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尼泊尔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尼泊尔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

尼泊尔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研究本文采取了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华尼泊尔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将尼泊尔学生在“把”字句使用上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分析。

调查发现补语错序问题最为突出,平均错误率高达52.50%。

同时针对“把”字句偏误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汉尼语对比,找出了尼泊尔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存在的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学生个体原因及习得时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多样式教学,减少母语迁移的影响和个性化教学,避免个体差异两种教学对策,旨在通过培养尼泊尔国学生正确、精准地掌握并使用“把”字句,从而促进尼泊尔国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把字句偏误分析

把字句偏误分析

谢 谢!
汉语“把”字句偏误 分析
教学内容:汉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教学重点:“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把” 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 则,留学生运用“把”字句的偏误类别。 教学目的:通过对学生偏误类型的分析,在突出 应用性、趣味性的交际训练中使学生基本掌握汉 语特殊句式“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 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能用,使用时有什么语义限制 和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对不同类型病句的分析和用简明语言 指出错误原因。
(七)表示状态意的“起来”不能用在 “把”字句中 1.我把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把那台机器修起来。 1.我拿着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修起那台机器来。
(八)不能将“把”与 “给、用、对、 向、让、使”等混淆
1.我把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把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把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把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把大家哄笑起来。 1.我给/向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用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用了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向/对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使得大家哄笑起来。
(五)可能补语不能用于“把”字句 1.我一小时把这些练习做得完。 2.我把母亲的话永远忘不了。 1.我一小时能把这些练习做完。 2.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的话。
(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在意义上应 指向“把”的宾语1.孩子们把故事听高兴了。 2.我把汉语学得很努力。 1.孩子们听故事听高兴了。 2.我学汉语学得很努力。
老张 把 绳子 割
断 了。
施事+把+受事+动词+补语(了)
(一)光杆动词不能做“把”字句的谓 语 1.请你把这封信寄。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 1‘.你把这封信寄出去。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好 。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历来被视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即便如此,外国人习得“把”字句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偏误率较高。

“把”字句的习得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障碍,我们该如何解决潜在的障碍,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把”字句的习得效果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内在大纲与习得顺序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搜集到的偏误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七大类“把”字句偏误类型:泛化偏误、回避偏误、动词使用偏误、宾语使用偏误、状语使用偏误、补语使用偏误以及“了”的使用偏误。

进而以这些偏误类型为基本框架,进行归因分析,认为造成“把”字句偏误的原因有:句式的特殊性、教学上的过度诱导、相关规则掌握不完全以及教材编写的不科学等。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对偏误类型、偏误产生原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字句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把”字句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相关句式的对比教学;其次,应当适度淡化“把”字句教学,以免引起“把”字句的使用泛化;另外,还要加强相关规则的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要强化语义解释、分散重难点、科学化教学顺序、合理化练习设置,希望能对以后的“把”字句教学有所裨益。

偏误分析3

偏误分析3

4.有的“把”字句主要不是说明某个动作对某事物或人的处置, 而是说明某事对“把”后的宾语(一般是人)产生的影响。 “把”后的谓语常常是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 昨天搬家把我累得够呛。 这件事真把他给愁死了。 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这可把老李高兴坏了。 5. “把”字句中的状语,有的必须放在“把”前面,有的则放 在“把”后动词前。 我从来没把她当作我的恋人,只把她当作我的妹妹。 她故意把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我可以把这块石头一下子举起来。 小李已经把行李都拿走了。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语或“把+宾语+动词”时,必须放在“把” 前。这类状语有否定词、能愿动词或时间名词、时间副词、语 气副词等。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宾语时,一般放在动词前。 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动词时,放在“把”前或动词前都可以。
二. “把”字句的谓语形式 1. “把”字句和各类补语。 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 她把那本小说改成了电影剧本。 妈妈把饭做好了。 我把他的话听烦了。 大家把课本拿出来。 妈妈把屋子收拾得很干净。 因为我把课文念得不流利,所以挨了老师的批评。 把孩子关了一天。 他把自行车修理了一上午。 组委会把比赛的时间推迟了一天。 她把箱子怎么打也打不开。 他把飞机票买不到。
2.把+N+动词+了 我把钱包丢了。她把大衣脱了。学校把他开除了。 用于这一句型的动词较少,“吃、喝、卖、丢、扔、解决”; “害、杀、开除、解雇、骗”;“推迟、提高、放大、延长、 放大、缩小”等。 3.把+N+动词+过 他把该走的地方都走过了。 你把这些题目都做过了? 一般当“把”的宾语带有全称意义的宾语或宾语为复数、动 词前有“都”时,用此句型。 4.把+N+动词+着 把钱带着。 把那些钱留着吧。 你把词典拿着。 你把资料先放着,等我有时间再看。 多出现在主观性较强的祈使句中,表示要求对方有目的地持 续某个动作。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本文以偏误分析为理论依据,着重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的一种偏误。

文章将收集到的“把”字句偏误形式进行总结,并按照偏误的性质把它们归纳为成分遗漏,并以这种类型为依据,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把”字句偏误现象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外国人在“把”字句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偏误根源,即主要是由于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而造成的。

标签:“把”字句;偏误分析;成分遗漏“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①。

一般有主语、“把”字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及动词性短语作谓语中心组成。

“把”字句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最为困难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把”字句问题上还没有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足够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把”字句太特殊,为世界上许多语言多没有,这就给留学生学习“把”字句带来许多困惑,而使用“把”字句时常出现各种偏误。

盛炎先生说:“错误分析被认为是第二代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阵地和尖端科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所谓偏误分析,是以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实际是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③。

本文对“把”字句的研究,正是以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对外国人学习“把”字句的偏误形式进行总结,并按照偏误的性质将其归纳为成分遗漏类型。

一,偏误分析本文把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把”字句偏误形式,进行归纳,并按照偏误性质把它总结为成分遗漏类型。

1.成分遗漏成分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遗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以及动词以及动词后的成分。

1.1.遗漏动词后边的相应成分(1)我要马上把这封信寄。

(2)我把新买的杯子打。

(3)你应该先把这篇文章看,然后再做练习。

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把字句的偏误分析摘要:“把”字句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由于“把”字句是一个具有特色的语法句型,广大学者对它的研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把”字句的偏误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广大学生学习“把”字句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把”字句;偏误;教学“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式结构,同时,也是容易误用的句型。

由于“把”字句的特殊性,使得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偏误,不利于汉语的发扬和传承。

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汉语几乎成了他们在华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句型,也是用得最多的句型之一。

外来留学生只有将这种常用句型学习好,才能掌握现代汉语的精髓,才能将汉语的魅力发扬光大。

本文从“把”字句的语法特征,重点分析“把”字句偏误的几种类型,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一、“把”字句的含义及语法特征(一)“把”字句的含义“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并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介词“把”字不能单独成句,后面必须有动词性谓语才成句,就算带宾语也不行。

例如,我们不说“小红把”,也不说“小红把小猫”,但我们可以说“小红把小猫抱走了”,所以,“把”字句后必须有动词性谓语。

需要指出的是,“把”字句是指具有一定语调的带“把”字的句式,是一个句子,是完整的语言使用单位,而不是不具有一定语调的没成为句子的带“把”字的格式,通常我们把这种格式叫做“把”字式。

从语义上看,“把”字宾语名词表示的事物在意念上大都是谓语动词所代表的动作的对象,即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小红把小猫抱走了”,“把”字带宾语“小猫”,“小猫”又是“抱走”的对象,联系主语“小红”来看,“把”字句也是主动句的一种。

(二)“把”字句的语法特征1.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动词后必须有一点别的成分。

把字句的常见偏误

把字句的常见偏误

把字句及常见偏误一、把字句及其语法意义「把」字句是在谓语中心词前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主谓句。

其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词代表的动作行为使某个确定的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

这种变化包含多方面内容,可以是位置或关系移动,可以是性质变化,还可以是认知变化。

二、把字句基本结构:肯定形式: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

否定形式:主语+否定词+把+宾语+动词+其他能愿动词形式:主语+能愿动词+把+宾语+动词+其他。

三、偏误类型外国学生使用“把”字句时,主要有以下偏误类型:遗漏、错序、误用、误代、回避、搭配不当。

(一)遗漏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漏核心动词。

(1)他把那些书都掉了。

(他把那些书都扔掉了。

)(2)我把这篇课文懂了。

(我把这篇课文弄懂了。

)(3)老师,请您把字大一点儿。

(老师,请您把字写大一点儿。

)(4)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干干净净。

(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

)2、遗漏补语:(1)他把钱用。

(他把钱用光了。

)(2)他把水喝。

(他把水喝完了。

)“把”字句一般表示处置意义。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不可能是个光杆儿的形式,在动词前后(主要是在动词后)应当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与动词有联系的其他相关意义。

要表示结果或变化,动词后边就应当有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要表示动作的某种方式,动词谓语前就应当有表此类意义的词语形式。

(二)错序错序是指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

1、能愿动词错序:你把书应该给玛丽。

(你应该把书给玛丽。

)“把”字句中“应该、会、能”等能愿动词必须用在主语之后,介宾短语“把……”之前。

2、表示时间的词语(时间名词、副词)的错序:妈妈把东西已经准备好了。

(妈妈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

)表示时间的词语“已经”、“马上”等一般要用在“把”之前。

美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对策

美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对策

美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对策“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

因为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美国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美国学生对于“把”字句的使用规则经常泛化,忽视“把”字句的限制条件,导致偏误的产生。

一、“把”字句偏误分析“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属于不应该用“把”字句而用了“把”字句,这一类偏误是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法意义表达上不具备使用“把”字句的条件,因此不该用“把”字句表达却用了造成的偏误。

“把+N(东西)+V+在+处所”,在这种格式里,动词后边的“在”是结果补语。

在汉语里,这个格式中一定包含这样的语义特征:主语通过动作行为(V)使处所中原来不具有的事物(O)存留于该处所中。

这种格式可以分成两部分:V+N(东西)+N(东西)“在”处所。

在汉语里,这个格式中一定包含这样的语义的特征:“V 东西”是原因,“东西在处所”是结果。

这句话可描写成这样的公式:“把+N(东西)+V+在+处所”在表面形式上符合这个公式,但是不具备上述语义特征。

例如:我把钱取在银行。

这句话就属于不该用“把”字句却使用了“把”字句,错误“取钱”不是“钱在银行”的原因,因为“银行”的词汇意义决定了“钱”本来就在其内。

可以说“我把钱存在银行”,因为“存钱”是“钱在银行”的原因。

这说明,不了解这类“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是他们出现此类偏误的共同的、直接的原因。

既然原例不具备上述公式应有的语义特征,那就不应当用“把”字句。

实际上,各例中的“在+处所”只是句中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按汉语的规则,应当作状语。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第一、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

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际运用时的句法受语义和语用限制的规则。

第三、过度泛化“把”字句造成的。

第四、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和教材、教学问题密切相关。

由于课堂操练过于形式化,使学生摸不着规律,遇到一定要用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时,学生却误以为用与不用一样,造成遗漏或误加等偏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表示状态意的“起来”不能用在 “把”字句中 1.我把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把那台机器修起来。 1.我拿着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修起那台机器来。
(八)不能将“把”与 “给、用、对、 向、让、使”等混淆
1.我把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把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把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把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把大家哄笑起来。 1.我给/向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用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用了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向/对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使得大家哄笑起来。
(三)否定副词“不”、“没”应当出 现在“把”字之前 1.我把今天的课没预习好。 2 2.他们决定把小王的事不告诉老师。 1.我没把今天的课预习好。 2.他们决定不把小王的事告诉老师。
(四)“把”字句动词后的宾语成分应 是定指的 1.请你把一封信寄出去。 2.把一本书给我拿过来。 1.请你把这封信寄出去。 2.把那本书给我拿过来。
老张 把 事+动词+补语(了)
(一)光杆动词不能做“把”字句的谓 语 1.请你把这封信寄。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 1‘.你把这封信寄出去。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好 。
(二)不及物动词、关系动词、趋向动词、 认知感受动词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
1.我把刚买的杯子破了。 2.每个人都把这些樱花树是中日友好的象征。 3.我早就把泰山来过了。 4.校长把事情的全部经过知道了。 1.我把刚买的杯子打破了。 2.每个人都把这些樱花树当作中日友好的象征。 3.我早就来过泰山了。 4.校长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五)可能补语不能用于“把”字句 1.我一小时把这些练习做得完。 2.我把母亲的话永远忘不了。 1.我一小时能把这些练习做完。 2.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的话。
(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在意义上应 指向“把”的宾语 1.孩子们把故事听高兴了。 2.我把汉语学得很努力。 1.孩子们听故事听高兴了。 2.我学汉语学得很努力。
谢 谢!
汉语“把”字句偏误 分析
教学内容:汉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教学重点:“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把” 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 则,留学生运用“把”字句的偏误类别。 教学目的:通过对学生偏误类型的分析,在突出 应用性、趣味性的交际训练中使学生基本掌握汉 语特殊句式“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 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能用,使用时有什么语义限制 和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对不同类型病句的分析和用简明语言 指出错误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