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第四章特定要素和国际贸易

Figure4-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QF = QF (T, LF)
QF 2
QF 1'
2'
3'
LF
L
LF 2
QM 2
QM
1
2 3 LM
LM 2
L
QM = QM (K, LM)
特定要素模型
– 制造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MPLM x PM = w – 上述公式表明:在制造品部门中,工资等于边际劳 动产值。
– 资本所有者:
• 他们是受益者。
– 土地所有者:
• 他们是受损者。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Figure 9: 资本存量的变动
工资率, W
资本存量的 增加, K
PF 1 X MPLF
工资率, W
2 W2 1 W1
PM X MPLM2 PM X MPLM1
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 LM
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 部门转移的劳动量
• X和Y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X FX ( K X , LX ) Y FY ( K Y , LY )
其中
L LX LY
二、模型的均衡解
• wX=PX· LX MP • wY=PY· LY MP rX=PX· KX MP rY=PY· KY MP
• 在资本特定不变时,两个部门劳动的边际生 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在商品价格不变 的前提下,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 比。 • VMPLX曲线表示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 VMPLY曲线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 • 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 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 粮食部门的需求曲线:MPLF x PF = w – 上述公式表明:在粮食部门中,工资等于边际劳动 产值。
国际经济学ch__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当Y部门流出部分劳动之后,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少的 劳动相结合,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Y将下降,根据rY=VMPKY =MPKY·PY可知,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下 降了。由于Y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也肯 定下降了。此时,相对于X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报酬上升而言, Y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购买力更是下降了。
(一)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两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
指一种仅限于某一部门需要、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 需要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 动性就很小,甚至为零,资本就是特定要素,而劳动则 是非特定要素,即劳动属于流动要素。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短期”定义: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 不能加以调整,通常,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 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劳 动)则可自由变动。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 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长期”定义: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 其全部生产要素。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多的劳动相结合,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X将上升
,根据rX=VMPKX=MPKX·PX可知,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不变时,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因此,各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国际经济学第4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Specific-Factors-and-International-Trade

四、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收入分配
# 日本: PM / PF ↑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
工人→
# 美国: PM / PF ↓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
工人→
四、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收入分配:
Trade benefits the factor that is specific to the export sector of each country but hurts the factor specific to the import-competing sectors, with ambiguous effects on mobile factors. 贸易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使进 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贸易 对流动要素所有者的影响不确定。
一、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变化对模型均衡的影响
# 总体价格水平变化(价格同比率变化) # 相对价格的变化
一、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变化对模型均衡的影响
# Changes i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have no real effects, that is, do not change any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economy.
小结
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 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 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 者受损。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 可能受损。
小结
4.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 获益者仍然有所剩余时,可以认为贸易 从整体上带来了收益。
小结
5.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不应该把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两个国家:日本、美国 需求:日本 = 美国 劳动拥有量:日本 = 美国 资本拥有量:日本 > 美国 土地拥有量:日本 < 美国
国际经济学第4章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与动态分析.ppt

二、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章>>第一节
模型以短期内某一个国家的供给面的情况为基础, 不涉及需求面因素。
第四章目录
二、特定要素模型
第四章>>第一节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 边际产品价值(VMP=MP·P),即
WX=VMPLX=MPLX·PX WY=VMPLY=MPLY·PY 根据生产要素充分就业,有
特定要素,是指一种仅限于某一部门需要、而不 适合于其他部门需要的生产要素。
土地和资本属于特定要素,而劳动则是非特定要
第四章目录
一、基本概念
第四章>>第一节
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
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实物量或边际物质产品(MPP), 简称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MP)。
边际产品价值(VMP):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因 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 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章目录
一、基本概念Leabharlann 第四章>>第一节
短期和长期是以生产要素能否全部调整来判断。 短期指在这个时期内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
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
长期指在这个时期内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 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
特短期指时间之短,使得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 到的产量来调整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特长期指时 间之长,不仅能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而且技术 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第四章目录
一、基本概念
第四章>>第一节
在短期内,虽然劳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但 它的差别远远小于资本的差别,劳动可以在不同 部门间自由流动。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 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 者区分的。 1.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 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 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 降低出口部门、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 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 化。 2.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 的资本使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 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 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上升。因此,在 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同样,相对于本部门产品,Y部门的资本际报 酬可表示为:
(二)模型的均衡解 1. 两点说明: (1) 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 基础,不涉及需求面因素。 (2) 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 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 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 素价格。
2. 模型的均衡: (1)与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相比,开展贸易以后, 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 比较优势原则 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商品。那么国际贸易 将促使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2)由于价格上升,所以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 了进口部门。(wf>w)。这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出口部门的边际劳动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生产力将下降,而进口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则上升。 于是出口部门的劳动报酬开始回落,进口部门的劳动 报酬开始回升。 (4)随着劳动的在两个部门间的流动,两个部门的 劳动报酬又重新趋于一致,最后达到新的均衡, 具体均衡情况如下图所示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 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进而知道劳动的边际产出),就可确定要素 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VMPLX代表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Y代表Y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曲线 当两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部门的分配就达到均衡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MPKX PX
X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
rX MPKX PX
观察: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如何变化?
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也是上升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w MPLX PX
贸易后,Y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则MPLY上升,则该国以Y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上升
w MPLY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X)将上升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wX
VMPLX′
VMPLY
wY
贸易后均衡点为E‘,X部门劳 动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 使用量OYL‘ 总结: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 入增加,Y部门的劳动投入下 降,该国工资水平w上升
VMPLX
E′
W’ W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则MPLX下降,则该国以X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下降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是:-MPLY / MPLX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 所以生产可能性曲 线是凸向原点的。
X
T
边际报酬递减是特定要 素区别于李嘉图比较优 势的关键。
X=Fx(Kx,Lx)
LyLx是一条45度线,因为总劳动 力不变,两个端点距离一样
两部门劳动投入量和价格的确定:
在X部门 增加1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价值(VMP)等于MPLX · Px=W1 在Y部门 增加1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价值(VMP)等于MPLY · Py=W2 *模型假定劳动可自由流动所以两部门工资相等 *工资可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来决定 总供给为: Lx+Ly=L总
图4-3
wx Px MPLX , wy Py MPLY ,
rx Px MPKX ry Py MPKY
由图可知,假设X产品的相对价格Px上升10%。 则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 VMPLX 移 到 VMP’ LX 由于Px上升,所以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 门(WF>W)会导致X部门的劳动要素使用增加, 最终在E’处达到新的均衡,新的均衡报酬为W’。 注意到工资上升幅度小于商品价格Px上升幅度 (从图上看约为1:2),是因为x部门就业上升, 而边际劳动产出下降。
Y Ey E P=Px/Py
思考: 由于国际贸易,A国出口X商品, X商品的相对价格由封闭相对价 格上涨为国际相对价格。 那么,相对价格P产生变化会怎 样影响要素所有者的福利呢?
O
Ex
X
二、模型的均衡解
MPLX · Px
MPLY · Py
图4—1是一 个上端开口的埃 基沃斯方框。方 框底边的长度表 示劳动总量 ,其 它两边分别表示 X、Y部门中的劳 动价格或报酬。 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两个部 门的要素报酬分 别为: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中第一章第二节(第26页)的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P Y/P X,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做类似推导即可求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的均衡状态下供给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参照教材图1-12、图1-1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形状,参见教材第30页。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相一致。
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集团:鼓动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本章小结
特定要素模型的贡献:
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集 度的差异; 而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则是因为要素的 特定性或不流动性。与前面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相比,特定 要素模型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分析更接近于现实。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MPKX PX
X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
rX MPKX PX
观察: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如何变化?
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也是上升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 MPKY PY w MPLY PY
二 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比较
回忆: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的影响
S-S定理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 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 (X 部门与Y部门)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的(要素价格均等化括三种,但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要素
例如,小麦生产使用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而服装生产 使用资本和劳动,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 因此,以下的特定要素模型同样适用于分析三种要素下的特定 要素问题
第2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VMPLX
WF W’ W
F
X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下降,Y部 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上升
E′
X部门的劳动报酬回落,Y部门的 劳动报酬上升,两者趋于一致(W’) E’为国际贸易后新的均衡点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开放条件下的均衡
贸易前均衡点为E,X部门劳动 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使 用量OYL
X FX K X , L X Y FY K Y , LY
L L X LY
Y的生产函数:
充分就业:
二 模型均衡解
如何确定要素市场的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wx Px MPLX , wy Py MPLY ,
思路:
rx Px MPKX ry Py MPKY
wX
VMPLX′
VMPLY
wY
贸易后均衡点为E‘,X部门劳 动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 使用量OYL‘ 总结: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 入增加,Y部门的劳动投入下 降,该国工资水平w上升
VMPLX
E′
W’ W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则MPLX下降,则该国以X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下降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特定要素
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 门的需要 如汽车业和纺织业的资本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当时间足够长,所有部门的资本都可以调整
纺织业的资本通过加速折旧转化成货币资本,然后转向 汽车行业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rX PY
由于rx上升,PY不变,则
rX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结论: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资本的实际报酬提高了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Y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Y MPKY PY
Y部门劳动投入减少,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下降
则估计贸易使得X相对价格上升,设PY不变,PX上升为PX‘
……则劳动的分配进而要素价格将发生变化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开放条件下的均衡
PX上升为PX‘则X部门的要素需求 曲线VMPLX上移为VMP ‘LX 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Y部门( WF>W)
wX
VMPLX′
VMPLY
wY 劳动由Y部门向X部门转移
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 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进而知道劳动的边际产出),就可确定要素 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VMPLX代表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Y代表Y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曲线 当两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部门的分配就达到均衡
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的短期分析 ——特定要素模型
18:18
1
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重点
特定要素的含义
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区分不同部门 掌握推导过程和结论
前言
长期内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要素密集度的差异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则该产品的价格上升 ),该商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上升;相反,另一种 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结论
回忆假设:该国出口X,进口Y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 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 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 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r MPKX PX w MPLX PX
三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资本所有者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自由贸易将会使出口部门的资本 家(或厂商主)受益,进口部门的资本家受损 因此,两个部门的资本家对自由贸易将持相反的态度
劳动者
对于两个部门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不一
结论
出口部门的利益集团:鼓动政府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二 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国际贸易引起两部门资本-劳动比的变化
短期——导致朝相反方向变化
两部门资本量不变,劳动投入此消彼长,则K/L变化方 向相反
长期——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会使得两部门所使用的K/L朝着相同 方向变化 如X相对价格上升,则两部门K/L下降 两部门要素的实际报酬取决于K/L,则两部门要素实际 报酬的变化方向相同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wX
VMPLY
wY
X部门的劳动投入是OXL, Y部门的劳动投入是OYL 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 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VMPLX
E
W
OX
L
OY
L
第3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假设
该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出口X,进口Y
一国范围内同种生产要素价格相同
短期内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 性
要素的特定性导致一国范围内同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更好 地解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
第一节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短期
在短期内,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 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由于资本在短期内属于一种“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 自由流动
练习题
1.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试证明:钢铁价格上升(比如 10%),钢铁行业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和 实际收益率增加;大米行业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 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下降
互补要素边际产量的关系
企业一起使用要素,因此要素的需求也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增加两种要素之一,则提高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则两 种要素为互补品,如船只与水手 某互补品使用量增加,则另一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向上移动
rY MPKY PY
观察: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Y如何变化
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Y也是下降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Y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Y PX
由于rY下降,PX上升,则
rY PX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结论:在自由贸易下,Y部门资本的实际报酬下降了
w MPLX PX
贸易后,Y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则MPLY上升,则该国以Y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上升
w MPLY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X)将上升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1)2×2×1模型。X、Y两种产品都使用劳动和资本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固定,并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要素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一 基本假设
生产函数
X的生产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