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构成要素有哪些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构成要素有哪些
战略管理是指为制订和实施那些旨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计划而做出的决策和行动的集合。
下面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管理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规划企业的使命;
对企业内部状况和能力进行分析;
评估企业的外部环境;
通过把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来分析企业可供选择的方案;
围绕企业的使命对每种选择进行评价;
选择一组能够实现理想方案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
制定与所选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相匹配的年度目标和短期战略;
通过有计划地对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实施战略;
对战略过程的进展状况进行评价。
战略管理的特征包括全局性、高瞻性、整合性、长远性和外部复杂性五个方面。
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包括四个关键要素:
(1)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
(2)战略选择:制定、评估以及选择战略方案;
(3)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4)战略评价与调整: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战略研究职能、战略情报职能、战略组织职能以及战略控制职能。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职能发挥,战略管理体系得以整合并发挥作用,为企业的整体运营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企业战略管理题库

中层管理人员公共模块题库四、企业战略管理(一)名词解释〈一〉基本题序号1编号100041101题目:企业使命答案: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地企业生产经营地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地指导思想.它反映企业管理者地价值观,和企业力图为自己树立地形象,揭示本企业于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在目标上地差异,界定企业地主要产品和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地顾客基本需求.序号2编号100041102题目:企业目标答案:企业目标是在企业目地地总框架中,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地具体方向,有自己地完成时间.序号3编号100041103题目:战略目标答案: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地市场竟争地位和管理绩效地目标,包括在行业中地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企业形象等.序号4编号100041104题目:长期目标答案:长期目标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对较长地时间内所力求实现地生产经营地结果.计划期一般为五年,是企业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地基本出发点.序号5号100041105题目:战略管理答案:战略管理是对企业地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地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地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其核心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地前提下通过企业完善地投资与资本运营,形成内部有效地资源配置,创造企业地竞争优势.序号6号100041106题目:企业战略答案: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地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地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地科学界定,是制定各种计划地基础.序号7编号100041107题目:竞争优势答案: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与经营范围地决策,在市场上形成地与其竞争对手不同地竞争地位.序号8编号100041108题目:协同作用答案: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地决策中所能寻求到地各种共同努力地效果.序号9编号100041109题目:总体战略答案: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战略,它需要根据企业地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地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须地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序号10编号100041110题目:经营单位战略答案:经营单位战略又称经营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地战略.是在总体战略地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地计划和行动,是为企业地整体目标服务.序号11编号100041111题目:外差因素答案:所谓外差因素,是指企业效率与社会效率之间地不一致.序号12编号100041112题目:经验曲线答案:经验曲线是指当某一产品地累积产量增加时产品地单位成本趋于下降.序号13编号100041113题目:规模经济答案: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生产地产品或劳务地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趋于下降.序号14编号100041114题目:战略群体答案:战略群体是指行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地一组企业.序号15编号100041115题目:SWOT分析答案: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地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地方法.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地优势。
企业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与三大结构层次

企业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与三大结构层次导读:企业战略由活动领域、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四个关键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将战略与企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企业的战略体系。
企业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与三大结构层次企业战略由活动领域、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四个关键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将战略与企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企业的战略体系。
一、企业战略的四个构成要素企业战略应考虑以下四个关键组成部分:1、活动领域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领域即为企业的经营范围或业务组合。
企业活动领域的确定除了受到社会、市场、顾客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战略领导者对战略概念的理解和企业具体情况的影响。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优劣将极大地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能力。
企业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资源和技能进行配置和整合,还包括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资源和技能进行重新配置和重组。
3、竞争优势通过确定企业的活动领域和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优于其他竞争对手,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核心是企业利用自身的竞争地位,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实现战略目标。
竞争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行业或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
4、协同优势在明确内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实现组织内各要素共同努力的“1+1>2”效应,即各组成部分之和大于简单相加的规模优势。
在企业管理中,协同效应可以通过投资协同、生产协同、销售协同和管理协同来实现。
二、企业战略的三大结构层次一般来说,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战略、经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
1、公司战略企业战略又称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总体战略。
引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也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最高行动纲领。
企业战略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应该经营什么业务?同时,在确定答案后,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意图。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1. 企业系统的基本资源要素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4信息2.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3.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担当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人担当责任的企业法人。
4. 限制的类型包括: 1前馈限制2同期限制3反馈限制5. 企业战略的四个要素: 1经营范围2资源配置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6. 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标准是: (是否是)有价值的, 稀有的, 难以仿照的, 不可替代的。
7. 企业经营战略分为: 1成本事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8. 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观念先后有生产观念, 产品观念, 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
9. 企业的产品组合具有肯定的宽度, 长度, 深度和关联性。
10. 产品的生命周期: 1导入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11. 生产过程的特征: 1生产技术特征: 离散型生产过程;连续型生产过程2生产过程特征: 产销分别型;产销结合型3产品, 工艺的标准化程度: 产品标准化;工艺标准化12. 企业长期筹资方式: 1投入资本筹资2股票筹资3债券筹资4长期借款5融资租赁二、多选1, 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有肯定的机构组织, 有自己的名称办公场所, 组织章程等要素;(2)应自主经营,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具有法人资格;(3)是一个经济组织。
2, 管理的二重性: (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 现代企业依据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例划分为: (1)劳动密集型企业(2)资金密集型企业(3)技术密集型企业4, 战略的层次: (1)公司战略(2)经营战略(3)职能战略5, 战略环境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及法律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和自然因素(4)技术因素6, 目标市场选择: (1)单一的集中细分(2)有选择的专业化(3)市场专业化(4)产品专业化(5)完全覆盖7, 行业环境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2)供应商的讨价还价实力(3)买方讨价还价实力(4)替代品威胁(5)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8, 现代企业生产安排及限制方法: (1)成产流程表(2)生产时间表(3)生产指令9, PDCA循环:(1)四阶段:安排, 实施, 检查, 处理(2)八步骤:P: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制定对策和措施;A:总结阅历纳入标准, 遗留问题转入下期;C:检查效果发觉问题;D:执行安排和措施。
企业战略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构成要素企业战略由什么要素组成?企业战略有哪些要素?来看看下面店铺为你带来的企业战略构成要素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企业战略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
(1)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它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等所涉及的生产经营范围,反映企业目前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反映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
(2)资源配置。
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包括实物资源、货币资源、人力资源、技术专利、商标信誉等。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所达到的水平和模式。
资源配置的好坏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
因此,资源配置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要通过适当的使用资源,来形成特殊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反之,如果企业资源配置不当,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3)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竞争优势既可以来自企业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地位,也可以来自企业对特殊资源的正确运用。
一般来说,产品和市场的定位对于企业总体战略来讲相当重要,而资源配置则为经营战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协同作用。
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力求利用已有的设备、专利、生产技术、销售网络、商标等,进行合理组合,以形成相互协同作用。
即要实现各经营单位1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整体效应。
即企业总体资源所带来的总收益,要大于各部分资源收益之和。
一般来讲,企业的协同可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内部协同主要是指以下几项:①投资协同:即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共同出资开发新领域等。
②共享资源:如共同利用人员与设备。
③销售协同:共同利用现有销售网络。
④管理协同:共同利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
正确认识何谓战略中国很多企业,在战略规划上常常表现为“有战无略”。
这一方面是由于好多企业创办人忙于应酬拉关系和营销,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思考;但更多的原因却出在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够或错误认知,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战略管理习题(1-3)

战略管理习题(第一至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五种力量模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是进入威胁、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供应商、购买者和【】A. 替代威胁B. 互补品威胁C. 新产品威胁D. 老产品威胁2、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作用和【】A. 核心能力B. 竞争优势C. 企业使命D. 外部环境3、肯德基快餐店自1987年进入北京市场以来,不断地发展加盟连锁店,占领北京快餐市场,这属于【】A. 市场开发战略B. 产品开发战略C. 多元化战略D. 市场渗透战略4、尽管对企业战略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企业最早将战略管理思想引进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时间是【】A.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B.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C.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D.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5、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对外宣称,本公司“提供信息沟通的工具和服务而不是生产电话。
”这一表述属于【】A. 企业使命B. 企业愿景C. 企业目标D. 企业价值观6、根据SWOT分析图,第Ⅲ类型的企业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威胁,应采取【】A. 扭转型战略B. 增长型战略C. 多种经营战略D. 防御性战略7、与传统的职能管理相比,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来说,重在改进效能,是一种高层次管理、整体性管理和【】A. 计划性管理B. 应用性管理C. 动态性管理D. 持续性管理8、现有产品与现有市场领域组合而产生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是【】A.市场渗透战略B.市场开发战略C.产品开发战略D.多元化战略9、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坯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混合一体化10、一般来说,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的产业是【】A.高利润、高风险B.稳定的高利润C.低利润、低风险D.稳定的低利润11、对宏观环境分析,一般运用PEST分析模型,即主要是对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的分析。
企业战略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

企业战略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企业战略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1.产品与市场范围:产品与市场范围表明企业的特定行业和领域,企业在所处行业中其产品与市场的地位是否占有优势。
为了清楚地表达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产品与市场范围常常需要分行业来描述。
分行业是指大行业内具有相同特征的产品、市场、使命和技术的小行业。
如饮料行业中的果汁饮料分行业,机械行业中的机床行业等。
2.增长向量:也称成长向量,说明企业从现有产品与市场组合向未来产品与市场组合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运行的方向,而不涉及企业目前产品与试场的态势。
增长向量按照产品与市场组合的方式形成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多种经营四种。
3.竞争优势:表明了企业某一产品与市场组合的特殊属性,凭借这种属性可以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企业通过寻求兼并,或者设置并保持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障碍与壁垒;或者进行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具有突破性的产品,以替代旧产品等方式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4.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
在管理文献中,协同作用常常被描述为1+1>2的效果,这意味着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经营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
企业战略由六个要素组成,即经营范围、战略目标、战略行动、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1)宗旨和目标。
宗旨是企业对自身存在的目的或使命、信条和经营哲学的陈述。
目标是指企业在战略期内实现宗旨的程度或水平。
(2)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3)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根据战略期从事的经营领域和确定的竞争优势所要求的资源在质和量上的分配。
(4)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5)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各经营领域之间联合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大于各自单独经营时的效果之和的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MHMBA企业战略管理复习思考题

MHMBA《企业战略管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战略是指在确保实现组织使命的前提下,为了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根据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对组织未来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所做的长远性谋划。
2.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对实施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或制定新战略的动态过程。
3.企业愿景是指为企业所描述的关于未来成就的理想化定位和生动性蓝图。
4.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
5.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执行其使命时所预期达到的有用成果的程度(有长、短期战略目标)。
6.行业指其产品具有主要的共同特征的一大批企业或企业群体。
7.行业环境指对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都会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的集合。
8.转换成本是指由于顾客转向新的供应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的发生。
9.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
10.战略群体是指同在一个行业执行类似战略的一组企业,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相类似(竞争行为、大致的份额等)。
11.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合,包括资产、生产或其它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
12.企业能力是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
13.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长期的市场目标以及整个链条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战略协作。
14.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15.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或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或横向扩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
16.密集型战略,也称为加强型成长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品或服务的潜力,强化现有产品或服务竞争地位的战略。
17.归核化战略不等于专业化,中度多元化、相关多元化,是多元化有所降低的、强调发展核心业务的适度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
1.产品与市场范围:产品与市场范围表明企业的特定行业和领域,企业在所处行业中其产
品与市场的地位是否占有优势。
为了清楚地表达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产品与市场范围
常常需要分行业来描述。
分行业是指大行业内具有相同特征的产品、市场、使命和技术的小行业。
如饮料行业中的果汁饮料分行业,机械行业中的机床行业等。
2.增长向量:也称成长向量,说明企业从现有产品与市场组合向未来产品与市场组合移动
的方向,即企业经营运行的方向,而不涉及企业目前产品与试场的态势。
增长向量按照产品与市场组合的方式形成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多种经营四种。
3.竞争优势:表明了企业某一产品与市场组合的特殊属性,凭借这种属性可以给企业带来
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企业通过寻求兼并,或者设置并保持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障碍与壁垒;或者进行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具有突破性的产品,以替代旧产品等方式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4.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
在管理文献中,协同作用常常被描述为
1+1>2的效果,这意味着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经营单位各
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
企业战略由六个要素组成,即经营范围、战略目标、战略行动、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1)宗旨和目标。
宗旨是企业对自身存在的目的或使命、信条和经营哲学的陈述。
目标是指企
业在战略期内实现宗旨的程度或水平。
(2)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3)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根据战略期从事的经营领域和确定的竞争优势所要求的资源
在质和量上的分配。
(4)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
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5)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各经营领域之间联合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大于各自单独经
营时的效果之和的效应,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企业战略的管理过程
(一)企业战略制定阶段。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来确定企业宗旨、目标、经营领域和资源配置等诸战
略要素的管理过程。
这个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未来环境、企业未来条件和战略目标的平衡。
这个管理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的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避免威胁。
1、研究企业战略环境,明确战略制定的前提。
(1)企业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
(2)企业内部条件及分析
2、确立企业战略要素的内容,包括:宗旨、目标、经营领域、竞争优势、经营结构、战略体制
的确定。
3、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它是体现战略要素具体内容要求的重要的政策、行动方案、预算、程
序的组合,也称战略文本。
它是把战略目标与实施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连接起来的纽带,
处在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的中间位置,同时兼顾了两个职能(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二)企业战略实施阶段。
战略实施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过程。
战略实施首先需要一个实施计划体系作为手段,同时需要一个
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工作提供保证。
1、计划体系的制定和实施。
分为:中期计划、年度计划、项目计划、预算
2、战略实施的组织保证。
(三)企业战略评价和控制
1、监视和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由此得到的信息重新评价企业的战略依据是否依然
成立。
2、测定各种战略活动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绩效以及对其它活动产生的影响。
3、测定已经发生和预测将要发生的差距,并采取矫正活动。
总之,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分析有助于企业抓住环境机遇,回避环境风险。
而环境机遇能否成为
企业机会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并结合自身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风险措施。
但是,企
业经营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仅是手段,目的是以此形成企业的经营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战略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研究的综合和体现。
职能部门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限
职能部门战略用于确定和协调企业的短期的经营活动,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左右。
职能部门战略期
限较短的原因是:(1)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总体战略的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需要进行的工作
上。
(2)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认识职能部门当前的经营条件,及时地适应已变化的条件,并作出
相应的调整。
2、具体性
企业主要职能部门的战略要比企业总体战略更为具体。
总体战略为企业指出一般性的战略方向,而职
能战略则为负责完成年度目标的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他们知道如何实现年度目标。
同时,具体的
职能战略还可以增强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能力。
具体性之所以能使职能部门战略获得成功,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具体性在战略中增加了实际内容,明确了企业内职能部门必须完成的工作,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战略。
第二,具体的职能战略向企业高层管理
人员阐明各职能部门准备如何实施总体战略,可以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实施与控制总体战略的信心。
第三,具体的职能部门战略可以说明企业中各职能部门间相互依赖的战略关系,以及潜在的矛盾,有利于促
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
3、职权与参与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总体战略。
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总部的授权下,负责
制定年度目标和部门战略。
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参与制定职能战略,可以更自觉地实现本部门的年度目标,
执行职能战略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增强实施战略的责任心。
(四)企业战略与效能和效率的关系
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则要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一般来讲,与外部环境
有关的变化对企业的效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与企业内部条件有关的变化则对企业的效率影响更大些。
因此,企业在处理内外部关系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效能和效率的关系;特别是要改进企业的效能,调整企业与
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要正确处理战略与效能和效率的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
体情况而定。
对于只具有单一经营业务的企业来说,那些能够影响企业效能的重大环境一般很少有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效率是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类企业可以把战略的重点放在效率上,更多更好
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企业效能的重大环境发生变化时,还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初始阶段,这种变化一般发展缓慢,不很明显,企业很难从同时发生的众多环境变量中准确地找出
真正的关键因素。
这时企业即使能够识别出环境的关键变化,也很难详尽地说明这些环境变化的发展方式。
因此,企业就需要形成某种战略,合理地处理所面临的内外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