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人物思想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第一部分教育学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大丈夫理想人格深造自得荀子性恶论大儒儒经闻见知行墨家素丝论兼士科技思维训练主动创造道家法自然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法家人性利己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诗书禁私学二、封建国家体制中的人物:颜之推:1、魏晋南北朝时梁朝人写了封建社会第一部家庭教育书《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人才;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3篇)

2024年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一、古希腊哲学家中,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和雄辩技巧著称,同时提出“产婆术”即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次提出了学前教育概念,包括“胎教”,并提出了“四科”教育(算数、几何、天文、文学)。
他是“寓学习于教育”思想的早期倡导者,并将人分为三个等级,这一理论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与高尔登的血统论、中国的性恶性善论等并列。
三、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观点,并确定了教育年龄分期。
四、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视作欧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理论著作。
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与德》一书中,将教育视为“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并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六、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被誉为“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之一,是启蒙主义教育家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儿童是教育主题”的观点,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首次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____世纪的欧洲开始实行。
八、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并首次在大学中教授教育学,于____年在德国科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他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思想,并强调文化是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标志。
九、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和《教育漫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是“绅士教育”理念的提出者。
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十一、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他提出教育学应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并倡导“教师中心论”。
十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并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着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中国着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转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3.朱熹1130—120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是我国南宋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则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他认为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在小学的基础上,他还主张对学子进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学;朱熹认为小学的特点是以事教,即"学其事",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教及孝、悌、忠、信之事;大学的特点是以理教,晓之以致知格物及教悌之理;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穷理就是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学问,"在即物以穷其理,理穷而后能尽其知";笃行就是"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的实践功夫;穷理与笃行并提,就是知行结合;在教学中,他首倡循序渐进与熟读精思;主张教人有序,反复学习和学思相结合;他说:"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之功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4.王守仁1472—1528王守仁是明中叶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他主张从"致良知"入手,通过教育,把个人的私欲灭掉,保存各人固有的天理"良知",养成封建道德品性;教育就是要陶冶人格;"操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王守仁从"致良知"出发,在教学原则上提出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①重视躬行实践;认为真知必须行,应在行动中学习,以求真知;②重视独立思考;认为教学是要引导学者"各得其心",学习贵于"自求""自得",学问要旁人"点化"不如自己解化";③主张循序渐进;他认为学习必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④主张因材施教;认为教师教人如医生治病,要辨症施治,"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5.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是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8220;学界泰斗、人世楷模&8221;;他提出了&8220;五育&8221;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8220;尚自然&8221;、&8220;展个性&8221;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8220;美育的专题&8221;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8220;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8221;教育论着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着选等;6.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是清末着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之衰乱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条,皆归本于学校;"他曾着新民说,认为"变法"必先"变人","变人"必须"育才","育才"就是教育;这种把办教育看作是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的主张,虽然对教育的作用估价过高,但其重视教育这一点却是可取的;他在论教育定宗旨中,指出人类与动植物的不同,就在于做事有目的,办教育更不能没有目的;康有为虽曾提出培养人才,开发民智,而梁启超认为这还不够,教育还要有正确的目的;这是他独特的贡献;他认为培养只图升官发财的官僚、汉奸之才这样的教育目的有害无害,是错误的;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新民;他反对个人主义的教育目的,提出培养人才要有国家观念,这种思想在当时曾大放光辉;7.徐特立1877—1968徐特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是很丰富的;延安时期,他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总方针,提出:要研究科学,培养科技人才;"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他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要给大众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已有的知识;他还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那就更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他主张"灵活使用课本",反对把"课本神圣化,使学生都不用脑",如果"师生都成为课本的审查者和编辑者","学习的成就就必然是可惊的";此外,他还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少而精等;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着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①基本观点教育;他说:"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②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8220;;五爱&8221;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③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8.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鲁迅极其重视科学知识;他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鲁迅主张搞文科的也要学自然科学;鲁迅把中华的复兴、民族的自强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战士,向旧社会的恶势力作韧性战斗,求得自身的彻底解放;他说:"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他关心青年的学习,但反对读死书;他说:"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他提倡读活书,指出青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鼓励青年学习社会科学,并一再指出学文科的也要看关于科学的书,学理科的,要看看文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教育青年学习要做到坚忍、认真、韧长;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如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他反对注入式,主张启发式;鲁迅对陈腐的注入式教学法有切肤之痛;他认为注入式违背人的认识规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说:"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如师荒谬,不妨叛之;"9.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8220;五四&8221;运动后,他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他以&822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8221;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陶行知主张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他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陶先生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陶行知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即①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②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③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④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⑤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还主张终身学习,他说:&8220;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8221;这应当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10.叶圣陶1894—1988叶圣陶原名绍钧,是着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目的,他主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修养,身教重于言教;他认为&822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8221;,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220;授之以渔&8221;,而非&8220;授之以鱼&8221;;他反复强调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8220;教育就是培养习惯&8221;,主张&822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8221;;叶圣陶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尤其对于语文课教学有着十分精到的论述,无怪有人说不读叶圣陶无以教语文;对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论述最为精当的,是吕叔湘先生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作的序;他的很多文章都是直接来自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因而有着很强的实战性和指导性,例如他对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外书的利用,他对于学生作文的论述和建议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教师考编必备】教育学人物及思想总结

教育学人物及思想总结战国末年《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启发诱导、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学不躐等】孔子:《论语》、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仁、礼”孟子:“性善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内发论”→关注“生长”、荀子:“性恶论”;教育作用是“化性起伪”;强调尊师、“外铄论”→关注“学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墨翟:“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量力性行为朱熹:神话起源说、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廖世承:1924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凯洛夫:1939《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师中心论杨贤江:1930《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古希腊)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培养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百科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清末)、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优越的职业”(德)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讲座;“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英)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论(瑞)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体本位论卢梭:《爱弥儿》、“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学生中心论(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即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生物起源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美)孟禄:心理起源说;《教育史教科书》→心理成熟说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美)杜威:1916《民主主义与教育》;活动课程代表人物;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新三中心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学生中心论;设计教学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美)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1970《终身教育引论》(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即学生中心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苏)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敬一个人”尊敬信任、严格要求学生彼得·麦克费尔:体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埃拉斯莫斯:提出“班级”一词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隐性课程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课程编制四个问题;目标模式【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可操作性】;“课程评价之父”;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一步(英)斯腾豪斯:过程模式:鼓励发展学生个性,教师是核心人物(美)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批评目标评价模式(美)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英)贝尔、兰喀斯特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教师→年龄较大学生→年幼学生(美)柏克赫斯特:道尔顿制;教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美)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综合教学(英)斯宾塞:生活本位论;《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西方最早出现“课程”一词;实质教育论(美)克伯屈:改进并推广设计教学法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即获得、转化、评价】(苏联)赞科夫:教学发展理论;《教育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使一般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德)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形式教育论(智力):洛克、裴斯泰洛奇实质教育论(知识):赫尔巴特、斯宾塞教育万能论:(英)洛克、(德)康德、(美)华生、(法)爱尔维修。
教资名人思想总结

教资名人思想总结教育资讯通常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名人的思想紧密相关。
这些名人的思想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方法、教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设计等等。
以下是对教育领域著名人士的思想的总结:1. 高尔基(Maxim Gorky):他强调了教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 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罗尔夫·迪斯拉里(Rudolf Steiner):他是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体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思维能力。
4.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她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她强调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和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5. 李约瑟(Joseph Needham):他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他的教育思想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强调科学教育与文化传统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意识。
6. 约翰·霍尔丁(John Holt):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他强调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他主张创造一个积极、关心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学习环境。
7. 凯南特(Ken Robinson):他是一位教育顾问和演讲家,他的思想强调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主张创造一个有趣、富有挑战和启发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天赋和潜能。
8. 孙中山:他提倡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公民意识的过程。
9. 陶行知: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质培养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他强调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10. 胡适:他提倡的教育理念重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
2022年教师资格笔试《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人物思想汇总

1.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1、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2、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教育目的:永生、现世4、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5、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微信订阅号NTCECN6、论述班级授课制7、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8、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9、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2.卢梭法国《爱弥儿》1、性善论2、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3、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
4、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5、学生观:儿童中心论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6、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
3.康德 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
著作:《康德论教育》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2、教育目的:自由3、教育万能论。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4.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1、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2、要素教育论3、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4、个人本位论。
5、形式教育论。
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5.洛克《教育漫话》1、“白板说”“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2、绅士教育论3、形式教育论6.保罗.朗格朗 1970出版《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苏联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8.斯宾塞教育目的上:教育准备生活说,最早提出课程一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倡导科学教育。
9.凯洛夫(1893-1978)《教育学》193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教育家代表作及思想主张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思想1.《学记》:①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②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③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④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⑤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⑥教学相长⑦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⑧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孔子:①代表作《论语》②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启发教学法④他最早提出学、思、行统一的观点⑤主张因材施教⑥有教无类3.孟子:①性善论②仁政③民本思想4.荀子:①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②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③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④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⑤主张“师云亦云”5.墨子:①提出“人性素丝说”②兼爱、非攻③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西方教育思想6.苏格拉底:①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③产婆术④运用启发式教学7.柏拉图:①代表作《理想国》②最早倡导寓学习于游戏8.亚里士多德:①代表作《政治学》②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9.昆体良:①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或《雄辩术原理》②是古代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③提出分班教学④运用奖励,反对体罚⑤提出教学应适当原则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11.夸美纽斯:①代表作《大教学论》②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③教育学之父④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⑤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⑥泛智教育⑦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12.赫尔巴特:①代表作《普通教育学》②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③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④科学教育学之父⑤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⑦五步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13.杜威:①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②实用主义代表③以儿童为中心④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⑤活动课程:活动教学⑥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⑦五步教学法:情境、问题、假设、推论、验证⑧赫尔巴特传统代表学派与杜威的现代教育学派形成对立14.卢梭:①代表作《爱弥儿》②提出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③对教育最大贡献是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关系④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亲,尤其是男孩子15.康德:较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6.洛克:①代表作《教育漫话》②“外铄论”代表人物③形式教育论④提出白板说⑤绅士教育17.华生:①“外铄论”代表人物②行为主义③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④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18.裴斯泰洛齐:①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②教育心理学化③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④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19.斯宾塞:①代表作《教育论》②课程理论代表人物③教育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④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克鲁普斯卡娅:①代表作《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②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科学家21.凯洛夫:①代表作《教育学》②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教育学人物思想

天性发展的新人。
康德,德国大哲学家。他是第一位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他在德国柯尼
康德 斯堡大学开设了这一讲座,此后,他的学生休克将他演讲的内容整理、编纂并予以发
表《康德论教育》。
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1.裴斯泰洛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 裴斯泰洛齐
梁簌溟
梁漱溟一生从事人类基本问题——人类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创造新 文化,救活旧农村”的教育口号。提出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中国文化改造问题。
陈鹤琴
陈鹤琴于 1923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 了“活教育”理论;他还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 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 验幼稚师范学校。其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未知,自如第应付新事物,新问题,这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才。
(3)提出学习过程的理论: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 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 1.“兼爱,非攻” 2.“三表法”:“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 利。 ”一表是古代圣王的作为,二表是百姓民众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实”,即 根据百姓耳闻自睹的事例来判断是非。 3.“亲知、闻知、说知”:三条获得知识的途径 4.提出“染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已 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绝学、愚民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人物
相关概念与教育名言
苏格拉底
“产婆术”、问答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源泉。
——“知识即美德”“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
柏拉图
《理想国》;“灵魂说”:教育即灵魂的转向、“回忆说”。
——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逍遥学派,开创逻辑学。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
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教学法的研究起源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
——“教师也应当是明智的人,他应当深知教学方法,懂得俯就学生的能力。
如同一个走路很快的人,如果他恰好和一个小孩走在一起,他就会用手牵着小孩,放慢自己的步伐,不能走得太快,免得他的小同伴跟不上。
”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提出采用班级授课制。
从“泛智”教育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提出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洛克
《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论、家庭教育由于学校教育。
名言:“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
“性善论”者,认为教育应使儿童回归自然,《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康德
《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
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名言:“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
”
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奠定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名言:“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马克思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培养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由此引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从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
马卡连柯
平性教育原则: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学生。
名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称之为活的教育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理念之一
名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形成,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儿童的每种智能都应受尊重,发现儿童的智能特点,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与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
布鲁纳
《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学习。
名言:“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
奥苏贝尔
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动机的三种内驱:①内认知内驱力(求知需要)、②外:自我增强内驱力(提高地位需要)③外:附属内驱力(附属别人身上)。
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
中国人物
相关概念与教育名言
孔子
《论语》,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教无类”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隅反,则不复也。
”
性善论。
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
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性恶论。
《劝学》
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墨子
“兼爱”“非攻”;“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
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韩愈《师说》
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朱熹
辑定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教本。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心理学
人物相关概念
冯特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
实验室,心理学之父,研究心理学要素,强调分析内在结构的研究。
威廉·詹姆斯
美国心理学之父,机能主义创始人:个体意识在适应其环境时所发挥的功能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经典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论的建构者: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泛化、分化、消退,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弗洛伊德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重视对异常行为和无意识的研究。
人格分为“三我”:本我,自我,超我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
瑞士,(1896-1980)发生认识论:知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继续前进的平衡过程: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内部建构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继续前进的平衡过程。
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教育的原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教育实践中的“跳一跳,摘个桃”。
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斯金纳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是西方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联结主义、试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华生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的创始人,抛弃内省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教育万能论。
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顿悟。
通黑猩猩实验产生了完形—顿悟学说;“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马斯洛
.
需要层次论。
生理、安全、归属于爱、尊重的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人本主义代表人,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发展性评价。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