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2024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神经病学是医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研究和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神经病学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本文档将以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为题,分别从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正文:大点一: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解剖结构以及其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实际应用。
3. 学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4. 掌握神经组织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
5. 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
大点二:神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理解神经疾病的多种病因,如遗传、感染、创伤等。
2. 了解神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如神经元退行性变、炎症等。
3. 学习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等。
4. 分析神经疾病的生理学和生化学改变对病理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机制与应用。
大点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
3.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
4.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诊断。
5. 学习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大点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 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 学习药物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与副作用。
3. 掌握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4. 学习康复治疗在神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 理解终末期神经疾病的护理与病患安宁疗法。
大点五: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1. 了解神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 学习神经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3. 掌握神经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技术。
4. 了解神经治疗和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5. 展望神经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

《神经疾病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实验类别:创新性实验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362.课程总学分:23.实验学时:10二、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掌握一些常见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手外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使学生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内容简介临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四、参考教材《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关骅主编五、考核方式实践操作考核,实验成绩按30分制评定计入总成绩。
康复保健顾问培训大纲第一章康复保健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本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角度,介绍康复保健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解剖学常识和中医基本理论。
学习要求:康复保健师要求熟悉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熟悉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熟悉中医基本理论,深刻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基本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的观点。
康复保健师要求了解经络和经络学的概念,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经络的组成、经络的临床应用等知识: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构造和功能;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了解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气血津液等中医基本范畴以及辩证施治观点。
康复导论 教学大纲

康复导论教学大纲康复导论教学大纲一、引言康复导论作为康复医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康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将介绍康复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康复评估与治疗的原则以及康复团队的协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对康复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二、康复学科的发展历程1. 康复学科的起源a. 康复概念的演变b. 康复学科的形成与发展2. 康复学科的发展阶段a. 早期康复:战争伤残康复的兴起b. 中期康复:社会康复的发展c. 现代康复:综合康复的理念三、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1. 生理学基础a. 神经系统的解剖与生理b. 肌肉骨骼系统的解剖与生理c. 神经肌肉的相互作用2. 康复学的理论基础a. 运动学与动力学b. 神经可塑性与恢复c.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四、康复评估与治疗的原则1. 康复评估a. 功能评估的方法与工具b. 康复评估的指标与标准2. 康复治疗a. 物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b. 职业治疗的原则与方法c. 言语治疗的原则与方法d.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五、康复团队的协作1. 康复团队的组成a. 医生与护士的角色b. 物理治疗师与职业治疗师的角色c. 言语治疗师与心理治疗师的角色2. 康复团队的协作与沟通a. 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模式b. 康复团队的沟通技巧六、总结与展望康复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康复学科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未来,康复学科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更多需要康复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以上是《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的内容介绍。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康复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为未来的康复工作做好准备。
康复学科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康复服务,帮助更多的人重返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主要有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二〕课程的任务随着康复医学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广阔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康复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可以使更多神经疾患的残疾人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神经康复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
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神经康复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诊断内容及检查方法。
熟悉神经康复学的概念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了解神经康复在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地位。
讲授内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2.难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脑卒中康复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熟悉脑卒中的概念、流行病学、常见病因和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主要功能障碍和康复结局。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神经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的神经解剖、生理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神经康复学》(第2版),倪朝民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史长青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8版),Peter Duus 编著,袭法祖审阅。
《动作学习与控制》,张英波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用PNF治疗》(第二版,修订本),刘钦刚主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第二版),Patricia M.Davies编著,刘钦刚主译。
最新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的概念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教学内容1、康复的内容2、康复的治疗过程3、康复的发展史第二章物理治疗学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一、运动疗法的定义1、运动疗法的定义2、运动疗法的分类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1、常规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学疗法3、运动再学习三、运动疗法的基础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1、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3、牵引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1、临床应用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3、运动疗法的禁忌七、运动处方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3、注意事项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20、掌握肌力的概念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22、掌握增强肌力应遵循的原则23、掌握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24、掌握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25、掌握抗阻训练注意事项26、熟悉人体主要肌群的肌力增强具体方法27、熟悉耐力的含义和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28、了解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29、熟悉平衡的定义30、掌握与平衡能力有关的生物力学因素31、熟悉机体应付姿势变换的对策32、掌握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33、熟悉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34、了解用拐杖、轮椅进行行走的方法教学内容一、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基础:关节的构成、关节的分类、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关节活动的终末感觉、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和表现2、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和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3、关节活动技术:肩部关节活动技术、肘关节活动技术、手部关节活动技术、髋关节活动技术、膝关节活动技术、踝及足部关节活动技术二、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2、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3、关节松动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5、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6、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7、上肢关节松动技术:肩关节松动技术、肘关节松动技术、手部关节松动技术8、下肢关节松动技术:髋关节松动技术、膝关节松动技术、足部关节松动技术三、软组织牵伸技术1、软组织牵伸技术的概念2、牵伸的种类:被动牵伸、主动抑制3、肌肉牵伸的临床应用4、肌肉牵伸的程序5、牵伸的放松与抑制技术6、上肢肌肉牵伸技术:肩部肌肉的牵伸急速、肘部肌肉的牵伸技术、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7、下肢肌肉牵伸技术: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膝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足部肌肉的牵伸技术四、增强肌力的训练1、吉利的概念2、影响肌力的因素3、增强肌力应遵循的训练原则4、增强肌力的技术与方法: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5、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6、抗阻训练注意事项7、增强肌力技术的禁忌症8、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肩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肘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手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9、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髋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膝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足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五、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1、耐力的概念2、影响耐力的因素3、增强耐力的方法4、增强耐力的训练方法六、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1、训练原则2、训练所要求具备的一些条件3、单块肌肉的控制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4、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5、训练成功的指标6、训练的方法七、平衡功能的训练1、概述2、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八、步行和移动能力训练1、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2、持拐步行的方式3、步行的辅助器具4、轮椅的构造及轮椅的驱动训练第三节神经生理学疗法目的要求1、熟悉Bobath疗法的起源2、了解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3、熟悉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掌握控制关节点技术5、掌握抑制技术6、掌握易化技术7、熟悉Bobath疗法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方法8、熟悉Bobath疗法的ADL训练方法9、熟悉Bobath疗法应用的注意事项10、熟悉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11、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起源12、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原理和常用术语13、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方针14、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治疗原则15、掌握Brunnstrom疗法各类训练方法16、熟悉PNF疗法的起源17、掌握PNF疗法的定义18、熟悉PNF疗法的治疗理论19、掌握PNF疗法的运动模式20、掌握PNF疗法的基本治疗模式21、掌握PNF疗法的特殊技术22、了解Rood疗法的起源23、熟悉Rood疗法的治疗原理24、熟悉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25、熟悉运动控制模式的临床应用26、掌握Rood疗法的治疗方法27、掌握Rood疗法的特殊抑制技术28、熟悉运动在学习疗法基本观点29、了解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方法教学内容一、Bobath疗法1、Bobath疗法概述2、Bobath疗法理论基础3、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5、Bobath疗法评价方法6、Bobath疗法治疗技术:控制关键点、抑制技术、易化技术、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ADL 训练、注意事项7、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8、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二、Brounstrom疗法1、概述2、理论基础3、中常用的一些术语4、偏瘫运动功能评价5、的基本技术和手法:床上姿势与卧位训练、坐位的躯干、颈、四肢训练、上肢训练(Ⅰ——Ⅲ阶段)、上肢训练(Ⅳ—Ⅴ阶段)、下肢运动模式矫正训练、手的能力训练三、PNF(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1、PNF定义2、PNF治疗理论与治疗原则3、PNF评价4、PNF运动模式5、PNF治疗技术6、本体感觉性易化技术7、PNF特殊抑制技术四、运动再学习1.运动再学习的定义2.运动再学习的历史3.运动再学习基本观点和理论4.迅动在学习训练方法和技术第三章物理疗法第一节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物理疗法的含义2、熟悉物理疗法的内容3、熟悉物理疗法的发展史4、熟悉物理疗法的分类5、掌握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教学内容一、物理疗法的定义和范围1、物理疗法的定义2、物理疗法的内容3、物理疗法的发展简史4、现代理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二、物理疗法的分类1、自然的物理疗法2、人工的物理疗法:力学的运用、点的运用、光的运用、超声的应用3、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二节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低频电的含义2、掌握神经肌肉电料的操作技术3、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含义4、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5、掌握高频电疗法的含义6、掌握高频电疗法对人体的作用7、掌握高频电疗法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8、掌握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9、掌握水中云顶的治疗技术10、熟悉直流电疗法的定义11、熟悉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2、熟悉直流电的治疗技术13、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14、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15、熟悉低频电的基本作用16、熟悉神经肌肉电疗法的含义17、熟悉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18、熟悉中频电疗法的作用19、熟悉正弦调制中频电料大20、熟悉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21、熟悉生物反馈疗法22、熟悉红外线疗法的含义23、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4、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25、熟悉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26、熟悉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27、熟悉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8、熟悉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9、熟悉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30、熟悉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31、熟悉慈藏的治疗技术32、熟悉水中运动的种类33、了解直流电的治疗原理34、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含义35、了解影响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因素36、了解离子导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7、了解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8、了解光的效应类型39、了解水中运动的设备教学内容一、直流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概述2、直流电疗法定义3、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4、直流电的治疗技术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的含义6、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7、离子导入的优缺点8、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9、离子导入疗法的种类10、电离子导入治疗技术二、低频电疗法1、低频电疗法的基本作用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3、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三、中频电疗法1、中频电疗法的含义2、中频电疗法的作用3、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4、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四、高频电疗法1、高频电疗法的含义2、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高频电疗法随人体的作用4、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5、电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6、生物反馈疗法五、光疗法1、光的效应类型2、红外线疗法的含义3、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4、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5、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6、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7、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8、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六、超声波疗法1、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七、磁场疗法1、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2、磁场的治疗技术八、水疗法1、水中运动的设备2、水中运动的种类3、水中运动的治疗技术第三章作业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2、掌握作业疗法的特点3、掌握作业疗法的注意事项4、掌握ADL的训练项目和方法5、掌握转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6、掌握认知障碍的表现和治疗方法7、熟悉作业疗法的作用8、熟悉作业疗法的墓地9、熟悉作业疗法的适应症10、熟悉作业疗法的处方11、熟悉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2、熟悉作业分析的内容13、熟悉作业的简单分析、详细分析的内容14、树细木工作业、防治作业、黏土作业的作用和操作15、熟悉认知障碍的治疗原则16、了解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17、了解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18、了解作业疗法的分类19、了解作业疗法的机构20、了解作业活动的选择21、了解作业评定22、了解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主要内容23、了解自助具种类和用途24、了解手夹板的主要种类和作用25、了解ADL训练原则教学内容一、概述1、作业疗法的定义2、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3、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4、作业疗法的特点5、作业疗法的目的6、作业疗法的分类7、作业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8、作业疗法的机构9、作业疗法的处方10、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1、作业疗法与治疗医学、运动疗法的区别二、作业分析和作业选择1、作业活动的分析2、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3、作业活动的选择三、作业评定1、作业评定2、作业技能评定四、五、作业环境的无障碍改造1、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原则2、3、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方法五、六、辅助技术1、2、概述3、自助具4、5、手夹板六、ADL训练1、2、日常生活能力的含义3、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内容5、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目的7、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原则8、9、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项目和方法10、11、转移训练方法。
运动康复专业《神经康复学》教学大纲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随着经济、科技进步,人口老化,自然灾害及战争(恐怖事件)无法防止消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
因而健康的概念,医学的模式,都已发生变化。
全面医学已将康复医学包括在内。
医学不仅要治病救命,而且要考虑存活后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的尽可能恢复。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康复医学所面临的人体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系统掌握总论部分、康复评定、各种常用康复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病康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评定及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
3.学会与有关临床科室协作为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早期、后期康复诊疗服务。
4.培养良好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1.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掌握好命题的广度和深度,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兼顾综合分析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试题内容为本学科重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试题水平相当于教育目标所确定的预期水平。
4.试题提供的信息要准确,目标要求清楚。
5.试题类型及比例: 填空题20%, 选择题20%, 是非题20%, 名词解释l0%, 问答题20%, 病例分析10% 。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康复的定义、内容范围、概念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熟悉康复预防三层次、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临床医师与康复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康复定义、内涵、康复服务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伤残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心理等障碍,并针对存在的康复问题,进行康复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使病伤残者重获独立能力,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等问题的医学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康复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分类;掌握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掌握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康复评定方法、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系统康复的理论基础。
3.掌握临床瘫痪分类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对躯体运动的影响。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2 2
2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 2 2
3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12 2 14
4 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8 8
5 第五章脑卒中的康复 2
6 8
6 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 2 6 8
7 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 2 8 10
8 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 2 4 6
9 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2 8 10
10 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2 6 8
11 合计36 40 76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疾病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2.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3.疾病康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
教学要求:
1.掌握疾病康复学的涵义、疾病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2.熟悉康复的三级预防
3.了解疾病康复的工作模式和社区康复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二章中医康复学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2.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掌握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2.掌握中医康复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方法
3.熟悉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步骤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讲授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三章康复评定方法
教学内容:
1.残疾、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2.日常生活、生活质量、职业能力、神经心理评定
3.肌力测定、步态分析、言语障碍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肌张力、感觉、平衡与协调的功能评定
2.掌握肌力测定、职业能力评定
3.熟悉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定
4.了解神经心理评定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四章康复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理疗、运动、作业、言语及心理治疗
2.康复工程
3.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常用的运动疗法
2.掌握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3.熟悉常用的理疗方法
4.熟悉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的治疗作用和特点
5.了解假肢的分类、矫形器、助形器的功能特点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五章脑卒的中康复
教学内容:
1.脑卒中的概述
2.脑卒中的康复问题
3.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脑卒中的概念、临床诊断
2.掌握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及治疗
3.熟悉脑卒中的康复问题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六章颅脑损伤的康复
教学内容:
1. 颅脑损伤的概述
2.颅脑损伤的康复问题
3.颅脑损伤的看恢复评定及康复治疗
1.掌握颅脑损伤的概念
2.掌握颅脑损伤的诊断
3.掌握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
4.熟悉颅脑损伤的分类和康复问题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七章脑性瘫痪的康复
教学内容:
1. 脑性瘫痪的概述
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
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脑性瘫痪的涵义、临床分型
2.掌握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3.熟悉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八章帕金森病的康复
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的概述
2.帕金森病的康复问题
3.帕金森病的评定及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帕金森病的定义
2.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
3.掌握帕金森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九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教学内容:
1.脊髓损伤的概述
2.脑性瘫痪的康复问题
3.脑性瘫痪的评定及康复治疗
教学要求:
1.掌握脊髓损伤的定义
2.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
3.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及治疗
4.熟悉脊髓损伤的康复问题
5.了解脊髓损伤的病因病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
第十章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教学内容:
1.周围神经病损的概述
2.周围神经病损的评定及治疗
3.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
1.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定义
2.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诊断
3.掌握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及治疗
4.熟悉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问题
5.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病因病
教学手段、方法:课件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用式启发、引导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法。