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速记1.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

2.独特风格的成型,乃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还有人类自身的生命生产,文学属于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

4.当代文学消费具有两重性。

5.文学流派的形成的有关因素:相近的题材,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相近的理论主张。

二、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潮:指的是1917年前后兴起的崇尚民主与科学启蒙、倡导进化论历史观、推崇白话文写作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面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

3.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三、简答论述1.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

(1)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是指风格体现出作家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3)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是指由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2.浪漫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崇尚想象。

浪漫主义作家总是喜欢在作品中张扬主体的想象、幻想以及相伴随的情感,表现了鲜明的主体意识,从而透露出强烈的主观性。

(2)主张回到自然。

他们大都把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主张回到自然、回到中世纪的田园牧歌生活。

同时,认为人不仅是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3)倡导象征与神话。

他们大量采用象征手段,使平凡、粗俗的现象作为生活整体而进入文学的象征系统中。

文学概论知识梳理

文学概论知识梳理

1、文学活动的构成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活动发生的几种理论巫术发生说:从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讨论文学的发生。

巫术的原理:相似律、接触律。

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

代表:弗雷泽《金枝》游戏发生说: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代表:康德、席勒、谷鲁斯3、文学活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A. “不平衡关系”的表现:(1).某种发达的艺术形式只能存在于生产发展水平的特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反而停滞或衰亡了。

(2).在某一历史时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成正比,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B. 如何认识“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

它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是艺术生产发展最终制约因素。

“不平衡关系”体现着局部发展不平衡与总体发展大致平衡的统一。

⏹还有其它方面因素直接影响艺术生产发展。

4、什么是话语、构成话语的五个要素、什么是话语蕴籍、话语蕴籍的典型形态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构成话语的五个要素:语境、说话人、受话人、文本和沟通。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5、文学创造的客体A.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它的特殊性表现为: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文学的概念和定义2.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3.文学的表现手法和风格4.文学的作用和价值二、文学的起源和发展1.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2.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3.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变革4.当代文学的特点和趋势三、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1.古代文学流派(如诗、散文、小说等)2.现代文学流派(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3.当代文学流派(如抽象派、现实主义等)4.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四、文学批评与理论1.传统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等)2.当代文学理论(如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等)3.文学批评的对象和方法4.文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五、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2.现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3.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4.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和意义解读六、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历史、社会的关系2.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3.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与改变4.文学创作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七、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1.中国文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2.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和价值3.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和特点4.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影响八、文学的跨学科研究1.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与政治、社会学的关系3.文学与美学、语言学的关系4.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九、文学的评价标准与传承1.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2.文学作品的文化评价标准3.文学作品的时代评价标准4.文学作品的传承与发展十、文学的国际学科体系1.各国文学的发展和特点2.不同国家文学的交流与互动3.主要国际文学奖项和影响力4.文学的全球化趋势和挑战。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

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10.艺术真实 (P158)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

文学概论基础知识点1、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4、文学传播:这也是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文学传播就是人类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文学信息、观念与情感的交流。

5、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6、期待视野:这是关于文学接受过程的一个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首先提出的。

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解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

7、预备情绪:是波兰美学家英加登首先提出的。

预备情绪是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

8、审美心理结构的同化:这是审美心理结构对作品采取的两种主要应对方式之一,而且一般是首先采用的反应方式。

同化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9、审美心理结构的顺应:是指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结构无法同化作品,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与更新的作用。

10、作品的召唤结构: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

是指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

11、作品的具体化:是指接受者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的接受过程。

12、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幼儿文学概述知识点总结

幼儿文学概述知识点总结

幼儿文学概述知识点总结一、幼儿文学的特点1. 幼儿文学的贴近性:幼儿文学作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幼儿日常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

2. 幼儿文学的生动性:幼儿文学以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语言、形式和风格为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

3. 幼儿文学的启发性:幼儿文学作品通常以启发幼儿思维、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有助于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4. 幼儿文学的多样性:幼儿文学包含了儿歌、童谣、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儿童小说等形式,内容丰富多样。

二、幼儿文学作品的类型1. 儿歌和童谣:以韵律鲜明、音调优美、内容简短、易于记忆的形式表达幼儿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2. 童话和寓言:以虚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和场景,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的童话和寓言作品。

3. 诗歌和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幼儿情感和生活感悟,美化现实,提升审美情趣。

4. 儿童小说: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幻想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呈现,颠覆儿童的认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自然、家庭等议题。

三、幼儿文学作品的价值1.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情节让幼儿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塑造幼儿的情感:幼儿文学作品以感人的情节和动人的语言塑造幼儿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

3. 启发幼儿的智慧:幼儿文学作品以智慧的内涵和寓意深远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智慧,引导他们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4.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文学作品以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情感、艺术、社交等各方面的发展。

四、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1. 语言教育:幼儿文学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描绘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2. 情感教育:幼儿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情感故事和情感体验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3. 思维教育:幼儿文学作品以深刻的内涵和智慧的寓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幼儿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类型和特色、经典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幼儿文学的定义
幼儿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童话、寓
言等各种文学形式。

这些作品以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托,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文学的特点
1. 语言简洁明了: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2. 内容生动有趣:幼儿文学作品的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
奇心和想象力。

3. 情节紧凑: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紧凑,通俗易懂,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心理特点。

4. 教育性强:幼儿文学作品的意义要深刻,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够培养儿童的品德和
智慧。

三、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
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

在古代,幼儿文学以童话、
寓言等形式为主,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在近现代,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读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也得到了发展。

20世纪初至4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
的起步期,其代表作品有《童年》、《小兔子乖乖》等。

1949年以后,中国儿童文学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三毛流浪记》、《绿野仙踪》等。

到了当代,幼儿文学的创作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作品种类和数量都
有了明显增长。

四、幼儿文学的类型和特色
1. 儿童小说:以儿童成长为主题,讲述儿童生活和成长的种种困惑和烦恼,如《小王子》、《卡拉马佐太阳的耳朵》等。

2. 儿童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如《儿歌集》、《三毛诗选》等。

3. 儿童散文:以儿童视角叙述自然、社会、人物或事物的散文,情感真挚,具有感染力,
如《我的童年》、《童年碎语》等。

4. 童话: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奇异的人物形象为特色,通常具有童话般的幻想色彩,如
《灰姑娘》、《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

幼儿文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儿童的感受和需求,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心理成长需要为出发点;
2. 语言生动有趣,情节紧凑,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和兴趣;
3. 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够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

五、幼儿文学的经典作品
1.《格林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内容涉及了生活、性格、人生、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2.《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以小王子的冒险故事为主线,深刻探
讨了关于友情、爱情、责任等人性问题。

3.《三毛流浪记》:是台湾作家三毛的代表作品,以一个小猫咪的视角,讲述了这个世界
的精彩和美好,让儿童懂得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4.《小兔子乖乖》:是俄罗斯作家尤·罗斯拉维茨的代表作品,以小兔子的冒险故事为主线,主要讲述了一个乖乖的小兔子在丛林中发生的一系列趣事。

5.《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多萝西的小女孩在一
场龙卷风中被吹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株充满光芒的金属木头,她要和三
个小伙伴一起找到这株金属木头。

综上所述,幼儿文学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者们的辛勤创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文
学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