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颞骨骨折的应用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马遵义;唐亮;丁仁厚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1(017)009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65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多
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共发现骨折287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
建技术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三维表面遮盖法和容积再现技术在显示骨
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对判断肋软骨骨折效果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马遵义;唐亮;丁仁厚
【作者单位】300350,天津市海河医院放射科;300350,天津市海河医院放射
科;300350,天津市海河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施健;田俊;刘斐
2.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闫军海
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r应用价值 [J], 赵雪松
4.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赵雪松
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敖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四肢关节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四肢关节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诊断四肢关节面骨折中,螺旋CT的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螺旋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在该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一、螺旋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螺旋CT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不断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环绕患者体部进行扫描的影像技术。
它可将患者体部切成连续的薄层图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出三维图像。
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摄影,螺旋CT具有以下优势:1. 健康信息量大:螺旋CT扫描可以获取更多、更精确的解剖信息,不仅能直观地显示骨骼结构,还能清晰地观察软组织及血管等细微结构。
2. 扫描速度快:螺旋CT扫描速度非常快,可以在数秒内完成扫描,减少患者运动造成的伪影,使得骨折的表现更加清晰。
3. 三维重建:螺旋CT断层扫描可将连续切片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模型,提供更直观、真实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二、螺旋CT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在诊断四肢关节面骨折中,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提供全面、准确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骨折类型和位置的确定。
具体应用如下:1. 骨折类型的确定:螺旋CT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展示骨折的形状、方向和程度,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分类骨折。
例如,对于复杂的关节面骨折,通过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骨折片的位置和关节面的平整度,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2. 骨折位置的确定: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功能可提供多个不同角度的图像,有助于医生确定骨折的具体位置和方向。
这对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助于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骨折愈合的评估: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及时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CT图像,医生可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目的对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40例,分别进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和X平片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CT扫描检查方法准确诊断率、患者满意度和骨折诊断分类均明显优越于X 线检查,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X线检查操作时间、检查费用对比CT检查均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检查患者均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
结论针对于鼻骨骨折诊断采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比例,减轻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治疗准确性,避免正常鼻骨诊断为骨折导致错误治疗,为鼻骨骨折患者理想的辅助诊断检查方法。
标签: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检查;X线扫描检查;诊断;治疗;满意度;漏诊;误诊鼻骨骨折在五官科检查中较为常见,因X线的广泛应用,对其主要的辅助检查是进行X线平片检查,由于鼻骨的特殊构造和个体差异性,容易导致正常鼻骨诊断为骨折和病变发生,骨折鼻骨诊断为正常鼻骨组织[1]。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40例,分别进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和X平片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4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29.50±3.00),其中14例为挤压伤、10例为高空坠落伤、6例为暴力撞击伤、10例为交通意外伤,40例患者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内脏破裂出血、精神系统障碍、休克及死亡病例等。
1.2方法40例患者均进行X线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流血、外伤史、呼吸困难、鼻腔堵塞等症状发生。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概述64排螺旋CT是一种高级别的CT设备,其具有高速成像、高分辨率和多层次重建等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后处理技术是指对64排螺旋CT扫描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等处理,以获取更加清晰、准确的影像信息。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1. 高分辨率成像64排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的骨骼解剖结构,包括骨皮质、髓腔和骨骼断裂面等。
这为骨折病变的定位和评估提供了良好的影像基础,有利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程度。
2. 三维重建通过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骨折部位的影像数据进行三维立体显示,包括骨折线的位置、长度、方向和角度等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评估骨折的形态特征,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3. 多平面重建4. 最大密度投影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可以将骨折部位的密度分布信息进行投影显示,有助于区分骨折线的局部增生或缺损情况,为骨折的愈合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几点说明了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其高分辨率成像、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等技术手段,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骨折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骨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
1. 提高诊断准确性2. 个性化治疗方案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骨折影像信息,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等,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通过64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和曲面重建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术前评估骨折病变的情况和手术风险,为手术治疗提供安全、准确的导航。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肋骨骨折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4-83岁,平均(47.1±5.8)岁。
85例患者均行DR检查、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结果:85例患者中,DR诊断出骨折50例,疑似骨折14例,3D VR重建诊断骨折为78例,可疑骨折3例,CT轴扫图像诊断骨折85例。
结论: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肋骨骨折;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各类创伤性事件发生率不断增加,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为常见的损失类型,肋骨骨折约占胸廓骨折的90%。
肋骨骨折更好发于老年人群,因其肋骨骨密度降低,弹性减弱,更容易骨折[1]。
以往,肋骨骨折一直以X线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的广泛应用,DR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2]。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肋骨骨折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5例患者均为新发肋骨骨折,排除陈旧性肋骨骨折及既往肋骨手术病例。
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4-83岁,平均(47.1±5.8)岁。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85例患者均行DR检查、128层螺旋CT轴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CT扫描仪为GE Optima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
CT轴扫图像以骨算法重建,层厚为0.625mm,层间距为0.625mm,窗位350HU,窗宽1500HU。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64排螺旋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它将多层次的连续螺旋数据整合在一起,可以对患者进行快速、精确的全身扫描。
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通过64排螺旋CT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部位的病变情况,包括骨折的位置、程度、类型等。
除了常规的64排螺旋CT检查,后处理技术也是骨折病变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后处理技术通过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等处理,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直观、全面的观察效果。
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呈现骨折断端的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定位骨折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1.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64排螺旋CT在骨折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 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直观、全面的观察效果,有助于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以及周围组织的状况。
3. 术前评估、手术导航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术前评估和手术导航的功能,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4. 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通过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可以避免对没有骨折病变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降低医疗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5.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望在骨折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英超;邹璨【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8【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64 row multislice CT three-dimensional an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rib fracture.MethodsUsing MSCT scanning on 11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est trauma, and conducted image reconstruction by CT, MPR and VR technologies, and compared with common CT scan and DR.Results MSCT diagnosed rib fractures correctly in 176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0%. ConclusionMSCT, MPR and 3 D reconstruction can show the morphology, content and displacement of rib fractures clearly.%目的:评定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工作中,推行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采取MSCT方案对117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运用CT、MPR及VR等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观察和分析,并与DR及普通CT所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MSCT正确诊断肋骨176处骨折,检出率100%。
结论 MSCT、MPR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分、形态、骨折程度、骨折移位的特点等空间信息。
【总页数】2页(P52-53)【作者】高英超;邹璨【作者单位】666100 西双版纳农垦医院医学影像科;666100 西双版纳农垦医院医学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性骨盆骨折的诊断 [J], 朱敏;宋先东2.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J], 李松3.研究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J], 陈敏;汤彩敬4.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沈立才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五嵩;王庆兵;郭玉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监测的心律失常表现,也可以发挥良好的监测效果,并获得更加丰富的监测信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鲁梅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3):3112-3113.[2]谢福生,夏中华,刘琼,周汉力,秦顺华.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9):5736-5738.[3]张翠霞.24h动态心电图对100例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61-62.[4]张翠霞.24h动态心电图对8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37-4438.[5]王雅锋.探析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40-541.[6]曹旭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4):77-78.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龚家顺,李宁,喻淼森(红河州泸西县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52499)【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搜集整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79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机器使用全进口荷兰飞利浦128层螺旋CT机,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 1mm层厚薄层扫描,根据需要选择行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容积重建(VR)的一种或几种重建方式来进行分析。
结果:CPR、MPR、VR后处理技术对骨折、关节脱位、骨折合并脱位均清晰显示,定位准确,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及断端错位情况、碎骨块的数量及空间关系等显示优良,诊断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排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颞骨骨折的应用
目的:利用128层CT多种三维重建技术对颞骨骨折全面显示,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46例颞骨骨折患者的普通CT平扫、高分辨CT 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普通头颅CT发现颞骨骨折13例,高分辨CT发现42例颞骨骨折,4例怀疑为骨缝。
多层CT检查结合三维重建发现颞骨骨折46例结论:普通头颅CT不能完全显示颞骨骨折,一定要结合多层CT及三维重建的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及详细的影像信息。
标签:CT三维重建颞骨骨折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颅脑损伤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颞骨作为颅骨最为复杂且精细的部位,易发生骨折,普通头颅CT不易显示,漏诊率高,高分辨CT可以诊断,但不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线情况,对周围器官的累及情况显示不佳。
随着64排128层CT的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颞骨骨折能够全面、立体、多方位、客观的清晰显示,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治疗方案。
现将我科2011年5月至今年以来,对46例颞骨骨折患者的普通CT平扫、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5月以来,颞骨骨折的患者共46例,临床表现为外耳道流血、面瘫、听力障碍、眩晕,均同时行普通头颅CT平扫、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其中40例是由车祸所致颞骨骨折,多为多发骨折,其中10例由于击打伤害所致,多为单一线样骨折。
1.2 检查方法
1.2.1 普通头颅CT扫描扫描线平上眶耳线由颅底向上5mm横断位断层普通头颅扫描,软组织重建,窗宽3000-4000hu,窗位600-800hu。
1.2.2 高分辨CT扫描、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采用美国公司GE OptimaCT600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
1.2.3 CT检查方法横断位扫描。
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全脑,扫描条件:140kv/200ma/1.0s,准直器宽128x0.625mm,重建层厚0.625mm,层距0.625mm,recon type std/bone,螺距1.375,扫描视野large,一次扫描数据采集后,通过薄层重建(层厚0.625mm),在此基础上就可作软组织重建及三维骨重建图像[1]。
1.2.4 重建方法①二维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可以获得颞骨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
②三维重建成像:采用遮盖表面容积重建
(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可以获得多方位、多角度图像,特别是VR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颞骨的骨折及移位的情况。
2 结果
46例患者,普通头颅CT发现颞骨骨折13例均伴有轻度塌陷移位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高分辨CT发现42例颞骨骨折,4例怀疑为骨缝。
多层CT检查结合三维重建发现颞骨骨折46例,其中横形骨折10例,纵形骨折21例,混合型骨折15例,累及周围组织器官38例。
3 讨论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其快速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颞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发现骨折明显高于普通头颅CT轴位扫描,通过骨算法重建能够达到高分辨CT检查的效果,通过软组织重建及三维后处理,可以清晰、立体的显示骨折线的走形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
颞骨骨折的CT表现:多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直接显示颞骨骨折线,根据骨折线的走行可将骨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纵形骨折最多见约占70-80%[1],CT上骨折线与岩锥长轴平行,累及颞骨鳞部和乳突部,骨折通常累及外耳道并且沿着外耳道的内侧到达上鼓室,本型骨折出现面瘫的机会约15-20%面神经损伤部位多在膝状神经节的远侧段;②横行骨折骨折线与岩锥垂直,约占10-20%,该型骨折易累及内耳结构向外可损伤中耳,累及面神经管其中约50%的横行骨折可出现面瘫;③混合性骨折是指兼有横行和纵行骨折的复合骨折。
颞骨结构复杂、细小,普通螺旋CT平扫只能显示颞骨的横断面图像,由于层面厚,部分骨折线不易显示,易发生漏诊[2],高分辨CT大大提高了骨折的显示率[3],但不能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线的情况,多层CT可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面神经管曲面平展,MPR图像是容积扫描后经小间隔重建处理所得到的多平面、多角度图像,使颞骨骨折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细微骨折及是否为骨缝,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比度高,易于显示,但为局部重叠影像,不能全面显示骨折线,VR立体重建图像可反映骨折的整体情况,清楚显示骨折线的全长、骨折塌陷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对面神经损伤、听力障碍等症状做出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4]。
综上所述,螺旋CT三位重建是诊断颞骨骨折的最佳方法,能够确定骨折部位,应为颞骨及颅底骨折常规检查方法,普通头颅CT不能完全显示颞骨骨折,在临床症状明显患者检查中,一定要结合多层CT及三维重建的检查,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线的全长、骨折塌陷及周围器官累及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及详细的影像信息。
参考文献:
[1] galip zs,necmettin te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facial nerve paralysis after temporal bone fracture[j].turk neurosery,2007,17:7-12.
[2] 胡小新,陈时洪.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8-60.
[3] 宦怡,杜渭清,郭庆林,等.颞骨骨折52例的高分辨高分辨率ct诊断.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238-240.
[4] 杨成,陈继川,王毅,王冰,姬长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撞击伤诊断中的应重庆医学,2009,09:1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