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比”字句基本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点的展示、讲解与练习三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比”字句简介“比”字句是由介词“比”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的基本形式包括:1.A (主语)+比B (状语)+C (谓语中心语),女口:今天比昨天暖和。

2.A (主语)+B1比B2(状语)+C(谓语中心语),如:这个学校的学生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千名。

3.否定式:用“没有”替换“比”或用“不比”替换“比” ,前者是直接的否定,没有歧义,后者可能包含两种含义即“没有/ 不如”或“一样” 。

此外,有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中还有一些变化的形式,即不用单个介词“比”,而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来表达,即“比” 字句的特殊句式。

如:A和/跟/与/同B相比/比起来,A怎么样;论D1, A不敢/能同/和/与/跟B相比;论D2, A比B怎么样。

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基本形式的教学。

二、“比”字句的偏误李大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偏误作了细致的分析。

他指出“比”字句在习得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三类偏误:误用、误加、否定式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比”字句的使用多数是正确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比” 字句在用法上的偏误具体有:1.误加:“比”字句中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非常”等副词修饰。

但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知识“很/ 非常+形容词”这一语法点的泛化,出现了误加。

如:大连的化妆品比衣服很贵。

2.搭配偏误:“比”字句常用形容词作谓语,但有些句子谓语形容词与比较项搭配不合适,学习者使用时造成偏误。

如:今天的温度比昨天热。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A+比+B+有+N抽+得多/多了
他比我有经验得多/多了。
下面是有关这一句式的偏误分析:
1.*他比我睡觉得早。
*他比我睡觉睡得早。
分析:正确的补语位置是V+O+V+得+补,如:
睡觉睡得早
唱歌唱得好
写汉字写得清楚
在这个句式中,“比+B”可以放在“睡觉”的后面,也可以放在“睡得”的后面:
睡觉比我睡得早 睡觉睡得比我早
一、“比”字句1
顾名思义,用“比”引出比较对象的句子叫做“比”字句。“比”字句可用于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比较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差别。其基本格式为:
肯定形式A+比+B+Adj
我比他高。
否定形式A+没有+B+Adj A+不比+B+Adj
他没有我高。 他不比我高。
疑问形式A+比+B+Adj+吗?
只能说:
他比我早睡三个小时。
当动词后面有具体数量时,“早、晚、多、少”等形容词要放在动词前,即“Adj+V+数量”:
睡得早 早睡三个小时
来得晚 晚来两天
写得多 多写两篇
喝得少 少喝一瓶
例如:
⑴他九点钟就睡觉了,我十二点才睡,他比我早睡三个小时。
⑵昨天晚上我喝了三瓶啤酒,他喝了四瓶,我比他少喝了一瓶。
肯定形式 A+比+B+Adj+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量
他比我高10厘米。
A+比+B+Adj+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偏误分析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

2018年第23期(总第299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课程教学一、偏误分析的类型目前,偏误分析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表达偏误分析和理解偏误分析。

表达偏误分析又可以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类型的偏误分析,更倾向于单个语法点的偏误分析,如侯晓虹、李彦春在《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中针对15名(其中男生5名)来中国留学的无任何汉语基础的韩国学生在包含阴阳上去四声的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偏误分析;理解偏误分析则可以划分为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的偏误分析,更偏向于语篇、语用上的偏误分析,如李珠、王建勤在《关于学生阅读理解失误的调查报告》中的测试结果和学生的自我感觉反馈基本一致,学生的阅读难点主要分布在语言结构的三个不同层级上。

二、论文中使用偏误分析常出现的问题(一)表达偏误分析明显多于理解偏误分析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论文中有94%的文章是关于表达偏误的,即分析语音、语法、词汇等具体的问题,而理解偏误则居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正如陈珺所说:“以往的研究提到偏误一般只指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输出性的错误,而实际上语言交际是双向的,偏误所涉及的范围自然也应该是双向的,包括输出性和输入性双方面的偏误。

”但是随着现代心理学、认知学的发展,论文写作中应该出现更多的研究理解性偏误的分析文章。

(二)分析偏误的原因混乱,且以外部原因居多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但是,在目前的偏误分析论文中,留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变成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教材编写不当、教学失误”等外部原因,对于深层次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则避而不谈。

不知道是因为对学习者的分析不够到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一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李大忠的《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为依据,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各种思维模式进行推理,以此进行分析偏误时的原因总结。

鲁健骥也在《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出,“迄今对于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和病句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语言要素(语音、语法、词汇)的层面上,而忽视篇章和语用层面;对于造成难点和病句的原因分析,基本上是从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出发进行的。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162“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文/袁晓蓉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热爱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偏误分析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偏误分析;“比”;字句一、绪论(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在和留学生交流或听语言班的课时,经常会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我比他很高。

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诸如这类句子有很多,但是这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可能会说出来的句子。

研究发现这是汉语学习者在“比”字句中出现的一些偏误。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从小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语法规则,但却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而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语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也感到困惑。

“比”字句的分类、成分、句型等种类多样、复杂多变,而且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所以“比”字句成为留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之一。

“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它也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复杂、使用最普遍的一大类型。

(二)研究范围本文从“比”字句的本体研究入手,对留学生学习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从偏误类型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出“比”字句教学的方法,让学习者更轻松的掌握“比”字句。

(三)语料来源本论文参考HSK 语料库,以及使用在与渤海大学各国留学生交流、听课过程中积累收集的语料。

二、偏误分析理论(一)偏误分析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偏误分析产生,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 把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是紧张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是一种临时现象,不是语言能力的真实体现。

偏误是对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系统性的错误,它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分析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比”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一种,受到汉语研究者的重视,也是留学生初级阶段学习的重点。

但是留学生在习得“比”字句时,对“比”字句的使用规则不太了解,经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出现多种偏误,很多中高级的留学生仍然不能正确使用“比”字句。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比”字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对“比”字句构成要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以黑龙江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提取“比”字句偏误语料,同时还选取了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语料,对这些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产生的偏误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出“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并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希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对“比”字句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比”字句;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策略AbstractThe “BI(比)”construction is a kind of difference com parison, attracts many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ers’atten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rammar point on the primary stage. But when they studying the “BI” construction, they don’t know Chinese rules of the “BI” construction, foreign students by the influen ce of their mother tongue thus they make a lot of errors, some learners on the advanced stage can not use the “BI”constru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BI(比)”construction. Then we analyzed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比)”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oreign students. Then signed a 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andextraction of errors corpus. Meanwhile we use the “HSK dynamic of errors corpus”and extract errors corpu s, research in-depth for these foreign students use the “BI”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causes of error occurred the errors of comparative items, comparative result, comparative word, comparative point. Focus on the reasons for these error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we hope th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help to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Keywords: The “BI(比)”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rrors; Construction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目录目录中文摘要 ........................................................................................................................... IAbstract .............................................................................................................. ............ II 绪论 .. (1)第一章汉语“比”字句的本体研究 (7)第一节“比”字句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7)一、比较项 (7)二、结论项 (10)三、比较点 (14)第二节“比”字句两种否定式的对比 (15)一、“不比”句 (15)二、“没有”句 (18)三、两种句式的区别 (21)第二章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调查分析 (23)第一节调查问卷分析 (23)一、调查目的和范围 (23)二、调查结果分析 (23)第二节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比”字句偏误情况 (27)一、偏误语料说明 (27)二、偏误结果分析 (27)第三章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和原因分析 (29) 第一节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类型 (29)一、比较项的偏误 (29)二、结论项的偏误 (30)三、比较标记的偏误 (33)四、比较点的偏误 (35)五、其他偏误 (35)第二节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的偏误原因 (36)一、母语或媒介语负迁移的影响 (36)二、目的语过度泛化的影响 (37)三、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流策略不当 (38)第四章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学建议 (39)第一节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39)一、契合留学生的习得规律 (39)二、吸收本体研究的最新成果 (40)第二节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40)一、语法点的展示 (40)二、语法点的讲解 (41)三、语法点的练习 (42)第三节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43)一、注重分阶段侧重并循序渐进的方法 (43)二、注重情景教学法 (44)三、运用偏误分析法,提高教学效率 (44)结语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9)致谢 (50)独创性声明 (51)绪论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之一,同时也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重点之一。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

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

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

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

“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

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

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

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

(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比”字句偏误分析作者:陈丹玲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6期摘要:“比”字句是比较句中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讨论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的错句检索中可知,“被”字句、“把”字句、“有”字句、“是……的”句等均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重难点。

语料库收录了142条有误的“比”字句,在错句中占比较大。

本文对“比”字句进行分析归类,寻找偏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解决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比”字句作文语料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不仅因为句型日常使用频率高,而且“比”字句内部包含各种规则,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果不遵守就极易造成病句和错句。

以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比”字句时,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语法规则,很难打破思维定式。

对外汉语教师在“比”字句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定为教授留学生熟练准确地运用“比”字句对比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了六种“比”字句结构类型,偏误语料均来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错句检索”,选定错句类型“比”字句,共检索出142例错句,随机选取错句进行归类,并选择较为典型的错句进行分析,研究“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最后通过对偏误情况的分析,提出教学建议。

一、“比”字句概述(一)概念汉语的比较句是由A(主体)+比较点+比较词+B(客体)+W(比较值)构成,用比较的方式凸显事物的特征,主要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以及性质、程度的差异等。

“比”字句是比较句中一种典型的表征形式。

最早开始研究比较句的是马建忠,他在《马氏文通》中首次在语法范畴内讨论“比”字句,朱德熙在《关于“比”字句》中指出“比”字句的特征是含有标志性的“比”。

殷志平在《“比”字句浅论》中第一次为“比”字句下了明确的定义:“‘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

“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

“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

进行分析,以期在促进和改善对外汉语 “ ’ 比’字句的学习和教学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 比”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比 ”字 句 是 由 “比 ”字 短 语 充 当 状 语 的 一 种 比 较
句 , 用 于 比较 两 种 不 同 事 物 的 性 质 、状 态 、 数 量 , 或 者 比 较 不 同 的 行 为 、动 作 的程 度 。 作 为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特 别 是 初 级 阶段 教 学 中的 一 个 重 要 语 法 项 目 ,对 学 习 者 学 习 汉 语 以 及 运 用 汉 语 进 行 日常 交 际 都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本 文 以 第 二语 言 习 得 的 理 论 来 分 析 汉 语 学 习 者 在 学 习 “ ”字 句 比 过 程 中 的一 些 问题 ,并 从课 堂 教 学 的角 度 探 讨解 决 方法 。
王 文 斌 、 陈 月 明的 《 干 英 汉 否 定 比较 句 的语 义 分 析 》 , 若
贾 英 的 《 法 比较 句 的 差 异 》 ,赵 永 新 的 《 谈 英 语 和 汉 谈 汉 语 比较 方 式 的异 同 》 , 陆 长 缨 的 《 汉 比 较 结 构 的 系 统 英 对 比》 等 。但 是 研 究 者 们 大 都 只 是 从 语 法 系 统 上 对 比 比较 旬 ,针 对 “ ”字 句 的 对 比研 究 却 很 少 , 而 且 鲜 有 将 研 究 比
成果用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
( )偏 误 分 析方 面 的研 究 现 状 二 偏 误 分 析 以学 习 者 的 偏 误 为研 究 对 象 , 探 讨 偏 误 产 生
般是 明确 的 。因此 ,比较 点偏 误多为杂糅或缺 失,而且大 - 7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字句偏误分析
作者:胡婧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1期
【摘要】“比”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差比义的典型句式,同“把”字句,“被”字句等其他特殊句式一样,一直以来颇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中一定量的“比”字句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异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关键词】“比”字句;比;比起;不比
“比”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差比义的典型句式,同“把”字句,“被”字句等其他特殊句式一样,一直以来颇受汉语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中一定量的“比”字句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异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一、“比”和“比起(…来)”的异同
在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料库“比”字句偏误时,我们发现“比”和“比起(…来)”的误用非常普遍。

很多字典在解释“比”的意义时就有“比起”这一个义项,且在“比”字句中,“比”和“比起(…来)”有时能够互换,因而汉语学习者很难分清二者的区别,出现了大量的偏误。

如:
例一 a比一般人和尚的思想是应该好得多。

b比起一般人,和尚的思想是应该好得多。

例二 a比以前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

b比起以前来,现在的发展速度更快。

例三 a这个方法比团体旅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

b这个方法比起团体旅游,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例四 a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代沟的问题比以前越来越严重。

b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代沟的问题比起以前来是越来越严重了。

我们试归纳出“比”和“比起(…来)”的一些异同,以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比”字句。

(一)语义指向的异同
“比”和“比起(…来)”在语义指向上有差异,试比较:
例五 a知性比起本能,更具有创造力。

知性比本能更具有创造力。

b比起本能,知性更具有创造力。

比本能知性更具有创造力。

例六 a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比起亮星云来,要大得多。

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比亮星云要大得多。

b比起亮星云来,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要大得多。

比亮星云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要大得多。

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发现,“比起(…来)”在语义上能分别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和其后的句法成分,也能仅指向其后的句法成分;而“比”只能分别前指和后指,被指向的两个成分均匀地分布在“比”字前后。

在汉语学习者易出现偏误的“比”字句中,有很多都是将“比”与“比起(…来)”的指向混用,使“比”字都指向其后的句法成分而造成的,如例一和例二。

(二)结论项的简单与复杂
关于“比”的“比”字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ⅰA比B形
ⅱA比B动+得+形
ⅲA比B形+一点儿(一些/得多/多了)
ⅳA比B更(还)+形
ⅴA比B有+名
关于“比”的“比”字句的结论项基本是AP、VP、NP三种类型。

而关于“比起(…来)”的“比”字句的结论项除了能由AP、VP、NP充当外,还能是句子或其它成分。

相较而言,关于
“比”的“比”字句的结论项较简单,语义的重点在AP、VP、NP,主要用于简单比较不同事物性状和程度差别的句子;而关于“比起(…来)”的“比”字句的结论项较复杂,除了能表达比较义外,还能对所比较物的差异和性状进行详细的描述,试比较:
例七它的噪声比同等的汽车低不少。

比起同等动力的汽车来,它的噪声可大大降低,不会造成公害。

例八但这里比起钱塘潮涌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但这里比钱塘潮涌还是小巫见大巫。

前文中例三和例四中,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正是因为没搞清楚“比”句和“比起(…来)”句中结论项的特点而误用的。

(三)语用的异同
“比”句与“比起(…来)”句都能表达比较义,但“比”句侧重于比较出差别,只对其差别进行大致的说明,重比较;而“比起(…来)”句除了能比较差别,并对差别进行大致的说明外,还能对比较点之间的差异加以详细的描述,也能针对主要比较点的性状和特征进行描述,不仅重比较,也重陈述。

例九 a成熟市场比新兴市场更适合长期投资。

b比起过去的耕作方法来,(新耕作法的)工作效率至少可以提高3倍以上。

例九中a句比较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成熟市场更适合长期投资。

b句比较了两种耕作方法,不仅得出新耕作法的工作效率较高的结论,还进一步陈述了新耕作发能让工作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二、“x不比yw”的语用特点
“x不比yw”句在汉语中并不常用,在本文检索的1227个例句中,有24句。

但在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句中还是有不少“不比”的错用甚至乱用,如例十。

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此类句型的特点。

例十我没有不比看见您们更重要的事。

一般对外汉语教师在向外国学生解释“x不比yw”句的意思时,如“上海不比北京漂亮”这个句子,可能都会告诉学生是“上海没有(不如)北京漂亮”的意思,其实他们在语用上是有差别的。

试比较:
例十一 a A:你认为北京和上海哪个漂亮?
B:上海不如北京漂亮。

b A:听说上海比北京更漂亮。

B:哪有,上海不比北京漂亮。

例十一中的a句中,B的回答不能换为“上海不比北京漂亮”,但b句中B的回答能变作“上海不如北京漂亮”。

这是因为在“上海不比北京漂亮”中有一个预设:对方认为上海比北京漂亮,而“上海不如北京漂亮”无此预设。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慕婕.“不再”和“再不”[J].汉语学习,2001年4月第2期.
[4] 吴中伟,傅传风.“倒”字句的含义及教学[J].汉语学习,2005年8月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