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合集下载

国外铁路快捷货运的市场化运作

国外铁路快捷货运的市场化运作

国外铁路快捷货运的市场化运作运输组织灵活产品形式多样发达国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运输组织创新,开发了多层次的快运产品,比较典型的有:高速邮政列车、集装箱快运班列、快速鲜活货物列车、夕发朝至的夜间特快货物列车、始发或阶梯直达列车、物流列车等。

上述运输产品又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和运送时限要求,细分为不同的子品牌。

例如,德国铁路公司开行的直达货物列车就细分为Plantrain、Variotrain和Flextrain三类运输产品,每类产品都有不同的运输价格,客户提前递交运输申请的时限要求也由2个月到24小时不等。

欧洲的零散货物集结式运输,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行,必须在某一时刻到达集结站完成编组,以保证货物在次日早上送达目的地,一般都为“夕发朝至”型。

科学营销管理高质量客户服务国外铁路从产品设计到价格策略无不体现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货运营销部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例如,美国铁路的货运价格就可分为大客户优惠价、分线路运价、分速度运价、合同价、混装价等。

此外,国外铁路公司的营销部门通常具有较大的权限,包括与客户协商运输价格,与调度部门协商运行时间等。

以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持,发达国家铁路的快运服务实现了需求提报便捷化、运输信息透明化以及票据无纸化。

在运输需求提报环节,国外铁路为客户提供了远程提报运输申请,预定货车等服务;在货物全程运输过程中,提供面向客户的全程运输查询服务,不仅可以实现铁路内部运输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货物跟踪;在货物到达和运费结算环节,取货人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打印电子货票和取货凭证,及时办理货物交接。

此外,国外铁路大多设立了集中的客户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客户货运请求,与客户商议运输价格,负责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信息查询以及货损理赔工作。

这样的标准化客户服务中心除了能很好地节约快捷货运办理时间外,还能在最大范围内将不同客户的货运需求进行整合,从而安排好最佳运力资源组合,实现铁路货运的规模经济效益。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1 日本高速铁路线路概况
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1990年至今)在满足舒适、快捷、安 全、节能、环保要求的同时,在均衡开 发国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这一阶段不仅要提高既有线和新 干线的速度,还要通过建设越海隧道和 大桥,用铁路把四岛连接起来,形成高 速铁路网。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2)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模式
秋田小型新干线的小町号列车(E3系)在至盛冈前, 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盛冈开始(一部分从仙台开始 )单独驶入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的翼号列车(400系)在开 始一段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福岛(一部分从上野) 开始单独驶入山形。日本东北新干线列车开行方案如图1-1 所示。
1.2德国高速铁路
1.德国高速铁路概况
德国高速铁路即城际高速铁路(inter city express, ICE),它是连接城市,解决人员、货物运输的交通工具, 它将德国国内130多个大小城市连为一体,对人员和信息 的往来与交流,以及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速铁路采用的技术有磁悬浮技术和传统的 轮轨技术。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1)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
① 密度高
② 速度快
③ 距离近
④ 运量大
⑤ 衔接紧、 换乘好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2)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模式
日本新干线全部是新建的高速铁路,是仅开行高速旅 客列车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走向分开(既有线为窄轨铁 路,其客货列车不能上线运行),采用全高速或全高速-换 乘模式,跨线旅客需要换乘;白天行京为支点, 向其他城市辐射。 ②新干线旅客列车原则上安排在6:00~23:00运行, 其余为夜间施工维修时间。

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管理模式与启示

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管理模式与启示
项目 中央级 地区级 全国数量 中层 管辖范围 基层 管辖距离 作业组
的, 尽管我们的国情路况与国外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是日本、 法国和德国的这些经验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 国外维修机构 具体情况详见表 1。
表 1 国外维修机构统计表
德铁 路网公司维修部 维修分部 6 NOBI-Ⅰ NOBI-Ⅱ 30~100公里 工班 法铁 铁路总局 地区局 23 维修段 交通省 总社 4 支社 技术中心 基地间隔平均为 43公里 80~120公里; 派出 日铁
120~300公里 200~300公里
备检查天窗时间, 该时间为 2 列 TGV 列车的间隔中断时间。 此外,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车组作业效率的计算也同时表明, 天 窗时间在 4.5 小时以上时,其生产效率和天窗利用率才比较 经济。因此建议客运专线的维修天窗时间暂定为 5 小时, 同 时建议在白天安排 l 小时左右的天窗时间,以便进行结构检 查和设备故障的紧急抢修。 三、 国外高速铁路维修管理组织形式 1. 法国 TGV 高速铁路 法国 TGV 高速铁路由法铁总局管理, 管理机构纵向分为 总局、 地区局及基层单位 (工务段等) 3 级组成。法国高速铁 路的维修工作由路外维修公司承担, 维修公司配有大型养路 机械, 按照与工务部门签定的合同进行维修; 工务段只负责线 路的日常养护管理、检查、巡视和监督工作。工务段下设工 区。平均每个工务段管辖双线线路 150 公里左右; 每个工区 管辖双线线路 70 ~ 80 公里。 2.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 日本高速铁路工务组织机构以东海道新干线为例说明。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由东海铁道公司负责管理。 东海铁道公司 下设东海道新干线铁道事业部, 东海道新干线铁道事业部下 设的设施部负责新干线的养护维修工作。设施部下设保线 课, 保线课管理 10 个保线所, 每个保线所下设 3 个管理室, 每 个管理室负责 20 双线公里左右线路的养护维修作业。 3. 德国高速铁路 德国铁路下设铁路局, 铁路局下设总代办处、 运营处、 机 务处及新线建设处。其中运营处下设工务段、 房产段及电务 段等机构, 并负责管理沿线车站。 工务段下设领工区, 领工区 下设若干工区。 从表 1 可以看出, 日本、 法国和德国的铁路维修机构目前 均维持在 3 层以上, 德铁管理层次是路局路网维修部—地区 分部—分区—组; 法铁管理层次是: 路局基础运营部维修处— 基础设施段—专业工区—维修小组; 日铁管理层次是交通省 —总社—支社—技术中心—派出。 基层管辖距离以 120 公里 以内为宜, 中层管辖距离以不超过 300 公里为宜, 这说明虽然 应急快速反应及成本等, 目前分区域分级就近管理仍是必要

国外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简介

国外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简介

2.客运服务系统
法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2)站车服务。法铁实行站票分离,车站业务主要有两部分,即客运服务和列车到发调车作业。各站区
1.2 法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
◎法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
法国高速铁路TGV的特点是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法国 高速铁路系统动车组在高速客运专线上行驶一段后 驶入既有线,并以既有线规定的速度行驶。法国高 速铁路采用高速列车下线运行的方法延长列车的运 行距离,拓展其通达范围,从而减少旅客换乘次数, 扩大客流吸引范围,取得了明显效果。TGV列车正点 运行标准是:确保90%的列车准时到站,其他列车晚 点不超过10 min,列车在特殊情况下晚点超过30 min时必须对旅客进行补偿。这对旅客具有极大的吸 引力,提高了法国高速铁路的竞争力。
在高速线与既有线的衔接站及既有线的中转 站上,各类转乘列车彼此间有高度的关联性。 TGV列车出现延误时会给既有线的运行调整 和列车换乘接续带来一定的难度。
2.客运服务系统
法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1)票务服务。法国国家铁路公司(以下简称法铁)客票的预订与发售普遍车组织方案时,法国高速铁路首先从市场需求 角度考虑行车组织方案的基本设计要求,如发车频率、 中间停站数量、列车开行列数与时段配合等,在方案确 定过程中特别注意提高列车正点率和有效利用TGV列车。
注重客运产品结构系统性设计
在一些地区(如巴黎市),在高速线与既有 车站相连接的线路上,各种列车开行的密度 很大。 在既有线上运行性质不同的列车,其中TGV 列车运行速度在160 km/h以上,地区性旅 客列车每隔15~20 km停靠一站,旅行速度 在80 km/h左右,货运列车则以100~120 km/h的速度运行。
(2)站车服务。在日本新干线,站车信息发布主要 依靠旅客向导系统。旅客向导系统是COSMOS的一个子 系统。COSMOS保有所有运行列车的编组信息(车厢数、 指定座席/自由座席分类等)、列车信息(列车名称 及终点站等)及旅客向导所需的各种信息。

_动车论坛_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西班牙

_动车论坛_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西班牙

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西班牙
西班牙既有铁路网是宽轨线路,已建成总运营里程1026公里的3条准轨高速铁路:马德里——塞维利亚471公里的高速线(包括改造科尔达瓦——塞维利亚和马德里——赫塔费既有线路区段);马德里——托莱多74公里的高速线(包括改造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线的20.5公里的线路);马德里——莱里达481公里的高速线(马德里——巴塞罗那高速线的组成部分),装设ETCS/ERTMS-1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

这些线路上开行AVE系列高速列车。

现在,西班牙正在实施扩大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规划,包括完成马德里—莱里达—巴塞罗那最后路段160公里高速新线,以及巴
塞罗那——菲格拉斯和菲格拉斯——佩
皮尼扬两条西班牙与法国边境方向高速
线建设,实现与泛欧高速铁路网联网;
改造巴伦西亚——巴塞罗那一些既有线
路区段,使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00
至220公里;改造巴伦西亚—马德里—
瓦里阿多里德—莱昂、塞维利亚——韦
尔发、塞维利亚——加的斯和塞维利亚
——马拉加既有线,实现列车高速运行;
新建萨拉戈萨—毕尔巴鄂—西班牙与法国边境高速线;新建连接西班牙与葡萄牙的休达德列耳——里斯本高速线。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作者:郭大为转贴自:郭大为点击数:278目前,国外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在资金运用、技术管理、调度指挥等方面与普通铁路不同,而且由于各国铁路的体制存在差异,所以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上也不尽相同。

按照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建设与运营合一”(简称“建运合一”)和“建设与运营分离”(简称“建运分离”)两种模式。

根据各国铁路建设、维护和产权经营组合形式的不同,在同一模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1 “建运合一”模式“建运合一”模式的特点如下。

(1)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组建项目法人。

(2)项目法人既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建设及高速列车的采购,又负责线路维护、运营和还贷。

(3)对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具有完整性。

由项目法人负责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有以下优点。

(1)能形成项目筹资、建设、运营、还贷等责任完整和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及机制,尤其是对建设成本产生预算硬约束。

(2)有利于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与更新标准,有利于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设备配置、车底周转运用、线路维护的完整性,以及线路维护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确保满足运营的技术需要,有利于运输效率的提高。

“建运合—”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如果没有政府大比例投资的有力支持,高速铁路项目法人对于建设和运营的巨额资金筹集有较大的难度。

(2)巨额的沉淀成本给法人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

韩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采用的是“建运合一”模式。

1992年,韩国建设公团开始了汉城—釜山的京釜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团一直是以非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和建设,原计划也是由其自己负责运营。

京釜高速铁路的基本路线是连接汉城和釜山,长度为412km,途经天安、大田、大邱、庆州。

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汉城-天安-大田-大邱间(281.6km)新建高速铁路专用线路,在大邱-釜山间对原有的京釜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与高速铁路一并使用;第二阶段新建大邱-京州-釜山间的高速铁路专用路线,在2002年动工,计划到2010年完成整个工程。

国外主要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概况

国外主要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概况

国外主要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概况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行速度高、运输能力大、安全可靠等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也有不同的特点和技术。

首先,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通常采用了混凝土板式轨道结构。

这种结构是将混凝土板直接铺设在路基上,轨枕直接嵌入混凝土中,形成一个坚固的基础。

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好的特点,并且可以适应高速列车的运行要求。

此外,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在路基处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特点。

为了提高铁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国外的高速铁路通常采用了较高的路基处理标准。

这包括采用混凝土路基、加设防震层、进行地基处理等措施,以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

国外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中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无砟轨道技术和弹性床轨道技术。

无砟轨道技术是指在轨道上不使用砟石作为路基,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层来代替,如聚氨酯、玻璃钢等。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铁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减少噪音和振动。

弹性床轨道技术则是在轨道上加设了一层弹性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弹性材料的硬度来改变轨道的弹性特性,进而提高铁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另外,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还在线路布局和设计上有一些创新。

例如,在一些山区或者海上建设的高速铁路,需要采用特殊的桥梁和隧道结构。

这些结构要求在地形起伏的情况下能够平稳地过桥或者通过隧道,同时要确保铁路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在这些特殊地形条件下,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通常采用了更复杂的设计和建造技术。

总的来说,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在技术上有较高的水平,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耐久性强。

同时,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在特殊地形条件下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国外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条件下的需求。

各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史

各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史

<一>法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史法国是世界上从事提高列车速度研究较早的国家,1955年即利用电力机车牵引创造了331km/h的世界纪录,在日本建成东海道新干线之后,他们开始从更高起点研究开发高速铁路,1976年法国开始了东南线高速铁路(TGV)的建设,TGV高速铁路系统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技术、经济、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0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铁路运输的前沿。

1981年法国建成了它的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TGV高速列车在东南线南段部分投入运营,试验纪录达到380km/h,打破了传统铁路运行速度的概念。

法国建成了它的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该线包括联络线在内全长417km。

东南线上运行的TGV-PSE型高速动车组允许最高速度为270km/h,超过了当时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高速度220km/h。

1990年5月,TGV列车在大西洋线上创造的515.3km/h的世界纪录,1990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地中海高速线,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km/h,速度为300km/h 的高速双层列车也已问世。

现已研制出性能更高、速度达350km/h的第四代动力分散式AGV型高速列车。

1993年TGV北方线(也称北欧线)全线开通,全长333km。

北方线由巴黎以北的喀内斯到里尔,在里尔分为两条支线,一条向西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到达英国伦敦,另一条通向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东连德国的科隆,北通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

<二>德国高速列车发展史德国从1986年正式开始研发高速铁路,ICE——试验型城际列车特快(InterCityExperimental)——于1989年投入服务。

为了适应在整个欧洲的推广,ICE发展到第三代车型ICE3时取消了动力车头。

动力输出被分散在列车各车轮上,各车廂推进力量相同,在同等耗能下大大提升列车的稳定性、动力效率与爬坡能力。

以ICE3的技术为基础,德国高铁也发展出了ICE-T(电力驱动)和ICE-TD(柴油驱动)两种摆式列车,ICE T/TD不以直线上的最高速度作为主要发展的目的,而是保持车辆在弯道上的平均车速,可以很好的适应多弯的山路,独有的车体倾斜技术令列车能够应付更多、更急的弯道并以更高的车速过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作者:郭大为转贴自:郭大为点击数:278
目前,国外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在资金运用、技术管理、调度指挥等方面与普通铁路不同,而且由于各国铁路的体制存在差异,所以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上也不尽相同。

按照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建设与运营合一”(简称“建运合一”)和“建设与运营分离”(简称“建运分离”)两种模式。

根据各国铁路建设、维护和产权经营组合形式的不同,在同一模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1 “建运合一”模式
“建运合一”模式的特点如下。

(1)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组建项目法人。

(2)项目法人既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建设及高速列车的采购,又负责线路维护、运营和还贷。

(3)对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具有完整性。

由项目法人负责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有以下优点。

(1)能形成项目筹资、建设、运营、还贷等责任完整和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及机制,尤其是对建设成本产生预算硬约束。

(2)有利于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与更新标准,有利于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设备配置、车底周转运用、线路维护的完整性,以及线路维护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确保满足运营的技术需要,有利于运输效率的提高。

“建运合—”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如果没有政府大比例投资的有力支持,高速铁路项目法人对于建设和运营的巨额资金筹集有较大的难度。

(2)巨额的沉淀成本给法人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

韩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采用的是“建运合一”模式。

1992年,韩国建设公团开始了汉城—釜山的京釜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团一直是以非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和建设,原计划也是由其自己负责运营。

京釜高速铁路的基本路线是连接汉城和釜山,长度为412km,途经天安、大田、大邱、庆州。

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汉城-天安-大田-大邱间(281.6km)新建高速铁路专用线路,在大邱-釜山间对原有的京釜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与高速铁路一并使用;第二阶段新建大邱-京州-釜山间的高速铁路专用路线,在2002年动工,计划到2010年完成整个工程。

京釜高速铁路全程建设经费为18兆4358亿元(约合人民币1229亿元),其中第一阶段的建设经费计划为12兆7377亿元(约合人民币849亿元)。

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45%(补助35%,借贷10%),其余55%由建设公团自筹(发行债券29%,海外贷款24%,民间资金2%)。

2 “建运分离”模式
“建运分离”模式是指由一个项目法人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转让或租赁给高速铁路运营公司,由高速铁路运营公司负责运营或同时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

“建运分离”模式的特点如下:
(1)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分属两个不同的法人。

(2)建设法人与运营法人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

“建运分离”模式有以下主要优点。

(1)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分离,项目建设公司只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难度相对减小。

(2)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公司同时是具有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法人,具有双重属性。

作为法人具有对建设成本控制的内在激励动力,同时公司不以盈利为目标,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公司的经营收入优先偿还建设贷款,若有富余可用于
其他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铁路高速化建设规划和发展。

(3)铁路运营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市场情况,可以在决定是否承担巨额高速线路沉淀成本上具有充分的主动权,从而可减少公司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

“建运分离”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1)需要专门的完善法规做保障。

(2)由于建设和运营职能分属两个法人,而且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完善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可能会增加交易费用。

“建运分离”模式按照高速铁路运营公司是否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即模式一和模式二。

2.1 “建运分离”模式一
“建运分离”模式一是高速铁路的运营公司同时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日本和法国的高速铁路运营公司属于这一类型。

(1)日本铁路。

1959年开工,1964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东海道(东京—新大阪)新干线全长515.4km,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超过200km的高速铁路。

1970年5月日本《全国新干线铁路建设法》,制定了全国约5700km新干线的计划线路,并决定尽快建设2222km的线路。

日本铁道建设公团是1964年2月通过《日本铁道建设公团法》规定的惟一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勘测、建设、出租或转让的特殊法人机构,是第三类铁路企业,只负责建设和产权经营,不负责具体的客货运输业务,只把建设完成的新干线租赁或转让给其他铁道企业,由其他铁道企业负责既有线和新干线的维护、管理和经营。

确定租赁费、转让价格等有关事宜,需要征得运输大臣的批准。

1987年日本铁路民营化后,日本政府确定了整备新干线的建设费用,按照公司、国家和地方共同分担的原则,日本政府投入比例为50%左右,根据新干线公益性强弱的不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80%,20%或50%、50%的比例分担,不但增加了新干线建设的资本金比例,也为铁道建设公团的市场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财务基础,促进了高速铁路建设,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法国铁路。

法国的路网公司(RFF)是具有工商性质的国家公共机构,法铁公司(RNCF)担任了运输经营者和基础设施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高速铁路的建设、产权经营由路网公司负责,维护、管理、经营由法铁公司负责。

路网公司主要负责:①审核高速铁路项目的可行性,②筹集高速铁路建设资金,③对投资、预算、建设等方面进行决策,④监控工程质量、验收工程:⑤和各经济主体签订合同:⑥委托法铁公司经营管理,收取线路使用费。

法铁公司主要负责:①进行高速铁路方案的调研、设计工作:②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③拟定招投标书:④对建成的高速铁路进行维护、管理,收取维护管理费,③其他协助路网公司的工作。

路网公司和法铁公司之间是一种企业法人之间的商业合同关系。

路网公司向法铁公司支付线路维护经营费用,法铁公司向路网公司支付线路使用费用,其差额部分由法铁公司向路网公司结算。

截至1997年底,法国已经开工建设了6条高速铁路,总长度为1686km。

2.2 “建运分离”模式二
“建运分离”模式二是高速铁路的运营公司不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韩国、德国、意大利高速铁路的运营公司属于这一类型。

(1)韩国铁路。

随着韩国铁路整体改革的推进,铁路(包括高速铁路)的建设、维护转由具有非盈利公益法人性质的铁路设施公团来承担,客货运输由铁道经营会社来承担。

韩国铁路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为了确保与公路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力,把铁路划分为非竞争性的基础设施部门和竞争性的客货运经营部门,②对于铁路建设部门,要与公路、港口、机场等设施一样成为政府可投资的社会间接资本,首先设立非盈利公益法人——铁道设施公团,并由该设施公团来执行铁路设施的建设及维护业务,包括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维护,③对客货运经营部门首先要设立政府独资的企业——铁道经营会社,将其从国家机关划分出来,中远期则以铁路经营者的独立经营为基础实现客货分离,向民间转移铁道经营会社的股权,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铁路经营。

(2)德国铁路。

20世纪90年代按照股份公司的组织模式创建了德国铁路股份
公司(DBAG),按照股份公司法准则进行商业活动。

基础设施和货运、长途客运和地区客运分别由控股公司下属的两个独立股份公司负责。

1991年建成并开通了慕尼黑—斯图加特、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且新建高速铁路是和既有铁路联网经营,客货混运,高中速混跑。

基础设施股份公司负责新线修建、线路扩建、更新改造、线路养护和运营管理,投资由政府负责给予财政支持。

基础设施股份公司和长途客运股份公司、地区客运股份公司、货运股份公司之间是所谓的“财务分离”关系,独立运营、财务清算。

(3)意大利铁路。

铁路在1986年从运输部分立,成立了国营铁路公司,1992年12月改组为股份公司,下设3个业务部门:①路网部,负责线路的维修及列车的运行管理,②运输部,负责旅客和货物运输,包括干线旅客运输,通勤、通学区间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车辆维修,运转和车站管理等业务,③工程部,制定投资计划并实施。

意大利为了建设高速铁路,1991年专门成立了TA V(Treno Alta Velcita)公司,负责意大利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设和开发,建设时期延伸到2041年。

TA V 是高速铁路线的项目法人,负责计划、筹资和建设,以及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并向意大利铁路股份公司出租或转让高速铁路。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的体制,一般都采用了法人制且大部分国家采用了建设与运营分离的模式。

高速铁路采用“建运分离”模式的国家铁路体制基本上已经是或者将是“网运分离”体制。

而高速铁路的维护业务是否由运营公司负责,主要视各国铁路体制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