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体质分类

合集下载

叙述中医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叙述中医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叙述中医体质分类及其特征中医体质分类是中医学中一种根据个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将人群划分为不同体质类型的系统。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体质特征,这些特征与个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养生有关。

主要的中医体质分类包括《黄帝内经》提出的九体质和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中医体质辨识标准。

《黄帝内经》的九体质:平和体质(平和质):体态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喜笑常开,心情宽畅。

气虚体质:外观消瘦,面色淡白,容易疲乏,声音低微,容易出汗。

阳虚体质:怕冷,四肢发凉,容易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

阴虚体质:五心热,手足发热,口干咽燥,容易失眠,舌质红。

痰湿体质:体形较胖,皮肤较湿润,容易困倦,口苦舌苔厚腻。

湿热体质:容易烦躁,口苦咽干,大便黏滞,面色偏红。

血瘀体质:容易有瘀斑或瘀点,容易怀旧忧郁,舌质深紫。

气郁体质:容易烦闷不适,情绪不稳,胸胁胀闷,舌质紫暗。

特禀体质:对某些特定的因素容易过敏,如花粉、食物等。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GB/T 15657-1995):平和质:体型匀称,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脾气和缓。

气虚质:容易疲乏,声音低弱,面色略白,舌质淡白。

阳虚质:怕冷,手足发凉,面色苍白,舌质淡白。

阴虚质:五心热,口干咽燥,面色红润,舌质红。

痰湿质:体形较胖,头重脚轻,舌质较湿润。

湿热质:爱流汗,烦躁口苦,舌质红湿,脉象滑数。

血瘀质:面色晦暗,容易有瘀斑,舌质紫暗。

气郁质:情绪不稳,容易烦闷,胸胁胀满,舌质淡红。

特禀质:对某些特定因素过敏,如花粉、食物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体质分类是相对综合的,一个人可能同时具备两种或更多的体质特征。

此外,中医体质分类主要用于个体的健康养生和疾病的防治,而非精确的医学诊断。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体质特征,制定相应的养生和治疗方案。

九型体质划分

九型体质划分

九型体质划分中医认为,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父母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个体差异。

1、体质类型: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患病少。

养生要点:重在维护对策:平时只要注意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即可。

2、体质类型: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

性格多沉闷、内向。

患病倾向,易出现寒病,腹泻、阳痿等。

养生要点:温阳补益气防腹泻、阳痿等疾病对策:食宜温阳。

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葱头等温阳之品。

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起居要保暖,特别是背部及下腹丹田部位,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避风寒,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

3、体质类型:阴虚体质阴虚质的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舌质偏红,苔少。

患病倾向为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养生要点:滋阴注意甲亢等疾病对策:注意食宜滋阴,多吃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瓜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起居忌熬夜,避免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运动勿太过,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4、体质类型: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

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总结:体质的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总结:体质的分类

体质的分类一、体质的分类方法1、中医学体质的分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思维方法,以藏象及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为理论基础而进行的。

2、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作了不同的分类。

1)《内经》曾提出过阴阳含量划分法、五行归属划分法、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心理特征分类法(包括刚柔分类法、勇怯分类法、形态苦乐分类法)等。

2)张介宾等采用藏象阴阳分类法,叶天士等以阴阳属性分类,章虚谷则以阴阳虚实分类。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1、阴阳平和质:理想的体质。

1)形体特征: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明润含蓄;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2)心神特征: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3)患病特征: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

即使患病,多为表证、实证,且易于治愈,康复亦快,有时会不药而愈,易获长寿。

2、偏阳质: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1)形体特征: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多偏阳;2)心神特征: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3)患病特征: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证。

3、偏阴质: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类型。

1)体质特征: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

面色偏白而欠华;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2)心神特征: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3)患病特征: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体质的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体质的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体质的分类一、体质的分类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禀性勇怯分类法等。

二、正常体质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阴质---具有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

体质的形成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是指小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

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二、后天因素1.后天因素是人出生之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分为机体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

2.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3.包括饮食营养、劳动和运动、年龄、性别、地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体质的基本概念一、体质的概念(一)体质的含义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二)体质与素质、气质、性格1. 素质:其含义有三(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

(3)在生理学上,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在体质学上,素质是指人在体质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

2. 气质:指个体出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生理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态度、智慧等。

3.性格:是个体在现实中习惯了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体质与形态、体格、体型1.形态:躯体形态——体质的基础。

2.体型: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

3.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锻炼程度的状态—体质的标志。

二、体质的标志(一)体质的标志1. 身体的发育水平2. 身体的功能水平3.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4. 心理的发育水平5. 适应能力(二)健康的具体标志v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v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伤病因v泛指人的情感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的致病因素一、七情内伤(-)七情的基本概念v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简述体质的分类

简述体质的分类

简述体质的分类
体质的分类是根据人体的一些特殊的外在表现及易发生疾病的类型,将其归纳为几大类。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体质分类:
1.气虚体质:这类人一般表现为易疲乏、易感冒,需要补气养气。

2.阴虚体质:这类人易上火,口渴咽干,需要滋阴清热。

3.痰湿体质:这类人一般偏胖,腹部肥满松软,需要调理脾胃。

4.湿热体质:这类人面部容易出油,长痘,需要清热利湿。

5.阳虚体质:这类人表现为畏寒肢冷,需要温阳散寒。

6.血瘀体质:这类人面色晦暗,舌质紫黯,需要活血化瘀。

7.气郁体质:这类人经常感到闷闷不乐,情志不畅,需要疏肝理气。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不同体质的形成原因可能不同,具体的分类方法和种类也可能因不同的理论或观点而有所差异。

如果你对自身的体质类型感兴趣,可以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体质s

体质s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一)阴阳平和质
气血充盛 阴阳协调 形: 表现 神: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偏阳质
亢奋 多动 偏热
形: 表现 神: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三)偏阴质
抑制 表现 神: 偏寒 形: 多静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古今体质类型研究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复习思考 试述体质的含义及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1、试述体质的含义及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2、体质表现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体质表现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正常体质阴阳分类有哪几型? 3、正常体质阴阳分类有哪几型?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体质的含义 体质: 体质: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相关概念 素质: 素质: 气质: 气质: 性格: 性格: 体格: 体格: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一)形态结构 (二)生理功能 (三)心理特征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一)体质与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基础。 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基础。 外部形态(大小形状体重胸围皮肤面色毛发等) 外部形态(大小形状体重胸围皮肤面色毛发等) 形态结构 内部形态(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内部形态(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体质的分类: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诞生于2000 2000多年前 源于《黄帝内经》,诞生于2000多年前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 依据 : 中医学阴阳五行 、 脏腑 、 精气血津液等基本 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 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 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体质分类

体质分类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内经》:阴阳含量划分法 五行归属划分法 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张景岳:藏象阴阳分类法 叶天士:阴阳分类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特征
阴阳平和质: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 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阴质: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多 静等特性的体质。
常见体质对机体致病因素的影响
一、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功能协调。 不易感邪,感邪易愈。多发表证实证。 二.偏阳质 偏于亢奋、火热、躁动等特性。 易感阳邪(风,暑,热邪),多发热,实,燥证(伤阴). 三、偏阴质 偏于不足、阴寒、安静等特性。 易感阴邪(寒,湿邪), 多发寒证,虚证,阳虚, 痰饮,水湿。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阐释发病原理 解释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 指导治疗 指导养生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 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 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2 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等 老人:精气虚弱,体质转弱,易患虚劳等 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等
阴阳平和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或虽胖而不臃肿,虽瘦 而有精神; 面色和肤色明润含蓄; 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 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舌红润,脉缓匀有神; 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 工作潜力大;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 力强。
偏阳质
偏阴质
形体多偏胖,但较 形体多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 弱,易疲劳; 呈油性皮肤; 面色偏白而欠华;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 性格内向,喜静少 躁,自制力较差; 动,或胆小易惊; 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 食量较小; 便易黄赤; 平时怕冷喜热; 平时怕热喜冷,动则易出汗, 精力偏弱,动作迟 喜饮水; 缓,反应较慢,性 唇舌偏红,苔薄偏黄,脉多 欲偏弱。 偏阳; 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 灵敏,性欲较强。

第三章中医体质分类方法(1)

第三章中医体质分类方法(1)

A
B
C
D
E
在五行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又与五音(角徵宫商羽)相结合,根据五音 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阳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之差异,将5 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每一型再分为5类,即成为五五二十五中体质类型。
A
B
C
D
E
2. 阴阳分类法 根据个体间阴阳多少或阴阳之气盛衰的不同,将体质分为不 同类型。阴阳分类法包括四分法和五分法。
体质分类方法
0 1
古代体质分类方法
0 2
现代体质分类方法
古代体质分类方法
一、《内经》体质分类法
01
02
03
阴阳五行分类法
体型分类法
心理特征分类法
1.五行分类法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运用五行学说,根据人群中皮肤颜色、形态特 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对某 些疾病的易罹性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归纳总结如下 5种基本类型。
复习回顾:
中医体质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根据体质的个体差异性(多样性)和群 类趋同性,我们可以将体质进行分类。
PART 01
第三章 中医体质分类方法
LOREM IPSUM DOLOR
一、体质分类的概念
体质分类就是根据人群中个体的
不同体质特征,按照一定地标准, 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分析、归 纳而进行相应的区分,分成若干 体质类型。 体质是东、西方在学术语言上可 以进行沟通的话题。(如过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邪派张子和、养 张介宾从禀赋的阴阳、脏气的强弱偏颇、饮食好
恶、用药宜忌等方面,分为阴脏型、阳脏型、平 脏型。
温热病重常见气壮质“正气尚旺之人”,阴虚质“瘦
人阴不足”“体瘦质燥之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体质分类分类的方法,是认识事物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手段。

划分体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

中医体质学说既重视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也非常重视环境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因此,体质存在的形态结构、脏腑功能、阴阳气血以及生存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就成为中医学对人类体质进行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由于体质形成因素的多样性,使个体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异也是错综复杂的。

《内经》以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类型进行了划分,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质分类系统。

《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形志作为分类依据,主要包括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形态与功能特征分类法和心理特征分类法等不同的分类方法。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类型学说,形成了中医体质分类方法上的病理学分类法,如张景岳的脏象阴阳分类法、叶天士和华岫云的阴阳属性分类法、章虚谷的阴阳虚实分类法、陆晋生的病性分类法和金子久的虚弱体质阴阳分类法等。

现代学者从临床实践角度对现代人常见的体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如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和小儿体质分类法等。

王琦采用文献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了9种中医体质分类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

并从分类依据、命名依据、表述方法和文献依据等方面加以详细说明。

由于体质所代表的是人类个体的特性,其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体质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体质分类的研究,必然存在不同之处。

对于个体差异性的分类研究,中外学者均给予了高度重视。

通过中西方和中日体质分类的比较,可以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中医体质学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第一节体质分类方法《内经》时代的先哲,从广袤无垠的时空观出发,研究了在宇宙巨系统及周围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人体各种不同的形态。

通过对形、色、体、态、神诸方面的观察,以“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为基本研究方法,对人类的体质进行了多种不同的分类。

后世医家们重视体质现象,并尝试新的分类方法,如张仲景通过临床观察描述出“强人”、“羸人”、“盛人”、“虚弱家”、“虚家”、“素盛今瘦”、“阳气重”、“其人本虚”等各种病理体质特征。

温病学家经过观察,总结出温热病中各种常见的体质类型,如气壮质的“正气尚旺之人”;阴虚质的“瘦人阴不足”、“体瘦质燥之人”;阳虚质的“阳气素虚之人”,痰湿质“面白阳虚之人,其体丰者本多痰湿”;瘀血质的“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平时有瘀血在络”;气虚质的“肌柔色嫩”、“质体气弱”;湿热质多见于“酒客中虚”,兼之过食辛热,致“酒客积热”,若“湿久生热,热必伤阴”等。

《内经》之后,体质分类的文献散见于不同的医家论述之中。

近年来,关于体质的分类有数十种之多,希冀建立规范的体质分类标准。

一、古代体质分类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内经》就对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具体的阐述,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分类的理论体系。

其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诸篇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对体质类型进行观察、总结并作出分类的重要文献,如篇中所云:“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

(一)《内经》体质分类法《内经》对体质的分类方法是建立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活体观察和对人体的整体考察基础上,体现了“形神合一”、“心身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念。

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内经》关于体质分类的内容颇多,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二:①阴阳五行理论;②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等构成体质的要素。

其分类的主要方法有:阴阳五行分类、体型体质分类、心理特征分类等。

1.五阳五行分类包括五行分类法和阴阳分类法。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以阴阳的偏属和五行的特征作为分析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方法。

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体质分类的方法,可以将体质现象与自然界的时间、空间因素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特点。

(1)五行分类法:主要见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主要以五行属性进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人群中皮肤颜色、形态特征、生理功能、行为习惯、心理特征、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

现概要介绍五种类型的主要体质特征如下:木型体质的人,皮肤苍色,小头,长面,两肩宽阔,背部挺直,身体弱小,勤劳,有才能,好劳心,体力较弱,多愁善感。

火型体质的人,赤色皮肤,小头,脸形瘦尖,肩背肌肉宽厚,肩背髀腹匀称,身材矮小,手足小,步履稳重,对事物的领悟较快,走路时肩背摇动,背部肌肉丰满。

多气而性格急躁、轻财,缺乏信心,身体虚弱,认识事物清楚,喜欢漂亮,短寿而突然死亡。

土型体质的人,黄色皮肤,大头,圆面,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而修长,手足小,肌肉丰满,身材匀称,步履稳重,动作轻盈。

内心安定,助人为乐,独立性较强,不依附权势,广交朋友。

金型体质的人,白色皮肤,小头,方正面,肩背小,腹部平坦,手足小,足跟坚厚而大,好像有小骨生在足跟外面一样,骨轻。

为人清白廉洁,性情急躁但刚强,办事认真,果断利索。

水型体质的人,黑色皮肤,大头,面部不光整,颊腮清瘦,两肩狭小,大腹翩翩,手足好动,行路时身摇,尻骨长。

禀性无所畏惧,善于欺骗人,以致常因杀戮致死。

在五行属性分类的基础上,又与五音(角、徵、宫、商、羽)相结合,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阳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之差异,将上述木、火、土、金、水五型中的每一类型再分为五类,即成为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

由于五音的变化很大,如在角音之中,有正、偏、太、少之分,可分为上角、大角、左角、钛角、判角数类,这与人的体质的多样化相类似。

以火形人为例,首先以禀火气最全的上徵类人概括出火形人共有的体貌、肤色、言行、心理和对外界气候反应性的特点:“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

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

”之后指出各类间的细微差别:上徵类讲求实效,见解深刻;质徵类正大光明,明白事理;右徵类活跃爽快,勇猛向前;少徵类性情多疑;判徵类怡然自得,无忧无虑。

(详见表3-1)在这一分类方法中,已经包括形态特征及心理人格特征等内容。

表2体质五行分类表体质特点五音分类类型地区肤色形态特征举止心理特征时令适应能力五音阴阳上下属性性格木形象东方地区的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少力有才,劳心,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上角足厥阴佗佗然(壅容自得貌)大角左足少阳之上遗遗然(退让貌)钛角右足少阳之上推推然(勇于进取貌)左角右足少阳之下随随然(柔顺随和貌)判角左足少阳之下栝栝然(方正端直貌)火形象南方地区的人赤色广,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身材不高,面尖,但肩背肌肉丰满)行安地,疾心,行摇有气轻财,少信,多虚,见事明,好颜,急心能春夏,不能秋冬上徵手少阴核核然(真诚朴实貌)质徵左手太阳之上肌肌然(浮躁貌)右徵右手太阳之上鲛鲛然(活跃爽快貌)少徵右手太阳之下慆慆然(乐观喜悦貌)质判左手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怡然自得貌)土形象中央地区的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肥胖丰满,上下匀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上宫足太阴敦敦然(诚实忠厚貌)大宫(太宫)左足阳明之上婉婉然(婉转和顺貌)少宫右足阳明之上枢枢然(灵活敏捷貌)左宫右足阳明之下兀兀然(勤奋自主貌)加宫左足阳明之下坎坎然(端庄持重貌)金形象西方地区的人白色方面,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胫(动作轻盈)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上商手太阴敦敦然(敏厚诚实貌)钛商左手阳明之上廉廉然(洁身自好貌)大商(左商)右手阳明之上监监然(善于辨察貌)少商右手阳明之下严严然(严肃庄重貌)右商左手阳明之下脱脱然(潇洒超脱貌)水形象北方地区的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下尻长背,严严然(面背皆瘦,腹大而尻背修长)动手足,发行摇身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上羽足少阴汗汗然(行为不洁貌)桎之人左足太阳之上安安貌(心胸坦荡貌)大羽右足太阳之上颊颊然(得意貌)众人右足太阳之下洁洁然(性情坦白貌)少羽左足太阳之下纡纡然(纡曲不爽貌)注: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2)阴阳分类法:根据个体间阴阳多少或阴阳之气胜衰的不同,将体质分为不同类型。

包括五分法和四分法。

阴阳分类的依据:《灵枢·行针》和《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气与阳气的多少,盛衰不同作为分类依据,将人分为重阳、重阳有阴、阴多阳少和阴阳和调四种类型以及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体质类型。

阴阳分类的方法:包括四分法和五分法。

四分法:主要见于《灵枢·行针》。

根据阴阳之气胜衰的不同及不同类型之人对针刺得气反应的不同,将体质分为四种类型,即重阳型、重阳有阴型、阴多阳少型和阴阳和调型。

但是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的行为和形态表现描述较少,只对重阳之人的部分形态、机能和行为特点加以描述,如“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五分法:主要见于《灵枢·通天》。

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并结合个体的行为表现、心理性格及生理功能等将体质分为五类,即多阴而无阳的太阴之人、多阴少阳的少阴之人、多阳而少阴的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的少阳之人以及阴阳之气和的阴阳和平之人。

现概括介绍阴阳五态体质分类法:太阴型体质的人,贪婪而不仁义,貌似谦恭,内心却深藏阴险,好得恶失,面色阴沉黑暗,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段,卑躬屈膝。

少阴型体质的人,贪小利而暗藏贼心,幸灾乐祸,损人不利己,嫉妒心强,对人没有恩情,貌似清高,但行为鬼祟,偷偷摸摸,站立时躁动不安,走路时好似伏身向前。

太阳型体质的人,强烈的表现欲望,趾高气扬,仰腰挺胸,言过其实,好高务远,作风草率而不顾是非好歹,常常意气用事,自负。

少阳型体质的人,作事精细,自尊心强,但高傲自得,站立时惯于把头仰得很高,行走时喜欢摇摆身体,常常背着双手,喜欢出头露面,善于外交,追逐名利。

阴阳和平型体质的人,生活安静自处,性格和顺,从容稳重,举止大方,淡于名利,无所畏惧,无过分之喜,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态度严肃,但待人和蔼,目光慈祥,位高却很谦虚,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以理服人,办事条理分明,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