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免疫-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学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2.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免疫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3.探究人类的免疫疾病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明确免疫疫苗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免疫基础知识1.1 免疫的概念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1.3 免疫反应的种类 1.4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1.5 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2. 免疫的作用和意义2.1 免疫对健康的意义 2.2 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3 免疫疾病的种类及其危害 2.4 增强自我免疫力的方法和措施3. 免疫疫苗的意义和作用3.1 疫苗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2 疫苗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3 疫苗的作用和效果3.4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推广意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师讲授免疫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种类,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免疫的作用和意义。

2.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缺陷病、免疫疾病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力。

通过免疫实验,让学生了解疫苗的制备方法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重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反应的种类; 1.2 免疫对健康的意义和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1.3 疫苗的作用和效果。

2. 教学难点2.1 免疫反应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2.2 疫苗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导入小组讨论,了解免疫的常识和疑问,引导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提高免疫意识。

2. 学习免疫基础知识通过讲授和问答,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的种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和不同之处。

3. 探索免疫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免疫对健康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免疫缺陷病和免疫疾病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预防能力。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识记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以及免疫器官。

2理解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3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艾滋病。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

2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展示人体三道防线的作用,展示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准备带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了解出生以来自己都接种过哪些疫苗、打过哪些预防针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设问引出课题)2022年在与非典型性肺炎患者接触的人中,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就没有发病。

患了非典型肺炎的人虽然都获得同样治疗条件,但是有人痊愈了,而有人却非常严重,甚至死亡。

这是为什么呢假设一个人,就是一座城,这座城的防线有几道(二)教学活动设计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自习,完成表格: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这与它们的哪些特点相适应呢(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当人的皮肤有伤口时,怎么办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自己痊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演示课件)指出:原来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它们能将病原体溶解、吞噬和消灭。

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上述两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作用特点(学生回答)由此可见,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免疫》教案1

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免疫》教案1

《免疫》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调查学习活动,提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会互相尊重的品质。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2.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调查分析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有关免疫和计划免疫等方面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当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

2.搜集、分析免疫及计划免疫方面的文字资料并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课件展示一张预防接种卡上的信息,提问:这是一张记录什么信息的表?生回答。

师: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以强化计划免疫意识。

那么,什么是免疫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方面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人体的免疫功能结合资料分析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生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呼吸道表面纤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病菌侵入了人体,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市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市一等奖)

人体的免疫防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 能力目标(1)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

(2)尝试通过对比和归纳总结分析人体各免疫防线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的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2)体会人类对疾病防御及抗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1、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让学生理解人体的免疫防线。

2.特异性免疫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提问:是什么使我们生病展示细菌、病毒、蛔虫等图片,了解病原体的概念。

过渡:既然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病原体存在,他们时时刻刻想要入侵人体,但为什么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生病这是因为我们体内有着免疫防线新课引入:“病原体历险记”一群病原体试图进入人体,攻击人体的细胞,他们将会经历怎样的故事。

他们找到人体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器官——皮肤,妄想从皮肤进入。

【活动一】: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猜测皮肤能保护人体不被病原体入侵吗为了验证,需要进行实验。

我们能不能直接用皮肤做实验我们能寻找到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来代替我们的皮肤如果病菌进入了,会出现什么现象1、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在学案的表格上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学生类比实验结果。

3、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活动二】: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1、动画演示,分析皮肤能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原因角质层阻挡、汗腺皮脂腺分泌杀菌物质2、提问:有了皮肤的防御病原体就肯“罢休”吗,病原体还能通过哪些通道进入人体它们找到了鼻孔,试图“穿孔而入”,它们能“随心所欲”吗展示鼻毛、呼吸道上纤毛和黏液的图片。

“痰”的形成就是在气管,由细菌和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组成,所以不能对地吐痰2、提问:另外一群病原体等找到了进入人体的另一个入口——口腔。

它们能轻易成功吗小动物受伤了用舌头舔舐自己的伤口唾液、泪液等中含有溶菌酶,能使细菌溶解胃、胃黏膜分泌胃液杀菌3、引导学生总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全国一等奖

免疫与计划教案汤金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二)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有关“泡泡男孩”的新闻报道图片,教师再加以引导:美国的“泡泡”男孩,接触细菌就会死亡,在无菌室里生活12年,患有这种病症的病人由于体内的淋巴细胞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他们是无法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的,否则便会被细菌感染而身亡。

因此,大卫在出生之后只好一直生活在泡泡中,这个泡泡里只有氧气,没有任何的细菌。

那么我们普通的人为什么能够在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二)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1)资料分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师生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死亡。

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

(2)动画演示:一些病菌落在皮肤表面,正高兴得手舞足蹈,想趁机侵入人体。

但是病菌们耗尽力气、费尽周折也没能够破坏坚固的皮肤表层,没有得逞的病菌们正气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被皮肤分泌的一些物质粘住,它们极力逃脱,但都无济于事,不久就被杀死并溶解掉了。

其余的病菌看到它们的同伴的惨败,只好逃之夭夭了。

一些病菌又来到呼吸道的黏膜上,没想到黏膜上的纤毛像波浪一样不断地摆动,病菌根本连立足之处都没有,立即被纤毛清扫了出去。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免疫(省一等奖)

第三节免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提高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2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有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却始终不会被传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畅所欲言】对免疫的理解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防御感染(防御病原体的侵害)3免疫监视(及时发现并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或移植器官的细胞)【自主学习】1琴纳是如何战胜天花的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3人体内的免疫防线可以划分为哪两类4什么是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是什么【资料分析】1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2呼吸道气管上的纤毛不断的摆动把吸入体内的灰尘与细菌,还有黏膜分泌的粘液,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的形成。

纤毛起了什么作用3削铅笔时,不慎划破了手指,引起受伤部位皮肤红肿发炎,几天后痊愈。

你知道为什么吗【师生互动】一、人体内的免疫防线1第一道免疫防线⑴构成:皮肤、黏膜⑵功能:①皮肤的保护作用;②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③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2第二道免疫防线⑴构成: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如:白细胞)⑵功能: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第三道免疫防线⑴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⑵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二、抗原和抗体1抗体⑴概念: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说课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说课一等奖

《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教学设计常州市正衡中学於琳雅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一节,使学生在学习人体的免疫防线之前安排的一节模拟探究实验。

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应该设计对照实验,观察人体皮肤划破和没划破时,被病菌入侵后感染的程度。

但鉴于此实验的特殊性,用直观的方法(直接划破皮肤)不现实,这就需要建立模型,运用类比的方法,来推测皮肤的作用。

苹果皮与皮肤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内部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

苹果皮是阻碍病菌入侵的一道防线,那皮肤能像苹果皮一样阻挡病菌的侵害吗?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观察实验上,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皮肤是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2.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的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3. 尝试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的结果;4. 体会探究活动中探本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2. 教学难点: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四、教学过程:〖导入〗师:上周我女儿给我发来了语音消息,我们一起听一下吧!“妈妈,今天我参加跳远项目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上的皮肤摔破了,好疼呀!”“老师带我去了医务室,医生帮我清洗消毒了,还帮我贴了个可爱的创口贴,现在我感觉好多了!”“妈妈,那你知道,我们的皮肤有什么用吗?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要进行清洗包扎呢?”〖过渡〗师:有同学能替我解答女儿的问题吗?(生:皮肤——)师: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菌,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攻击我们的皮肤,试图入侵我们的人体。

而皮肤作为人体接触病菌的第一道屏障,它能保护人体免受病菌的侵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皮肤是怎样成为阻挡病菌的屏障的!师: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我们应该设计对照实验,观察人体皮肤划破和没划破时,被病菌入侵后感染的程度。

25.3免疫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教版)

25.3免疫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教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研究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4.通过学习免疫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防控疾病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5.3免疫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教版)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25.3免疫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免疫的类型和作用。
2.学习免疫反应的过程,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3.掌握疫苗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疫苗接种的原理和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免疫相关的问题,如感冒、过敏等。
要求:案例要真实可信,分析过程要逻辑清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案例中的现象。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免疫学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有何重要作用?
b.如何正确看待疫苗接种?
c.免疫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要求:思考题答案要有深度,能够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性观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
b.疫苗接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c.你认为免疫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免疫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免疫相关知识,树立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意识,进而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功能。

【教学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其实这些问题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过渡: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三道防线。

二、新课学习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自学:阅读课本,学生2人一组,完成课前老师分发的学案。

1、思考: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师生归纳: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

它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可以清除异物,它们的分泌物——黏液也可吸附细菌和脏物并将之排出体外。

综上,皮肤和黏膜有阻挡、杀菌和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阅读:资料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个小时后再检查,
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
链球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思考: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
师生归纳:这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当病菌入侵人体时,吞噬细胞会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身体弱时、免疫力下降时病菌侵入人体,血液、淋巴与组织液等处分布有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菌。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

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机体内有吞噬细胞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可以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

上述人体的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其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讲述人体第三道免疫防线
了解免疫器官
骨髓,可以生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等;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刺激淋巴组织生长,促进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脾脏,含有吞噬细胞;
淋巴结,含有吞噬细胞;
这些都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它们随时监视外来物的入侵,抵抗微生物和其他异物对机体的危害,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下面是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蛔虫、衣原体等常见的抗原。

特异性免疫大体过程是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促进吞噬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方式将抗原清除。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
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例如,患过天花的人只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

合作探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共同完成PPT中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通过生活实例、语言描绘等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有关情境,结合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等情境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