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

合集下载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通常指的是H-O理论。

H-O理论(Heckscher-Ohlin理论)基于因素的分布,强调了每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中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功能的决定性作用。

要素合作外商直接投资是该理论的延伸,其基本原理是转移可流动和不可流动因素的组合,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两个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它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禀赋理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设只有两个国家,两个商品和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平面图方便地解释该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产品的生产功能是相同的。

该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调查要素禀赋,因此有利于要素价格在确定两国相对商品价格中的作用。

3.假设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设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相同的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增加对商品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将以相同的比例增加产品的产量,这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因此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5.假定两国不是完全专业化的生产国,即尽管有自由贸易,但两国仍继续生产两种产品,即没有一个国家是一个小国。

6.假设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如果由社会差异曲线反映出来,那么两国社会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相同的。

7.在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两个市场中,竞争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市场上没有人可以买卖大量影响市场价格的商品或生产要素。

这也意味着买卖双方都拥有平等的交易信息。

8.假定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内部自由转移,但是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转移。

这意味着在一个国家内,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从某些低收入地区和产业自由地流向高收入地区和产业。

直到所有地区和行业的相同要素收益都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

但是在国际上,缺乏这种机动性。

因此,当没有贸易时,国际因素奖励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讲要素禀赋理论国贸的PPT国贸的PPT生产要素涵义: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它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要素报酬:生产商品所要支付的要素费用。

例如劳动的报酬是工资、资本的报酬的利息、土地的报酬是地租。

国贸的PPT生产要素禀赋涵义: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

例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

指的是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如有的地区劳动力充裕,有的地区资本量雄厚,有的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同样是自然资源丰富或自然条件良好,矿藏、水源、气温、湿度、日照、降雨等方面又会有众多差别。

国贸的PPT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俄林的观点:1、他明确指出,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当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用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同时,商品从价低的国家输往价高的国家,只要价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等费用,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有利益,即能够得到的商品都比自己生产的更多。

国贸的PPT2、他又进一步指出,商品相对价格不同商品相对价格不同是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所决定的。

是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所决定的。

很清楚,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来自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

即各国商品价格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

生产同种商品,有的花费较多的成本,有的则用较少的成本,前者的价格就会高于后者。

国贸的PPT3、最终他指出,一国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一国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是由它的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所引起的。

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丰裕,该要素在该国的价格相对便宜,一国某种要素稀缺,该要素在该国的价格相对昂贵。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贸的PPT(三)举例说明这可用表3.1加以说明。

这里必须注意,俄林通常采用两个国家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生产出两种商品进行贸易的分析模式,即2某2某2模型。

同时为了更明了地说明问题,他还假设两国生产的物质条件或技术系数都一样,即生产要素的密集性相同。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

图中,EA、EB分别 表示A、B两国的要 素总量组合。 ρA>ρB ,故A国为 资本丰富的国家,B 国则为劳动丰富的 国家。
INTERNATIONAL TRADE
要素丰裕度的测度方法:
1.以实物单位测度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
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为资本(相对)丰富 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为劳动丰 富资本稀缺国家。
表3.1 部分国家或地区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不变价)
国家或地区 瑞士 德国 日本 美国 韩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 459 50 116 36 480 34 705 17 995 129 00
一国究竟是属于资本丰富还是劳动丰富,取决于与 谁相比。
INTERNATIONAL TRADE
二、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 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禀赋 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即H-O 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 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各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
INTERNATIONAL TRADE
要素禀赋说示例
国家
美 国
产 资本单



2

4
劳动 力单 位
5
2
德布
2
5


4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名词解释要素禀赋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一些天生的才能和特质,这些才能和特质会对其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兰克·P.兰莫特提出,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被分配到一定数量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个体在各种领域的发展潜力。

根据该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和应用这些要素,从而实现自己的潜力和成就。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 智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智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决定其在学术、专业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智力要素可以通过智力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和量化。

2. 创造力要素:指的是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要素,这些要素会影响其在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创造力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创造性任务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3. 情感要素:指的是个体的情感状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情感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情感要素可以通过情绪调查问卷、心理测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4. 身体运动要素:指的是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身体运动要素,这些要素会对其在体育、舞蹈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身体运动要素可以通过评估个体在各种体育项目上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这些要素在个体身上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

然而,个体的环境和经验也会对这些要素的发展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并不是说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基因,而是强调了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强调了后天环境和经验对这些潜力的开发和实现的重要性。

总之,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解释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强调个体在出生时就具备了一定的天赋才能和特质,这些要素会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B国贸易 前 贸易后
贸易后 A国贸易前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3.2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旳阐明
W低 R高
W提升
W降低
均等
R降低
R提升
W高 R低
4.4斯托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定理(S-S-T)
国际贸易会提升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旳要素旳 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旳要素旳价格。从 而提升一国丰裕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降低稀缺 要素全部者旳实际收入。
4.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
要素禀赋差别与生产可能性曲线旳关系
K EA
Y
X X A YB
YA
EB X X B
Y YB Y YA
O
L
O
X
XB XA
图中,两国旳资源禀赋不同。A国为资本丰富旳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旳国家。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X轴倾斜, B国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Y轴倾斜。
实物单位定义:
假如 KA/LA<KB/L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旳国家;相对于 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旳国家。
要素价格定义:
假如 rA/wA<rB/wB 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旳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 B国是?旳国家。
要素禀赋图示
KA
EA
ρA
KB
O
ρB
LA
K A / LA KB / LB
收入分配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旳图形阐明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 Theorem)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禀赋本身不意味着优势,一个国家的禀赋需要不断地升级,才能走向繁荣要素禀赋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一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以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典型的要素禀赋论。

然而,这是一种静态的资源配置论,在这种理论中没有真正的市场,这一局限性似乎还没有被充分认识。

禀赋不会自动地被利用。

假如某种要素禀赋没有被人发现并开发出来,用于满足人的需求,那么贸易不会发生。

换句话说,资源禀赋并不存在于个体行动之外,没有个体的企业家行动,禀赋不会得到有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禀赋,比如委内瑞拉拥有很多石油,但这并不构成其禀赋优势。

而要将禀赋变成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需要借助于市场。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使禀赋有机会被利用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禀赋的比较优势变成产品的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论预设禀赋和市场已经存在,并且假设贸易在不同的禀赋条件下“自动”发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资源的诅咒”所揭示的那样,禀赋本身不意味着优势,一个国家的禀赋需要不断地升级,才能走向繁荣。

市场的创造需要一个有助于发挥企业家才能的制度环境,这意味着制度环境其实比禀赋本身还重要。

一个国家的禀赋是在个体的行动中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发挥才能的产物,比如瑞典和芬兰这些北欧国家,原来的禀赋优势是木头和矿产等资源产业,现在是高科技产业,对这些国家来说,也不存在“资源的诅咒”。

可见,关键不是禀赋本身如何,而是人的创造性能否不断地发挥出来,而要素禀赋论关注的正是禀赋本身。

虽然这一理论也看到禀赋是动态变化的,但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事后的结果,而没有追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要素禀赋论以国家为单位,从“国与国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出发来展开讨论。

但是,贸易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优势上的。

不同个体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知识和信息,贸易是个体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利用。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模式、比较优势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本章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假设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具体地说,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组合不同,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并通过贸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贸易而发生变化。

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要素禀赋具有惯性,即要素的组合方式在短期内相对稳定。

二是要素禀赋差异不受贸易限制的影响,即国际贸易可以自由进行,不会受到保护主义措施和关税壁垒的限制。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会引发不同的国际贸易模式。

具体而言,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而土地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出口土地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则更可能由资本禀赋丰富的国家出口。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

根据理论的观点,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劳动力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而资本禀赋相对丰富的国家则会因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增长。

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比较优势的产生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政治和制度因素等。

因此,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禀赋理论
我们所熟知的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

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

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但是其理论渊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衡量这种变化的基本尺度是:它们借以立论的经济学基础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它们的理论本身是否建立在不同的动力机制上,即是否改变了价格差作为贸易原因或动力的基本观点。

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因此将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统称为比较利益理论,从而构成古典贸易理论的内容。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是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差异,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所揭示的。

而需求重叠理论从要素需求入手,认为要素价差是由于对要素存在需求差异引起的,而对要素的需求则又是由于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所引起的,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差异源于国与国之间消费嗜好不同、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有差别。

从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解释贸易基础,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和俄林(B.Ohlin)
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要素禀赋存在的差异,使得要素价格也产生差异,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差异,由此产生国际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