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

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

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

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

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二、模型旳均衡解
左图是一种上端开口 旳埃基沃斯方框。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两个部门旳要素酬劳 分别为:
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x MPLX , wy Py MPLY ,
rx Px MPKX ry Py MPKY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假设 A国为资本相对丰裕旳国家,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则A国旳比较优势产品是X产品,所以开放条件下,该国生 产而且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这么,X 产品旳国际相对 价格会上升。
(二)短期情况下国际贸易对要素投入旳影响 对于资本丰富旳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旳资本— 劳动比率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旳资本—劳动比 率上升,两个部门特定要素旳实际收入变化方向相反。
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短期中,出口部门旳资本家会支持自由贸易政 策,而与进口相竞争部门旳资本家会反对自由 贸易政策。
短期中,资本属于一种 特定要素,劳动可自由 流动,属可变要素。
二、长久中不存在特定要素
在长久内,全部生产要素都可自由流动,资本和劳 动均成为可变要素。
长久生产函数可表 达为:Q=f(L,K )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规模收益不变; 劳动是同质旳,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劳动总量是固定旳,而且充分就业; 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旳资本不能相互使用; 每个部门旳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旳; 全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旳。
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种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一般,我们视资本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旳,即在不同部 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
一、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第四章要素禀赋

第四章要素禀赋

(二)H-O定理的图形说明
见68页图4-4。
假设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A国相对B国能生产更多的X、更少的Y, 所以A国为资本丰富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国 家。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由各自生产可 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的均衡 点分别为EA、EB,相对价格PA、PB,由于 PA<PB
从而,国际贸易倾向于
缩小两国间工资率、利 率的差距(绝对差距和 相对差距),最终会使 价格趋于一致。
wr P PX Y wr P PX Y wr P PX Y
(二)利用要素相对价格线对定理的解释
71页图4-6,横轴表示劳动的相对价格 w r 纵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 PY PX
劳动的相对价格 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
图4-5 两国开放下的贸易三角
可见,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
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 不同,从而产生贸易。规律:两国均出口密 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 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
p X 、pY
(三)H-O定理的数学证明
同样假设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
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 口Y,B国相反。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图 4-4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两国最终形成统一国际均衡价格PW,使PA<
PW< PB。A国根据国际均衡价格PW调整生产 和消费。见图4-5,生产均衡点为QA消费均衡 点为CA,贸易三角OA QA CA ,表示出口X: OAQA,进口Y:OACA;同理,B国生产均衡 点调整为QB,消费均衡点CB,贸易三角 QBOBCB,表示出口Y:OBQB,进口X: OBCB 。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 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 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 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 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 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 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 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 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上升。因此,在 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同样,相对于本部门产品,Y部门的资本际报 酬可表示为:
(二)模型的均衡解 1. 两点说明: (1) 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 基础,不涉及需求面因素。 (2) 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 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 素价格。
2. 模型的均衡: (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 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 比较优势原则 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 将促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 了进口部门。(wf>w)。这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 报酬开始回升。 (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 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 具体均衡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
同, 相对供给差异是因为两个国家在以下方面 不同:
• 技术 • 生产因素 (资本、土地、劳动)
Slide 3-28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资源和相对供给
– 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供应增加会对制造品和 粮食的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在价格一定时,拥有大量资本和少量土地的国家将 倾向于生产大量制造品和少量粮食,制造品对粮食 的相对产出非常大。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Slide 3-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第四章
•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本章结构
• 简介 • 特定要素模型 •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 小结
Slide 3-2
简介
• 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的分配有着很大的影 响。
•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 因有两个:
–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PM /PF )A
(PM /PF )W (PM /PF )J
RSJ
RDWOR LD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Slide 3-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贸易模式
– 一个国家不存在贸易,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 产出来的价值。
– 国际贸易 使得一个国家可以消费不同于制造品 和食品组合。
– 一个国家不可能支出大于消费。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 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进而知道劳动的边际产出),就可确定要素 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VMPLX代表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Y代表Y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曲线 当两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部门的分配就达到均衡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MPKX PX
X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
rX MPKX PX
观察: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如何变化?
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也是上升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w MPLX PX
贸易后,Y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则MPLY上升,则该国以Y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上升
w MPLY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X)将上升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wX
VMPLX′
VMPLY
wY
贸易后均衡点为E‘,X部门劳 动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 使用量OYL‘ 总结: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 入增加,Y部门的劳动投入下 降,该国工资水平w上升
VMPLX
E′
W’ W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则MPLX下降,则该国以X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下降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生产要素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提出,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

其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

特定要素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在这个要素的使用上处于优势地位。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的生产上将会更具竞争力。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资本,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上将会更具竞争力。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均衡贸易模式。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而均衡贸易模式则指的是国际贸易当中,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最终趋于均衡。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力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差异。

在一个两个国家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会专注于利用其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一个国家会专注于生产使用其相对丰富因素的商品,并通过出口这些商品来获取收入。

相对贫乏该要素的国家则会从别国进口该要素丰富的商品。

这种专业化和互相依赖的贸易关系将会带来相互的利益。

特定要素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资源再分配的效应。

当一个国家开始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丰富的要素的商品时,这将导致该要素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相反,相对缺乏该要素的国家将会面临该要素的供给过剩,价格下降。

这种资源再分配的效应将会导致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价格的趋同。

特定要素模型也提供了关于收入分配的一些有趣观点。

根据该模型,相对有利于生产该要素的国家将会在该要素价格上升时从中受益。

而相对缺乏该要素的国家将会在该要素价格下降时从中受益。

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强调了贸易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关键点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的分配便达到均衡。 图中,当两个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相交时,两个部门面对相同的劳动价格, 均为w。 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为OxL,Y部门的劳动投人量则为OyL。 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与长期一样,也是通过商品价格变 化来传递的。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本章主要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所以仅以一国为例,模型不涉及其他国家。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 相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短期”
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 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资本
由于特定性,它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 性就很小,甚至为零。属于特定要素。 汽车行业的资本不同于纺织行业。 短期内工厂的规模往往是固定不变的。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假设在封闭条件下,均衡点E 贸易后,假设该国出口X,进 口Y,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假设PY不变,Px上升至Px’。 X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 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门 (wF>w)。劳动由Y转向X。 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根据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X的边际 劳动生产力将下降,Y部门的 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X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 Y部门回升。达到新均衡点E’ 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相比,该 国的劳动价格与特定要素价格 都发生了变化。
劳动
虽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 但它的特定性远远小于资本的特 定性, 可认为在短期内劳动可自由流动
但资本的特定性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会长久存在。 当时间充分长时,所有部门的资本都可以调整。 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都可自由流动。
长短期分析的另外一种情形
商品 生 产 要 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特定要素 要素的特定性与时间无关 小麦 服装
x、Y的生产函数
这里,Kx、Ky均为常数,它们分别表示X和Y部 门专门使用的两类特定资本。 劳动在充分就业时,存在以下条件:
二、模型的均衡解
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品价 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 和要素价格。
完全竞争条件下,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
相对于X商品,Y部门的实际购买力更是下降了
贸易后Y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是下降的。
结论:国际贸易与的收入分配
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不确定 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 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资本是特定不变的,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 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 劳动生产力就越小。 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的报酬与 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4-1)
上端开口的埃基沃斯方框
底边长度—劳动总量L 两边分别表示X、Y部门 中的劳动价格或报酬 劳动边际生产价值 VMPLX代表的曲线反映 了X部门劳动需求曲线. VMPLY表示Y部门劳动 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形状取决 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 置取决于商品价格. .
在自由贸易下, 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MPLY ↑ → MPKY↓ → rY / PY↓ →rY / Px↓
Y部门因x商品价格上涨而流出部分 劳动之后,其特定要素——资本的 边际生产力将下降。 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 下降了。由于Py不变,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 酬也肯定下降了。
本章小结
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前者属于一种 短期分析,后者则属于长期分析。 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一国 收入分配的影响: 提高出口部门的资本(特定要素)实际收入, 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 对劳动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 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订有非常有益的启示。
假定香港地区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 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服装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a. 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 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香 港的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本 所有者、日本的劳动力? b. 现在假设劳动在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但是 资本在部门间不能流动。即,一些资本适于生 产汽车,但不适于生产服装,反之亦然。那么 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香 港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服装生产资 本所有者、日本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 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 的劳动力?
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同
在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商品要素使用比例的影响是不同的。
短期内影响 按部门划分的
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的 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 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 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定 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长期内影响 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各利益集团对自由贸易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资本家 盈亏 出口部门 进口替代部门 受益 受损 态度 支持 反对
劳动者 盈亏 不确定 不确定 态度 不确定 不确定
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 在这里种植咖啡和小麦。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 土地密集型的。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 易地在两个部门间流动。但是,土地是专属的;平原上的土地适 于种植小麦,而山地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小麦地”对于生 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是无效的。如果A 国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将发生什么? a. 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生产?请解释。 b. 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请解释。 c. 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请解释。 d. 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请解释。 e. 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请解释。 f. 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 请解释。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面分析有
不是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 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短期分析
特定要素模型 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 分配的影响。 更接近于现实,可以更好地解 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根源。 已成为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 理论基础之一。
长期分析
假设生产要素是同质的。 不同部门中的生产要素可以互相使用。 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 前一章的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长 期分析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于 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两个部门的资本固定不变 Px ↑→→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增加, MPLX↓ w / Px ↓ Y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MPLY↑ w / PY ↑ 贸易后该国的工资水平将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于X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 P
X
↑ > W
)

>
) PY

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在贸易后是否提高? 取决于其消费结构
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促使两个 部门所使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 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 门的资本一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 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化。 生产相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富有弹性
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
如果消费偏重于X商品, 如果消费偏重于Y商品, 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下降; 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上升。
(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MPLX↓→ MPKX↑ → rX / PX ↑ →rX / PY ↑
相对于X产品,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 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将上升。 X部门的资本报酬相对X商品而言是上升 的,即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X 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相对Y商品价格而言,资本的实际上也是 上升的,Y商品的价格并未变化,X部门 的资本名义报酬上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