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遗产
山西文化遗产

山西文化遗产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接下来小编就要带你探索一下山西有哪些文化遗产。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为代表。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
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祁县乔家大院、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庄园。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河曲民歌、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朔州秧歌戏、左权开花调、河曲二人台、繁峙秧歌戏、晋南威风锣鼓、民间社火、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中阳剪纸、平遥推光漆器、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董永传说。
古代山西籍名家:晋文公、唐太祖、狄仁杰、傅山、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温庭筠、柳宗元、关汉卿、罗贯中。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
69.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
70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
71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
72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清徐县 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6.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
77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
歌) 朔州市朔城区 忻州市繁峙县 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 壶关县 4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 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 吕梁市临县 忻州市神池县 临汾 市洪洞县 42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44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 临汾 市侯马市 47. 晋南眉户 临汾市 运城市临猗县 48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50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民间音乐(共计12项)
8.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 长治市长治县、
长子县 15 .太原锣鼓 太原市
民间舞蹈(共计14项)
20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30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 晋
董永传说
例: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 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 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 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因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 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 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 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是展示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一、传统音乐山西传统音乐以梆子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梆子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它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富有节奏感的打击乐器为特点。
在山西各地,都有不同类型的梆子曲目和表演形式,如晋剧、汾阳梆子、运城大鼓等。
这些曲目和表演形式不仅在当地广泛流传,也逐渐成为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艺术山西民间艺术主要包括剪纸、皮影戏、木偶戏等多种形式。
其中,剪纸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山西剪纸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手工艺术而闻名,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皮影戏和木偶戏则是山西传统的戏曲形式,它们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
三、传统技艺山西传统技艺包括陶瓷、漆器、铜器等多个方面。
其中,晋城黑陶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漆器则是山西传统工艺中的又一瑰宝,其颜色鲜艳、质地坚硬、纹饰精美,被誉为“东方珍品”。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其他传统工艺如刀削面、花灯等,这些技艺不仅展示了山西人民勤劳智慧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当地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民俗风情山西民俗风情主要包括节日庆典、民间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山西春节期间的“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庆典如太原“迎春花会”、运城“盂兰胡同会”等。
在民间婚丧嫁娶方面,山西也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三朝回门”、“五福临门”等。
总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同时也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1. 正太宗庙面塑:正太宗庙面塑是山西太谷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五大庙会“正太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
面塑作品通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题,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梆子:梆子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唐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梆子戏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它通常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故事,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韵律感吸引观众。
3. 彩瓷:彩瓷是山西省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山西素有“彩瓷之乡”的原因之一。
山西彩瓷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花瓶、饰品、茶具等。
4.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山西省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明代。
山西的木版年画以图案丰富、色彩鲜艳、人物生动的特点而著名,它通常用于春节期间的装饰和祭祀。
5.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位于山西大同市的一处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佛教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建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间,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型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是山西省一些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山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作为中国文化名省之一,拥有着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
以下将从山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剪纸
山西的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是一种折、剪、刻、贴为一体的民俗美术创作形式。
山西剪纸以各种花鸟、人物、动物等为题材,造型别致,色彩鲜艳。
以平面花鸟为主,多用纸折剪的方法去创作,制作精细,具有浓郁的中国古风韵味。
二、木版年画
山西的木版年画是西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从明朝开始经历了近500年的发展历程,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艳丽光泽鲜明、线条流畅自然、与人民群众共生活、以节日为主题、寓意深远等。
现在,山西窑洞村的木版年画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皮影戏
山西的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动态的皮影、幽美的音乐、丰富的音效以及精妙的表演,传递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皮影角色有神、仙、魔、人等,构成了丰富的艺术名著。
山西的皮影戏是一种全民休闲娱乐方式和文化演出形式,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总之,山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弘扬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文化瑰宝。
山西非遗项目名录

山西非遗项目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1. 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广场舞蹈、戏曲舞蹈等。
2. 民间音乐:民间说唱、民间小调和民乐等。
3. 民间美术:民间绘画、剪纸、民间剪纸等。
4. 传统技艺: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如草编、编织、陶瓷、制鞋、刺绣、雕刻等。
5. 传统体育与健身:陀螺、驴拉车、流星锤、流星流星等。
6. 传统美食:山西特色美食,如刀削面、拉面、焖面、烤肉、头脑等。
7. 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祭祀活动、婚恋习俗、家族传承等。
8. 口头传统遗产:山西口头传统遗产,如评书、话本、剧本、故事等。
以上是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些文化遗产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山西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名录
山西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以下是山西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名录:
1. 中国大鼓:中国大鼓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因其音色雄浑有力、节奏强烈而备受推崇。
山西大鼓在中国大鼓家族中地位显赫,其表演形式和艺术水平均居于领先地位。
2. 汾酒:汾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以山西为发源地,香气浓郁、口感丰满,被誉为“国色天香”。
3. 运城木偶戏:运城木偶戏起源于山西运城,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4. 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城博物馆”。
5. 武夷山茶道:武夷山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在茶道过程中所使用的器物、礼仪、文化等方面的讲究,被誉为“东方文化艺术瑰宝”。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独特的文化资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山西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布艺老虎(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县
堆锦(上党堆锦) 山西省长治市 山西省长治市
民间绣活 高平绣活 山西省高平市
民居彩绘 炕围画 山西省襄垣县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滩羊皮鞣制工艺 山西省交城县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长子县
关公信俗 山西省运城市
抬阁 清徐徐沟背铁棍艺术、万荣抬阁、峨口挠阁 山西省清徐县 山西省万荣县 山西省代县
放河灯习俗 山西省河曲县
唢呐艺术 晋北鼓吹、上党八音会、上党乐户班社 山西省阳高县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长子县 山西省壶关县
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原平凤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临县 山西省原平市 山西省汾阳市
蒸馏酒酿制技艺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
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山西省全晋会馆
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山西省晋韵楼
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窑洞营造技艺 山西省平陆县
中医养生 药膳八珍汤 山西省太原市
柳林盘子会 山西省柳林县
晋祠庙会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上党落子 山西省潞城市 山西省黎城县
眉户 运城眉户 山西省运城市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三弦书 沁州 山西省沁县
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山西省晋中市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风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面花 阳城焙面面塑、闻喜花馍、定襄面塑、新绛面塑 山西省阳城县 山西省闻喜县 山西省定襄县 山西省新绛县
砖雕(山西民居砖雕) 山西省清徐县
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 山西省太原市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谷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明看中国华夏文明看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山西的文化遗产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
1、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
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
2009.6.26被列为世界文化景观
2、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3、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1997.12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5、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
2001.12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应县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木构建筑;
7、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祁县乔家大院、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庄园。
(二)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剧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河曲民歌孝义碗碗腔、皮影戏
朔州秧歌戏左权开花调河曲二人台繁峙秧歌戏晋南威风锣鼓
民间社火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中阳剪纸平遥推光漆器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董永传说
(三)古代山西籍名家
晋文公唐太祖狄仁杰傅山王勃、王维王之涣、
王昌龄白居易温庭筠柳宗元关汉卿罗贯中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专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将于5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绛州澄泥砚、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山西老陈醋等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以全天候现场制作的形式亮相其中。
“山西活动周”的主题为“魅力山西”,分为开周仪式演出、文化展示(宝钢大舞台、宝钢小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展示、博成路巡游、走进社区等)、8台山西精品舞台剧目展演三大板块,共动用38支精干文艺队伍1200余人的演职员大军演出70余场。
此外,《走西口》《立秋》《云·冈》《一把酸枣》等8台山西精品剧目也将在沪上演。
阎维文、谭晶、高保利、牛宝林、王高林等5位山西籍艺术家作为山西形象大使。
一、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扬民族精神。
2、有利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展示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与和平发展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说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文化样式的特色所在。
3、有利于展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保护,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展示中国和谐的民族与国际关系
二、山西在世博会开展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有什么意义?
1、将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2、将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
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3、将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心。
4、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
5、将会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进一步宣传、展示丰富多彩和
博大精深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