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1例报告

合集下载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64 期2019 Vol.6 No.64169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王德进,黄国荣,叶锡高,汪海洋(德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日进行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采用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

结果 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40 min ,术中出血量400 mL ,输入红悬2 U ,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

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具有微创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优点【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4.169.01腹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创技术,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腹腔镜下脾切除(LS )技术,我院2017年11月20日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手术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刘某,女性,年龄63岁。

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年。

术前检查无腹水,肝功能ChildA 级。

术前CT 提示:肝多发囊性病变,脾大,脾脏长径:15 cm ,厚度:6 cm 。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符合手术指征。

1.2 手术措施1.2.1 设备与器械的选择腹腔镜主机系统、30°摄像镜等。

1.2.2 麻醉与体位麻醉方式为全麻。

手术体位为将患者的头抬高与身体左侧抬高,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相关手术情况做好合适的调整。

1.2.3 穿刺孔做5孔安放Trocar ,分别为:(1)脐下孔10 mm 做孔将镜头置入作为观察孔。

(2)左腋前线平脐12 mm 做孔,作为操作钳、超声刀的通道。

(3)在左锁骨中线平脐10 mm 做孔,作用同(2)。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附62例报告)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附62例报告)
维普资讯
南京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1 4・ 31
ACT VERS r I DI N I A UNI r AT SME CI AL S NAN I JNG( trlS in e、 Nau a ce c
第 2 7卷 第 l 期 1 20 0 7年 l 月 1
扫小 网膜 至贲 门右侧 , 超声 刀 向下 裸 化食 管 下 段 及
查 。肿瘤 位于 胃窦 部 3 1例 , 胃底及 贲 门部 I 例 , I 胃
体 中部 8例 , 胃体 下 部 1 O例 , 革 胃 2例 ; T M 皮 按 N
胃小 弯 至肿 瘤 上 方 3c 处 , 扫 第 13组淋 巴结 。 m 清 、
远 端 胃切 除 (6 2 5±4 ) i 。术 中 出 血 量 : 胃 切 除 (4 2mn 全 2 8±1 3 m ; 端 胃 切 除 (4 8 ) l近 15±9 ) l 近 端 胃联 合 脾 脏 切 除 (2 2m ; 3 6± 17 m ; 端 胃切 除 (2 0 ) l远 17±7 ) l 6 m 。清 扫 淋 巴 结 (86±1 .) 例 。术 后 患 者 平 均 第 1次排 气 时 间 (. 1. 23 枚/ 3 7±1 ) 。 床 活 动 时 间 .天 下 2 (. 34±1 ) , 流 质 时 间 (. .天 进 0 45±1 ) 。术 后 近期 疗 效 良好 。结 论 : 腔 镜 胃癌根 治术 技 术 可 行 、 .天 5 腹 安全 , 创 伤 小 、 后 恢 复 快 。 且 术
其 中远 端 胃大 部切 除 术 4 例 , 端 胃大 部 切除 术 l l 近 3例 , 胃切 除术 6例 , 端 胃联 合 脾脏 切 除术 2例 。 全 近 结果 :2例 患者 均顺 利 完 成 6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42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 2 0 1 3 年6 月第 7 卷第 3 期C h i n A r c h G e n S u r g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J u n e 2 0 1 3 , V o l 7 , N o . 2
成 ,部分腔 内含有 透明液体 ,与海绵状淋 巴管瘤相似 ,其 内皮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 ,胞质少 ,淡嗜伊红色 ,胞核 明
显 ,鞋 钉样 突 向腔 内,核 分 裂像 罕见 ,肿瘤 腔 内及 周 围
间 质 内见 大 量 淋 巴细 胞 浸 润 。免 疫 组 化 特 点 :肿 瘤 细 胞
C D 3 1 、C D 3 4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达。本例患者为成年男性 , 肿 瘤 位 于左 上腹 腔 内 ,病 变 中肿 瘤 细 胞 C D 3 4 、C D 3 1 、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 达 ,其 中 C D 3 1 、C D 3 4表达 阳性 ,可认定 该肿 瘤为血 管源性 的肿瘤 ,而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示 该肿瘤 有淋 巴管分化 , 因此本例病 理形态符合 P I L A瘤 的诊断标准 。
1 9 6 9 , 2 4 ( 3 ) : 5 0 3 — 5 1 0 .
Ne v e s RI , S t e v e n s o n J ,Ha n e e y MJ , e t a 1 . En d o v a s c u l a r p a p i l l a y r
问的肿物 , 质韧 , 包膜 尚完整 ( 图 3) 。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肿瘤 细 胞 C D 3 4 (+ )、C D 3 1(+ )、V E G F R 一 3(+ ) 、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1例报告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1例报告

院 。查体 : 左侧 中腹 部 约 6 0 a × . m搏 动性 肿 . m 6 0c
物 。MR 腹 主动 脉下 段 约平 左 侧 肾动 脉 下 至腹 主 A: 动脉 分叉 上 呈 瘤 样 增 粗 , 宽 约 5 1a 长 约 6 0 最 . m, .
e 近端瘤 颈 向左侧 弯 曲近 9 。 图 1 。 m, 0( ) 病例 选择标 准 : 考虑 近端 瘤颈 弯 曲角度 大 , 不适 宜行 动脉 瘤血 管腔 内修 复术 , 为减 少 经济 费用 , 我们 采用 腹腔 镜腹 主动 脉瘤切 除人工 血管 置换术 。
中国 微 创 外 科 杂 志 2 1 年 1 01 1月 第 1 1卷 第 1 1期 C i JM nIvS r, oe e 0 1 V 11 . o1 hn i n ug N vmbr 1 , o. 1 N .1 2
・1 5 ・ 02

新 技 术
・新 方 法

完全 腹腔 镜 腹主 动 脉 瘤 切除 术 1例 报 告
[ 括 荷 兰 腹 主 动 脉 瘤 腔 内治 疗 研 究 ( R A 、 包 D E M) E A V R—1 , ] 围手 术 期 E A V R较 开 放 手 术 有 明显 优 势 , 其 优 势 并 不 能 持 续 至 术 后 1年 。 中 远 期 但 E A 的并 发 症较 多 和花 费 巨大 的 问题也 越 来越 受 V R
许 军 关 英 辉 殷 和 良 方 泰 石 王 知 非
1 00 ) 50 1
(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附属 第 四 医 院 普外 科 , 哈 哈尔 滨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2 R 3 . 1
文 献 标 识 : B
文 章 编 号 :0 9—6 0 ( 0 1 1 —1 2 10 6 4 2 1 ) 1 0 5—0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历汇报PPT课件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历汇报PPT课件
具体分型:早期胃癌、进展型胃癌,包括中 晚期胃癌。
0 直接转移:主要扩散方式之一
1
转移 途径
0 淋巴转移:主要转移途径
2
0 血形转移;好发生于晚期,肝转移最常见
3
0 腹腔种植转移
4
4
【临床表现】
症状 1、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有 腹部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 状无特异性。 2、进展期胃癌: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消化道 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病情进展, 上腹疼痛加重,常伴有纳差、厌食,体重下降。 根据肿瘤部位不同,也有其他特殊表现。检查 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增快 2、粪便隐血实验 多持续阳性 3、内镜检查 4、X线钡餐检查 为重要诊断方式之一 5、螺旋CT
7
【治疗方法】
1、手术 2、化疗 3、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下激光(早期胃癌) 4、放疗
8
一 息般

06
2018年12月13日入院
05
汉族
04
14
治疗措施:
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尚可,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 流食,血压脉搏2⁄日,测三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 血压在100-125⁄ 70-90mmHg之间 血糖:餐前6-8mmol⁄L
餐后控制不太稳定最高的时候 13.9mmol⁄L
15
治疗措施:
患者于1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胆囊切除术,术后安返病房,遵医嘱给一级护理, 禁食水,吸氧3L⁄ min,行床旁监护,胃肠减压, 留置尿管,吻合口后方有一根引流管,动静脉置 管,抗炎补液治疗,测4⁄日血糖。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指导患者及家属保 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密切监测体温和 血糖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80例胃癌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51.3±15.2)ml、术后排气时间(2.1±0.3)d、住院时间(10.4±2.3)d与对照组的(249.3±61.3)ml、(4.7±1.2)d、(15.7±4.5)d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胃癌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curative effect by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omach cancer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instead.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151.3±15.2)ml,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s (2.1±0.3)d,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0.4±2.3)d,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lower than (249.3±61.3)ml,(4.7±1.2)d and (15.7±4.5)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lymph node dissection amount,mor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shows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stomach cancer,and it contains 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Laparoscope;Stomach cancer;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Clinical effect胃癌根治術是由日本學者Kitano等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该种术式凭借其创伤小、恢复迅速等优势[1-3],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手术 有 较 好 的指 导 意 义 。腹 膜 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C T
物边 界后 先抽 吸囊 液减 压再 逐 次剥 离 , 果满 意 。注 效 意尽量 避 免早 期使 囊壁 破损 , 以免囊 壁塌 陷后 失去 解 剖层次 给 手术 增加 难 度 。但 对 于 有 “ 侵袭 性 ” 的淋 巴 管 瘤 而言 , 其体 积 偏 大且 与周 围脏 器 血 管 包 绕 粘连 ,
资料 , 回顾 性 分 析 其 l 特 征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2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分别 为 3 岁 及 4 临床 年 9 5岁 。患 者 均 无 特 征 性 临 床 表 现 。超 声 及 C T
均 表 现 为边 缘 光 整 的 囊 性 肿 块 。2例 患 者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腹 腔镜 腹 膜 后 肿 物 切 除 术 , 检 索 P b d和 C M 数 据 库 , 该 疾 病 相 并 u me B 对 关 文 献 进 行 复 习 。 结 果 2 均 成 功 切 除 病 灶 并 经 病 理 诊 断 为腹 膜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 术 后 随访 5和 2 例 4个 月 , 发 现 肿 瘤 复 发 。 未
病 。20 0 9年 6月 至 2 1 0 1年 1月 我 院 收 治 2例 腹 膜
例 l 女 ,9岁 , 因左上 腹 间歇性 胀痛 2 月 于 , 3 主 个
消 化科 就诊 时腹 部 B超 提示 左 肾 中极 外 侧 可 见 直径
约 5 5c . m×6 2c 无 回声 占位 , . m 内无 血 流 信 号 ( 图 1 。后 转入 泌尿 外科 就诊 , A) 常规 查 体及 泌 尿 系查 体 无 阳性体 征 。c 检 查 提 示 左 。 水 平 肾 内侧 可 见 T 肾门 4 9e × 4 5 m 囊 性 低 密 度 肿 物 , 扫 C 值 . m . c 平 T 1 , 强扫 描未 见强 化 ( 1 1 。拟 诊 腹 膜后 6Hu 增 图 B、 C)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1 临床资料我院2016年4月19日收入一名男性患者,53岁。

上腹部胀痛不适1 w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左侧包块,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遂收入院。

入院查体:T 36.2℃,P 76次/min,R 20次/min,BP 135/75 mmHg,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脐周轻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及肿物包块,肝脏、脾脏未及肿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血常规HB 101 g/L,凝血功能正常,免疫三项(Anti-HBC,Syphilis T,HIV)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CA-199,CA-153)正常。

腹部CT报告:腹主动脉下段左侧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约4 cm×3.4 cm×5.0 cm,边界清楚,肿瘤左外侧缘临近左侧输尿管,见图1。

入院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腹膜后神经鞘瘤。

患者于2016年4月2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见图2、图3。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位,左侧躯体垫高,距离肿物右侧缘5 cm取10 mm切口,穿刺针置入腹腔制造气腹,压力微持12 mmHg,置入10 mm Trocar,穿入腹腔镜探查,肿瘤来源于后腹膜,位于腹主动脉的左侧,分别于右中腹、右下腹、左中腹部围绕肿瘤呈扇形取三个切口,置入5 mm Trocar,助手通过左中腹部Trocar操作孔置入无损伤钳将左侧降结肠牵向右侧,显露左侧结肠旁沟,术者用超声刀沿降结肠外侧分离融合筋膜,将降结肠完全游离,并将其推向右侧,显露肿瘤表层,后在Toldt筋膜层游离找到左侧输尿管,沿输尿管从下向上游离,找到肿瘤的左侧缘,超声刀沿肿瘤包膜进行切割分离,由肿瘤的外上、外侧、外下向肿瘤内侧分离,直至肿瘤与腹主动脉左侧致密处,分离时遇到较粗的血管用Hemolock阻断血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1例报告由田;梁俊杰;胡友主【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06【总页数】3页(P478-480)【作者】由田;梁俊杰;胡友主【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24岁,未婚,因“腹痛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中下腹部为主,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约3 min,有时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胀,无发热、黄染,可自行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且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逐渐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7年5月26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无特殊,腹肌稍紧,中下腹部隆起,可扪及12 cm×12 cm的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皮温未见升高,质软,伴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肝区、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3~5次/min。

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正常,CA125:118.78 U/ml,CA19-9:4.74 U/ml,AFP:1.73 ng/ml, CEA:0.52 ng/ml。

全腹CT示: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约8 cm×15 cm×22 cm大,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图1、图2)。

消化内科行彩超引导腹腔囊肿置管引流术,共抽出淡红色囊液约450 ml。

引流液送细胞学检查示:涂片可见较多淋巴细胞、红细胞、少量组织细胞,未见癌细胞。

经我科会诊后,转入普通外科,复查腹部CT: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6.9 cm×12.7 cm×19.6 cm大,较前缩小,盆腔积液较前增多。

患者两次CT检查均提示囊性病变,性质待定,淋巴瘤可能性大,不排除恶性可能,遂于2017年6月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胃壁肿物切除术。

患者取大字位,术者立于患者两腿间,扶镜手立于患者右侧。

术中见左侧腹腔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分离松解腹腔粘连,游离肿块,见其基底部可能来源于胃壁,质软,约20 cm×15 cm 大,呈多房分隔,邻近肠管、胰腺受压,胃受压前移,见肿物内引流管留置状态(图3)。

术中分离松解腹腔粘连,切开胃结肠韧带,将胃向右上方上挑,确定肿物基底部来源于胃后壁,沿肿物边缘分离周围粘连,剥离肿物,超声刀于胃后壁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处切开胃壁,以肿物基底部为中心,完整切除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的胃后壁一圈(包含肿物在内)(图4)。

标本装入标本袋内。

用可吸收倒刺线全层缝合关闭胃前壁,并予浆肌层包埋。

经胃管注入美蓝溶液测漏。

撤除腹腔镜器械,延长脐部切口,至约6 cm,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取出标本,再次置入腹腔镜器械,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见无活动性出血及胃肠副损伤,吸尽冲洗液。

分别于左上腹、盆腔留置多侧孔引流管。

清点手术器械、用品无误,缝合脐部切口及腹部各穿刺孔,结束手术。

标本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回报:(胃壁肿物)脉管源性肿瘤,倾向良性。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210 min。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提示:(胃壁肿物约12 cm×9 cm×2 cm大)镜下见肿物位于胃浆膜,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衬覆扁平上皮,呈海绵状淋巴管图像,伴有巨大囊腔形成,间质见灶性的淋巴细胞聚集与厚壁血管。

免疫组化:CD31(+),D2-40(+),HMA-45(-),CD117(-),DOG-1(-),Calretinin(-);符合:淋巴管瘤(海绵状与囊性混合)。

患者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随诊6个月未见明显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图1 水平面CT见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图2 水平面CT见左侧腹腔内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图3 术中引流管头端位于病灶囊性成分内图4 完整切除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的胃后壁一圈讨论淋巴管瘤是发生在淋巴系统较少见的肿瘤,以前曾称“湿瘤”、“囊状水瘤”等,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1],它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包含淋巴管道的部位[2-4],多为颅面与颈部、胸部、腋窝与腹腔[5],成人腹腔内的淋巴管瘤发病率更是少于1%[6],其主要表现为肿块、周围器官受压迫产生的症状,术前确诊比较困难,常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确诊[7]。

淋巴管瘤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手术、外伤、感染、癌肿、放疗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均能引起淋巴管瘤的发生[8-10],多数学者认为淋巴管瘤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发病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潴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生而形成[11-13],也有学者提出此病可能因淋巴管异常发展或炎症、发达淋巴管阻塞所致[14]。

多数学者按Wegener分类方法[15]将淋巴管瘤分为三类: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

1989年Kennedy[16]在Wegener的基础上建议将其分为4类: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水囊瘤)、弥漫性多发性淋巴管瘤或淋巴管瘤病、表皮皮肤淋巴管瘤(包括单纯性淋巴管瘤、曲张性淋巴管瘤)。

腹部淋巴管瘤属于良性病变,生长较缓慢,早期体积较小,常无临床症状,当其长大并压迫邻近神经、血管、脏器时,可出现呕吐、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短暂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血便等消化道症状,甚至长期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本例患者也是因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诊。

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17-18]。

本例通过CT检查明确腹部囊性肿物,内科通过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细胞学化验检查辅助诊断。

腹部淋巴管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案,此外,还可酌情使用硬化剂注射、放射治疗、穿刺抽液及切开引流等治疗[19]。

也有报道指出,较小的消化道淋巴管瘤可在消化道内镜下切除[15],但由于本例患者肿瘤体积较大,且位于消化道腔外,呈外生性生长,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减少复发[20-23]。

成人腹腔内淋巴瘤十分少见,其发病率小于1%[6],且肿瘤多位于肠系膜,来源于胃壁更为罕见[24]。

1996年Kenney等[25]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下腹腔内淋巴管瘤切除术。

国外有学者[20]指出淋巴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腹腔镜手术是较好的选择。

Trcoveanu等[5]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腹腔内淋巴管瘤,腹腔镜是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选择,不仅可明确诊断腹腔内肿物,还能安全地完整切除,有效减少了肿瘤复发。

作者阅读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对于胃壁淋巴管瘤切除术鲜有报道[24,26],且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22-23,27]或内镜下切除[15],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术尚未见报道。

此例患者,我们采用腹腔镜探查明确病灶来源,并彻底清除病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胃镜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相关文献】[1] Grasso DL,Pelizzo G,Zocconi E,et al.Lymphangi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children[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08,28(1):17-20.[2] Watanabe T,Kato K,Sugitani M,et al.A case of multiple lymphangiomas of the colon suggesting colonic lymphangiomatosis[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6):781-784.[3] Konez O,Vyas PK,Goyal M.Disseminated lymphangiomatosis presenting with massive chylothorax[J].Pediatr Radiol,2000,30(1):35-37.[4] Sun JC,Maguire J,Zwimpfer TJ.Traumatically induced lymphangioma of the ulnar nerve.Case report[J].J Neurosurg,2000,93(6):1069-1071.[5] Trcoveanu E,Moldovanu R,Bradea C,et paroscopic Treatment of Intraabdominal Cystic Lymphangioma[J].Chirurgia(Bucur),2016,111(3):236-241.[6] Erguney S,Teksoz S,Erdamar S,et al.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a huge cystic-cavernous lymphangioma:a case report[J].JOP,2012,13(3):289-291.[7] 李建军.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1):10-12.[8] 林罗强,刘明,赵家宏.胃淋巴管瘤1例报道[J].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40.[9] Erdem S,Iskender C,Avsar AF,et al.Benign cystic lymphangioma presenting as a pelvic mass[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6,32(6):628-630.[10] Leung TK,Lee CM,Shen LK,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lymphangioma of the pancreas based on imaging features[J].J Formos Med Assoc,2006,105(6):512-517. [11] Seki H,Ueda T,Kasuya T,et al.Lymphangioma of the jejunum and mesentery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en in an adult[J].J Gastroenterol,1998,33(1):107-111. [12] Shahriari A,Odell JA.Cervical and thoracic components of multiorgan lymphangiomatosis managed surgically[J].Ann Thorac Surg,2001,71(2):694-696.[13] Alqahtani A,Nguyen LT,Flageole H,et al.25 years' experience with lymphangiomas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1999,34(7):1164-1168.[14] Leland HA,Lee JT,Tan JH,et al.Cystic lymphangioma of the lesser curvature of the stomach-case report[J].J Radiol Case Rep,2011,5(5):31-37.[15] Zhao ZF,Kuang L,Zhang N,et al.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vernous lymphangioma[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3,23(3):299-302. [16] Kennedy TL.Cystic hygroma-lymphangioma:a rare and still unclearentity[J].Laryngoscope,1989,99(10 Pt 2 Suppl 49):1-10.[17] 梁理娟.经腹超声、64排螺旋CT对腹腔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附5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869-871.[18] Weeda VB,Booij KA,Aronson DC.Mesenteric cystic lymphangioma:a congenital and an acquired anomaly?Two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ediatrSurg,2008,43(6):1206-1208.[19] 陈创奇,詹文华,汪建平,等.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7):37-38.[20] van Oudheusden TR,Nienhuijs SW,Demeyere TB,et al.Giant cystic lymphangi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lesser curvature of the stomach[J].World J GastrointestSurg,2013,5(10):264-267.[21] 毛永忠,汤绍涛,阮庆兰,等.小儿淋巴管瘤的治疗体会(附204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95-396.[22] 蔡华杰,郑志海,暨玲,等.成人胃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2):178.[23] 毛岸荣,盛援,方国恩.胃浆膜面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2):202.[24] Makni A,Chebbi F,Fetirich F,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abdominal cysticlymphangioma.Report of 20 cases[J].World J Surg,2012,36(5):1037-1043.[25] Kenney B,Smith B,Bensoussan paroscopic excision of a cystic lymphangioma[J].J Laparoendosc Surg,1996,6 Suppl 1:S99-S101.[26] Singer T,Filmar G,Jormark S,et al.Rare case of ovarian cystic lymphangioma[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0,17(1):97-99.[27] 陈文科,王成文,吕国庆,等.胃黏膜下囊状淋巴管瘤[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