了。
④由于音乐知识匮乏,可以说一窍不通,仅仅识谱,就是我的一大难题。
看着一大堆简谱扑面而来,我真有些犯难甚至想放弃。
但老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导:“5读so……。
”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我终于对这些数字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令我倍感鼓舞!⑤基本功合格后,我就开始练习曲子。
最开始练的是《小星星》,我不禁好奇:二胡就两根弦,怎么拉得出曲子呢?老师告诉我,哪个音用哪个手指按弦,按弦的哪个位置……,于是断断续续的琴声响起来了。
每当我拉错时,老师就会提醒我改正,回家之后仍锲而不舍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贯悦耳的《小星星》终于新鲜出炉了,我突然在喜悦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⑥就这样,《满堂红》《田园春色》《良宵》等曲子,也在我的努力下一一攻克了。
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比赛。
耀眼的灯光驱散着一团又一团黑暗,坐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这样的气氛令我十分紧张激动,马上要开始了!我的内心不禁翻江倒海般忐忑,当我抚摸着熟悉的二胡时,我的心刹那间平静了下来,活泼高亢的乐音在场上流连徘徊,在耳边绽放……。
演奏完毕,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的坚持不懈终于让我收获了大家的鼓励和认同。
⑦如今,我已会拉许多许多的曲子,像激情澎湃的《赛马》,忧伤婉转的《二泉映月》。
这些悠扬圆润的音乐,如同心头种下的种子,我小心呵护,不懈耕耘,已经发芽,开始露出了青翠欲滴的小苗苗。
⑧夜,屋子里再一次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或古朴淡雅,或幽怨深沉,曲曲折折,奔流不息,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渲染开来。
少年的我,欣然享受着我的拿手好戏。
⑨句段赏析:①以音乐描写开篇,营造了一个幽静的夜晚,也奠定了行文的风格。
②运用联想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了音乐的美妙。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拉二胡的技法高超。
④回忆练习二胡的经过,这里说的是“运弓”。
⑤回忆事例二——识谱。
⑥详写练习曲子的经过,这与上面的运弓、识谱是紧密相连的,是按一定顺序来写的。
⑦详述第一次比赛的情形,描写十分生动。
⑧采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表达,描绘出“我”练习二胡时的感受。
⑨首尾呼应,点题。
总评:这篇习作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非常优美,就像一首乐曲,将学二胡、拉二胡的一个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这种语言风格与本文的主题“拉二胡”非常契合,二胡的乐曲便是悠扬的、婉转的。
习作详略得当,详细描述了学习二胡的经过,正是学习的艰辛、努力,才让小作者收获了一门拿手好戏,才有了成功的演出,才有了自由而又娴熟的演奏。
文章写出了自己学二胡的感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便有收获。
全文首尾呼应,结尾点题,构思独特而完整。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课堂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看了大家的习作,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这个拿手好戏不是成绩上的出色,而是涉及方方面面。
这个拿手好戏足以让我们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我真棒!”生活中,我们总是讲究谦逊有礼,但有时候,我们也要给自己打打气,增加一些自信,多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的习作,我们主要学习了列提纲。
列提纲就像织网打鱼,网织好了,才能打上鱼来。
提纲列好了,就能安排好习作的主要内容和详略,做到心中有数,写起作文来更能胸有成竹。
老师真的希望写作文也能成为每位同学的拿手好戏!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提前列提纲。
(2)写作时按一定顺序写,要做到详略得当。
(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充满自信地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